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調(diào)節(jié):不同情緒不同解決方法

字號:

   不備戰(zhàn)高考,不知道心理狀態(tài)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有多大,不走進考場,就不知道情緒管理對高考成績有多關鍵。臨近高考,很多考生面對自己的情緒波動束手無策,其實高考心理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高三這一年,不同的節(jié)點有不同的情緒體驗,也有相應的解決方案。
    NO.1 新環(huán)境適應:高三是極其特殊的一年
    在學生的心目中,高三絕不是高一高二的簡單升級,這一年是極具特殊意義的。多數(shù)學生們盡管還留在原來的班級,但告別了原來的老師,迎來一些專門帶畢業(yè)班的老師。課不再是從前的課,“考點”才是關鍵詞。從高二暑假加課開始,同學之間漫無目的的交談也變少了,空氣里彌漫著緊張的氣息。
    有些“精明”的父母煞費苦心地把孩子辦到別的城市,或?qū)⒑⒆愚D(zhuǎn)入師資水平更高的學校,卻忽略了孩子適應新環(huán)境是需要時間的。到頭來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不但沒有占上什么“便宜”,反而加大了心理負擔和經(jīng)濟成本。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慧的本質(zhì)從生物學來說是一種適應。積極的適應是為了“征服”,而消極的適應則是“同化”。進入高三,考生需要抱持“欣然接納“的態(tài)度,父母要遵循“宜靜不宜動”的原則。就算新老師的教學方式有些功利,就算你的同伴都武裝到牙齒,就算父母要求你閉關讀書,這個時候“反抗”是得不償失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等將來有一天你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高三其實是一種難得的人生體驗。
    NO.2 假疲勞:月考成績不理想怎么辦
    通常在進入高三后兩個月,考生開始經(jīng)歷月考,也真正進入高考這幕大戲。此時自主招生、加分政策紛至沓來,考生的情緒敏感、易波動。第一次月考成績不理想的考生,真切地感受到之前知識的漏洞是無法補上的,他們往往選擇另起爐灶惡補,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但現(xiàn)實往往很殘酷,有的學生補漏效果不明顯,新的知識又落下了,造成惡性循環(huán)。隨著第二次月考的不理想,他們沉不住氣了,認為自己根本無法堅持跑到終點,希望退下來,通過休學一年把高一高二的內(nèi)容系統(tǒng)地復習一遍。這個階段類似于長跑中的“假疲勞”。
    高三階段最佳的復習方案就是緊跟老師的節(jié)奏。老師不僅對考試的題型、考點心中有數(shù),還清楚學生掌握知識的難易程度,由此安排復習進度,一個階段考核一次。學生可以根據(jù)成績和名次,了解自己對該階段知識掌握的情況。作為帶過畢業(yè)班的老師,我的經(jīng)驗是讓學生自主命題。這既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識,又有利于在考試時心態(tài)平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經(jīng)歷會讓考生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由被動應考變?yōu)橹鲃犹剿鳌?BR>    另外,這個階段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能夠幫助考生登高望遠,將此時的努力和未來的人生有效鏈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成就動機。每當備考中出現(xiàn)懈怠和放棄心理,想想未來的美好,現(xiàn)階段的任務就沒那么枯燥無趣了。
    NO.3 高原期:提升的關鍵是減速
    考生第一次面對文理科的綜合試卷,通常是第二學期的第一考,也就是寒假剛剛過去。就算考生掌握了各個學科的知識點,也難以靈活運用到綜合題目中,看著試題沒有思路是普遍存在的。有的考生誤認為自己也就這樣了,產(chǎn)生了破罐破摔或逃避高考的心態(tài)。這個階段的心理感受和高原缺氧極為相似,每邁出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力氣,承受著身體的各種不適,所以把它稱為“高原期”。
    順利渡過高原期,實現(xiàn)學習能力提升的關鍵是減速。相對縮短學習時間,鞏固基礎知識,不要過多觸碰難題。同時聚焦兩件事情:
    一是預估高考分數(shù)。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在群體中的位置預估高考分數(shù),再將各科進行細化。比如你預測數(shù)學得100分左右,那么在考試時就不會因為有兩道大題不會而亂了陣腳。在備考階段有具體的奮斗目標,在考試中你的心態(tài)就會相對平和。
    二是細化各題型的時間分配。有些考生因為平時做題對時間沒有要求,考試時則毫無章法。因為擔心做不完,草草地做完選擇題和填空題,留出寬裕的時間攻克大題。結果是前面的基礎題由于時間太緊而無法得分,大題由于難度高也得不到分,一個簡單的時間分配問題,導致整場考試全盤皆輸。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認真研究試卷中各題型的分布和分值,劃分一下時間,注意在劃分時一定要拿出10分鐘機動。平時做題時就要嚴格按照時限來完成,既提高效率又能使自己在考場上有條不紊。
    NO.4 模擬考試后:別忘了將短板補上
    老師們經(jīng)常說,第一次模擬考試分數(shù)與高考分數(shù)有密切的關聯(lián)。第一次模擬考試成績不理想,考生就會灰心喪氣,預測自己高考可能會失敗。有的學生摸索出自己成績的規(guī)律是好一次壞一次,而高考恰恰是考壞的那次,由此陷入恐慌。還有的學生干脆明確跟父母商量,我實在沒信心,不行就復讀吧。
    作為考生,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高考前的每一次月考。通過月考能夠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漏洞、復習思路的欠缺,改善復習策略,同時制訂具有彈性的階段性目標。人對壓力的承受是有一定限度的,變壓力為動力的精神是好的,但不能盲目地壓迫自己,那樣不但不會提高成績,反而會挫敗自信心。
    自1991年以來,無論我擔任高三班主任、科任老師還是作為心理咨詢師,見證了太多高考考生的成長。其實,高考前兩三個月也是考生分數(shù)增長的一個重要時期,一模之后,只要心態(tài)平和、學法得當、節(jié)奏科學,到高考時分數(shù)有大幅度的提升并非難事。這個階段要加大對弱勢學科的時間投入,將短板補上??忌娗橛趶妱輰W科,而對弱勢學科則充滿排斥,這樣弱勢學科越來越弱,而強勢學科漲幅則很有限。殊不知,弱勢學科才是漲分“大戶”,想想從70分提高到90分與從125分提高到135分相比,哪個收獲更大?
    NO.5 自主復習階段:以“積極休息”調(diào)整狀態(tài)
    離高考還有半個月,考生面對成堆的書籍和試卷發(fā)出慨嘆:“我總是無法完成復習計劃,時間不夠用呀。”“每天讀書的時間已經(jīng)很長了,但成績不提高,我是不是很笨?”“班里的男生太刺激我了,高中6個學期,我覺得他們玩了5個學期,成績卻進步得飛快,我好像一直在后退”……
    這個時候,要記住科學的復習計劃是成功的基礎。有的考生為了搶時間爭速度,不顧實際的可操作性將每天安排得滿滿的,在執(zhí)行中一旦無法按時完成,則會產(chǎn)生焦慮情緒。所以制訂計劃時要想到自己是人,不是讀書的機器,計劃宜粗不宜細。另外,復習的節(jié)奏也很關鍵,要做到梳理知識與做題熱身相結合。一味地做題,忽略回歸教材整合知識,可能對高中階段的知識沒有整體的把握;而一味看教材而不做題,則缺乏臨場感,做題效率不高,俗稱“手生”。
    有的高考專家主張考生臨考前三四天要全然放下,不念書了,放下包袱。我個人認為,這種方法屬于“消極休息”,導致考生高考時沒有題感。我的建議是,以“積極休息”調(diào)整狀態(tài)。高考前一周,要保證做幾套質(zhì)量有保證的仿真題,保持應考狀態(tài)。
    NO.6 優(yōu)秀生瓶頸:主動加入學習同盟
    有過成績優(yōu)秀經(jīng)歷的考生,進入備考階段出現(xiàn)情緒波動的幾率要高于其他考生。這是因為,成績優(yōu)秀的考生往往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學習動機強。學習動機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動機,他們將學習視為樂趣,收獲自我成長的快感,這類考生情緒穩(wěn)定;另一種是匱乏型動機,他們內(nèi)心痛恨學習,將高考作為實現(xiàn)理想的階梯,為了學習犧牲自己的愛好,如果無法在學習上得到補償,就會出現(xiàn)劇烈的情緒波動。
    第二,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意識。成績好時不主動與同學交往,缺乏心理支持系統(tǒng),一旦學習上遇到困難,則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第三,缺乏彈性思維。固執(zhí)地將自己的目標鎖定在名牌大學,一旦無法達到就覺得天崩地裂,甚至會想,“趁著落敗之前趕緊撤退吧!”他們沒有勇氣面對不成功的結局。
    第四,自尊心強,敏感多疑。這類學生在成績好時曾瞧不起成績不好的同學,他們誤認為這是所有人的價值判斷;成績下降時,又將自己的價值判斷投射到同學身上,認為同學瞧不起自己,變得敏感多疑。
    其實優(yōu)秀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強勢學科作為“投資”,主動加入同學的學習同盟,與同學分享自己在強勢學科中的思考,同時虛心地向同學求教自己在弱勢學科中遇到的問題。許多考生固執(zhí)地認為只有進入名牌大學才能成就人生,事實上,進入名牌大學只會讓你比周圍人有更多的資源,但是如果你的情商低,無法將這些資源進行積極地歸納,內(nèi)心產(chǎn)生的痛苦往往多于周圍人。
    NO.7 中考之痛:父母要營造和諧的環(huán)境
    有的考生在中考時有過失敗的考試經(jīng)歷,這無疑在內(nèi)心形成一個“痛點”,如果在高一高二年級沒有引起重視,及時調(diào)節(jié),進入高三出現(xiàn)考試焦慮的幾率很高。他們會突然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情感管理能力充滿質(zhì)疑,將自己的負性情緒全面喚起。
    盡管考試焦慮的癥狀都是相似的,但造成考試焦慮的原因卻各有不同,比如父母關系、親子互動、家族攀比、師生關系、學習方法、情緒管理等等,如果問題嚴重,父母可以找心理咨詢師給孩子做心理疏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一旦確認孩子有考試焦慮,就放松了對孩子學習的關注,轉(zhuǎn)而與孩子一起焦慮,“你考試時千萬別焦慮呀”,“如果大腦一片空白了,就先放下筆靜一靜”……父母的這些言行強化了考試焦慮在孩子頭腦中的記憶,使他們難以走出來。
    面對孩子的焦慮,父母要幫助他們更加準確地認識自己、認識考試、認識自己與考試之間的關系,恢復他們內(nèi)心的自信。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也要不斷地審視自己,不要將成年人的一些消極觀念和焦慮傳遞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外部環(huán)境,是家有考生的父母可以給孩子的最好支持。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資深編輯推薦
高考語文 高考數(shù)學 高考英語 高考理綜 高考文綜
體育高考 藝術高考 美術高考 音樂高考 高考減壓
高考試題 高考答案 高考食譜 高考備考輔導 高考院校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