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xì)v史延伸閱讀:三國官制

字號:


    三國為一過渡時代,亦東漢之殘局,而其同時建國稱帝之時間極為短促。在戰(zhàn)亂中,各國間有因時制宜之措施,但變革不多,在原則上一切承襲東漢制度,而略有改變,茲以曹魏為例,略述如下:
    1、上公:漢之上僅置太傅,魏別於太傅外偶置太保(鄭沖曾為太保,鐘繇、司馬懿、司馬孚等皆曾為太傅)
    2、丞相、相國、與三公:漢末曹操專權(quán),為丞相、相國時,曾罷三公官(司徒、司馬、司空)當(dāng)時丞相府之級織特別龐大,儼然一小型朝廷,并增置徵事、校事、與刺奸、軍謀、軍議等曹掾(蜀諸葛亮為丞相開府治事時組織亦龐大)。當(dāng)魏文帝建國之初,復(fù)改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至太尉共為三公,恢復(fù)東漢之舊。後東相國又與三公并置。(如司馬昭為相國晉王時,何會為司徙,王祥為太尉,荀凱為司空)魏之三公,列位而巳,多無實權(quán)。
    3、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最初在漢朝時用以冠於大將軍或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之上,以代太尉之職,故恒與太尉迭置不并立。魏時恢復(fù)三公太尉之職,同時仍置大司馬,於是大司馬與太尉時并置。又魏時大司馬大將軍有時為一人之頭銜,有時分別為兩職,則與太尉鼎立為三矣。(吳國於大將軍之上,一度以陸遜為上六將軍)雖同為軍事首長,而權(quán)常在大將軍。(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為大將軍時,將軍府之組織龐大,共有十曹之多;及昭晉位相國,撥事又移於相府矣)
    4、大將軍以下諸將軍:在漢朝時位僅次於大將軍者,有驃騎、車騎、衛(wèi)將軍。曹魏時,在衛(wèi)將軍下又有撫軍將軍、領(lǐng)軍將軍、鎮(zhèn)軍將軍,還有四征(即征南、征北、征東、征西,位最高)、四鎮(zhèn)(即鎮(zhèn)南、鎮(zhèn)北、鎮(zhèn)東、鎮(zhèn)西,位其次)、四安(即安南、安北、安東、安西位又次)、四平(即平南、平北、平東、平西,位最下)將軍,皆位從三公,并開府治事,所謂開府儀同三司。(最早為漢鄧騭為車騎將軍開府,繼之魏黃權(quán)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之名始此。)
    5、光祿大夫:光祿大夫在漢時屬於光祿勛,秩比二千石,不過是皇帝的侍從。到曹魏時地位特別提高,并能比三公諸將軍開府,有光祿大夫、左光祿大夫、右光祿大夫,號為三光祿,成為朝廷顯職。又凡告老之重臣,還鄉(xiāng)退休後,朝廷常賜以光祿大夫之名,以為榮寵。光祿大夫皆銀印青綬,更有加賜金章紫綬者,則稱金紫光祿大夫。
    6、九卿:三國均襲漢制,於中央諼九卿。九卿為太常卿、光祿勛、衛(wèi)尉卿、太仆卿、廷尉卿(蜀稱大理)、大鴻臚卿、宗正卿、大司農(nóng)卿與少府卿。屬於太常之五經(jīng)博士,魏增為十九人。太史令丞之下增設(shè)中郎、待詔 與靈臺丞。其他列卿如執(zhí)金吾,將作大匠等,皆與漢同。
    7、侍中、常侍與給事黃門侍郎:侍中、常侍、與黃門侍郎,漢時屬少府,均為侍從微職,從漢末到曹魏地位乃逐漸提高。原無固定員額,到曹魏時皆定為四晨并置祭酒一人率領(lǐng)之。魏黃初時始置散騎合於中常侍而稱為散騎常侍,出從車騎,入侍左右。侍中、常侍、與黃門侍郎,皆出入禁中,近侍帷幄,并得與尚書共平奏事。因其親近天子,最能影響政事。
    8、御史臺:魏承東漢之制,仍以御史中丞為御史臺長,督司百僚,有違法憲者,皆得糾彈。御史中丞下設(shè)有治書侍御史(掌律令)、 給書執(zhí)法御史、侍御史(掌奏劾)殿中侍御史(執(zhí)法殿中),又轄有五都侍御史,分駐在洛陽、長安、譙城、許昌與鄴城。
    9、尚書臺:尚書臺長為尚書令,其副貳有尚書仆射或一人或二人,二人則為左右仆射。其下尚書分為吏部、左民、客曹、五兵(領(lǐng)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度支 、五曹。五曹尚書,與一尚書令、兩仆射,共稱八座。尚書臺在東漢時已擴大組織,成一單獨機構(gòu),但名義上仍屬少府,至魏則完全獨立與少府無關(guān)矣。
    10、中書?。簼h朝一度置中書令,旋即罷除。到了魏文帝時正式增置中書令與中書監(jiān),謂之中書省,與尚書臺并列。朝廷之機要秘密文書詔令常由中書省直下地方而不由尚書。於是中書之實權(quán),又大過尚書。中書令監(jiān)之下,有中書侍郎、中書通事舍人。又有著作郎掌修國史,或為兼官而隸於中書省。(以上尚書省、中書省、與侍中之官,逐漸發(fā)展而為後來之三省)
    11、秘書監(jiān):魏武帝曹操初置秘書令丞,至文帝建國,改為秘書監(jiān),專掌藝文圖書,有左右丞,下屬有秘書郎與校書郎。
    12、封爵:魏仿漢制仍保存封建之名,而無封建之實,封爵所以優(yōu)待宗室功臣。懷之封爵為王侯兩等爵,魏制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其下又有縣侯、鄉(xiāng)侯、亭侯、與關(guān)內(nèi)侯,則共為九等爵,皆食祿而不治事。
    13、品位:漢之官階,僅稱若干石,以秩祿多寡分高低。至魏始定品位,從第一品至第九品,共為九等(如三公大將軍開府者為一品官,金紫光祿大夫為二品,九卿為三品,御史中丞為四品,黃門侍郎五品,尚書郎六品,中書通事舍人七品,主書令史八品)魏創(chuàng)立九品中正選舉制度亦與官品之制相配合。官品之制從此始。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dǎo) 中考復(fù)習(xí)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