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公立自由學校改革:“自由”邊界漸清晰

字號:

《瑞典公立自由學校改革:“自由”邊界漸清晰》新聞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中國教育報12月21日報道,出國留學網(wǎng)liuxue86.com轉載。
    關注國外公立學校改革(下)
    瑞典自由學校:“自由”邊界漸清晰
    ?
    圖為瑞典一所自由學校課堂。不到20人的班額使教師可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學生的課堂參與也更加投入。 圖片來源:視圖網(wǎng)站
    最近,英國的自主學校改革和美國的特許學校改革成為全球教育熱點。兩國的教育改革倡導者并不諱言,這種由政府提供經(jīng)費、社會大眾辦學的模式是向瑞典學習的結果。而反對者則認為,即使在瑞典,這項改革也存在不少問題。瑞典的自由學校改革實際效果如何,讓我們一探究竟。——
    編者
    ■焦陽
    1992年,瑞典政府放開對公立教育領域的限制,允許瑞典公民興辦自由學校,以達到減輕財政壓力和滿足多樣化教育需求的目的。近日,瑞典一份有關自由學校發(fā)展情況的報告顯示,到2010年,瑞典的自由學校已經(jīng)占全國幼兒園和中小學的21.5%,約21萬學生在自由學校接受教育,學生、家長和教師對自由學校的滿意度遠遠超過一般公立學校。
    從高度集權到高度分權
    20世紀70年代以前,瑞典義務教育階段完全由中央政府控制,公立學校在運行過程中呈現(xiàn)成本高、效率低的狀態(tài),學生和家長對學校幾乎沒有選擇權。社會各界對公立教育頗有微詞,要求政府進行教育改革。此后,瑞典中央政府逐漸將教育權下放給地方政府,允許開辦地方公立學校。
    瑞典教育改革的重大轉折點出現(xiàn)在1992年。這一年,瑞典政府頒布教育法案明確提出,每個人都有權開辦學校,政府須按學生人數(shù)對學校進行撥款資助。這個法案的頒布成為自由學校改革運動的起點,也使瑞典從一個教育集權程度很高的國家變成了一個教育分權程度很高的國家。
    在自由學校政策實行初期,每招收一個學生,當?shù)卣疄閷W校提供85%的資助,剩余的15%由學校自己支付,允許收取少量學費。到1997年,瑞典政府對自由學校的資助金額達到100%,與公立學校撥款達到同等水平。與此同時,瑞典政府明令禁止自由學校向家長收取學費。
    開辦自由學校的申請程序并不復雜,辦學者向瑞典教育部提交申請,開具學校的財力證明,說明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方法,證明學校能夠按照國家課程進行教學,并且保證不是純粹宗教性質(zhì)的學校,就可以開辦一所自由學校。
    自由學校錄取學生依據(jù)的是“先到先得”原則,政府不允許學校根據(jù)能力、種族、社會經(jīng)濟地位挑選學生,必須保證錄取程序的公平與公正。
    在改革前,瑞典的教育類型比較單一,只有不到1%的學生在獨立于國家或地方政府之外的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有關自由學校的法案頒布初期,公立學校、農(nóng)村地區(qū)的家長以及宗教團體是自由學校最主要的辦學主體,其辦學的目的都是非營利性質(zhì)的。學校類型有三種,一種是按照先進的教育理念開辦的學校,一種是宗教學校,而數(shù)量最多的還是普通全日制學校。
    隨著擇校市場日漸成熟,地方公立學校的校長、教師以及營利性公司都加入到自由學校的辦學者行列。1992年到2010年,瑞典義務教育階段的自由學校數(shù)量從占學??倲?shù)的1%增加到15%,高中階段由1.5%增加到17%。2010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自由學校就讀的比例是10%,高中階段在自由學校就讀的學生占20%。
    自由學校在瑞典的遍地開花,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更多的擇校機會。許多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家長都傾向于將孩子送到具有先進教育理念的自由學校,發(fā)展其特長、健全其人格。許多移民家庭的孩子則進入專門為移民子女開設的自由學校。據(jù)統(tǒng)計,自由學校的規(guī)模要遠遠小于公立學校,平均一所義務教育階段的自由學校只有132個學生,高中階段的自由學校只有188人,這也是其吸引家長和學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