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影評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為大家搜集整理的歸來影評,歡迎閱讀與借鑒。
    歸來影評
    
    作者: 佚名
    關(guān)于《歸來》的評價,可以預(yù)見的是會出現(xiàn)兩極化的口碑,而橫在一冷一熱間的那條分歧線,就是這部電影在張藝謀自身作品里的參考坐標。抨擊《歸來》的人(譬如《電影世界》),大多會帶有這樣的假設(shè)和猜想:一個拍攝商業(yè)大片多年的張藝謀 ,一個在體制內(nèi)取得無上榮譽的張藝謀,終于決定回歸本心,解甲歸田從零開始,用一部飽含沉思與嘆息的文藝片來宣告自己的“歸來”,化解掉幾年來所有的質(zhì)疑與詬病。
    沒錯,他們需要的是讓張藝謀在二十年后再拍一部《活著》。
    從這個角度來說,《歸來》無疑是失敗到徹頭徹尾。即便不提那些懷里抱著嚴歌苓的大部頭原著,逐字逐句挑刺吐槽的文學(xué)愛好者,但凡一個稍微懂得些中國當(dāng)代歷史,看過幾部傳說中國產(chǎn)禁片的觀眾,都能感到《歸來》里對時代氣息的刻意淡化。這種淡化并非是張藝謀在表面功夫上的敷衍了事,相反,影片在畫面和聲音里對于時代的重現(xiàn),準確和精致到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地步。但是,對于時代本身,對于那個時代的精神特質(zhì),說白了也就是一些人口中所希望看到的反思與批判,電影卻是一筆帶過的(liuxue86.com)。親子相殘的荒謬,骨肉分離的痛苦,乃至于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身份互換,這些場面與情節(jié)都算不得陌生,也的確是值得深挖,但張藝謀卻有意無意的將其忽略掉,成為電影里不痛不癢的枝節(jié)。最為典型的例子是陸焉識對方師傅的復(fù)仇,成功摘帽的陸焉識拿著飯勺,找到當(dāng)年讓妻子失憶的罪魁禍首方師傅,卻發(fā)現(xiàn)自己所面對的也是一個和自己一樣殘破衰敗的家庭,加害者與被害者的彼此注目,折射的正是一個時代的荒唐。然而,這樣的點睛之筆,《歸來》里的確是太少太少。似乎張藝謀在隱隱告訴觀眾,許多東西不是我不想說,只是原因——你懂的。
    是的,就算一個對影視行業(yè)和娛樂圈所知甚少的普通人,都能對此發(fā)表一通看似頗為理性的見解:一個《白鹿原》要刪,《天注定》要砍的國度,起碼現(xiàn)在還沒到可以自由談?wù)撨^往罪孽的時刻;一個剛剛換了新東家的知名打工仔,也不可能拿著老板的支票去盡情賭博冒險,就算他頭上頂著“國師”的名號。
    不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一個將近七十歲的老人,內(nèi)心的柔軟會驅(qū)使著他用一種更為寬恕和善良的眼光去看待回憶。他畢竟不是一個風(fēng)華正茂渾身帶刺的中年斗士了。
    所以,如果換個角度,把這部電影對比的坐標改為《我的父親母親》或者《山楂樹之戀》,那么就可以得到與上面截然相反的結(jié)論。而事實上,這幾部作品在血脈上的薪火相傳也是顯而易見的,它們都在講述美好本身在丑陋時代里的奮力掙扎,正確的愛情誕生于錯誤的年代,被硬生生的扭曲成了不該有的模樣。張藝謀偏愛這種故事,源于自身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情結(jié),而這種東西,是第五代導(dǎo)演所共有的,即便經(jīng)過多年的洗禮,被各種各樣的故事或類型所遮蔽,只要等到一個機會,它們終究還要為人所洞見。
    剝?nèi)r代這層厚重的外衣,甚至拋棄掉家庭這一可有可無的形式,《歸來》的戲核是個再普通不過的純愛故事——一對相濡以沫的戀人如何共同面對意外的打擊,以另外一種身份共度余生。類似的故事模式,其實在日韓的愛情片里一再上演,然而比起鄰國那些不著邊際的空中樓閣,張藝謀質(zhì)樸平實的美學(xué)追求讓電影多了幾分真實的溫度。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齡更為接近的緣故,比起幾年前講述年輕人愛情的《山楂樹之戀》,《歸來》中的情感流露顯得更為自然也更為真誠,兩位國寶級實力派演員的演繹讓電影至少可以擺脫掉“裝純”這一尷尬的帽子。
    依靠一個個橋段拼搭起來的劇本,對情感有意的節(jié)制,包括有意做小的格局,這些巨大的改變發(fā)生在張藝謀身上確實讓人感到有些意外,要知道在此之前他還是在《金陵十三釵》里努力模仿好萊塢人講故事。然而從西方到東方的巨大跨越,對他而言完成起來卻并無太多違和之感??赡苓@就是張藝謀,無論身上背負著怎樣的質(zhì)疑之聲,他終究還是這個時代中國最值得期待導(dǎo)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