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5題。
①隨著電子和激光技術的廣泛應用,近年來,出現(xiàn)了許多奇妙的書,像會說話的書,“電視唱片”書以及縮微型的書,等等。
②會說話的書,是在書里裝有微型唱片或者錄音帶,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發(fā)音代號,通過電子儀器可以還原成為人的聲音。一些兒童讀物,在封底上鑲有微型唱片和唱針。唱針接觸唱片以后,隨著唱片的轉動,就可以聽到書中出現(xiàn)的人物的聲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種叫做“電視唱片”的書,也叫“視盤”,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圖像和聲音錄到視盤上,收看的時候,把放像機接到電視機上,就可以把圖像和聲音還原。根據(jù)學習和研究的需要,還可以使畫面隨時停下來。出版某種重要的學術著作或者論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實驗情況,錄在視盤上,跟書籍一起出售。視盤既可以顯示物體運動情況,也可以顯示許多微妙的現(xiàn)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質的分子運動,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動畫的辦法顯示。
④現(xiàn)在的書,不僅品種多,而且有的越來越小?!翱s微膠卷”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用照相機把書或者資料縮拍到膠卷上,一般縮到原書大小的1/48。使用的時候,通過閱讀器可以放大到原來大小。其實這種縮微技術,早在19世紀普法戰(zhàn)爭時候就使用過,當時法國的諜報人員把一份3000多頁的情報縮拍在一張幾寸長的膠片上,讓信鴿帶回了巴黎。
⑤縮微圖書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萬種每種15萬字的書放在一塊兒,它的總重量大約有5噸,而縮微以后的膠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學在發(fā)展,書也在不斷演變,它以越來越豐富的營養(yǎng),哺育著勤奮學習的人們。
1.選文中最能體現(xiàn)說明對象共同特征的一個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
2.選文第④⑤兩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畫線句子在選文結構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縮微圖書”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書籍不斷發(fā)展演變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奇妙。 2、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 3、承上啟下(“起過渡作用”也可)。 4、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 5、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書籍的不斷發(fā)展演變。
(七)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6題。
短期氣候預測:幫你“聽風便知雨”
①短期氣候預測,就是每天電視廣播里的天氣預報吧?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收聽、收看天氣預報,三五天內(nèi)的氣溫、溫度、風力等“一切盡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這個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預知到明年夏天發(fā)不發(fā)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氣候預測”了。
②中國是個多自然災害的國家,旱澇、高溫、冷害等氣候災害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年均約1000億元,死亡人數(shù)年均6000人以上。同時,中國又是農(nóng)業(yè)大國,農(nóng)業(yè)“靠天吃飯”,氣象預測工作尤顯重要。因此,剛剛過去的5年里,一個關于氣候預測的“九五”攻關項目,引來全國105個單位、400多名科研人員為之奔忙,這個項目,就是“中國短期氣候預測系統(tǒng)研究”。
③“短期氣候預測”,是相較“長期氣候預測”而言,后者做的是未來50年、100年的氣候分析,難度極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氣預報時段那么“短”,它的時間概念不是“日”,而論“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擔的是,幫助國家決策部門了解掌握未來數(shù)月里或一年里的氣候變遷,減免不必要的人財物損失。
④例如,預測即將來臨的冬天何時更冷,石油開采部門由此決定油井需要何時封井,稍有遲緩,冰就會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氣冷到何種程度,便可預知某些海灣會不會結冰,破冰船之類的交通運輸工具要不要及早調(diào)度;而農(nóng)業(yè)部門也可根據(jù)預測的氣候冷暖,提前選擇明年播種的作物品種。甚至于,明年的空調(diào)產(chǎn)量乃至于扇子、飲料產(chǎn)量,相關行業(yè)都會隨時看“短期氣候預測”的“臉色”行事。農(nóng)業(yè)、水利、文通、工業(yè)等等,短期氣候預割的作用無處不在,說它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絕非夸張。
⑤短期氣候預測,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羅斯做了七八十年,與之相比,中回這方面的“資歷”同樣不算短。1958年,我國首次發(fā)布“長期氣候預報”,這就是“短期氣候預測”的前身,40多年來經(jīng)驗積累了不少, 一直到90年代,我國始終處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狀態(tài), 從未將之“業(yè)務化”,換句話說,完整的預測系鈍尚未建立。
⑥科研的每一點進展都不會是來自一兩個人的一蹴而就。預測系統(tǒng)包括全球各國的各種氣候資料收集齊全,隨之建立一個包括預報大氣、海洋與大氣耦合模式、中國及鄰近區(qū)域地區(qū)細化、厄爾尼諾系統(tǒng)預報等繁雜的模式系統(tǒng)……這一切,意味著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5年奮戰(zhàn),終使“中國短期氣候預測系統(tǒng)研究”大功告成。
⑦作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項目,中國短期氣候預測系統(tǒng)曾在“1988抗洪年”準確預報了長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該系統(tǒng)在國家氣候中心用于年、月、季節(jié)、年及年際時間尺度的氣候預測業(yè)務試報。
⑧與天氣預報相比,短期氣候預測面對更多不確定因素。憑啥判斷下一個季是熱是冷、是旱是澇?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還可能要面對一些不可預知的變數(shù)。
⑨198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準確預報,正緣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們及時抓?。?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頻頻,與此同時,“厄爾尼諾現(xiàn)象”頻頻光顧我國??茖W家通過系統(tǒng)中眾多模式對其進行了繁雜的演算,從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這套系統(tǒng)主攻的是汛期預報,每年4月間都會向有關決策部門通報當年夏天汛情預報結果。對于今夏還會不會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見不一。
⑩氣象變幻莫測,短期氣候預測絕非萬能,在誤差中不斷修正,氣象科學才能進步。(選自2001年5月31日《中國青年報》)
1.本文圍繞著“短期氣候預測”,主要說明了哪些內(nèi)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開篇用了一個設問句。如果不用設問句,這話該怎樣說?作者運用設問句有什么好處?
答:改寫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第三段的內(nèi)容,用一個“是”字句給短期氣候預測下一個定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五段空缺處填入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
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
5.給第十段中的“變幻莫測”寫出兩個同義成語和一個反義成語。如能多寫且正確,每多寫一個可加1分,最多加2分。
6.文中說:“對于今年夏天還會不會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見不一?!薄岸唐跉夂蝾A測絕非萬能,在誤差中不斷修正,氣象科學才能不斷進步?!蓖高^這些話,你對氣象學研究的本身或說明文寫作產(chǎn)生了怎樣的認識?(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1、①短期氣候預測的意義;②短期氣候預測的含義;③短期氣候預測的作用;④短期氣候預測系統(tǒng)發(fā)展的進程;⑤短期氣候預測的局限性。 2、示例:如果你認為短期氣候預測就是每天電視廣播里的天氣預報,那就錯了。或:短期氣候預測不是每天電視廣播里的天氣預報。運用設問句,可以引起人們的思考,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 3、短期氣候預測是相對于長期氣候預測和天氣預報,以“月”、“季”“半年”“一年”為時間概念的氣候預測。 4、但;而。 5、同義成語:變化多端、千變?nèi)f化、瞬息萬變、變化無常。反義成語:一成不變、始終如一。 6、對氣象學本身,可以談“科學研究允許失敗”、“科學研究要不斷修正失誤”、“科學研究無止境”等;對說明文寫作,可談“實事求是”“準確”等。
(八)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5題。
①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些黑頭發(fā)黃皮膚的中國人。然而,我們是怎樣對待這條母親河的呢?說句實話,我們對不起黃河。據(jù)學者們研究,兩千多年前,黃河并不姓“黃”,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當清澈的。隨著她兒女的漸漸增多,她周圍的森林面積卻一天比一天減少,造成了越來越多的水土流失,終于使她由綠變黃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來越多,河面逐漸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開封市,河面比房頂還高,成了流在人們頭頂上的“懸河”!。大概是母親生我們的氣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來教訓我們,造成了難以想象的損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況又怎樣呢?舊的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產(chǎn)生了。黃河不僅是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農(nóng)業(yè)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據(jù)專家們統(tǒng)計,黃河污水排放量高達21.2億噸,工業(yè)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萬噸,農(nóng)藥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別為3.75萬噸和600萬噸。以寧夏為例,黃河流經(jīng)寧夏13個市縣,全長397公里。寧夏每年3億噸工業(yè)和生活污水大約有80%排放進黃河。據(jù)檢驗,黃河水中的有害物質的含量近年來顯著增加。由于污染嚴重,河水不進行處理就不符合飲用標準。然而現(xiàn)在,寧夏南部山區(qū)許多農(nóng)民就直接飲用黃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飲用黃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為被污染的黃河水影響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區(qū)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當嚴重。飲用這樣的地下水,怎能保證身體健康呢?
③黃河污染問題,關系到千千萬萬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fā)展。如果我們不高度重視,不趕快控制污染,情況將更加嚴重。那樣的話,黃河母親會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們想保護自己,保護中華民族,就必須先想辦法保護母親,保護黃河。
1.根據(jù)第①段,請你概括說出造成黃河成為“懸河”的原因。
答: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②段加點詞“舊的問題”和“新的問題”分別是指什么問題?請概括寫出。
答:舊的問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的問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文中畫橫線部分主要運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據(jù)此,請你說說造成黃河污染的主要物質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參照①段中加曲線的句子,在③段中橫線上補出一句話,請寫在下面,使上下文語意連貫,語氣順暢。
答:那樣的話,黃河母親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加點的“主要”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河底的泥沙越來越多(河面逐漸上升)。森林面積逐年減少(造成水土流失)。 2、泥沙增多,河底增高(或:成為懸河,河水泛濫)。河水受到污染。 3、①黃河受污染的程度極其嚴重。②農(nóng)業(yè)污水和生活污水,工業(yè)垃圾和生活垃圾,農(nóng)業(yè)和化肥。 4、更加生氣,并且用更加嚴厲的方式教訓我們。 5、不能。“主要”表示除黃河之外,附近污水還有別的排放渠道;去掉后就變成了附近污水全部排放進了黃河,與事實不符,表達不準確。
(九)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4題。
生命必定要死亡嗎?不,有兩個事實可以證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細胞就是永生不死的。它們已經(jīng)不斷分裂、不斷生存了幾千萬年以上,而且還在繼續(xù)生存下去。沒有生殖細胞的永生,也就沒有物種的延續(xù)。第二,癌細胞不會自動死亡,也是永生的。海拉細胞,這是多年前從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宮頸癌細胞。它一直在全世界各個實驗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時倍增一次,生長分裂極其旺盛,至今已傳了上千代,仍沒有死亡的征象。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細胞卻能永生。這里的奧秘何在呢?
美國細胞學家海弗利克發(fā)現(xiàn),人體細胞從第1次分裂開始算起,畢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為什么癌細胞與生殖細胞可無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認為,這是因為正常體細胞之間緊密聯(lián)結,閉關自守,缺乏遺傳信息的交換,而癌細胞恰恰相反,它能與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質發(fā)生信息交換,從而使自身生命不息。這也許是永生的奧秘吧。
如果我們將癌細胞或生殖細胞永生的機理弄清楚,并應用于人類,豈不是也可讓我們的體細胞獲得永生嗎?如果體細胞也與外界進行遺傳信息交換,是否也可無限期分裂而長生不老呢?有一位細胞學家,利用遺傳工程學將哺乳動物的神經(jīng)細胞移植到金魚卵細胞中(體細胞與生殖細胞結合),促進了遺傳信息的交換,使神經(jīng)細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機蓬勃。
1.簡要概括上文第一段的內(nèi)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文中介紹看,癌細胞為什么能夠”永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第二段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未尾一句為什么要用“也許”一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介紹兩種永生的細胞。或:說明兩種細胞可以“永生”。 2、因為它能與病毒或其它生命物質發(fā)生信息交換,從而使自身生命不息。 3、作比較、舉例子。 4、因為作者認為海弗利克的研究結果是否真正揭示了永生的奧秘,還不十分肯定。
(十)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4題。
①不用染料,不用著色,你就能穿上色彩艷麗的衣服。這是變魔術嗎?不,21世紀,一個新興的產(chǎn)業(yè)——彩色棉產(chǎn)業(yè)就有這樣的神奇本領。
②農(nóng)村的孩子都知道,棉花的花朵是潔白的,人們收獲潔白的棉花后,脫籽、紡紗,紡成了一錠錠的紗,再織成紡織物,就成了布料。如果染上色或印上花,就是美麗的衣料、窗簾、床單等等。
③而彩色棉花的棉花纖維中卻含有天然的彩色色素。不用印染,用彩棉織成的布就可直接做成花衣裳。彩色棉花是新的棉花品種嗎?不是。彩色棉古代就有,可考證的歷史可追溯到上千年之前。在18、19世紀,墨西哥和秘魯以及我國長江中下海地區(qū),都種植有彩色棉。然而,由于彩色棉花產(chǎn)量低、纖維短,因此逐漸被人遺棄,以至許多人都不知道棉花還有彩色的。
④20世紀60年代,美國、前蘇聯(lián)、墨西哥等國家,又開始對彩色棉進行研究。90年代初,美國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技術上取得突破,培育出多種顏色的長纖維彩色棉花,并進行了大面積種植。不久,面目一新的彩色棉紡織品及服裝進入市場。隨后,其他一些國家在研究中也相繼取得成功。繽紛多彩的彩色棉服裝,在一些城市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1994年,我國也從美國引進了一批彩色棉種子進行試種。
⑤彩色棉花不僅色彩自然柔和,而且在種植過程中不需要農(nóng)藥,在紡織過程中也不需要化學染料。這樣,就使得產(chǎn)品及周圍環(huán)境不會受到污染。美國年銷售額為100億美元的牛仔褲用料斜紋粗棉布,再也不用染色了。制成服裝后,柔軟舒適,永不褪色。彩色棉因沒有沾染任何化學物質,不會引起皮膚病,被人們譽為“綠色產(chǎn)品”“環(huán)保產(chǎn)品”,而用彩色棉制作的服裝則被稱為“生態(tài)服裝”或“保健服裝”。
⑥我國對彩色棉的研究后來居上,使淡藍、橘黃等8種顏色的遺傳基因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1998年彩色棉種植面積一躍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產(chǎn)品遠銷歐美和日本等國,供不應求。專家預測,在未來的5年內(nèi),我國彩色棉產(chǎn)量可達1.2萬噸,可生產(chǎn)成衣2000萬件,老百姓也有望穿上這種“保健服裝”了。(摘自《我們愛科學》2000年第9期)
1.彩色棉產(chǎn)業(yè)的“神奇本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線劃出文中說明彩色棉花的本質特征的語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節(jié)劃線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給本文擬一個標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彩色棉產(chǎn)業(yè)用“不用染料,不用著色”的彩色棉就能產(chǎn)出彩色棉紡織品及色彩艷麗的衣服。 2、第3節(jié)第一句(或“彩色棉花色彩自然柔和”)。 3、舉例子、列數(shù)字,意在說明這種彩色棉具有在種植過程和紡織過程中使產(chǎn)品及周圍環(huán)境不受到污染的優(yōu)點。 4、彩色棉(或:神奇的彩色棉)。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