2023年冀教版級語文教案(通用20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突出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識。在編寫教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以及教學資源的利用和安排。請大家瀏覽下面這些精選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的教學設計有所幫助。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一
    2、說一說自己在閱讀中還收集到了哪些課外詞句,比較難以理解的要為同學們加以講解。
    3、讀例句考慮冬冬提出的問題:
    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
    可一個好人的心容的下全世界的人。
    考慮:前半句說“小”后半句說 “大”,用可連接,“可”還能換成什么詞?
    你能不能再說幾句這樣的話?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進一步理解心存大志也要從小事做起
    班級交流,并進行板書
    根據(jù)同學的交流,在自己的摘錄本上進行補充。
    自己讀,說說你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交流你最近讀過的好書或者好的,說說內容,談談感想,把它推薦給你的好朋友讀一讀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二
    1、掌握重要句子的含義。
    2、學習偉人的崇高的精神和優(yōu)秀品質。
    3、增強閱讀能力。
    重難點
    1、學習偉人的崇高的精神和優(yōu)秀品質。
    2、增強閱讀能力。
    學 習 過 程
    說 明
    預習板塊
    3、 給黑體字注音:
    燈盞( )赫赫英名( )滑稽( )倔強( )卷帙( ) 狂妄( )
    2、改錯別字:一勞勇逸( )切切私語( )興高彩烈( )等因俸此( )
    探究板塊
    閱讀:(1)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們一直認為,太陽在黃道上每經過一個回歸年的運行,都會回到前一年的起點上。但實際情況并不如此,它并沒有完全回到原來這個起點上,而是還存在著一段微小的距離。這個差距,天文學上就叫做“歲差”。祖沖之在制訂《大明歷》時,第一次把歲差的影響引進到歷法中去,從而使恒星年和太陽年有了分別,這在我國歷法史上是一項劃時代的貢獻。
    (2)四六二年,祖沖之把他制定的新歷,連同《上大明歷表》,呈送給宋孝武帝劉駿,孝武帝召集有關大臣在朝廷上進行討論。“時人少解歷書,竟無異同之辯”。惟有劉駿的寵臣、太子旅賁中郎將戴法興持反對意見,他責罵祖沖之的改歷為“誣天背經”。當時年僅三十三歲的祖沖之,面對權貴,毫無懼色,他嚴正的指出:“愿聞顯據(jù),以竅理實”,“浮詞虛貶,竊非所懼”。為了追求科學真理,他愿意聽取確鑿的證據(jù)來相互討論,至于空洞的說教和虛構的貶斥,他是絲毫也不懼怕的。祖沖之根據(jù)天文實測的結果,針對戴法興的謬論,逐條進行駁斥。他為此寫的《駁議》,成了科學史上的閃耀著唯物主義光輝的重要文獻。但是由于種種阻礙,《大明歷》直到五一零年才正式頒布,這時已是祖沖之死后的第十年了。
    1.根據(jù)選文,用簡潔的語言給“歲差”下一個定義。
    2.說說“愿聞顯據(jù),以竊理實”在文中的意思: 。
    3.為什么說祖沖之制定的《大明歷》是我國歷法史上的一項劃時代的貢獻?
    4.祖沖之如何對待別人的反對意見?
    5.聯(lián)系課文,說說伽利略和祖沖之有哪些共同之處?讀完文章對你又有哪些啟發(fā)?
    檢測板塊
    下列加點詞語感情色彩發(fā)生變化的是( )a.在游戲時他制作了各式各樣粗糙的像車、船、風車之類的小玩意兒。b.可是這兒卻偏有一個青年學生,倔強到敢于用自己的實際觀察來檢驗他的教授們的那些教條。c.這種狂妄行為必須加以制裁——為了大學的聲名,也為了有益于他的靈魂。d.伽利略的教授們拒絕發(fā)給他醫(yī)生文憑,因此他就離開了比薩大學。
    延伸板塊
    《中國核物理的鼻祖——趙忠堯》(有改動)
    100年來,百年名校東南大學為祖國培養(yǎng)了15萬多名高層次優(yōu)秀人才。素有“中國核物理鼻祖”之稱的趙忠堯,就是這眾多東大學子中的佼佼者。
    趙忠堯,1902年6月27日生。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現(xiàn)東南大學前身)數(shù)理化部。1927年赴美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生院深造,1930年獲得博士學位。趙忠堯進校時是化學專業(yè),但他學習數(shù)學、物理同樣認真,尤其是物理學得相當好。畢業(yè)后東南大學聘請他回來擔任助教。任教期間,他工作勤奮踏實,深得物理學界前輩、哈佛大學博士葉企孫的青睞。正是以東南大學的任教為起點,趙忠堯開始了他的物理學教學和研究的生涯。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期間,趙忠堯通過“硬r射線在物理中的吸收系數(shù)”這一實驗課題,發(fā)現(xiàn)了硬r射線通過重物質產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輻射,這是正負電子對的產生和泯滅過程的最實驗根據(jù)。之后,他在美國《物理評論》發(fā)表了題為《硬r射線的散射》的論文,公布了他關于r射線方面的新發(fā)現(xiàn)。兩年后他的同學安德遜發(fā)現(xiàn)了正電子,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趙忠堯的實驗成果證明,他是最早觀察到正負電子對產生與泯滅的人。
    新中國,趙忠堯幾經周折,終于帶著30多箱器材回到祖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物理實驗室,并使新中國于1955年就有了第一臺700千電子伏的質子靜電加速器。之后,他又主持研制成功第二臺質子靜電加速器,能量為250萬千伏。通過這兩臺加速器的研制,趙忠堯發(fā)展了我國的真空技術、高電壓技術、離子源技術,使我國較早邁入了核物理研究強國的行列,培養(yǎng)了包括楊振寧、李政道等一大批核物理的研究人才,為躋身世界核大國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趙忠堯一生從事核物理學的研究,雖沒有獲得過應有的榮譽和地位,但他一直孜孜不倦、默默無聞地工作著,從不喜歡張揚、表現(xiàn)自己。盡管畢業(yè)后一直未能再回母校東南大學,但他對祖國和世界物理學的卓越貢獻無疑是對母親培養(yǎng)的最大慰藉。1992年,他90高齡時,欣然提筆為母校90周年題辭:“熱心教育改革,培育科技人才?!北磉_了對母校的無限關切之情。1998年5月28日,這位中國核物理的鼻祖辭別人世時,有人這樣評價他:在中國物理學史上,他是一座豐碑;在中國物理學史上,他也是一棵明星。
    1.“鼻祖”在題目中的意思是什么?
    2.趙忠堯在大學學習期間選擇專業(yè)上與伽利略有什么相似之處?
    4.趙忠堯在我國核物理研究方面作出了哪些貢獻?他有哪些高貴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教學反思
    《斜塔上的實驗》是亨利托馬斯、達納李托馬斯二人寫的一篇關于伽利略生平的人物傳記節(jié)選。全文并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來寫,而是按照“擺動掛燈的啟示——孩子和學生時代——比薩斜塔上的實驗”的思路展開,描述了伽利略發(fā)現(xiàn)擺的規(guī)律、自由落體定律的經過和他孩童、學生時代時的情況,表現(xiàn)了他不輕信權威,堅持用實驗來檢驗理論與探索新理論的科學思想和熱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甘為科學奉獻終身的精神。在對課文進行簡單的分析感知之后,讓學生把文中的兩個實驗找了出來,對斜塔上的實驗也就是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進行重點的分析。從語言方面進行剖析,找出表現(xiàn)主人公的句子,從而分析出主人公的勇于探索、注重實踐、有迷信權威、熱愛科學的精神品質。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學生對于伽利略的精神概括的詳細具體,但是學生課前預習以及上課時過分依賴參考書,缺乏自己的思考,導致回答問題時思維受到束縛,甚至背離了問題,影響了課堂進度。除此之外,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時間過少??傊?,通過《斜塔上的實驗》這一課,我又進一步認識到了自己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我將更加努力,進一步完善教學中的不足。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三
    教學設計:
    一、由畫入詩,理解詩題:
    1、師: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中午,詩人袁枚走在鄉(xiāng)野的林陰小路上,不覺一幅畫面進入他的視線。(板書:畫播放牧童騎牛圖)
    2、師:誰說一說,怎樣的畫面?
    3、(好一幅牧童騎牛圖、蟬兒鳴叫圖、歌聲響林圖、鄉(xiāng)野風光圖)
    4、師:正是這一幅普通的生活畫面被詩人袁枚瞬間定格,從而演繹成一首詩(板書:詩),題目是——所見(生齊讀)
    5、師:你對詩題是怎么理解的?
    二、由詩入畫,體會內蘊:
    (一)、賞牧童騎牛圖:
    1、師:詩人究竟如何表現(xiàn)所見的?請大家自由讀2—3遍,字音正確,停頓得當。(播放古詩)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3、指名讀。(字正腔圓,推薦給大家一種讀詩的好方法——緩緩地讀)
    4、誰再一試?(在或急或緩中體味到古詩的節(jié)奏美)
    5、最后一位。(在抑揚頓挫中感受到古詩的韻律美)
    6、齊讀一遍,共同感受一下。
    7、師:詩人所見是怎樣的牧童呢?(課件呈現(xiàn)前兩句)同桌間相互議一議,括號中可填什么字,放入句中怎樣理解?(師進入學生討論間傾聽指導)
    8、指名分句回答,并請學生板書。
    9、詩中的留白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此時,一個什么樣的牧童豁然呈現(xiàn)于眼前?
    10、指名說。
    11、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誰讀前兩句?(你離詩人不遠了,陶醉是讀詩的一種境界。)
    (二)鑒牧童捕蟬圖:
    1、師:就在這曠野中,林陰下,小小牧童騎著牛,就這樣旁若無人地唱著,就這樣陶然自在地唱著,如云行天際,如水流山野。忽然歌聲停止,這是為何呢?(播放后兩句)
    2、齊讀后兩句。
    3、師:其中你最欣賞詩人用的哪個字或詞?為什么?
    (由所見猜測內心、打破了牧童原來的平和的環(huán)境,氣氛緊張、猶如聽到蟬鳴、表現(xiàn)出牧童的反應機靈、寫出了牧童怕驚跑了蟬兒,體現(xiàn)出牧童站在那兒仔細察看蟬兒的確切位置,想一下子捉住它。)
    4、師:區(qū)區(qū)10個字,竟被大家品出了如此豐富的意蘊,讓我們一起細嚼慢品,女聲讀(小荷已露尖尖角)男生讀(一山更比一山高)
    5、師:學到這里你是否會有這樣的疑問:詩人寫就此詩,想表現(xiàn)或表達什么?
    6、指名說。(你已經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你品到了詩的精髓,你捕捉到詩的靈魂)
    7、師:請大家閉上眼睛,齊背古詩,由此詩再現(xiàn)詩人所見的清新畫面。(標出箭頭)(播放全詩,播放音樂)
    三、同題拓展,積累古詩:
    師:可見畫中的畫境可以入詩,詩中的意境可以入畫,詩和畫的關系是何等的親密,(板書:入)袁枚的《隨園詩話》中有一百四十余首為畫而題寫的詩,《題畫》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題畫》)請大家參看譯文,自由誦讀,看誰最先會背。
    指名背誦。
    師:你還積累過哪些表現(xiàn)兒童生活的詩句?
    指名說。
    四、創(chuàng)作實踐,提升表達:
    1、其實,我們多彩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畫面可以入詩,請你做回小詩人,以觀察到的兒童生活的某個畫面為內容,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播放課件,播放背景音樂)
    2、學生創(chuàng)作詩歌。
    3、詩歌展示。
    4、師評:
    五、結語: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四
    《傷仲永》重在一“傷”字。這一點,學生容易掌握??墒牵澈蟮暮x,學生就不容易掌握了。幫助學生抓住它背后的含義,是學習本文的`任務之一。
    其意在警醒。沈德潛在《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三十中評曰:“勸學之語,婉轉切至。傷仲永,不獨為仲永也。
    聰明弟子,宜懸為座右銘”學生通過學習此文,能感悟到此理,才是一大收獲。
    課堂一隅
    給仲永下評語
    師:說說對仲永的評價。
    生:仲永是個很聰明的神童。
    生:仲永是個毫無成就的庸人。
    生:仲永是個可憐的犧牲品。
    師:下評語要結合仲永的實際情況,觀點要明確,內容要有意義,語言要準確,要簡要。請同學們拿出筆,先把評語寫在紙上,看誰寫得最棒。
    生:仲永,你五歲“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很聰明,是個神童??墒牵悴辉撃昙o輕輕就把學習拋在腦后啊!你最終成了“泯然眾人”,原因就是你放棄了學習。人非生而知之,不學習就沒有真正的知識。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端重要的。大概你知道“活到老,學到老”這句格言吧,請記住,人的聰明來自學習。
    師:下得好!
    生: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仲永,希望你牢記這條真理。雖然你落后了,別灰心,振作起來,努力學習,迎頭趕上去,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你。
    生:仲永,你從一個智力超群的神童變成了碌碌無為的庸人。你完全可以成功的,但你沒有成功。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你沒有正確的學習觀。你對學習缺乏理想,缺乏熱情,缺乏毅力。你雖然“指物作詩立就”,可你成天跟著你的父親寫詩賣錢,這是缺乏理想;你不堅持學習,熱衷于“環(huán)謁于邑人”,這是缺乏毅力。成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沒有理想的人永遠不會成功,沒有毅力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生:仲永,你的最大錯誤就是你把自己當成了天才。天才就是勤奮,就是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魯迅先生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敝儆溃悴胖挥卸畾q,只要你珍惜時間,發(fā)奮學習,就能成為真正的天才。
    生:任何人,不論其智商多么高,只要不學習,就會像仲永那樣變成庸人。
    師:那么,王安石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不是單單為了傷仲永一個人呢?
    生:不是。是傷像仲永那樣只靠天賦而放棄學習的人。
    師:對。仲永的悲劇在于他放棄了學習。是誰造成了他的悲劇呢?
    生:是他的父親。
    生:是他那個只知道賺錢,利欲熏心的父親。
    生:是他不懂教育的老爸剝奪了仲永受教育的權利,“不使學”,不讓他學習。
    師:仲永的父親不懂教育的重要性,扼殺了人才。同學們想對仲永的父親說點什么嗎?那就把它寫下來吧。當堂完成。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五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2、感情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
    3、了……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要求】
    1、認識太陽的遠、大、熱,知道太陽與人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生研究天體的熱情。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識字學詞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分角色表演
    體會其蘊含的道理
    此ppt多媒體課件總共16頁,請往下拉點……
    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2.……
    教學目標1.自主認識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作者筆下母雞的特點,感受母愛的偉大。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六
    這兩則故事均選自《莊子·秋水》,講的都是莊子與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現(xiàn)了莊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節(jié)發(fā)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對比鮮明,比喻巧妙貼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表現(xiàn)了兩人可以相與游玩、辯論的朋友關系。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感染。
    教學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莊子》一書的思想,把握其藝術特征,而在于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了解。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了解莊子的志趣。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豐富文言知識。
    2.了解《莊子》及莊子生平、思想。
    1.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了解莊子的志趣。
    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莊子思想、性格、氣質上的差異,理解莊子的志趣。
    1.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
    2.引導學生鑒賞莊子寓言的藝術特點。
    1.比較法2.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資料助讀;自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過好語言關;引讀提高,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過好寓言關;感知惠子、莊子的不同表現(xiàn),過好思想關;美點尋蹤,欣賞兩則故事;延伸拓展,了解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
    先秦諸子散文,雖然主要是政論文,但也是文學藝苑中的奇葩異蕾?!稖S語》平實質樸,富含哲理;《孟子》文筆雄健,鏗鏘有力;《荀子》行文氣魄雄渾;《老子》清遠深邃;《墨子》質樸;《莊子》恣肆。今天,我們一同欣賞《莊子》散文中的片斷。
    莊子(約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xiàn)實,不與統(tǒng)治階級合作,據(jù)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
    《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內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門人和后學者的偽作。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辟閹,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1.學生白讀課文,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翻譯。
    2.多媒體顯示課文參考譯文。要求學生與自己的譯文對照,找出錯誤的地方,并思考譯錯的原因。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鴆鶉,你知道嗎?鴆鶉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鴆鶉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鴆鶉,發(fā)出‘嚇’的怒斥聲?,F(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3.教師歸納總結重要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5)于是鴟得腐鼠 (6)魚出游從容 (7)是魚之樂也
    學生明確:(1)相:名詞用作動詞。做宰相。 (2)同:國都、京城。(3)止:棲息。 (4)安:疑問代詞,怎么。 (5)于是:在這時,與現(xiàn)代漢語中表意不同。 (6)從容:安閑自由;現(xiàn)在多指“在危險面前冷靜不慌忙” (7)是:這。
    1.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過好寓言關。
    提問:(1)莊子講鵪鴇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
    學生思考,明確:(1)鵪鴇的故事里,鵯鴇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鵪鴇,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
    (2)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教師引申:《莊子·秋水》中還有這樣的故事:楚王打算讓莊子做國相。派人去請他。莊子卻借烏龜?shù)墓适卤硎尽K麑幵冈诨臐刹菀伴g過自由自在的生活。《莊子》從不干巴巴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說理,把哲理和詩情藝術地交融在一起。
    2.比較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理解莊子的人生態(tài)度,突破思想關。
    學生討論明確:《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義,以自己的心思猜度莊子,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教師總結:莊子心境曠達,視榮華富貴如敝屣,他有著高雅的生活情趣?!肚锼芬晃乃麚P的是莊子一貫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壽夭、禍福、窮通、貴賤、貧富、得失、成敗等等都是完全相對的東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應一切順其自然。莊子鄙視功名富貴,追求快樂自由便是這種思想支配下的心靈選擇。
    引申:莊子思想雖有消極虛無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標卻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達到一種不為外物所束縛、所統(tǒng)治的絕對自由獨立的境界。多少年來,莊子思想曾給亂世中飽經滄桑的心靈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也有它獨特的作用。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一)
    逍遙游(節(jié)選)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節(jié)選)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矣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閱讀上面兩個片斷,體味《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
    學生思考,明確:《逍遙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風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兩淡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的聲勢,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歷歷如在眼前。
    教師總結:從我們了解的《莊子》散文的四個片斷來看,《莊子》散文善于通過寓言故事說理,想象神奇,語言靈動而有氣勢,幽默、詼諧,是諸子散文中的精品。
    這兩則故事集中表現(xiàn)了莊子的思想和《莊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動,耐人尋味,如甘醴似瓊漿,讓人百品不厭。希望大家課后閱讀《莊子·秋水》,全面了解莊子,包括他的人生觀、政治觀、社會觀,探究莊子與孔孟的區(qū)別。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談淡你的理解。
    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人捏白堊土,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匠石說:‘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死了!’自從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我沒有談論的對象了!”(《徐無鬼》)
    提示:惠子死后,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能設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七
    創(chuàng)意說明:語文課須重視朗讀,詩歌更應在朗讀中領悟。這個教案以讀帶講,以講帶析。學生朗讀,教師指點,氣氛越來越醇濃,使讀者神思飛越,沉浸在神話般的意境之中。朗讀,還可以在讀中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美妙的意境。
    一讀,要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難字略)
    二讀,要讀準節(jié)奏,注意輕重、快慢。
    三讀,讀出意象,即畫面。
    a.農家豐收圖;b.霜晨歸漁圖;c.少女思戀圖。
    四讀,注意詩歌所創(chuàng)設的氛圍,讀出感情。
    a.松弛,閑靜;b.寧靜、悠遠;c.清靜、柔美。
    全詩應讀出清柔、舒緩的感覺。
    五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見解,這種朗讀是一種個性化朗讀。
    以“_____________用(寫)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參考:
    1.“棲息在農家”“游戲在漁船上”“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棲息”“游戲”“夢寐”三個詞用得美:
    棲息:用擬人的手法,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chuàng)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
    游戲:虛實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閑適。
    夢寐:少女朦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夢中回憶。
    2.“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擬人手法,寫豐收之景,下文“肥碩”亦寫豐收之景。
    3.“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既寫豐收,又寫景,一箭雙雕。
    4.“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體現(xiàn)清遠的境界。
    六背讀。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八
    2、學寫“日”、“田”、“禾”“火”四個生字。
    3、初步了解中國漢字的歷史,感知中國漢字的神奇魅力、
    學情分析
    剛入學的孩子在課堂上面臨以下幾個問題:有的學生在幼兒園或者學前班已經學過了部分知識,在課堂上容易走神;而有些孩子因為零基礎,入學后沒多久就要開始寫字還有很大難度。天性好動的孩子們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很難持久。基于此,我始終將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貫穿課堂始終,用自然的提示語,表揚,手勢動作等牢牢吸引孩子的眼睛,使他們邁出學語文的第一步。
    重點難點
    1、認識八個字,會寫四個字。
    2、學習看圖識字的方法。
    感受漢字承載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
    第一學時
    賞畫導入,初識“象形”
    1、出示水墨畫,學生觀察交流所見。
    2、解釋象形字由來。
    師:古代的水墨畫美麗,古代的人們更是聰明,他們?yōu)榱吮磉_自己的情感,就依據(jù)很多事物的樣子,造出了我們最早的漢字。這些漢字與物體的樣子很像,我們叫它象形字。瞧,(出示象形字“日”)這就是一個象形字,猜猜這是個什么字?這個日字,經過悠悠幾千年,就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出示田字格中的日字)
    由圖片——象形字“日”——簡化字“日”,初步感知象形字是形義結合,了解學法。
    指名讀“日”引導舌頭卷一點。
    揭示課題
    師:漢字中還有很多像日字這樣的象形字,我們都可以借助圖畫來認識。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識字4,請小朋友們翻開書第11面。(出示課題)
    字理識字,認形知意
    1、出示月亮圖和“月”字,學生交流圖片內容,了解字義,識記漢字。
    引導:月字瘦瘦長長的,特別是這一撇,特別像月亮彎彎的一邊。(出示月字)誰來讀?男生讀、女生讀。一起讀。
    2、出示水流圖和“水”字,學生交流圖片內容,了解字義,識記漢字。引導:這水字的樣子特別像水流的模樣。
    指名讀字,注意舌頭往后卷一點。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小火車,往哪開?
    3、出示月亮圖和“月”字,學生交流圖片內容,了解字義,識記漢字。引導: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火字,跟圖畫有沒有相似的地方?是呀,上半部分像紅紅的火苗,下半部分像這里的柴火,字由畫來,看圖認字,方法多好呀!誰想讀?全班讀。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圖,認識了四個字。一起來讀一讀。小火車,往哪開?小火車,繼續(xù)往哪開?同學們都能大聲準確地讀出來,真了不起。
    4、學法遷移。根據(jù)11頁下面四幅圖猜“日”“月”“水”“火”四個會是什么字?
    指名交流。
    (山、石頭正音)
    5、讀字卡(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6、字卡游戲。課前為每位同學準備好字卡。學生拿出后與老師舉起相同的字卡并讀出字音。
    7、生活識字。出示帶有生字的單位名稱,交通指示牌,餐廳名稱,甚食品包裝。學生找學過的字。交流還在那些地方見過今天學的生字。
    這么多字都在我們身邊經常出現(xiàn),細心的小朋友以后可以多多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學會更多的生字哦!
    規(guī)范寫字,養(yǎng)成習慣
    1、小老師按筆順帶領書空“日”“田”。
    2、觀察“日”“田”兩個字的相同點
    3、師范寫(強調:日中間只有一橫,田要先橫后豎,兩個字都是先里頭后封口)
    4、學生描紅并獨立書寫。
    5、學些筆畫捺、點。(捺:從左上格起筆寫一個短橫,往右下方拉最后往右邊推出去。點:從左上方往右下方加力,像畫圓。)
    6、小老師按筆順帶領書空“禾”“火”。
    7、學生描紅并獨立書寫。教師巡視,特別強調寫字姿勢。
    8、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點評。
    拓展猜字,學法延伸
    1、出示猜字練習,說清要求,學生自主連線。
    2、出示答案并指導
    (恩,這彎彎的羊角真像羊字的兩點;這鳥字的上半部分跟鳥頭還真像,特別是這一點,像鳥的——眼睛;兔字的那一點像小兔的——尾巴,這交織的網線跟網字的兩個撇點真像呀!這竹字的上半部分像圖中的——竹葉)全連對的小朋友舉手,這么多呀!表揚自己。
    3、課堂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很多新字,孩子們,要想認識更多字,我們除了看圖識字,還可以多多留心生活,從生活中識字,這樣,我們會成為更棒識字高手!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九
    1、 認識本課14個生字,學會其中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風箏、體育場、花花綠綠、各式各樣、老鷹、端端正正、穩(wěn)穩(wěn)當當、骨碌碌、橘紅色、墨綠、斑紋、熱鬧、宇宙、飄蕩”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
    3、 把閱讀、觀察、想象結合起來,理解主要內容,體會孩子們在放風箏時的喜悅心情,激發(fā)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的興趣。
    4、 學習作者觀察和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敘述清楚的方法。
    理解并體會課文中對放風箏具體過程的描寫,感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喜悅心情。
    根據(jù)課文的描述,引導學生對天空中的風箏進行想象。
    1、 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和生字。
    2、 搜集有關風箏的圖片。
    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
    三課時
    教學過程:
    1、 課件出示放風箏圖片,欣賞。
    2、 談話:大家剛才看見的風箏漂亮嗎?春天,萬物復蘇,春風和煦,是放風箏的好季節(jié)。你放過風箏嗎?你愿意參加放風箏的活動嗎?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幾個小朋友是怎樣放風箏的課文。(板書課題)
    1、 自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2、 自學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詞。
    3、 讀通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字。
    1、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
    2、四人小組內交流哪些字難記,哪些字難寫。
    4、 全班交流。重點指導:
    “鷹”、“嚷”、“墨”等字的寫法。
    5、 檢查讀課文情況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 分小組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哪些問題在初讀之后可以解決。
    1、 抄寫生字新詞,并家聽。
    2、 熟讀課文,思考:畫出描寫圖畫內容的句子。
    教學過程:
    1、 讀課文,這段說的是什么?(時間、地點、人物)
    2、 高高興興地去干什么?(放風箏)
    1、 出示課文插圖,觀察畫面
    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心情怎樣?用自己的話來表達
    自己的觀察所得。
    2、 圖文對照,課文中哪一段描述了畫面中“我”和哥哥放風箏的情景?
    (1) 合作學習第三自然
    同桌同學按照下列步驟,合作學習。
    a、 讀一讀,弄清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
    b、 畫一畫。,段中描寫“我”和哥哥動作的詞語。
    c、 演一演,說一說。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風箏的過程,邊演邊說。
    (2) 表演復述。
    a、 請出一組同學上臺表演,觀眾評說。
    b、 對比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舉著“大蜻蜓” 拽著風箏 才收住腳
    拿 拉 停
    (因為“舉”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緊抓的意思,“收”因為在奔跑中急停下來。)
    (3)體會寫法:通過學習這一段,請你想一想怎樣才能把活動中的情景寫得清楚具體?
    (要寫得清楚,必須按一定的順序;要寫得具體,要朱雀抓住活動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現(xiàn)。)
    (4)指導有感情朗讀。
    我高興得一邊拍手一邊嚷:“蜻蜓賽過飛機啦!蜻蜓賽過飛機啦!”(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歡快、愉悅的心情。)
    1、“大蜻蜓”飛上天空以前,有哪些風箏?
    (1) 觀察畫面說一說。
    (2) 對照課文——課文是怎么寫的?
    a、 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b、 通過看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切換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花花綠綠”、“各式各樣”。(表現(xiàn)了風箏鮮艷的色彩、多樣的形態(tài)。)
    c、 具體說說在天空中飄蕩的風箏有什么顏色,是什么樣子的?想象說詞說句。出示:
    ( )的老鷹 ( )的鸚鵡
    ( )的仙鶴 ( )的蜈蚣
    用“( )的( )在天空中飄蕩。”說一句話。
    1、 抄寫生字新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朗讀第一至四自然段
    過渡:“大蜻蜓”放上藍天后,又多了些什么風箏?
    1、 學習第五至七自然段
    (1) 天上的風箏越來越多,熱鬧極了,有哪些風箏?
    (2) 你覺得哪一只風箏最好看?讀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2、 對比句子,體會寫法。
    金黃的小蜜蜂,在空中飛來飛去。
    金黃的小蜜蜂,翹著綠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叢中飛來飛去。
    比較: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小結:第二句不僅寫出了顏色,而且寫出了風箏的樣子和好像在干什么,通過想象,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鮮艷美麗的圖畫。
    3、 想象續(xù)說。
    (1) 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課文描寫的這些風箏呢?從哪里看尋出來?
    (2) 天空中這么多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風箏,挑選你最喜愛的一種或以前你放過、見過的一種,學習作者的寫法,畫一畫,說一說。
    課文給我們描繪了放風箏時所看到的熱鬧歡樂的情形和各式各樣的風箏
    在天空中爭奇斗艷的景象,在學習中我們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課后,讓我們一起去放放風箏吧!
    1、 摘抄課文中描寫風箏顏色、姿態(tài)的詞句。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預習第二課。
    4、 (選做題)小練筆:把自己課外放風箏的情景用一段話寫下來。
    1、 放風箏
    放 舉 跑 放線 松手
    高興
    風箏 多 熱鬧 鮮艷 美麗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
    本課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全面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努力踐行“快樂體育”,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與氣氛中,通過教師的參與引導,讓學生們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學、自練、自評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們?yōu)橹黧w營造熱烈快樂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始終處于想學、樂學、主動參與的狀態(tài)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健身、在活動中合作、在活動中創(chuàng)新、在活動中健康成長.
    二年級的跳躍是最簡單最基本的動作,技術比較簡單,專業(yè)性不強,立定跳遠主要是教會學生們怎樣擺臂,如何雙腳踏跳雙腳輕巧落地。它對于發(fā)展身體的跳躍能力以及促進下肢肌肉、關節(jié)和身體器官系統(tǒng)的發(fā)展,體驗學習跳躍動作的樂趣,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教學,能促進學生們身體機能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們靈敏、速度、力量和協(xié)調素質和能力。低年級立定跳遠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們學會兩腿用力蹬地起跳,腳跟著地,落地平穩(wěn)。
    二年級的學生們比較好動,學生們對體育活動有廣泛的愛好和興趣,喜歡學習新的運動技能,一些簡單的跳躍動作,學生們在一年級時已經有所練習,到了二年級時,學生們已基本掌握了各種方式的跳躍,如模仿小兔子、小青蛙、小袋鼠等動物的跳躍動作。對跳躍有了一定的認識。結合學生們心理、生理特點在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能提高學生們練習的積極性,避免學生們產生枯燥乏味的心理,使學生們在愉悅的游戲中初步掌握立定跳遠技術動作。
    1、基本掌握立定跳遠的方法,完成立定跳遠的動作。
    2、通過立定跳遠學習,發(fā)展學生們靈活、協(xié)調、速度等身體素質,增強下肢力量。
    3、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學中玩、玩中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們對跳躍運動的興趣。 教學難點:雙腳起跳,落地輕巧。
    地點:籃球場
    器材:小墊子6塊,沙包6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1、“紅燈”“綠燈”:讓學生們想象自己是一名技術出眾的小司機駕駛自己喜愛的交通工具在空曠的大地上馳騁的情景,根據(jù)自己的想象,用身體、動作、語言(聲音)表現(xiàn)出來。教師變化口令,如:快車、慢車、紅燈、綠燈等,學生們隨教師口令練習。當教師喊“紅燈”學生們迅速停止站好。
    2、我是快樂的小青蛙:
    師生按兒歌的內容、節(jié)奏邊說邊練。師:我是快樂的小青蛙,
    生:呱--呱--呱, 呱-呱-呱 ,(邊喊邊做:跳--跳--跳,跳-跳-跳)師:遇到危險快躲開!(教師追逐學生們,學生們四處逃竄 )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小青蛙回家
    設計情景,一只聰明的小青蛙要回家,可是一只大蟒蛇橫臥在小青蛙家門口睡著了,小青蛙怎樣才能越過大蟒蛇安全回家?(引起學生們思考:跳躍時要高,落地要輕巧。)師生共同參與游戲。
    2、討論嘗試:
    (1)怎樣跳,才能和小青蛙一樣,跳的高,落地輕?
    (2)各小組利用小墊子進行練習,目標是落地輕,跳得遠。
    3、展示提高:
    請各組分別展示,選出每組較好的同學,相互交流,然后同伴合作練習,共同提高
    (三)、激活思維,拓展能力。
    1、比比誰最好。
    2、游戲:投準比賽。
    (四)、延伸興趣,恢復身心
    1、請有才藝特長的學生們表演節(jié)目,在歡聲笑語中,學生們間互相評價,教師進行點評。
    2、教師對整堂課進行總結。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一
    1、 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懂得激光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得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積累詞語。感受“照射、發(fā)射、反射”的區(qū)別,在“新星”、“暫時”、“困難”三個詞語種選擇兩個造句。
    4、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的作用,產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愿望和情感。
    5、 讀課文,了解內容,初步了解聯(lián)想及其作用,產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
    6、 了解內容,理解“我”思想情感的變化,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讀課文,了解內容,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奇異在哪些地方,產生熱愛雅魯藏布大峽谷并為之驕傲自豪的感情。解內容,初步了解聯(lián)想及其作用,產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
    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感受“照射、發(fā)射、反射”的區(qū)別,并能夠選詞填空。了解內容,產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初步了解聯(lián)想及其作用。
    這一單元需要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的作用,產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愿望和情感。初步了解聯(lián)想及其作用,產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理解“我”思想情感的變化,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已能用普通話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是要求有感情、聲情并茂,還需進一步指導。另外,要注意結合課文,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寫作,做到讀寫結合。進一步加強書寫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神奇的光》2課時 《在古觀象臺上》2課時
    《捅馬蜂窩》2課時 《雅魯藏布大峽谷》1課時
    語文實踐活動8 3課時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二
    1正確朗讀課文。
    2概括馬的特性。
    3了解對比的作用并學會運用。
    概括馬的特性。
    了解對比的作用并學會運用。
    引導學生自學,合作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補充。
    按照教師引導自學,合作交流,達到學習目標。
    1課時。
    1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組內輪讀課文,互評糾錯,先讀完的三個小組代表板書糾正的詞語,看哪個小組又快又準確!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檢查,隨機參與小組活動。
    3小組代表板書糾錯詞語,師生檢查更正。
    4學生齊讀板書詞語
    1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完成課后習題一,5分鐘后指名同學回答。
    2學生自習,教師巡回檢查,個別輔導。
    3小組交流
    4指名同學回答,教師點評補充。
    1出示自學指導
    文章在描述馬的外在特征時,用了許多其他的動物作對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試用同樣的方法描述一個自己養(yǎng)過或見過的小動物,要求重點刻畫其外貌,100字以上。5分鐘后小組交流評議,推選代表班上交流,看哪個小組寫的生動,說的精彩!
    2學生討論思考問題一,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補充,并出示知識卡片鞏固。
    3學生完成課堂練筆
    4小組交流后班級交流
    馬
    布封
    人工馴養(yǎng)的馬馴良同情對比
    天然野生的馬自由贊美突出事物特征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含有一個多音字“差”)和新詞,認讀7個字含一個多字糊.
    2.學生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和有序描寫.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4.積累詞語.在艱巨”顧名思義”和前功盡棄”三個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
    5.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縫紉鳥的贊賞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縫紉鳥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和有序描寫.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含1個多一字差)和新詞,認讀7個字(含1個多音字糊”)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
    注意縫紉的寫法.
    二.檢查預習.
    1.誰能看著生字表組詞讀生字.
    處理:差”和糊”兩個多音字
    2.師對韌和紉進行指導和點撥
    3.12個生字中有幾個是左右結構的字?寫一寫要注意左右之間的避讓關系.
    4.注意梭”字的寫法.
    5.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正確.
    6.兩人一組互相讀課文,注意互相幫助.
    7.指名課文.師注意點撥.
    三.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怎么想就怎說.(課文繼續(xù)了我在坦桑尼亞觀察縫紉鳥編織巢穴.修補巢穴.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默讀課文,提出來.
    五.作業(yè):
    1.生字組詞.寫在田格本上.
    2.完成課后作業(yè)4題.
    3.查閱有關縫紉鳥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和有序描寫。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縫紉鳥的贊賞之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縫紉鳥的贊賞之情。
    教學難點: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和有序描寫。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作者從字里行間表達了對縫紉鳥的喜愛之情,我們也走進縫紉鳥,欣賞欣賞它美麗的身姿,體會體會它勤勞的品質。
    二、輕聲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幾次寫“我”觀察縫紉鳥,“我”觀察到的情況有什么不同。把幾次觀察的情況畫出來。
    三、匯報學習結果。
    (一)“我”第一次觀察,看到了什么?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出示:
    勞作是相當艱巨的。它們雙腳的爪子,首先要緊緊抓住樹枝以保護自己,惟一能勞動的就是它們那只尖嘴。一只鳥要花兩三天時間不停歇的勞動,才能給自己編織成一個能讓它自己和情侶相依而居的窩。
    1、你能不能把縫紉鳥編鳥籠的過程加上幾個順序詞?加上后自己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它們先從印度洋沿岸的草叢中銜來一根根兩三尺長的嫩草,接著用自己的尖嘴,把草打成幾道圓圈,而后用人類織布的原理,有經有緯地開始把長長的嫩草左右穿梭??瓷先ニ鼈兡羌庾斓撵`巧程度,一點也不比人類的雙手差。。
    2、你從哪知道了縫紉鳥很聰明很能干?(抓住“有經有緯看上去它們那尖嘴的靈巧程度,一點也不比人類的雙手差。”這些詞句談)
    (1)想象縫紉鳥編織鳥籠的樣子,做一做它們的動作,說一說你的感受。
    (2)讀出自己的感受:一只鳥要花兩三天時間不停歇的勞動,才能給自己編織成一個能讓它自己和情侶相依而居的窩。
    4、一想作者為什么能夠寫得這么細致?讀后條理又是這樣清楚?(作者觀察細致,描寫時有順序)
    5、再次讀這段話,體會縫紉鳥的能干,以及作者的寫法。
    (二)第二次親手拾起縫紉鳥的草窩,作者看到了什么?發(fā)出了什么樣的感嘆?
    出示:那草窩簡直就是一個精致的藝術品!它特別像我們小時侯用秫秸編織的蟈蟈籠子。經緯交織,左右相連十分結實,即使從大樹上掉了下來,也一點都沒有解散或變形。
    這句話中作者對縫紉鳥編織的草窩感到驚嘆,可以用對比的方法。
    那草窩簡直就是一個精致的藝術品!
    那草窩就是一個精致的藝術品。
    把這種草窩的精致讀出來。
    (三)第三次作者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感受?
    你感受到什么了?(縫紉鳥堅忍不拔)從哪感受到的?
    把你對縫紉鳥的贊賞讀出來。
    這么好的句子、這么堅忍不拔的鳥,值得我們把它記在心中,練習背誦。
    三、這篇文章就要學完了,你有什么收獲呢?(可以從寫法上談,也可以從內容上談)
    板書設計:29.縫紉鳥
    編織巢穴
    忙碌.勤勞.而又歡樂堅忍不拔
    修補巢穴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四
    1、在掌握字詞句的基礎上熟讀成頌,并把握文言文的特殊性。
    2、同時要在著重了解燭之武說退秦師的理由的同時,注意欣賞包括本文在內的《左傳》的文學價值,如人物形象和寫作技巧。
    串講法、誦讀法。
    兩課時。
    一、導言:
    同學們,如果說在社會發(fā)展的總趨勢之下,大凡事物總是現(xiàn)在的比過去的好的話,那么大家能不能想一想,在文化藝術的某些方面,有沒有與一般規(guī)律相反的情況呢?(這樣一來一往的問答,并不難引導學生想到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以羅馬為代表的雕塑,比如據(jù)說維娜斯女神的斷臂今人就無法設想能夠補得很好,以及中國古代的文言文似乎不是今人可以寫出當時那樣的水平的。然后接著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冊的第一篇文言文,看它究竟有哪些方面的精美以至妙不可言呢!
    二、讓大家聽本文的錄音帶或教師以較高的水平先把課文誦讀一遍。
    三、承接第二單元所學的“理清思路”理論,實際上也就是本課后面的練習題二,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問題,而實際上等于在熟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各段大意。
    1、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說“秦、晉兩國為什么圍攻鄭國”的問題;
    2、第二自然段是說“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的問題;
    3、第三自然段是說“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兵的”;
    4、第四自然段是說“晉文公為什么不愿向秦進攻的原因”。
    在上面問答練習的基礎上,可讓學生以多種形式誦讀。
    四、讓學生在已經看過課本中注釋的情況下提一提文中還有哪些實詞的意義不清楚,還對哪些虛詞的用法或古漢語現(xiàn)象不理解。這其中由學生提也好,由老師問也好。
    1、第一段中兩個“于”均解為“對于”之意,兩個“軍”字均為名詞活用為動詞的現(xiàn)象,當“駐扎”講。且“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兩句均為古漢語中所謂省略句,即均在“軍”字之后省掉一個介詞“在”,而就這一點,已能證明古今語言形式上的不同習慣,這對讓學生逐漸習慣看文言文是大有好處的。
    2、在第二自然段中應讓學生弄清楚:“言于”當“告訴給”講;“若使”中的“使”當“讓”講;“臣之壯也”中的“之”是典型的結構助詞夾在主謂結構之間起“取消主謂獨立性”作用的例句;“也已”不僅注釋上有“已,同‘矣’”的字樣,關鍵是要解釋這種“語氣詞連用”的古漢語現(xiàn)象;從“今急而求子”中不難看出,根據(jù)上下文,“而”在此只能當副詞“才”講;至于“是”通常在古文中多當代詞“這”講,只是為了上下文意思的通順而把它整個譯作“這是”罷了;最后“然鄭亡”一句,和今意相對照,顯然是個被動句。
    3、第三自然段:“夜縋而出”里的“而”強調是起前對后修飾作用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地”;“若亡鄭”中“亡鄭”是“亡”的使動用法;“越國以鄙遠”一句的注釋中雖然說明了其中的“鄙”,“邊邑”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的用法,而“遠”是形容詞活用為“遠地”的名詞用法,但整句意義的通俗理解應該是“越國以遠鄙”;“鄰之原,君之薄”中的兩個“之”直譯時,還是應當看作是起“取消主謂獨立性”作用的;“夫晉,何厭之有”中的“之”此時是起“動賓倒置”標志作用的,即意義上應看作“有何厭”;“既東封鄭”一句應強調就其直譯而言,“既”當“等到……以后”或“已經”之類意思講,“東”是古漢語中典型的名詞當狀語,譯作“向東”,“封”,名詞“疆界”,此處當動詞用,譯作“作疆界”,而“鄭”作為句子的補語,也是以名詞當狀語的形式理解的,應譯作“以鄭”,于是整句的確切直譯應該是“等到向東以鄭國作了疆界以后”等。
    4、最后一段中則應該讓學生承認,看過書上的有關注解之后,剩下的就沒有什么可感到難解的地方了。
    上述程序之后即宜讓學生在反復誦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全文,其中不乏用多種形式背誦。比如教師先領背、分段集中背等,因為字面意思過得較為徹底了,所以背誦起來就應該相對容易。同時在熟讀背誦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讓學生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表達反映在遣詞造句、語言組織上的精妙,比如可以對比同樣或類似意思表現(xiàn)在古今語言形式的不同上,應該承認文言文形式上的言簡意賅和音韻方面的朗朗上口等,而這些,也正是《左傳》等的文學價值。
    五、課后練習
    關于多義詞辨析的題。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五
    (出示課件)
    學生:竹排。
    老師: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欣賞美麗的風景好嗎?
    (出示課件)
    老師:你們看到什么風景。
    學生1:小魚。
    學生2:禾苗。
    老師: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學一首好聽的兒歌。
    (課件出示課題“小小竹排畫中游”)
    學生齊讀課題。
    老師:請學生自由讀,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
    學生:自由讀。
    老師:小朋友讀好了嗎?那請學生讀給林老師聽好嗎?
    學生齊讀課文。
    老師:誰能站起來為大家展示一下?
    (指一生讀)
    老師:他讀得怎樣?
    學生:他讀得感情不好。
    老師:那請你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該生讀課文)
    老師:他讀得怎樣?
    學生:非常棒!
    老師:這些生字寶寶,你們認識嗎?
    (小黑板出示,指一生上臺領讀)
    老師:誰來說說這個小朋友讀得怎樣?
    學生:他讀得很正確。
    老師:給他掌聲,說說為何會認識這么多字。
    老師:打開課本,請小朋友自由拼讀生字。
    (學生自讀生字,老師巡回指導)
    老師:誰來找找三點水的字。
    學生:江流游。
    老師:從三個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1:江里有水,所以是三點水。
    學生2:魚在水里游,所以游是三點水。
    老師:你們真能干,掌聲鼓勵。
    老師:說說唱為何是口字旁?
    學生:唱歌是用嘴巴的。
    老師:排為何是提手旁?
    學生:竹排用手來劃。
    老師:生字寶寶摘下了帽子,再請小朋友來認一認。
    (小黑板出示,學生集體認讀)
    老師:生字寶寶跳到我們的歌里,你們認識嗎?
    (學生自由讀詩歌)
    老師:你最喜歡哪一句,把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大家聽。
    學生:鳥兒唱,魚兒游。
    老師:為何喜歡這句?
    學生1:魚兒在水里愉快地游來游去。
    學生2:小鳥在天上飛快地飛來飛去。
    老師:請學生來做做魚兒游,鳥兒唱的動作。
    (學生表演)
    老師:怎么讀,才能讀出這種感情來。
    學生:高興。
    老師:那請小朋友帶著這種心情一起來讀。
    (學生齊讀,邊做動作)
    老師:還喜歡那一句?
    學生:禾苗綠油油。
    老師:欣賞綠油油的禾苗,(課件出示),你們認為美不美?
    學生:真美呀!
    老師:除了綠油油的禾苗,還有綠油油的什么?
    學生1:綠油油的樹。
    學生2:綠油油的草。
    老師:你還喜歡什么?
    學生:小小竹排畫中游。
    老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1:我看到鳥兒飛來飛去,在唱著歌。
    學生2:我看到魚兒在水里游來游去。
    學生3:我看到燕子、竹排。
    老師:請小朋友說說小小竹排畫中游是怎樣的呢?
    學生:小朋友撐著竹排在水中玩。
    老師:你認為這些是在那里看到的?
    學生:課文中。
    老師:給你們看。
    (出示課件,中國地圖。老師指著地圖向學生介紹長江、江南的位置)
    老師:你們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出寫江南的句子。
    (課件出示南北湖)
    學生:江南魚米鄉(xiāng)。
    老師:為什么江南是魚米鄉(xiāng)?
    學生:江南的米是香的。
    老師:米是鄉(xiāng)的,為何說到魚呢?
    學生1:河里有魚。
    學生2:田里有魚。
    老師:我們江南的魚多,米多,還有什么多?
    學生1:橘子多。
    學生2:樹多。
    老師:樹多,那我們大家一起來做做樹多的動作。
    (學生站起來,手拉著手舉起來,動作感悟樹木多、樹木密)
    老師:樹木真密呀!
    老師:請學生再從課文中找描寫樹木密的句子。
    學生:兩岸樹木密。
    老師:那我們現(xiàn)在來說說為什么小小竹排畫中游?
    學生1:小竹排只能在水中,兩岸的風景很美。
    學生2:在這樣美的風景中,就像在畫里游一樣。
    老師:在這么迷人的風景中,我們一起來游玩一下。
    (出示課件)
    (學生隨音樂一邊做動作,一邊輕聲念詩歌)
    老師;小朋友美嗎?
    學生:真美呀!
    老師:你們還想再游一次嗎?
    學生:想,再次隨音樂表演感悟。
    老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捧著書本美美地讀一讀課文。
    (學生齊讀課文)
    老師:你們念得真棒呀!我們來比賽讀好嗎?
    (男生讀、女生讀、指生讀)
    老師:你們讀得真好,掌聲鼓勵。
    老師小結。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六
    1、使學生懂得發(fā)生月食的科學道理,了解月亮從初虧到食甚然后復原的過程,激發(fā)他們觀察自然,學習科學的興趣。
    2、通過對重點勉勵的理解,讀懂第一節(jié)的意思。
    3、學會本課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會用“擔心”“仍舊”造句,積累10個詞語。
    4、會朗讀課文,背誦第3、5節(jié)。
    通過對重點句子的理解,讀懂每一節(jié)的意思。
    理解月食發(fā)生的原因。
    多媒體:看月食
    二課時
    1、同學們,你們看到過月食嗎?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月食。
    板:13看月食
    3、小朋友想不想親眼看一看月食的全過程?在看之前,老師要提三個要求,誰來讀一讀(媒體1)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樣兒?)
    (2)月食開始了,月亮的形狀有什么變化?
    (3)月亮復原時,形狀又有什么變化?
    4、請小朋友帶著這三個問題來觀察,看誰觀察得最仔細,最認真?(放動畫1)
    5、剛才,小朋友觀看了月食發(fā)生的全過程,課文中3、5節(jié)介紹了月食的過程。
    就請同學讀好這兩節(jié)
    1、請一個小朋友讀第2小節(jié),大家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樣?請用"—"畫出描寫月亮的句子。(多媒體2)
    2、這句話把月亮比作什么(大玉盤)這樣比有什么好外,比出了月亮的什么?
    (圓,大,美)
    師:你看,通過打比方就把月亮的形狀顏色寫得更加形象,生動。
    3、同學們,月食之前,圓圓的月亮像個大玉盤掛在天空,銀光落在河面上,閃閃發(fā)亮,此時的景色怎么樣…很美)。
    3、能不能將這種美的景色讀出來:(讀讀、背背)
    4、過渡:這是月食之前看到的景色多美??!可是,月食就要開始、月亮的形狀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請大家讀第3節(jié),完成練習(多媒體3)
    5、作者通過打比方寫出了月亮的形狀變化過程,像……像……像……像……
    7、在剛才的變化過程中月亮是不是一下子就變成一面紅銅色的鑼?從課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來,請打上圓點(慢慢的、接著、一會兒)
    8、誰能把這些詞用上,說一說月亮的變化過程。
    9、請小朋友再一起讀一讀第3小節(jié)月亮的變化過程?感受一下月食開始的情景。
    10、剛才,姐妹倆看到的是月食開始的過程,再過一會兒,他們又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呢?
    請小朋友小聲讀第5小節(jié)。
    11、誰告訴我,過了一會兒,他們又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12、請同學們比較一下,第3小節(jié)和第5小節(jié)都是寫月亮的形狀變化,有什么不同?
    (變化過程完全相反)(說具體一些,怎樣完全相反?)
    14、誰會像老師一樣用箭頭表示月亮復原的過程。
    15、我們一起讀一讀第5小節(jié)。
    1.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的2、3、5小節(jié),和作者一起觀看了月食這一有趣的現(xiàn)象。
    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xiàn)象呢?課文有2種不同的說法。
    3、這是過去人們的看法,現(xiàn)在的人們又怎樣看呢?請女同學讀第4節(jié)爸爸說的話。
    想一想:爸爸一共說了幾旬話?哪幾句在講月食發(fā)生的原因,把描寫原因的句子用"—————"畫出來。(多媒體4)
    4、那么,奶奶和爸爸,小朋友認為誰說得對呢?
    爸爸說得正確。那為什么爸爸說的是正確的呢?請小朋友看錄像。
    6、通過剛才的演示,同學們更清楚的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請同學們再一次讀好月食發(fā)生的全過程,再來讀讀3、5這兩小節(jié)。
    7、那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月食是怎樣產生的?
    我們生活的地球只是太空中一顆小小的行星,在無邊無際的太空中,每一顆星星對我們人類來說都是一個奧秘,誰能說一說,你還知道大空中有哪些奇特的現(xiàn)象?(學生交流)
    2、對,太空中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你們說,這些奧秘將來靠誰去探索呢?
    師:很有志氣,老師就等待著你們的好消息。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七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要愛護鳥類,知道鳥類是人類的朋友。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多媒體課件、圖片、生字卡片
    2.讓學生觀察第二圖上畫的是什么?(小朋友把小鳥放了)(小朋友放了小鳥,他非常高興)
    3.板書:放小鳥。(學生朗讀)
    4.小朋友為什么要放掉小鳥那?
    1.學生自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不添字,不減字。
    (2)給各個自然段標出序號,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朗讀。
    羽毛一閃非常一定決心想找著急焦急翅膀窗外嘴喝朝
    (2)指名朗讀生字詞,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
    (3)朗讀課文,指名學生讀,輪流讀,討論各自然段的大意。
    老師歸納:
    a姑媽送我一只小鳥,我把它養(yǎng)起來。它一動不動,我很著急。
    b窗外有鳥在叫,我想一定是小鳥的媽媽找孩子來了。
    c我決心放小鳥。
    d我打開籠子,放走小鳥。
    (4)出示長句子:
    a姑媽送我一只小鳥,綠色的羽毛,黃色的嘴巴,兩只眼睛一閃一閃的,非??蓯邸?BR>    b我把它放進籠子里,給它食吃,給它水喝,可它一動也不動。
    c我抬頭看去,原來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喚,那聲音聽起來多焦急呀!
    d我打開籠子小鳥對著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說“謝謝你”,然后就跟著媽媽飛走了。
    (5)學生練習朗讀,注意停頓和連接。指名讀。
    3.朗讀全文
    1.出示生字:非常決定
    2.描紅。
    1.寫字。
    2.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鵝、小、白”3個生字;能用“白”擴2‐3個詞語;認識筆畫“豎鉤”,能按筆順正確描寫“小、白”。
    2、能認讀單韻母aoe,能從兒歌中找到含有單韻母aoe發(fā)音的漢字。
    3、通過各種形式反復朗讀兒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熟讀成誦。
    4、拓展閱讀古詩《詠鵝》,有進一步識字的愿望。
    教學重點: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鵝、小、多、白”4個生字;
    教學難點:能認讀單韻母aoe。
    教學準備:
    1、教師方面的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頭飾(文中人物包括阿姨、小男孩、天鵝)。
    2、學生方面的準備:拼音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讓學生背誦幼兒園里曾學過的兒歌。
    2.老師也背首兒歌給大家聽。(師背課文《看天鵝》)
    3.出示課題:9看天鵝。
    4.學習課題中的生字“鵝”,請小老師領讀。(指名讀、齊讀課題)
    5.說話訓練:介紹一下印象中的天鵝是怎么樣的?
    二、學習兒歌:
    1.聽課文錄音。
    2.老師今天教你們一個好方法,只要按照我的方法做,你們也能像錄音機里的老師一樣讀得那么好聽。
    1)看課文,仔細聽錄音。再輕聲地跟著錄音機里的老師讀,最后請學生大聲地讀。(要求學生在聽和讀的時候:左手壓書右手指讀)
    2)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
    3.說說這首兒歌講了些什么?(指名交流)
    4.(出示兒歌)
    1)小天鵝(師領讀)
    2)天鵝湖上有小天鵝,也有大天鵝,天鵝很多。天鵝多(指名小組讀)
    3)阿姨帶我看天鵝,飛起一群白天鵝。白天鵝(開火車讀)
    5.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生字用紅色表示)
    6.我們把生字送回家,再來讀讀兒歌。(出示兒歌)
    1)指名讀、四人小組合作讀。
    2)分角色,表演讀。要求其余同學認真看,仔細聽清每個角色講哪幾句話。
    3)兩只天鵝夠不夠?為什么?
    4)其他學習小組排練。
    5)交流。
    7、指導背誦兒歌。(出示圖)能背的小朋友可以看圖一起背,當然不看圖能背出更好。背不出的允許看著書讀。
    三、復習鞏固:
    1、做給字寶寶點名的游戲。(出示:天、看、白)
    2、玩“一字開花”的游戲。(口頭擴詞:天、白)
    四、描一描
    1、認識筆畫“橫折”
    2、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天、大、白”
    五、學習拼音:
    1、指名學生讀“阿姨”的“阿”(a)、“我”(o)、“小天鵝”的“鵝”(e)這三個拼音字母。
    2、跟老師念順口溜:張大嘴巴aaa,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
    3.在小組內互相練讀。
    4.(出示兒歌)這首兒歌里有哪些字含有a、o、e這幾個音?
    1)先自己讀一讀。2)(學生交流)(出示:阿、我、哦、鵝)
    5.找朋友游戲。——老師讀哪一個字母,請小朋友從拼音卡片中把它找出來,找到后迅速起立大聲念出來,看誰找得快,讀得準。
    六、課外拓展:
    1、古時候有個非常有名的詩人駱賓王,他曾經寫過一首詩,名叫《詠鵝》。
    2、(出示古詩)這首詩里有幾個字我們已學過。(詩中用紅色把學過的字凸現(xiàn)出來)
    3、自由讀、齊讀。
    七、寫字指導:
    1、學生自學生字的筆順。2、交流書寫的筆順。3、教師范寫,重點指導“白”的書寫方法。4、學生照樣子描寫。(學生描寫,教師巡視指導)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十九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關春節(jié)的古典詩歌中,沒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這首《元日》那樣流傳至廣,影響深遠。
    這首七言絕句之所以獲得歷代人的喜愛,不僅在于它節(jié)奏明快,語言流暢,雅俗共賞,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過對春節(jié)風俗的描繪,表達了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別是詩歌中“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句中的“總”和“換”字,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的規(guī)律和堅定的信念。
    題目《元日》。元日,本意為吉日,我國古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日,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聲中一四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边@句是說在歡快的爆竹聲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風中,合家歡飲屠蘇美酒。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边@句說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了曈曈紅日,然后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
    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
    1、認會5個生字,寫會5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和默寫。
    2、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氣氛,體會人們的美好愿望。
    關于課文
    1、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學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引導,不要直接講解。可以讓學生試著講講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導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小組或全班討論等方法解決。
    2、古詩的學習除了要加強朗讀和背誦外,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詩句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先把詩句變成畫面,加強情感體驗;然后再把畫面變成語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以達到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語言的目的。
    3、學習本詩之后,可鼓勵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詩中提到的過節(jié)的各種習俗的來歷。
    本課的幾個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記形聲字的方法記憶?!皳Q”字右邊的撇不出頭,不要寫成“央”字。
    建議教學1課時。
    1、默寫古詩。
    元日
    ,。
    ,。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像畫面,并把想像到的內容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出來。要求句子通順,描寫形象。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宋仁宗慶歷二年中進士后,曾任過地方官,后任參加政事、宰相等職。世稱荊公。
    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影響甚巨。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其詩長于說理,精于修辭,內容亦能反映社會現(xiàn)實。詞雖不多,卻風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別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
    元日
    課前搜集有關春節(jié)的詩句;錄音《新年好》
    一、激發(fā)情感、導入析題。
    1、聽唱《新年好》后,教師激情導入:是呀,過新年時我們唱歌、跳舞,心里多高興呀!你們知道嗎?過新年時還有很多更讓人高興的事。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元日》吧。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二、自學詩歌、感知大意。
    1、讀通古詩。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初讀情況,正音。
    2、讀出問題
    1)輕聲再讀古詩,想一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讀懂了什么?
    3)不懂的問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4)匯報解決不了的或意見不統(tǒng)一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出重點解決的共性問題。
    三、精讀品味,理解詩歌。
    1、自主學習,讀中感悟。
    1)自讀自悟,看看前面提出問題哪些能自我解決。
    2)借助工具書,試想想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
    2、同桌交流,互相說說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讀詩句,再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
    2)教師對學生的不同體會給予肯定,并相機引導a理解除:除去,過去。b、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c、體會“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總”“換”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的規(guī)律和堅定的信念。d、感受詩中全民族歡渡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誦古詩,啟發(fā)想像。
    1)指生吟讀,師生。
    2)師配樂范讀,生評。師生交流讀好古詩的秘決。除了注意語速、語氣外,還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把詩中的感情讀出來。
    3)學生練讀,邊讀邊聯(lián)想。
    4)指生讀,評議讀、齊讀、背誦。
    5)畫一畫,說一說,把詩中的情景根據(jù)自己的想像畫出來,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閱讀“語文天地”中的《過年》,談談自己對過年的認識和感受。
    2、課外搜集有關人過年習俗的資料,同桌交流。
    冀教版級語文教案篇二十
    2、學生交流。
    (1)海洋很廣闊。
    (2)海洋上有時候風平浪靜,有時候波濤洶涌。
    (3)海洋有豐富的物產和礦產。
    (4)海洋上一旦發(fā)起風暴非??膳?,它可以掀翻船只,摧毀良田,引起海難。
    ……
    3、是呀!大海在我們的眼中,它有時候是那么安詳,有時候面目是那么可憎。它有時候帶給人們的是無盡的歡樂,有時候卻是無限的痛苦。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就是與海洋有關的。(板書課題《海洋——21世紀的希望》)齊讀課題。
    1、這篇課文究竟講的是什么呢?我們一起打開課本,聽課文錄音。
    2、放課文錄音,學生看書。
    3、哪位同學告訴我,這篇課文講了些什么?
    4、學生交流。
    (1)這篇課文告訴我們海洋和我們人類關系密切。
    (2)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人類將迎來開發(fā)海洋、利用海洋的時代。
    (3)這篇課文告訴我們海洋將成為人類在新世紀的希望。
    (4)這篇課文告訴我們應該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
    5、哪位同學把這幾個方面連起來說一說。
    6、指名說。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海洋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人類將迎來開發(fā)海洋和利用海洋的時代,海洋將成為人類在新世紀的希望,告誡人們要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
    7、哪位同學再說一遍。
    8、說得非常好!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同學們抓住文章的關鍵,就一定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1、海洋和人類的關系怎樣密切?為什么說海洋是21世紀的希望?人類應該怎樣保護和利用海洋資源呢?我們就一起來細細品讀課文。在品讀課文之前,我們先來學習生字詞。
    2、出示生字詞:蔚藍色匱乏低廉干旱回眸
    3、誰先站起來把自己認識的詞語讀給大家聽一聽?(重點指導眸和廉的音)
    4、把你自己認為字音讀得比較準的帶領大家讀一讀好嗎?(評價:讀得太好了,真是一個合格的小老師)
    5、誰站起來再把這些詞語讀給大家聽一聽?
    6、這些詞語中有些字容易寫錯,哪位同學提醒大家注意?(主要是蔚和廉)大家畫一遍。
    7、真仔細,不是你的提醒,老師也要寫錯了了。謝謝你。
    8、面老師請幾位同學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哪位同學讀錯了,要指出來。
    7、指名讀課文。(老師在第三小節(jié)是指導望洋興嘆的讀音,并把詞語寫在黑板上,領讀2——3遍)
    1、海洋是人類的搖籃,它曾經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海洋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它曾經哺育了地球上的生靈。它與人類的關系是那樣地密切。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一看課文的哪一部分寫是是海洋與人類的關系密切。
    2、指名回答。
    3、海洋與人類的關系怎樣密切呢?請哪位同學朗讀課文的1、2、3小節(jié),其他同學用筆畫出描寫海洋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句子。
    4、交流。
    (一)出示:海洋給人類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給予人類豐富發(fā)水產品和每日必不可少的食鹽。但是海洋發(fā)起脾氣來,也會無情地掀翻船只,沖垮海堤,毀滅沿海的城鎮(zhèn),給人類帶來可怕的災難。
    (1)給予什么意思?慷慨地給予什么意思?大海給予人們什么?
    (2)你能結合你收集的資料說說有哪些水產品?
    (3)為什么說是不可缺少的食鹽鹽?
    (4)大海與人類關系密切還表現(xiàn)在哪里?(海洋發(fā)起脾氣來……)
    (5)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它影響人們的生活,直接決定人們生活的安定與幸福)
    (6)你能用你收集的例子說明嗎?
    (7)這段話應該怎么讀?
    (8)試讀,指名讀,自由讀。
    (二)當飛往太空的宇航員回眸地球時,他們發(fā)現(xiàn),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顆美麗的藍色“水球”。
    (1)你為什么找這句?
    (2)回眸懂嗎?什么意思?宇航員看到了什么?
    (3)查找的資料說一說,為什么說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顆美麗的藍色“水球”?
    (5)是呀!海洋是多么廣闊!這句話怎么讀呢?
    (6)試讀,齊讀。
    2、書本中哪個詞語說明它的脾氣不受人安排,不受人控制?讀課文,找出這個詞語。
    3、喜怒無常什么意思?從課文的哪里看出海洋喜怒無常?
    4、在喜怒無常的海洋面前,千百年來人們怎么辦?
    5、“興嘆”什么意思?人們望著海洋會興嘆些什么?
    4、快速寫。
    5、交流。
    (1)海洋啊海洋,你有博大的胸懷,為什么不能擁有平靜的心情呢?如果你風平浪靜,將帶給人們多少好處??!
    ……
    6、總結:是啊,千百年來,人們只有望洋興嘆,發(fā)出了一聲聲無可奈何的感嘆,一聲聲憤怒的質問。人類是不是只能這樣?海洋能成為21世紀的希望嗎?(把課題中的21世紀點點)課后請同學們讀課文,收集有關開發(fā)利用海洋的資料,下一堂課繼續(x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