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傳奇演員表

字號:


    武媚娘傳奇演員表
    
角色 演員
武則天 范冰冰
李世民 張豐毅
李治 李治廷
李牧 李晨
徐賢妃 張鈞甯
蕭淑妃 張馨予
長孫皇后 張定涵
韋貴妃 張庭
楊淑妃 周海媚
王皇后 施詩
鄭婉言 張定涵
張柬之 吳秀波
陰德妃 張彤
長孫無忌 王繪春
魏征 李光復(fù)
李恪 李解
李承乾 李李仁
高陽公主 米露
太平公主 張嘉倪
李淳風(fēng) 俞灝明
稱心 何欣
王德 沈保平
蕭薔 孫佳奇
李泰 任山
楊長史 陳思斯

    《武媚娘傳奇》主要角色信息
    武則天(范冰冰 飾)
    一代女皇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tǒng)的女皇帝,是個工于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的傳奇女人。
    武則天(624~705),漢族,并州文水人,是唐代開國功臣武士彟與隋朝后裔楊氏的次女。她工于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且容姿絕美。她是唐太宗的武才人,是唐高宗的皇后,育有四男二女。唐高宗駕崩后,臨終遺詔:太子李顯于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決定。四天以后,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光宅元年(684)二月,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后之父為侍中,宰相裴炎力諫,李顯生氣地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武則天以此為借口將李顯廢黜為廬陵王,立第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正式稱帝。稱“圣母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她掌權(quán)15年,又將皇位傳回于李顯。公元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病逝于上陽宮,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附廟,歸陵。稱”則天大圣皇太后“。赦免王皇后,蕭淑妃,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后世無罪。與高宗李治合葬乾陵。墓前立無字碑不刻一字,“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評說”。就此,結(jié)束她那傳奇的一生。
    李世民(張豐毅 飾)
    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guān)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后晉封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李世民為帝之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開疆拓土,虛心納諫,在國內(nèi)厲行節(jié)約,并使百姓能夠休養(yǎng)生息,終于使得社會出現(xiàn)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后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chǔ)。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駕崩于含風(fēng)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廟號: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xué)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韋貴妃(張庭 飾)
    李世民的妃子,韋珪
    韋貴妃(597年~665年),名珪,表字澤,京兆杜陵縣人,是唐代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在唐朝的京兆地區(qū)很有影響,民間有俗語“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唐太宗李世民妃,貞觀元年四月拜冊“四夫人”(正一品)之首。唐太宗皇十子紀王李慎(貞觀二年出生)和皇十二女臨川公主李孟姜(武德七年出生)生母,永徽年封紀國太妃隨紀王出藩,死后陪葬昭陵。
    李治(李治廷 飾)
    唐高宗,中國唐朝第三任皇帝。
    唐高宗李治(628~683)唐代皇帝,漢族。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貞觀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享年56歲。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七年,遙授并州都督,后又加封右武侯大將軍。十年,長孫皇后薨逝,李治與同妹妹晉陽公主一起被唐太宗親自撫養(yǎng)。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fā)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quán)的斗爭,最終太宗廢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時年二十二歲?! √聘咦诠苍谖蝗哪?,前六年號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xù)執(zhí)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jīng)濟制度,李勣、長孫無忌等共同輔政。他們君臣都牢記太宗的遺訓(xùn)遺囑,奉行不渝。訓(xùn)令納諫、愛民,高宗即位時即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訓(xùn)令崇儉,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高宗君臣們蕭規(guī)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zhí)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fēng),史稱“永徽之治”。公元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謚號: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
    李恪(李解 飾)
    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女楊妃之子,排行第三。
    李恪,生于武德二年(619年),薨于永徽四年(653年3月6日),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諸多兒子中最賢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為太子,但遭到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而作罷。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長孫無忌以謀反的罪名陷害至死。毛主席曾經(jīng)評價李恪為“英物”,為李世民不立李恪為太子而感到惋惜。李恪之母楊妃是隋煬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瑋、李琨、李璄?!睹珴蓶|點評二十四史》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既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新唐書》。史臣曰:太宗諸子,吳王恪、濮王泰最賢。皆以才高辯悟,為長孫無忌忌嫉,離間父子,遽為豺狼,而無忌破家,非陰禍之報歟?武后斫喪王室,潛移龜鼎,越王貞父子痛憤,義不圖全。毀室之悲,《鴟鸮》之詩,傷矣!比齊佑之妄作,豈同年而語哉!贊曰:子弟作籓,磐石維城。驕侈取敗,身無令名。沖、撰憤發(fā),視死如生。承乾、齊佑,愚弟庸兄。
    張柬之(吳秀波 飾)
    大周宰相,武周時期欲恢復(fù)李唐王朝的忠臣。
    張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將,漢族,唐朝襄州襄陽人。張柬之中進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賢良征試,擢為監(jiān)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荊州長史等職。狄仁杰向武則天舉薦,武則天提升為洛州司馬。不數(shù)日,狄仁杰再薦之,稱其“可為宰相,非司馬也。”遂得以升為秋官侍郎,過了一段時間有得姚崇推薦,于是升位宰相。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張柬之與桓彥范、敬暉等乘武則天病發(fā)動政變,復(fù)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書,封漢陽郡公,后升為漢陽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擠,被流放邊疆。張柬之被流放瀧州,氣憤致死。——鐵囂矢志恢唐祚,孤臣折沖事武周。
    長孫無忌(王繪春 飾)
    顧命大臣,太尉,兼揚州都督,長孫皇后哥哥,李治舅舅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先世乃鮮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為長孫氏,母親高氏為漢族。從小“該博文史”。617年,李淵起兵太原無忌進見,李淵愛其才,授任渭北行軍典簽。自此輔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權(quán),是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后徙趙國公。651年奉命與律學(xué)士對唐律逐條解釋,撰成《律疏》(宋以后稱《唐律疏議》)30卷。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受許敬宗誣陷,削爵流黔州(今重慶市武隆縣江口鎮(zhèn)),終自刎而死。——萬古沉冤誰與雪,一朝功名上凌煙。
    徐惠(張鈞甯 飾)
    徐惠,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
    徐慧永遠都以完美來要求自己。論相貌,粉妝玉琢,乖覺可喜;論才華,滿腹經(jīng)綸,琴棋書畫無不精通;論為人,深諳人情世故,避諱鋒芒,為人低調(diào);論品格,溫文爾雅,蕙質(zhì)蘭心。只是上天偏愛捉弄世人。偏偏讓她們親如姐妹,又同時愛上同一個男人。徐慧永遠都以完美來要求自己。論相貌,粉妝玉琢,乖覺可喜;論才華,滿腹經(jīng)綸,琴棋書畫無不精通;論為人,深諳人情世故,避諱鋒芒,為人低調(diào);論品格,溫文爾雅,蕙質(zhì)蘭心。只是上天偏愛捉弄世人。偏偏讓她們親如姐妹,又同時愛上同一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