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①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②燭,卻③話④巴山夜雨時。
注:①君: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②西窗:即西屋,作者夫妻居住的屋子。 ③卻:相當于“還”。 ④話:敘說。
①、下面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B 本詩開篇點題,說明這是以詩代信的寄人之作。
C 第2句寫景,點明了時間,地點和詩人的處境。
D 何當“二字照應”“歸期”,表明了詩人盼望回家的急切的心情。
E 第2、4句中“巴山夜雨”重復出現(xiàn),造成了一種回腸蕩氣的情致,第4句補充,豐富了第2句的內(nèi)容。
②、從第2句看,妻子問詩人“歸期”,說明了妻子盼夫歸家的心切,而詩人的“未有期”,則說明了
③、設想一下,將來夫妻秉燭夜談時,可能談些什么(用3個“也許……”寫一組排比句)
2《登飛來峰》(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①、詩的作者王安石, (朝代)文學家,為了富國強民緩和階級矛盾,曾積極推行變法,遭到保守派大官僚、大地主的強烈反對。
②、詩的三、四句,形象地揭示了 的哲理。
③、詩的一、二句,采用 的修辭手法,寫出飛來峰山勢雄偉,應天塔 的特點
④、“浮云的意思是 ,在詩中指 ,最高層隱含的意思是 。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①、詩句地一句點明的時令是( )
A、早春 B、仲春 C、暮春 D、初夏
②詩的第二句可知王昌齡被貶官去龍標的路上李白( )A、在場 B、不在場
③詩的三、四句借月傳遞人情,是古人懷遠寄情的特殊表達方式。選出下列詩句中符合這種表達方式的詩句是( )
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B、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C、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D、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情懷近酒家。
④詩的后兩句想象豐富,表達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
4、對古詩賞析有誤的一項( )《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A、“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應理解為“秦代的明月及漢代的邊塞”。 B、“萬里長征人未還”寫出了秦漢以來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劇。 C、第三、四句寫出了世世代代人們的共同愿望。 D、全詩的情調(diào)悲壯高昂。
5、《楊柳枝》(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①用正楷或行楷抄寫詩句。②詩中整體寫柳樹之美的句子是 ,用了比喻的句子是 。③詩人在詠柳的同時,還表達了
思想感情。
6、下列詩句中反映我國民風民俗的一句是( )
A、蕭鼓追隨村社近 B、閑來垂釣碧溪上 C、沙場秋點兵 D、零丁洋里嘆零丁
7、下列語段中填入最適當?shù)脑娋涫? )
春天的大地到處都是生機勃勃,花園路開滿了鮮花,紅的,黃的,白的,紫的……五彩繽紛,真奇斗妍,真是 。
A、霜葉紅于二月花 B、映日荷花別樣紅 C、百般紅紫斗芳菲 D、亂花漸欲迷人眼
8、《出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① 用正楷或行楷抄寫此詩。
②此詩運用了 、 、 修辭手法,描寫了
的特有風光,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③詩的風格是 。
④用散文的語言描寫本詩前兩句的內(nèi)容。。
。
⑤簡析本詩后兩句。
。
⑥把這首詩重新斷句,改寫為辭。
⑦“羌笛”是一種樂器名,在《漁家傲》中也提一種樂器,是“ ”,“怨”楊柳是一種 寫法,這能表現(xiàn)戍邊戰(zhàn)士 。
⑧“春風”是 手法的運用,一是指 ,二是指 。⑨本詩中運用夸張手法描寫西北邊地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
。
9、《渭城曲》(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蜕崆嗲嗔?。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①這是一首 詩,前兩句從晴朗的天宇到 ,從青青的客舍到
,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 圖畫,后兩句從一個“ ”字,表達了詩人 。
② 寫出與本詩后兩句語義相近的表達朋友間深情厚誼的詩句。
。
③ 詩中“浥”的意思是 ,“故人”是指 ,始終描寫送別環(huán)境的句子是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
的思想感情。
9、巧填山名。
①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 雪滿山。 ②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 路。
③云橫 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④君問歸期未有期, 夜雨漲秋池。
⑤ 山下少行人,旌旗無光日色薄。 ⑥ 之高有積雪,蓬萊至遠常遺寒。
10、“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用了層層比較,說明陽朔山水最美,下面用了相同守法的一項是( )。
A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B、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C、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D、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
11、用對聯(lián)知識判斷“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舫穿藕花”的“寒泉”意思是( )
A、醇酒 B、瓊漿 C、玉液 D、新釀
12、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①這首詩的作者是 (朝代) (人名),題目是 。
②故人是指 ,“西辭”的意思是 。
③從其它的古詩中找出兩句與本詩后兩句表達感情意境相同的句子
。
④如果作者對友臨別人說了一段話,那么下面哪一項最有可能( )
A、 江南暮春,鶯啼柳長,愿君游遍名園,盡情欣賞美景。
B、 時值盛夏,蜀中熬熱,請君避暑調(diào)息,善自珍重。
C、蒙君不棄,東來相見,第當避席倒屐候君長亭。
D、君將西行,塞外苦寒,容弟敬奉薄酒,以盡前歡。
13、根據(jù)下列對聯(lián)回文的特點,對對聯(lián)的下聯(lián)。
①上聯(lián):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下聯(lián): 。
②上聯(lián):洞簾水掛水簾洞; 。(江西連云港云臺山的花果山水簾洞門聯(lián))
③上聯(lián):霧鎖山頭山鎖霧; 。(福建廈門鼓浪嶼腹浦)
④上聯(lián):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北京天然居飯莊)
14、與其它三句含義不同的是( )
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遭一蹶者得一便,經(jīng)一事者長一智。 D、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漁者知澤。
15、請從蘇軾的詞中選一句,寄托作者美好愿望或政治理想的名句。
。
16、對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秋詞》品讀有誤的一項是( )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A、 從古到今文人總是悲嘆秋天的寂寥,這是因為他們只看到秋天氣象蕭殺,而作者則看到了秋天正是喜獲豐收的美好季節(jié)。
B、 第三句中的一個“排”字,寫出了孤鶴搏擊長空的豪情壯志,這正是詩人雖遭貶謫,卻絕不消沉的頑強意志的生動體現(xiàn)。
C、第一句應誦讀得深沉曠遠,使人們聯(lián)想到從古到今眾多“悲球”的名句名篇,給人一種厚重的滄桑之感。
D、后三句,顯示出樂觀上進、氣沖霄漢的豪邁氣概和開闊雄健、明凈爽朗的意境,所以誦讀時應愈來愈來高昂有力。
17、《老馬》(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下頦的命,它有淚只往心里咽,/眼里飄來一道鞭影,/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①第二句中“橫豎”的意思是 ,“橫豎”說明了
。
②第三句與“ ”相照應。
③第五句能說明什么? 。
④它為什么“有類只往心里咽”? 。
⑤“它抬起頭望望前面”有何含義?
。
⑥老馬象征什么?它是一個什么形象?
。
⑦這首詩從題材上看是 ,韻腳的字分別是
,
18、《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下之悠悠,獨愴(chuàng)然而涕下
①理解詞語:悠悠: 。
愴然: 。涕: 。
②詩中的“古人”指 ,“來者”指 。
④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19、請用詩句作連珠游戲。
①霜□□□□□□→□□□□□→□□□□深
②舉□□□□→□□□□□□□→□□□□□□酥
③疑□□□□□□→□□□□□□□→□□□□□□ 期
20、猜唐詩迷。
①小姑居處本無郎。(李商隱詩)打一字( )
②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詩)打一字( )
③少小離家老大回。(賀知章詩)打一字( )
④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詩)打一俗語 ( )
⑤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詩)打一字 ( )
⑥小弦切切如私語。(白居易詩)打一音樂名( )
21、古詩賞析。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帥,飛雁入朝天。 , 。蕭關(guān)縫侯騎,都護在燕然。
⑤ 情在橫在線填出原詩句。
②“騎”的讀音是 ,意思是 。
③頷聯(lián)運用了 和 修辭手法。
④“屬國”本指漢代負責外交事務的官職,在這里是指 。
⑤把頸聯(lián)的內(nèi)容改寫成散文。
22、古詩賞析 《詠史》(左思)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草莖,蔭比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雄成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籍舊業(yè),七葉珥(ěr)漢貂(diāo)(diāo)。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①作者左思是 ,(朝代)著名辭賦家。出身寒微,卻博學能文,構(gòu)思十載寫成的
,使豪貴之家競相傳抄,形成洛陽紙貴的現(xiàn)象。
②詩中的“松”和“苗”各比喻什么?
。
③結(jié)尾一句提出了西漢的三個歷史人物,具體是指 、 、 ,各自隱含了什么故事?
。④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
。
⑤這首詩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
23、賞析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① 這首詩描繪一位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兒子趕制衣服的動人情景,表現(xiàn)了__ ▲ __的深厚感情,同時也抒發(fā)了子女要__ ▲ __的熾熱情懷。詩中的“__ ▲ __”后來成為母愛的代名詞。
②這首詩通過 的場面的描寫,表現(xiàn)母子 ,贊揚了 。
③作者抓住“縫衣”細節(jié)進行白描,表現(xiàn)慈母之愛的句子是:“ ,
。 , ?!?BR> ④用比喻寄托游子對母親深情的句子是 。
⑤“三春”具體是指 、 、 。
24、讀《飲酒》和《次北固山下》,完成練習
①《飲酒》中,“爾”指什么? 。
②如何理解“心遠地自偏”?
。
③理解“欲辯已忘言”正確的一項( )
A、 想辨別,已然忘了言。 B、想說明,忘了怎樣用語言來表達。
C、想說明,已然忘了詞。 D、想辨別,忘了怎樣用語言來表達。
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描繪了一幅什么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心情?
。
⑤ 《次北固山下》中,“湖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聯(lián)寫景詩句使我們聯(lián)想到了什么?
。⑥“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25、讀《雁門太守行》和《天凈沙?秋思》,完成練習
①《雁門太守行》中,“黑云壓城城欲摧”表達了什么意思?這句詩好在什么地方?
。
②“角聲滿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是從夜 和 兩個角度,用了 詞語來描寫戰(zhàn)斗的激烈。并用準確的語言加以分析。
③《天凈沙?秋思》中,前三句寫了那些景物,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
④《天凈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
⑤這兩首詩分別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
26、古詩欣賞
《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曠野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①《宿建德江》中,“日暮客愁新”的“新”指什么而言?后兩句抒發(fā)了詩人什么心情?
。
②文學離不開形象,讀詩首先通過文字再造形象,請想象“曠野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兩句詩的形象。
/
③《晚春》一詩中“草樹”與“楊花”“榆莢”作對比,請說出“草樹”“楊”“榆”分別暗示了社會上哪兩種人?
。
④“草樹知春不久歸”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詩中再找一例。
。
⑤請找出兩首詩中的一句對仗句,并分別說出詩句的節(jié)奏。
。
27、古詩欣賞。(《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墨,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①解釋加點的詞語:乃: 潤: 徑: 紅:
②“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
③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 首聯(lián)喜的是春雨知時節(jié)而降。 B、頷聯(lián)喜的是春雨潤物之功。
C、頸聯(lián)喜的是春雨雨意之濃。 D、尾聯(lián)喜的是眼前雨中白花盛開的勝景。
④這首詩從不同角度來描寫夜雨。從聽覺來描寫的是 , 。
從視覺來描寫的是 , 。
⑤這首詩題為《春夜喜雨》,但全詩不著一個“喜”字,卻又使人感到全詩無一字不是寫喜雨,無一筆不是寫春夜雨的。產(chǎn)生這種藝術(shù)效果的原因是( )
A、 詩人結(jié)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生活比較安寧,心情比較輕松。
B、 春雨潤物的高尚品格觸動了詩人不管是“窮”,還是“達”都要兼濟天下的博大情懷。
C、 詩人運用了擬人手法,把內(nèi)心的喜悅心情化成了具體可感藝術(shù)形象。
D、詩人由衷地偏愛雨,由此產(chǎn)生了喜悅之情。
⑥整首詩反映了詩人飽經(jīng)流離之苦的怎樣的心情與情懷?
。
⑦你還學了杜甫的哪些詩,請舉兩例。
。
28、古詩欣賞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 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①第三四句表現(xiàn)了破山寺后禪院環(huán)境 的特點。
②第五六句表現(xiàn)了作者 的心情。
③“萬籟此都寂”與“但余鐘磬音”是否矛盾?為什么?
。
29、古詩賞析:(《泊秦淮》 杜 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①這首詩歌描寫了哪些景物?(4分)
答: 。
②這首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感情?(4分)
答: 。
30、對下列詩句上句與下句的搭配,最恰當?shù)囊豁検?BR> 上句:a野徑云俱黑 b但使龍城飛將在 c羌笛何須怨楊柳 d兩岸青山相對出
下句:①復照青苔上 ②天下誰人不識君 ③唯見長江天際流?、芄路黄者厑?⑤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⑥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⑦江船火獨明?、嗖唤泻R度陰山
A. a⑦ b⑤ c⑥ d③ B. a④ b⑧ c⑥ d①
C .a⑦ b⑧ c⑥ d④ D. a① b⑤ c② d③
31、古詩欣賞:《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樓。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蓱z后主還祠廟,日暮卿為梁甫吟。
①這首詩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從整體上看是一首 。
②詩中“萬方多難”是指 ,“后主”又指 。
③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
32、古詩欣賞:(《渡荊門送別》 《春望》)
①李白、杜甫都是 著名詩人,李白被人們稱為 ,杜甫也被人稱為 。二人交情甚厚,李白曾給杜甫贈詩,即:《 》,杜甫也多次寫詩懷念李白,如:《 》。它們的友誼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②《渡荊門送別》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泵鑼懥嗽鯓拥木辰?,表露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
③“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表達了什么意思?
。
④《渡荊門送別》表現(xiàn)了詩人憐愛故鄉(xiāng)之水,希望這故鄉(xiāng)水永遠陪伴他遠行的句子是:
“ , 。”
《春望》中,表現(xiàn)詩人渴望得到家書的句子是:“ , ?!?BR> ⑤“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边@兩句詩有什么表達作用?
。
⑥這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
⑦你最喜歡這兩首詩中的哪一句,請說明理由。
。
33、古詩欣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西江月》
①《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作者是 (朝代的) 詩人 (人名);當時與他齊名的詩人是 ;《西江月》的作者是 代的著名 詞人 (人名)。除他以外,豪放派最有名的代表是 。
②《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描寫的是 地區(qū), 季節(jié)的景物;《西江月》描寫的是 地區(qū), 季節(jié)的景物。二者的意境迥然不同。
③《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表達詩人以春景喻冬景的句子是:
。
④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作者是如何描寫邊地氣候酷寒的?(可用原句回答)
⑤“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所描繪的景色是( )
A、 寫動態(tài)的夜景,明月驚動了鳥鵲,飛離了樹枝,清風吹醒了蟬兒,也鳴叫起來。
B、 寫動態(tài)的夜景,明月別離了樹枝,驚動了鳥鵲,清風吹醒的蟬兒,也鳴叫起來。
C、 寫靜態(tài)的夜景,靜中有動,明月西下驚動了鳥鵲,清風習習也引來了鳴蟬。
D、 寫靜態(tài)的夜景,以靜襯動,明月西下驚動了鳥鵲,清風習習也引來了鳴蟬。
⑥對“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寫深夜的景色,天上有七八個星,山前下起了兩三點小雨。
B、 寫黎明前的景色,天上有寥落的星星,山前下起了稀疏的幾點小雨。
C、 寫深夜的景色,天上有寥落的星星,山前下起了稀疏的幾點小雨。
D、 寫黎明前的景色,天上有七八個星,山前下起了兩三點小雨。
⑦你最喜歡兩首詩中的哪一句,說明理由。
34、讀古詩,完成下列練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①給加點的字注音。
②解釋有橫線的詞語。
③“西子”就是春秋末越王美女 ,由于蘇軾屢次把西湖比西子,后人就稱西湖多 。
④詩歌雖短,但照應很好,“淡妝”照應 ,“濃抹”照應
⑤請簡潔描述詩歌的前兩句的意境。
。
35、古詩欣賞:《觀刈麥》
①這是一首 詩,描寫交代背景的詩句是
。全詩寫了三個典型事例A、 ;B、 ;C、 。
②描寫農(nóng)忙季節(jié)全家上陣搶收小麥的詩句是: , 。
, 。
③描寫農(nóng)民收麥精疲力竭,卻希望夏日更長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它和白居易《賣炭翁》中 ,
。兩句詩表現(xiàn)手法相同。
④反映苛捐雜稅導致農(nóng)民極度貧窮的詩句是 , 。
⑤面對農(nóng)民的艱辛,貧窮,作者感慨萬千詩中 , 。
, , 。就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感慨。
36、古詩欣賞:(《赤壁》《己亥雜詩》)
①這兩首詩從體裁上說,都屬于七言 。
②《赤壁》中詩人感慨歷史興衰的句子是 , ?!都汉ルs詩》中詩人以“落紅”自況表達對社會,對生活眷戀的句子是 。
③《赤壁》這首詠史詩,是怎樣引起對歷史的詠嘆的?
④《己亥雜詩》后兩句可謂千古名句,談談你對他們的理解,并寫一段話用上此句詩。100字左右
。
37、讀《過零丁洋》完成作業(yè)。
①用“/”劃分三四句的節(jié)奏。
②詩人將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結(jié)合起來寫,首聯(lián)由 寫到 ,頷聯(lián)由 寫到 。在這樣的循環(huán)中,表達自己愛國的赤誠之心。
③本詩頸聯(lián)運用了雙關(guān)的寫法,“惶恐”“零丁”既指 ,又指 。
④本詩運用比喻和對偶的句子是 , 。標明作者不怕犧牲,慷慨捐軀的名句是 , 。
38、讀《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完成練習。
①這首曲中寫景的句子是 ,懷古的句子是 ,點明主旨的句子是 。
②在“山河表里”中,“山”照應的是 ,“河”照應的是 ,“表”照應的是 ,“里”照應的是 。
③這首曲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
39、讀《念奴嬌?赤壁懷古》,完成練習。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①“念奴嬌”是 ,“赤壁懷古”是 。這首詞上片 , 。下片 。塑造 的英雄形象以自托。
②詞中點明“懷古”的地點的詩句是 , , 。
③上片中總寫赤壁景物的句子是 ,具體寫赤壁壯景的句子是
, 。
④下片塑造周郎從容倜儻,克敵制勝的儒將風度的句子是 ,
, 。
⑤這首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
40、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完成練習。
①默寫全詩。
②理解下列詞語。
掛juàn( ) 忍 公然 布衾 安得 庇
③ “八月秋高風怒號”中“號”的讀音是 ,“風怒號”是說 。其中“怒”字用得很好,其理由是
。
④ 在第一節(jié)詩中,詩人用了哪些動詞來表現(xiàn)“風吹茅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
⑤“群童公然抱茅去”與“ ”形成鮮明對比;
“ ”又與上文“老無力”照應,表現(xiàn)了詩人的無可奈何,由此你可想象到詩人什么樣的境遇和當時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象?
。
⑥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中,“喪亂”是指 ,“何由徹”是指 ,它和前面的“ ”照應。真能表現(xiàn)作者的 心情。
⑦寫“茅屋被秋風所破”的句子是
。表現(xiàn)詩人對群童抱茅而去無可奈何的句子:
。
⑧作者渲染暗淡愁慘的氛圍,以烘托詩人暗淡愁慘心境的句子是
。
⑨表現(xiàn)詩人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
。表現(xiàn)詩人為理想而獻身的句子是 。
41、讀《過故人莊》,完成練習。
①默寫全詩。
②這首詩押的韻是 ,押韻的字是 。
③詩中描繪優(yōu)美的農(nóng)村風光的句子 ,表現(xiàn)詩人明天還來和故人觀賞菊花的句子是 。
④“重陽日”是指農(nóng)歷 ,民間有重陽 的習俗,你還知道農(nóng)村有哪些習俗?
。
42、讀《游山西村》,完成練習。
①默寫全詩。
②這首詩押的韻是 ,押韻的字是 。
③“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義是 ,后比喻 。
④描寫農(nóng)民朋友醇厚好客的句子是 ,描寫農(nóng)村風俗人情的句子是 。
⑤請以形象生動的語言介紹你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
。
43、讀《漁家傲》,完成練習。
①“漁家傲”是這首詞的 。
②“塞下秋天風景異”這句表明描寫的是 (地方) (季節(jié))的景色?!爱悺苯y(tǒng)領(lǐng)的具體內(nèi)容是 , , 。
③寫將士們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是 , 。渴望為祖國建功立業(yè)的句子是 。
④這首詩表現(xiàn)了守邊將士的 和 ,也反映了
的苦難,全詞 而又豪放慷慨,形成一種獨特的情調(diào)和氛圍。
44、讀《浣溪沙》,完成練習。
①“浣溪沙”是這首詞的 ,
②這首詞的上闋描繪 、 、 三幅畫面,表現(xiàn)了
特點。
③下闋抒發(fā)了作者 情懷。
④表明作者積極進取人生態(tài)度的句子 , ,
。
答 案:
1、①、D;②、略;③、略 2、①、宋;②、站得高,看得遠;或“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③、夸張、直聳云霄;④、漂泊的白云、阻礙變法的保守勢力,比喻讒佞小人或消極事物、自己身居相位,位高權(quán)重,比喻自己站在時代前沿,高瞻遠矚。 3、①、C;②、B;③C;④對友人的不幸深表同情和關(guān)切。4、A。5、①略。 ②第一二句。③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6、A。7、C。8、①略;②夸張、聯(lián)想、雙關(guān);西北邊地山川廣漠壯闊;對戍邊戰(zhàn)士的同情和譴責君思不及邊塞遠戍之人。③悲壯蒼涼。④如:滔滔的黃河洶涌澎湃,浩浩蕩蕩奔向天際,遠遠望去,猶如在青天白云之上。茫茫的大漠之上,一座座小小的孤城與巍峨陡峭的山巒遙遙相對。煞是壯觀,好一派塞上風光。⑤這兩句是委婉含蓄地指出君思不及邊塞遠戍之人。“楊柳”特指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其曲調(diào)哀怨,很是凄涼?!按猴L”則是雙關(guān)語,以春風喻君思,謂朝廷恩澤送不到守衛(wèi)邊塞的將士身上,如同春風不給他們送去溫暖。表達出詩人對戍邊將士極大的同情。⑥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⑦羌管;擬人;對朝廷之怨。⑧雙關(guān);自然界春天刮的柔風;比喻君思。⑨一片孤城萬仞山。9、送別詩;潔凈的道路;翠綠的楊柳;清新明朗;更;對朋友真摯的惜別之情。②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③濕潤;老朋友;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對朋友離別的不舍之情。9、① 太行 ②天山 ③ 秦嶺 ④ 巴山 ⑤ 峨眉 ⑥ 昆侖 10、B; 11、B;12、① 唐代 、李白、《行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②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邊,向東走;③如:“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④ C。13、①香山碧云寺云碧香山?;蛏轿鲬铱账驴諔疑轿??;蛭骱吃绿对掠澈?②山果花開花果山;③天連水尾水連天;④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14、B;15、“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或“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16、A;17、①不還在什么情況下、說明了受壓迫之身;②總得叫大車裝個夠;③說明了壓迫之殘酷,自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④沒有訴理的地方,只能默默忍受痛苦;⑤對前途的向往和希望;⑥象征著勞苦大眾,是一個任勞任怨,逆來順受的形象;⑦現(xiàn)代詩(新詩)、夠、扣、命、影。18、①長遠;悲傷的樣子;眼淚。②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來者指能夠效法前賢、重用人才的人;③表現(xiàn)了詩人胸懷大志而報國無門的孤獨、悲傷的感情。19、①霜葉紅于二月花→花重錦官城→城春草木深。②舉頭望明月→月落烏啼霜滿天→天街小雨潤如酥。③疑是銀河落九天→天下誰人不識君→君問歸期未有期。20、①嬋;②楷;③夭;④言而無信;⑤茁;⑥輕音樂。21、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②jì,一人一馬的合稱。③比喻、對偶;④作者本人;⑤略。22、①西漢、《三都賦》; ②“澗底松”比喻生活中的寒門,“山上苗”比喻生活中的世族。 ③ 金日石單 (dī)、張湯、馮唐;故事:日石單、張湯兩家七世姻親;馮唐才華出眾,白首屈于郎署,不被招用。④運用對比;深刻揭露西晉極其不合理的門閥制度,表達了作者憤慨與不平的感情。⑤對比;詩人用“澗底松”和“山上苗”作對比,用“彼徑寸”與“此百尺”作對比,用“高位”與“下僚”作對比,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腐敗無能的世族子弟,個個都早居高位,英俊多才的寒門賢士,人人沉居下品的現(xiàn)象。23、①母親疼愛子女,報答母恩,三春暉。②場面:母子將別,慈母為游子縫衣;真摯的骨肉深情;普通而高尚的母愛。③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⑤孟春、仲春、季春。24、①指代“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②提示:應聯(lián)系陶淵明的生活經(jīng)歷、志向來理解。此句強調(diào)人的精神應該超塵脫俗一些,人做到了這一點,就不會或減少外界煩惱事物的影響。當然,陶淵明的這種思想似乎有它消極的一面; ③D;④詩人在東籬旁采摘盛開的菊花,無意中望見郁郁蔥蔥廬山,這時夕陽西下,飛鳥投林,萬事萬物都自由自在,適性而動。表現(xiàn)了詩人的心曠神怡,悠閑自在的心情。⑤這聯(lián)詩句往往使我們聯(lián)想到旅途平安、工作和事業(yè)順利。⑥表達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25、①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句詩表達了敵軍壓境、形勢極為嚴峻;這句詩好在把敵軍壓向邊誠比喻成黑云壓城,極為形象傳神。②這聯(lián)詩句從軍營號角和戰(zhàn)士流血這兩個角度描寫戰(zhàn)斗的激烈?!敖锹暆M天”就是號角的聲音震天,“燕脂”就是胭脂,這里指戰(zhàn)士的鮮血,“凝夜紫”在夜晚的朦朧中凝成了紫色。這些詞語的運用突出了戰(zhàn)斗的激烈。③藤、樹、鴉、橋、水、人家、風、馬;干枯的老藤、蒼老的樹木、烏鴉哀鳴。渲染出一種蕭瑟荒涼的意境,含蓄表達出游子無家可歸之意,小橋、流水、人家構(gòu)成一幅優(yōu)雅恬適的畫面。與前句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引發(fā)游子思鄉(xiāng)。古道荒涼、西風瘦馬長途跋涉,更襯托出游子孤苦寂寞的心情。④“斷腸人在天涯”;⑤《雁門太守行》抒發(fā)了作者隊出征將士浴血奮戰(zhàn),抗擊外來侵略的贊頌之情?!短靸羯?秋思》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疲倦于漂泊凄苦愁楚之情。26、①“新”指作者作客他鄉(xiāng)的離愁,比往昔更深了,添了一重強調(diào)了詩人的憂郁心情。抒發(fā)了詩人寂寞中求得擺脫的豁達心情。②如:原野如此空曠,放眼縱觀,遠處天空似乎比樹還要低,江水澄清明凈,水天相映一輪皓月好似與人近在咫尺。 ③“草樹”暗示了社會上那種及時抓住光陰有所作為的人,“楊花”“榆莢”代表了寫不出華美文章,無所作為的人。④擬人;如“好雨知時節(jié)”。⑤提示:明白對仗的特點。如:曠野/天/低樹,江清/月/近人。27、①正直;滋潤;小路;花。②伴隨著春風,在夜晚悄悄地飄灑,細細地,悄然無聲地滋潤著萬物。 ③D。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墨,江船火獨明。⑤C。⑥喜悅的心情和渴望安寧的情懷。⑦如杜甫的《望岳》《春望》等都可以。28、①清幽;(或清靜、幽靜)②歡悅;(或?qū)庫o、安詳、空靈等意思均可) ③提示:圍繞“反襯”“以聲襯靜”來答。 不矛盾。萬物之音響全部消寂,而反有禪院的鐘磬之聲,裊裊不絕,似乎水恒地唱,它使這寂靜的禪院更為空寂,使這肅穆的世界更為莊嚴,是一剎那成為永恒……29、①詩的首句寫了輕輕的暮靄、淡淡的月光、籠罩著寒意可感的河水,籠罩著兩岸 沉寂的沙灘。 ②表現(xiàn)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切和憂慮,也蘊含著對世道的憤慨。30、C。31、①唐;杜甫;七言律詩。②“萬方多難”指安史之亂以來,內(nèi)憂外患,無有寧日;“后主”指劉禪。③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32、①唐代;詩仙;詩圣;《魯群東石門送杜甫》;“《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②此句描寫一幅長江出峽圖,高山在原野的盡頭,長江從那里出來流入一望無際的平原。作者抒發(fā)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 ③表達了作者感傷國破家散,傷心落淚,極度痛苦的感情。④作者憐憫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⑤此句表達了詩人對國事的擔憂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⑥《渡荊門送別》表達了詩人贊美祖國河山,熱愛故鄉(xiāng)山水的思想感情;《春望》表達了詩人感傷國事,思念親人,痛恨叛軍,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⑦我最喜歡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中的“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這兩句,詩人用極富有想象力的筆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月下江水圖”。新奇美妙,變幻莫測的江水、月光、云彩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聯(lián)翩,回味無窮。33、①唐;邊塞詩人;岑參;高適;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蘇軾。②提示:對比手法的運用。注意“邊地”與“江南”風景的不同。 西北邊塞;冬季;江南;夏季。③“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雹堋吧⑷胫楹煗窳_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風掣紅旗凍不翻。”⑤C;⑥B;⑦“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睋涿娑鴣淼牡净ㄏ悖乖~人聯(lián)想到豐收的景象,他競有掩飾不住心頭的喜悅——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鳴,儼然是人們在說豐年。詞人把自己感受轉(zhuǎn)移到人們身上,構(gòu)思奇妙,話語清新,不能不說是詞人的創(chuàng)造。34、①liàn yàn méng ②正; 水光閃動的樣子; 合適。③西施 或西子 ④雨景 晴景 ⑤略 35、①敘事詩;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A、婦女小孩送飯送茶;B、壯年勞力揮汗割麥;C、把糧食交光了田稅的農(nóng)婦拾麥穗。②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③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④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⑤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36、①絕句②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③由詩人在沉沙中撿到折戟而磨洗后認出是前朝之物而引起對歷史的詠嘆 點撥:用詩中原句:“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引起也可。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詩實際上是作者的“自況”,雖然打算辭官家居,但并非棄絕塵緣,還想為社會盡點責任,作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如那飄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后,更能護育新花,作者用含蓄雋永的筆調(diào)表達了自己對社會,對生活的眷戀深情。如:王老師已經(jīng)退休五年了,還一直做我們的課外輔導,他這種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龔自珍詩句描寫的那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卑? 點撥:對詩句的理解可結(jié)合作者談,也可聯(lián)系自己談言之有理即可。37、①山河/破碎/風/漂絮,身世/沉浮/雨/打萍。②個人;國家;國家;個人。③地名“惶恐灘”“零丁洋”;詞人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 憂慮擔心,孤苦伶仃。④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8、①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②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河; 山。③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對不顧人民死活的統(tǒng)治者的憤慨。39、①詞牌名;題目;描寫赤壁壯景,渲染環(huán)境氣氛;懷古傷今;周瑜。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③大江東去,浪淘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鞋。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⑤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對英雄的敬仰,對生活的無限之愛,以及無奈消極而又不安現(xiàn)狀的憤慨之情。40、① 略 ②掛住、纏繞; 狠心; 公開的、毫無顧忌的; 面布被子; 怎么能得到; 遮蔽。 ③háo; 聲音非常大,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秋風好似故意與詩人作對,從而使下一句不僅富有動作性,而且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④卷、飛、渡、灑、掛juàn、飄轉(zhuǎn); 一個接一個的動態(tài)不僅組成一幅幅鮮明的圖畫,而且緊緊牽動詩人的視線,撥動詩人的心弦。⑤歸來倚仗自嘆息; 倚仗; 詩人如果不是十分貧窮,就不會對大風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以此可以看出當時由于連年征戰(zhàn),人民生活貧困到了極點,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的苦難和災難。⑥“安史之亂”; 如何挨得到天亮; 未斷絕; 詩人既盼停雨又盼天良的急切心情。⑦八月秋高風怒號……下者飄轉(zhuǎn)陳塘坳;唇焦舌燥呼不得,秋天漠漠向昏黑。⑧俄頃風定成墨色,歸來倚仗自嘆息。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41、①開軒場面圃,把酒話桑麻。②a;家、斜、麻、花。③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④九月初九;登高;如:端午節(jié)吃粽子;元宵節(jié)鬧花燈等。42、① (略)②un; 渾、豚、村、存、門。③農(nóng)村優(yōu)美變化的自然風光; 人們在無路可走的時候,經(jīng)過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④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田留客足雞豚。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⑤(略)。43、①詞牌名;②西北邊塞(塞外);秋天;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③濁酒一杯家萬里; 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燕然未勒歸無計。④英雄氣慨;思鄉(xiāng)之情;邊塞生活;蒼涼悲壯。44、①詞牌名。②山下溪邊,長著矮小嬌嫩的蘭草;山上松間沙路潔凈無塵;黃昏時瀟瀟細雨中杜鵑在啼叫。(特點)清新優(yōu)美、淡雅寧靜。③老當益壯,奮發(fā)進取的情懷。④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
語文真題 | 數(shù)學真題 | 英語真題 | 物理真題 | 化學真題 | 歷史真題 | 政治真題 |
語文答案 | 數(shù)學答案 | 英語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學答案 | 歷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