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作文押題預測:江西

字號:


    高考鄰近,負擔減輕,調(diào)整心態(tài),施展水平,放松心情,挑戰(zhàn)必贏,十年付出,回報 自己!祝福你高考正常施展,不求名利不爭高低,順利考入理想大學,加油!馬上就要高考了,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精心提供2014年江西高考作文預測,希望對大家的高考有所幫助。
    點擊查看:2014江西高考作文更多權威預測
    預測一
    【作文材料】
    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貧瘠、肥沃我們或許無法選擇,荒蕪、繁茂將由自己來決定。
    請以“耕種自己的土地”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導】
    命題意圖是引導考生思考如何負責任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案N自己的土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審題時,要牢牢把握“耕種”一詞,“耕種”意味著要有腳踏實地的人生態(tài)度,要有一種負責任的精神,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要面對各種意想不到的挫折?!白约旱摹眲t強調(diào)個體、個性。寫記敘文,應重在抒寫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情感經(jīng)歷與感悟;寫議論文,應針對“耕種”的必要性、如何“耕種”、“耕種”的意義等展開論證。
     【參考范文】
    耕種自己的土地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夢;有人說,人生是一局棋;而我說,人生是一次播種,一種耕耘。每個人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我們應該怎樣去耕種,才能使自己的土地碩果累累,禾黍豐茂?
    “臨池學書,池水盡黑”見證了成功人生的軌跡。1700多年前,王羲之用自己的執(zhí)著和勤奮在自己的書法園地上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他的書法作品被人們稱為“飄若浮云,驚若游龍”,它的《蘭亭序帖》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我們或許會驚嘆他的驚世才情,我們或許會對他的天賦頂禮膜拜,但是如果我們忽視了他的勤奮和執(zhí)著無疑是大錯特錯了。倘若不是日琢夜磨,倘若不是體察萬物,倘若不是傾灑汗水,辛勤播種,王羲之的書法又怎能入木三分,他怎能成為萬世敬仰的書圣?
    “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闡釋了追求完美的真諦。杜甫不是苦吟詩人,可是他在自己的文學園地里踽踽獨行,追尋著盡善盡美的理想。雖然他曾自嘲“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是的,舞文弄墨終究不能實現(xiàn)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但是他仍愿意“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在仕途不通時,文學成了杜甫筆耕不輟的沃土,他不斷地積淀、升華、創(chuàng)新,終于在盛唐的詩壇上聳立起一座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讓人仰之彌高!“詩圣”不足以表明其詩名之盛,“詩史”足以證明其詩作之永恒!
    “一支粉筆寫冬夏,三尺講臺貫春秋”表明了了奉獻的崇高意義。也許有的土地太過廣袤,有的土地太過富饒,即使只有三尺講臺,只要它屬于自己,也要將它耕種的花繁葉茂。被譽為“最美鄉(xiāng)村教師”的王生英30年如一日扎根在條件最艱苦的山村學校任教,一場暴雨沖毀了教室,她就把孩子領回家里教,從教30多年她從來沒有讓一個孩子因為貧窮而輟學。條件艱苦怎樣,土地貧瘠又怎樣,只要懷有一顆愛心,只要肯于奉獻,就可以讓石縫長出松柏,就可以讓沙漠開出奇葩!王生英,不愧“最美鄉(xiāng)村教師”稱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土地,我們終其一生都要在這塊土地上耕耘、勞作。我們要堅信,播種希望,收獲理想;播種毅力,收獲堅強;播種美好,收獲幸福;播種懶惰,收獲如夢一場。
    預測二
    【作文材料】
    “微”字被《新周刊》評為2012中國年度漢字。推委會給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見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積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農(nóng)民工救人時發(fā)出“我們不要錢,是來救人的”的“微言大義”等等。從微博、微信到微公益,從微表達、微力量到微監(jiān)督,社會生活中是無“微”不至。我們已經(jīng)邁入了“微時代”。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說:“微是你我,是每一個推動社會進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請以“微”為題,寫一篇文章。
     【寫作指導】
    作文材料分兩個部分,一是從微博、微信到微公益,從微表達、微力量到微監(jiān)督等幾個方面描述“微時代”,也界定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特性。一是通過白巖松的話,進一步告知微時代的主體——你我,并指出你我這些小人物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正能量。這些都是從時代角度表述的。最后,材料從個人角度表述,提出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材料出現(xiàn)的微時代是指個人的時代,是個人的價值得到確認、尊重甚至推崇的時代。個人是中心,人是根本,這是微時代的基本含義。這是審題最重要的一環(huán),是基本立場。從此出發(fā),我們再去研究材料出現(xiàn)的角度。從材料本身看,可以抽出幾個寫作角度:1、微表達,反映社情民意,聲音雖小,卻匯成時代的強音;2、微力量;3、微幸福。
    【參考范文】
    
    每一片花瓣都展示著一種瑰麗的色彩,每一根花絲都蘊含著一種甜蜜的味道,每一朵花都是一個奇妙的世界。再微小的美麗也可以裝點世界;再細微的愛,也可以拯救這個世界。
    小愛是一粒種子,帶給沉厚的土壤無限的希望。
    林秀貞便小心翼翼地捧著這顆種子,站在干涸的土地上,將愛撒下,用心血澆灌,終于,種子破土的聲音,在春天的風中,不斷回蕩。
    她就是不忍看別人掉眼淚,聽不得別人一聲哀苦的嘆息。于是三十年來,她贍養(yǎng)了八位孤寡老人。她從未覺得自己偉大,從未覺得什么大愛無疆,她只是用每日細微的關心與愛撐著八位老人生命的天空。小愛這顆種子,終于在她日復一日輕聲的喃呢聲中,露出嫩綠的枝葉,這抹綠,是那樣剔透,又是那樣深沉,以至于淹沒了整個世界。
    小愛是一抹細微的光,照亮漆黑深沉的夜空。
    黃舸的世界,黑稠的像墨,禁錮著他,封鎖著他,缺氧的感覺讓他無法抬頭望向外面的世界。然而,別人細微卻無私的關懷,化為一束光,照亮了他得世界。
    他是一支熄滅的蠟燭,善良的人給予他一點火星,他便歡快地燃燒起來。這細微的溫暖,化為他強大的動力。于是他行程1.3萬多公里,當面向那些曾幫助過他得人道謝。一路上,他播撒這愛得陽光,傳遞著愛的感動。這細微的愛,成為他心里永遠不滅的光,照亮漆黑的夜空。
    小愛是一陣清爽的風,吹凈積滿塵埃的心。
    捐款箱前,一個灰色的身影走過,只留下許多捐款與“微塵”這樣一個名字。我們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這個身影屬于誰,但是,越來越多的“微塵”,就這樣行走在我們身邊,帶給我們無限的感動。這樣細微卻無私的愛,就像一陣清風,散布在風中的微塵雖小,卻帶來了足以淹沒整個世界的感動,我們的心,在這感動地沖刷下,漸漸變得剔透而溫暖。
    這樣的愛,是那樣微小。不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澎湃,也不似“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浩大,更不如“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纏綿。但這樣的愛,微而不微,微小的愛,創(chuàng)造世界的奇跡。這樣的愛,像那孤零零的星,單薄弱小,但無數(shù)的星星匯成銀河,便照亮了整個世界。
     【佳作簡評】
    本文論點清晰,結(jié)構巧妙,語言精煉純粹,例證恰當新穎,堪稱考場作文中的佳作!
     預測三
    【作文題目】
    聞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張沒價值的白紙,自從綠給了我發(fā)展,紅給了我情熱,黃教我以忠義,藍教我以高潔,粉紅賜我以希望,灰白贈我以悲哀;……從此以后,我便溺愛于我的生命,因為我愛他的色彩?!?BR>    人生的色彩無不從一張白紙開始,用心中七彩的筆,描繪出屬于自己的色彩。
    請以“為生命著色”為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不得抄襲或套作; (4)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寫作指導】
    “色”即顏色,顏色是豐富多彩的,顏色是有其象征含義的。為生命著色”,就是讓生命豐富多彩,就是希望擁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就是渴望自己有對生命的個性化感悟。審題立意的角度有:為什么著色,著什么色彩,著色(不著色)會怎樣??梢詫懽约荷锏纳?,為什么會擁有這種色彩;可以寫正面積極的方面,可以寫反面消極的內(nèi)容,等等。記敘文,議論文,散文,小說都可寫。
     【參考范文】
    為生命著色
    生命是自己的畫板,為什么要依賴別人著色?
    ――題記
    人一出生,便如白紙,生機盎然,傲對來世。隨著歲月流逝,光陰輪轉(zhuǎn),白紙上會留下點點痕跡,紅的,黃的,藍的,白的,抑或是春的萬紫千紅夏的濃蔭綠樹,秋的金黃世界,還是冬的潔白剔透。
    人生,恰似一幅畫,畫的色彩全由你自己掌握。如白色淡泊,如灰色沉郁,也如紅色燦爛明艷……
    白,如東坡?!鞍驯K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一蓑風雨平生任,踏雪飛鴻”。東坡的一生極為坎坷,仕途的偃蹇,愛情的曲折,輾轉(zhuǎn)的勞累與奔波。多少次,他的心里矛盾重重:放棄仕途,怎能報效祖國放棄文學,怎能躋身文壇最終,他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掛疏桐之夜感“人生到處之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之淡泊,他不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所觸動,只愿“滄海寄余生”。
    東坡從政治的窄門中走出,為自己的生命涂上一筆潔白的白色,純美,高潔……
    灰 ,如中國歷代文人泥土般的樸素。他們以不羈的筆墨,內(nèi)斂的性情勾勒出自己生命灰色的空間,似懷才不遇的陳子昂,似報國無門的陸放翁,似一貶再貶的杜工部,也如借酒澆愁的李太白。他們用那一抹濃重的灰色,讓歷史為之嘆息,讓文化在后人的眼里變得厚重起來,他們,在灰色的空間里成為風中飄搖的朵朵青蓮!
    紅,如陸幼青,每當看到他強忍著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寫下的文字時,每當看到他那株笑魘為面的向日葵時,我都會有一種欲哭無淚的酸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選擇了一種落葉的方式――用拼盡全力的翩舞來托起生命的輝煌像流星一般在最后一瞬間劃出一道貌岸然最亮麗的光弧!他的生命因此而燦爛!
    人生的境界在于將自己的潛能發(fā)揮到極致!
    生命的畫板,讓我們自己著色!
    活著,總會有一個位置,讓你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也許我們并不卓越,但平凡并非沒有自豪的理由,喧囂之后,我們總能找到自己的目標,詮釋自己的精彩!是小草就裝飾大地,是參天大樹就成為棟梁之材!
    不要問什么是低,什么是高,在生命的藍天中飛到你的極致,這便是最好!
    蒙娜麗莎向你發(fā)出永恒的微笑,惠特曼的詩篇在召喚,施特勞斯的圓舞曲在為你的青春伴奏!
    讓我們拿起畫筆,傾聽心聲,為自己的生命著色!
     【佳作評析】
    在眾多的文章中,這篇自己站了起來,令人過目不忘。作者的高明之處在于,一有材料,二懂材料,三懂用材。“白色――東坡,灰色――陳子昂,陸放翁,杜工部,李太白,紅色――陸幼青”,色之性,人之性在淡泊,沉郁,燦爛中交融,這絕非是“妙手偶得”,而是得益于長期的閱讀與冷靜的思考。
     預測四
     【作文材料】
    古希臘亞歷山大帝未即位時,每聽到父王在國外打勝仗的消息,就憂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親征服了,自己將來再無用武之地。
    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對宋代詩人來說,唐詩既是豐厚的遺產(chǎn),也是巨大的挑戰(zhàn)。所以,錢鐘書先生說,有唐詩作榜樣,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煉觀點,展開聯(lián)想??梢詫懽约旱慕?jīng)歷、感受和見解,也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組合式材料作文,審題時要找到兩則材料的共同點。從“父王——亞歷山大”“唐詩——宋朝詩人”這兩組關系來看,材料的共同話題是“如何對待優(yōu)秀前輩或前輩取得的成就”,對這個話題的回答即文章的立意,如:(1)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2)別把前人成就當包袱。
     【參考范文】
    從“亞歷山大的擔憂”說起
    據(jù)傳,父親一打勝仗,亞歷山大就憂心忡忡。為什么?——怕天下都被父親征服了,自己即位后英雄無用武之地。
    面對這個理由,我先是啞然失笑,覺得這個理由真得很特別,甚至有些無厘頭;可是笑過之后卻陷入了深思,覺得亞歷山大的擔憂不僅不是無厘頭,反而擔憂得挺有道理,試想,當李白寫出一首首氣沖斗牛的詩篇的時候,與他同時代的詩人們是不是有過這種擔憂?當牛頓用他的三大定律將運動奧秘揭示得淋漓盡致的時候,那些年輕的物理學家是不是也有這種擔憂?當喬丹在籃球場上打破一個個紀錄的時候,那些初入NBA賽場的后生們是不是也有這種擔憂?
    毋庸置疑,他們都有過這種擔憂。看來,“亞歷山大的擔憂”反映了人們面對優(yōu)秀前輩時的真實心理——既興奮,又嫉妒,還有一點點對自己的不自信。
    然而,我要提醒你,如果在優(yōu)秀前輩面前,你僅有這種“擔憂”,那是一種很不成熟的表現(xiàn),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超越前輩的人,那就要在“擔憂”之后,為自己能遇到這樣一位才能超群的前輩而高興,為自己能擁有一個巨人的肩膀可以站立而高興。試想,如果沒有牛頓力學理論,怎能激發(fā)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這一天才的構想呢?如果沒有喬丹們的巨大成就,怎能激發(fā)科比們的萬丈豪情,為觀眾奉獻出一場場精美絕倫的比賽?如果沒有比爾蓋茨的微軟帝國,又怎能有馬云們獨辟蹊徑的傳奇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
    唐詩過后是宋詞。前人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定會激勵后人去拼搏,去超越。想當初,面對唐代詩人們將律詩、絕句這些詩歌體裁演繹得五彩斑斕的時候,宋朝的詩人們肯定也擔憂過,哀嘆過:唐人已經(jīng)把這些體裁的精妙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已經(jīng)將生活的喜怒哀樂描繪得體貼入微,哪里還有我們宋朝詩人的地盤?然而,宋詩并沒有因此而凋零,它開辟出了“理趣”這一詩歌新天地;不僅如此,宋代詩人還努力拓寬了詩歌這一體裁,將曲子詞這一詩歌新樣式譜寫得蕩氣回腸。當我們讀到“楊柳岸,曉風殘月”“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云破月來花弄影”這些膾炙人口的詞句時,誰能不感嘆宋朝詩人們才氣之橫溢?誰的眼中還會只有唐詩沒有宋詞?正是由于宋代詩人們沒有在唐詩這個巨人面前自卑自棄,沒有把這份豐厚的遺產(chǎn)當成甩不掉的包袱,而是把它當作提升詩學底蘊的養(yǎng)料,研究它,借鑒他,超越它,終于在詩歌的花園中培育出宋詞這朵奇葩。如果我們再沿著詩歌發(fā)展的道路往后走,我們還可以看到元代詩人做著宋代詩人同樣的事,他們站在宋詞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創(chuàng)造出了通俗曉暢、感情張揚的散曲。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沒唐詩就沒有宋詞,沒有宋詞就沒有元曲。前人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先輩開辟的疆野,給后人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雖然這種支撐帶著巨大的壓力,但是對于一心想開辟自己新天地的人們來說,這份壓力不正是前進的動力嗎?
    但愿我們今天的人們,在面對前人的優(yōu)異表現(xiàn),面對前人留下的偉大業(yè)績時,不再只是“擔憂”。
    唐詩過后是宋詞,唯有站在高山方能看到遠方。
     預測五
     【作文素材】
    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果殼中的宇宙》里曾引用過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名言:“即使我被關在果殼之中,仍然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边@個被禁錮在輪椅上的科學奇才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哈姆雷特也許是想說,雖然我們?nèi)祟惖娜怏w受到許多限制,但是我們的精神卻能自由地探索整個宇宙?!?006年6月19日,霍金在人民大會堂作了題為“宇宙的起源”的演講。他用行動和思想告訴我們,什么才是“果殼中的無限空間”。
    人生活在社會環(huán)境中,肉體總會受到這樣或那樣的“果殼”般的限制與束縛。但是,人畢意是有靈性、有思想的,會在“果殼”中開拓出“無限空間”。
    請以“果殼中的無限空間”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這個題目是比喻型的,做這類題首先要理解題目的喻義。由材料可知,“果殼”是指限制和束縛人的肉體的各種客觀條件,它的范圍很廣,如生理上的疾病、經(jīng)濟上的困難、守舊人物的阻撓等。換句話說凡是對自己不利的東西都可以稱為“果殼”。“無限空間”是指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突破客觀條件的束縛,從而自由翱翔的精神世界。實際上,這是一道討論主觀與客觀的關系的辨析題,寫作時著力點應放在主觀能動性的作用上。
    如果寫記敘文,可以寫一個殘疾人如何克服生理局限,努力追求精神的自由;可寫一個叛逆者如何不顧世俗的眼光,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可以寫一個失意者從書中尋找力量和慰藉,最后東山再起;可以寫某位藝術家突破原有觀念的束縛,創(chuàng)作出傳世名作……不管寫哪方面的內(nèi)容,都要突出主人公是如何突破“有限空間”拓展出“無限空間”的。
    如果寫議論文,當通過狹小的物質(zhì)空間或肉體局限與無限的精神空間之間的關系,論述人類追求精神自由的必要性和途徑,強調(diào)主觀能動性對突破客觀限制的作用。文章的結(jié)構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而定,通常可以采取“總——分——總”的結(jié)構,先提出問題,然后用典型事例來論證,最后總結(jié)。注意所選事例要有代表性。
    【參考范文】
    果殼中的無限空間
    劉玉真
    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名言:“即使我被關在果殼之中,仍然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边@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它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世界豐富多彩,人生短暫無常,古往今來,無論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果殼”的限制,但“果殼”只能限制我們的肉體,卻無法限制我們的精神。心有多大,人生舞臺就有多大。心是衡量萬物的尺度,只要心靈的尺度足夠大,坐在果殼里也可以丈量整個宇宙。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是古代坐在果殼里看世界的典型。是什么使他們擁有如此非凡的本領呢?是書,具有“人類進步的階梯”之稱的書。書為他們插上了翅膀,使他們超越時空的限制,自由翱翔于古今中外。坐在電腦前,瞬間知世界,這是現(xiàn)代社會坐在果殼里看世界的代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互聯(lián)網(wǎng)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地球成為一個村落,我們成了地球村的村民。輕輕點擊鼠標,世界盡顯眼前。
    其實,我們自身的缺陷也是束縛我們的果殼,只有突破這個果殼的限制,才能有所建樹。司馬遷遭受宮刑,他打消了尋死的念頭,努力完成了《史記》。張海迪全身癱瘓,她克服種種困難,著書立說,還考取了吉林大學的研究生;史鐵生下身癱瘓,他努力寫作,終于成為當代著名作家;貝多芬雙耳失聰,他憑借心中激蕩的音樂熱情,譜寫出了一支支名揚世界的樂曲。他們雖然身陷各種果殼,但都突破局限,在不同的領域做出杰出貢獻。
    陳舊的社會習俗有時也會成為阻礙我們發(fā)展的果殼,沖破這一果殼需要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出身醫(yī)學世家的李時珍自幼耳濡目染,酷愛醫(yī)學,但父親深感醫(yī)生社會地位低下,讓他考取功名,為官從政。他不顧父親的反對,堅持學醫(yī),終于在23歲時說服父親。他還風餐露宿,歷盡險阻,行程兩萬多里采集藥物標本,寫成了近200萬字的《本草綱目》。試想,如果不打破封建思想的枷鎖,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嗎?
    人類的歷史就是不斷沖破各種束縛,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歷史。一個人的發(fā)展史就是不斷突破自身和外界的“果殼”的束縛,勇往直前的歷史。讓我們攜起手來,勇敢地沖破果殼,共創(chuàng)美好的未來吧!
     【佳作評析】
    本文以從古到今,從大到小的順序,層層深入地對“果殼里的無限空間”進行論述,條理清晰。結(jié)構上采取議論文常見的“總——分——總”的形式,中規(guī)中矩;語言上,有整句,有散句,整散結(jié)合,靈活多樣;論證上,采取道理論證和事實論證相結(jié)合的方法,所舉事例豐富典型,古今中外兼顧。這些是文章成功的保證。
    高考網(wǎng)提醒考生關注:
    點擊圖片進入2014高考滿分作文
    ?
    高考作文頻道精心推薦:
    2013全國各省市高考滿分作文匯總
    2013年全國各省市零分作文匯總
    高考作文預測范文3篇:中國夢
    
高考作文題目 高考作文押題 高考作文預測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英語作文
高考記敘文 高考議論文 高考滿分作文 高考零分作文 高考作文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