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備考:官員選拔

字號:


    
關注制度創(chuàng)新,精選“合格”人才
    
山東 劉巖民
    

     
    【史料覓蹤】
     
    材料一 “雖有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墨子》
     
    材料二 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開始了,又是一番熱鬧景象。公務員的職業(yè)在就業(yè)難的今天更顯出其奪目的光環(huán)。公務員作為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執(zhí)行公務的人員,其個人素質和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行政系統(tǒng)的運轉。因此,對于公務員的選拔,各國都是非常重視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務員制度,或者說官吏考試選拔制度,其雛形是從1400多年前的中國開始的,中間斷裂,現在又重新實行,可謂千年大輪回。當然,是更高一級的輪回。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墨子有關官員選拔的觀點是什么?
     
    (2)你知道材料二涉及到的產生于1400多年前的官吏考試選拔制度是什么嗎?這一制度創(chuàng)立于何時?它采用何種方式來選拔官員?相對于魏晉以來的選官制度,這一制度有何獨特之處?
     
    【圖說歷史】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1  唐太宗時新科進士魚貫而出
    

    圖2  大雁塔
    

    圖3  科舉考生看榜圖
    

     
    請回答:
     
    (3)唐朝時,這一制度逐漸完善,當時人們最為重視的考試科目有哪些?這一制度得以完善的關鍵人物有哪幾位?他們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
     
    (4)據史料記載,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這說明上述選官制度的實質是什么?
     
    (5)唐代,進士及第是一種很高的榮譽,新科進士往往要在大雁塔下題名留念。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這一制度的歷史作用。
     
    (6)從圖三中人物的服飾上,你能判斷出這是我國那個封建王朝的科舉考生嗎?你能說出圖中人物有悲有喜的原因嗎?這實質上說明了什么?
     
    (7)美國學者威爾·杜蘭特說:“當這個制度以及由這個制度而帶起的整個文化,被無情的進化和歷史破壞推翻時,這實在是最大的不幸。”你是如何理解的?結合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化歷程說說看。
     
     
     
    【歷史思索】
     
    效仿古人的“千金買馬骨”,盛大在線豪擲百萬,以顯示自己對人才的珍視。記者獲悉,近日,盛大在線推出了一個名為“百萬懸賞”的計劃,打出了“盛大在線‘職’等你來”的口號,并為此專門設立了百萬招聘基金,面對全社會招募優(yōu)秀人才。據盛大在線人力資源部門相關人士透露,“百萬懸賞”計劃主要是借眾多“平民伯樂”的火眼金睛,發(fā)掘并推薦人才。推薦人無任何門檻,在網上提起申請,一旦被推薦者得以錄用,這些推薦優(yōu)秀人才的“平民伯樂”就將得到最高5萬元的現金獎勵,推薦人數和獎勵總額上不封頂。
     
    請回答:
     
    (8)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你認為在當今社會,什么樣的人才能稱得上“人才”呢?
     
    (9)聯系現實,你認為推舉與考試,哪一種方式更容易得到人才,更能夠體現公平競爭的精神?
     
     
     
    參考答案:
     
    (1)不論貴賤,選賢用能(或尚賢)。
     
    (2)科舉制度;隋朝;用分科考試的方式;獨特之處:①打破了特權壟斷,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②選拔官吏的權力從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
     
    (3)以進士、明經兩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guī)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武則天時首創(chuàng)殿試,并設立武舉考試;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4)實質: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
     
    (5)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官吏來源;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
     
    (6)明朝;考試題目選自四書五經,考生答卷必須按呆板固定的格式來寫,內容必須遵循朱熹《四書集注》的觀點,不能有自己的見解(即八股取士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說明八股取士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文化的發(fā)展。
     
    (7)要不斷推進制度創(chuàng)新,建立起激勵科技人才創(chuàng)新、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創(chuàng)新機制。(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8)具備良好的人品;在博學廣識的基礎上,在某一個領域或某些領域有所專長;效率高,講方法,洞察力強,吃苦耐勞,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9)推舉方式立足于對被推舉者的長期觀察或考核,如果推舉人立足公心,嚴格遵照推舉標準,認真考核,的確能獲得賢能之士。反之,如果推舉人處于私情,則很容易產生弊端,為營私舞弊者打開方便之門;考試方式看重選拔者的才識能力的考核,可以制訂合理的考核評判標準,可以在制度上建立一套有章可循的操作程序,更能體現公開公平的精神。但是如果考試的內容不切合實際或考核標準過于死板,那么即使能做到公開、公平,也不能獲得真正的人才。(言之有理即可)
     
    作者簡介:劉巖民,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舊鎮(zhèn)中學歷史教師。市優(yōu)秀班主任,市歷史學科帶頭人,市青年教師綜合素質比賽三等獎獲得者,市中考歷史命題組成員,濱城區(qū)歷史學科教學能手,濱城區(qū)2008年度教育創(chuàng)新人物。曾主持山東省教研課題的子課題,參與編寫了《紅燭講解3+1》等多部教輔用書,近百篇文章在省市級報刊發(fā)表并獲獎。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