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小編整理提供的初中巾幗文明崗申報材料范文,歡迎閱讀。
初中巾幗文明崗申報材料(一)
黃浦江畔,麗娃河邊,有一群美麗的知識女性,在三尺講臺傳播著科學知識的種子,在教書育人的崗位彰顯人生的價值。她們就是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的女教師們。學院共有教師97名,其中女教師66人,是一個典型的以女性為主體的高校教學科研單位。從院黨政領導到學科帶頭人,有81%以上為女性。本著服務全國、服務上海的宗旨,女教師們展示出巾幗不讓須眉風貌,支撐起學院建設的大半邊天。
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學院的女教師們在成長,在發(fā)展,同時也給學院發(fā)展、學科建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巨變。讓我們把時光回溯到1997年,那一年學院剛剛成立。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的學前教育學專業(yè)、心理學系的特殊教育專業(yè)、上海市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和上海市南林師范學校合并組建了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學院的建立旨在重點發(fā)展兩大優(yōu)勢學科即學前教育學和特殊教育學。萬事開頭難。還記得深居陋巷的教學樓,liuxue86.com每逢下雨教師們要走過泥濘的小路給學生上課;還記得三四位教師共用一個辦公桌,每次上課都要大包小包背到學校;還記得每逢周三學院開會都要坐著校車,長途跋涉趕往另一校區(qū)。女教師不怕苦不怕累,投入到學院建設工作中。五年之后,嶄新的教學樓田家炳教育書院猶如東方之珠屹立于美麗的師大校園,這里也成為女教師們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
女教師們堅守崗位,無私奉獻,譜寫學院發(fā)展的新篇章。在學院創(chuàng)建之初,側重教學,科研力量極為薄弱。女教師們分析現(xiàn)有差距,制定發(fā)展目標,苦練科研基本功。在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的科學研究領域開墾挖掘,播種收獲。一項項研究項目通過立項,一份份研究報告獲得認可,十年磨一劍,學院的科研力量逐漸壯大,科研氛圍日益濃郁,科研實力越發(fā)雄厚。2005年學院被評為上海市第六屆教育科研工作先進集體。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這兩個專業(yè)被評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建成了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兩個新興學科博士點。特殊教育學科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學前教育學科在全國具有很強的影響力,這些都凝聚著學院女教師們的辛勤勞作,凝聚著學院女教師們的聰明才智。
近年來,全院女教師投身巾幗文明崗的建設,立足創(chuàng)建,取得一些成績,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嚴要求,黨建研究促發(fā)展
學院女教師在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女教師中65%的為共產黨員,在工作崗位中發(fā)揮著先鋒模范作用。在危急關頭,總是共產黨員沖在最前面。每年三月義務獻血,女教師們走出書卷,奔赴醫(yī)院,卷起衣袖,無償獻血。為了教學工作的需要,有的黨員產假還沒結束,就走上講臺、執(zhí)鞭教學。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發(fā)生了。女教師們積極行動起來,自發(fā)捐款6萬余元。共產黨員主動傾囊相助,積極遞交特殊的黨費。連生病休假的老師也委托家人遞交黨費。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首大愛無疆的頌歌。
學院女教師積極開展黨建研究,連續(xù)多年分獲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tǒng)黨建研究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學院黨建研究工作有三大特色:一是講究課題與學院中心工作的密切結合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申報的黨建課題均是與學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有重大影響的課題,且逐年深入;二是注重黨建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幾年來根據課題要求和實踐要求,先后探索過將量的研究、質的研究、行動研究應用于黨建研究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三是,課題組成員吸收非黨的高學歷的青年教師參加。兩位非黨員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提高了對黨的認識,產生了加入黨組織的愿望。
積極參與學生黨員培養(yǎng)發(fā)展工作,為革命事業(yè)培養(yǎng)接班人。黨員教師平時關心學生中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動態(tài),幫助他們端正入黨動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新形勢下培育優(yōu)秀人才加入黨的大家庭,壯大黨的隊伍的同時更加注重保證這支隊伍的質量。
二、專業(yè)教學重實效,學生管理見成效
學院目前有學前教育專業(yè)、特殊教育專業(yè)、綜合藝術教育專業(yè)、心理學特殊教育方向、言語科學專業(yè),專業(yè)種類很多,學生人數眾多,女教師們承擔了繁重的本科教學任務。受上海市教委的委托,她們又擔當了上海市幼教教師培養(yǎng)任務。教學中她們緊跟國內外理論發(fā)展前沿,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開展教學。她們還組建了教學團隊,大家共同探討教學計劃,研究教學方案。尤其是有經驗的教師將寶貴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上崗的教師。學院還經常組織教學觀摩活動,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技能。
許多女教師不固步自封,力求創(chuàng)新。積極參與到各級課程教學改革建設項目,完善和發(fā)展所講授的課程,將傳統(tǒng)課程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其中有女教師擔綱的5門主干課程獲得上海市精品課程。通過課程建設,女教師們編寫了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專業(yè)課程教材。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教學技能也獲得了質的提高,產生了質的飛躍。3名女教師獲得學校教學技能特等獎以及二等獎等。
自2004年9月起特殊教育系開始招收視障學生入學。四年多的實踐中,有20多人次的教師為視障大學生提供課程電子學習材料,放棄休息時間課后進行輔導,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這些視障大學生能夠很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同時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成為普通大學生前進的動力。
2007年起學校招收免費師范生。學院響應學校的號召,為50名免費師范生制定培養(yǎng)計劃,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從而為中西部教育師資的培養(yǎng)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隨著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學生管理工作也變得艱巨,富有挑戰(zhàn)性。學院有一支實力雄厚的以女性為主體的專兼職輔導員隊伍。如今的大學生之間個別差異很大,對集體活動的熱情不高。輔導員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學院團委結合專業(yè)特色和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取得驕人的成績,多次獲得學校團委的表彰。
教師的神圣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學生在工作崗位取得的成績也會讓我們興奮不已。我們的桃李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昔日的學子今天已經成為特殊學校的校長、幼兒園的園長。其中“全國十佳教師”上海市盧灣區(qū)輔讀學校校長何金娣曾經就是我們的學生。
三、科學研究求創(chuàng)新,團隊協(xié)作共前進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田家炳教育書院的辦公室、實驗室、閱覽室就會亮起一盞盞燈,猶如一顆顆星星點綴著夜色中的師大校園。許多女教師放棄休息時間,投身科學研究。她們抵制外界的經濟誘惑,愿意坐冷板凳,潛心做學問。
她們治學嚴謹,求真務實。每一個實驗設計,每一個研究數據,每一個論文報告都以事實為依據。她們憑借女性細膩和敏銳的優(yōu)勢,不放過研究中的任何一個細節(jié),許多觀點和結論都從研究中萌發(fā)出來。她們得出的許多研究觀點都融入到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的一線實踐之中。從理論走向實踐,再從實踐中提升、修正發(fā)展理論。她們的真知灼見解決了教育實踐中的難題。她們高瞻遠矚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出許多新的研究專題。
學院非常關注青年教師的學術成長。設立專項經費,組建了“青年教師學術沙龍”,打破系部界限,為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平臺。在沙龍討論中,沒有專家的權威,只有自由的爭論;沒有人身的攻擊,只有觀點的撞擊;沒有會聚式的結論,只有發(fā)散式的思考。許多青年女教師積極參加學術沙龍,提高了自身的學術修養(yǎng)和學術才干。學院還設立新銳助研基金,作為啟動經費,鼓勵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自選課題,為進一步申報國家項目打好基礎。
孤軍奮戰(zhàn)無法取得科學研究的勝利。目前,學院女教師積極參與組建創(chuàng)新團隊。以19個團隊為紐帶,形成群體規(guī)模,強化學術創(chuàng)新,共同商討專題研究的開展。創(chuàng)新團隊可以通過傳幫帶全面提升團隊成員的學術修養(yǎng)。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近年來她們在科研領域碩果累累。承擔了省部級以上課題10項,累計科研經費達80余萬元人民幣,發(fā)表20篇CSSCI期刊論文,編寫6本教材,出版6本專著。
四、社會服務獻愛心,志愿精神放光彩
特殊教育系的女教師積極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為了迎接2006年的“上海國際特奧邀請賽”,女教師們主動請纓編寫并出版了《特奧志愿者培訓教材》,為特奧組委會培訓了3700多名志愿者。為2007年國際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培訓了10000名志愿者。記得2007年的暑假,她們放棄休息時間,為志愿者講解特奧知識,傳授特奧服務技術,宣揚特奧體育精神。志愿者的優(yōu)質服務保證了特奧運動會的順利進行。她們的培訓工作得到了特奧組委會的肯定和認可。
2008年殘奧會在北京舉辦,學院的兩名教師中有一名女教師受聘擔任殘奧會專家,為學院贏得“殘奧會突出貢獻單位獎”。
特殊教育系的女教師還長期擔任上海市第一支專業(yè)助殘服務隊——曙光志愿者服務隊的指導教師。曙光志愿者服務隊參與了特奧運動會等20個大型助殘活動,提供了2000多人次的志愿服務;為5個長期殘疾人志愿者服務基地提供每周至少一次的志愿服務,服務總人次超過800人次,服務總時間超過5000小時。由于在專業(yè)助殘方面的突出貢獻,曙光志愿者服務隊被授予全國“百萬青年志愿者助殘行動”先進集體、中國百個優(yōu)秀青年志愿服務集體、上海市新長征突擊隊等14個光榮稱號。
學院女教師承擔了上海市“陽光之家”的決策咨詢及跟蹤研究工作,提供咨詢與研究報告近50萬字,編寫相關培訓教材近70萬字,培訓陽光之家管理與服務人員2000多人,總課時超過6000學時,為陽光之家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8年地震發(fā)生之后,學院派出一名女教師和兩名研究生加入華東師范大學心理援助隊,為災區(qū)的學生提供心理援助。6月學院就著力準備暑期赴四川災區(qū)開辦流動幼兒園,組織了36名教師和研究生分五個批次遠赴災區(qū)。在災區(qū)的50多天里,專業(yè)女教師為都江堰、崇州及成都三地區(qū)的學前教育干部、園長和教師們開辦專題講座十多場。在崇州市雞冠山新區(qū)和文井江安置點開辟了兩所流動幼兒園。工作期間,克服了諸如混齡班級、學前教育經歷程度不齊、板房活動區(qū)域有限、晴天板房炎熱雨天板房進水等重重困難,開設了多彩的活動課程,并自籌經費為災區(qū)兒童準備了玩具、衛(wèi)生用品等。另外將所有教學活動向當地幼教工作者開放,為當地幼教事業(yè)注入了新的教育理念。由于流動幼兒園項目成效顯著,后來崇州教育局接管我們開辟的兩所幼兒園,從此這兩所幼兒園不再流動,深深扎根于災區(qū)土地。
五、工會工作暖人心,佳音喜訊表功績
學院工會是學院教師的娘家。7名工會委員中有6名是女教師。她們?yōu)榻搪毠ぬ峁﹥?yōu)質的服務。
由于我院的特殊情況,退休教師多,待退教師也很多。退休教師中,高齡的多,患重病的多,居住地又很分散。負責退管會的女教師配合院領導經常放棄雙休日和寒暑假的休息,探望病人,訪問孤老,成為退休教師的貼心人。學院每年還在“重陽節(jié)”和年終組織退休教師開展兩次大型活動,關心他們的生活,向他們介紹學院近期的發(fā)展狀況,傾聽他們對學院發(fā)展的意見和建議。退休教師無不為之感動。
初中巾幗文明崗申報材料(二)
教育是一種美麗的工作,秀中女教師在平凡的工作中,用真心、細心、愛心、責任心,成功創(chuàng)建四個省市級“巾幗文明崗”,并在日前順利通過了市教育局工會、市教育局婦委會的復查。
在張錦榮校長和沈志光書記的陪同下,市教育局工會副主席、婦委會主任沈小平,市教育局婦委會副主任俞敏娟巡視了我校“巾幗文明崗”的創(chuàng)建工作。王學勤副校長代表我校女教職工委員會匯報了工作,領導們認為我校多年來團結帶領全體女教職工爭先創(chuàng)優(yōu),崗位建功,比較充分地發(fā)揮了女教職工的積極作用。市教育局工會副主席沈小平希望老師們能持之以恒地為社會奉獻愛心和熱情,發(fā)揮優(yōu)勢,各盡所能,為創(chuàng)建和諧婦委會、和諧工會、和諧校園、和諧社會不懈努力。
我校有高二年級組這個省級“巾幗文明崗”,還有語文組、英語組兩個市級“巾幗文明崗”,今年又新增了“天山崗”。擔任“崗長”的分別是樊燕琦、楊婷、曹文華、孫佳珠,她們?yōu)閯?chuàng)建“巾幗文明崗”并保持其活力做了大量工作。“天山崗”是新疆內高部老師為民族教育建功立業(yè)的平臺,分管內高部管理的黨總支副書記郭俊秀,自己也是“天山崗”的一員。天山崗有33名女教師,占內高部教師的73.3%,由于學生一年只在暑假回家一次,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上的問題遠比這里的學生多,教師的工作也更艱苦,我們以天山崗的爭創(chuàng)為抓手,積極引導內高女教師以高度的責任感、無比的愛心和扎實的工作能力積極落實中央確立的“穩(wěn)疆興疆、富民固邊”的發(fā)展戰(zhàn)略,為加快新疆地區(qū)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在由于工作扎實、特色鮮明,效果顯著,天山崗的爭創(chuàng)工作得到了上級婦委會的高度贊揚,給天山崗全體的全體女教師帶來了極大的鼓舞和激勵。
婦委會的工作既要服從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大局,又能成為全體女教職工心靈的家園,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秀中以“做一個有德的女性、做一個有才的女性、做一個有情的女性”為主題開展了系列活動。老師們在女教職工委員會的統(tǒng)籌下,開展多種學習活動,經常放棄休息,進行家訪、電訪,向家長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學校的辦學目標,指導學生家長掌握科學教育子女的知識和方法,溝通了家庭和學校的聯(lián)系,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今年的三八婦女節(jié),徐君榮老師被嘉興市教育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和教育局婦委會評為 “事業(yè)家庭兼顧型” 巾幗先鋒,王霞敏老師被評為嘉興市市屬“教壇立功、崗位成才”巾幗先鋒,我校婦委會成為嘉興市市屬 “巾幗先鋒號”,王學勤副校長還做了專題發(fā)言,介紹了經驗。美麗的工作,認真地生活,秀中女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正攜手邁向燦爛的明天。
點擊查看更多巾幗文明崗申報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