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在“物”“我”之間完美的交融和統(tǒng)一,顯示了作家卓越的藝術才華。它既是對北平秋的客觀描繪,又是作者當時心情的折射,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帶來的高一下冊語文《故都的秋》教案,更多內(nèi)容請訪問出國留學網(wǎng)。
高一下冊語文《故都的秋》教案(一)
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學習寫景狀物散文,本單元的學習必須反復閱讀,用心品味,感悟所寫之景,所言之情?!豆识嫉那铩肥怯暨_夫一篇頗具特色的散文,1934年8月寫于北平,全文緊扣清、靜、悲涼落筆,描繪了秋院清晨、秋槐落蕊、秋蟬殘鳴、閑話秋涼、勝日秋果 等畫面,以情馭景,以景顯情,將自然的客觀色彩(故都的秋色)與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色彩(個人心情)完美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戀,情中有秋的落寞。
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朱自清寫的《荷塘月色》,所寫景色較為具體,考查的是學生的形象思維。而本文所寫的秋味則是抽象難把握的,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提出了較高要求。高一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圈點批注的閱讀習慣,閱讀中不能準確捕捉重點詞句,通過學習力求幫助他們學會鑒賞散文,把握主旨。
教學目標:
1、能說出郁達夫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
2、能抓住清、靜、悲涼來賞析故都的秋,感受本文形散神聚的結(jié)構(gòu)特點,初步掌握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寫作方法。
3、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主觀感情。
設計思想: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點撥為輔,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讀寫結(jié)合。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掌握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難點: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贊美中所流露出的悲涼、傷感之情。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導讀法,點撥法
教學流程:
一、由題導入,溫故知新
由題切入。回顧《荷塘月色》標題與文章內(nèi)容的關系,品味本文標題。從題目可以得出寫作內(nèi)容是秋,而故都中的故字表明是舊的,含著歷史厚重感以及作者深切的眷戀之情。引導學生聚焦在秋上速讀全文。(意圖:教給學生由題入文的讀書方法)
二、整體感知,歸納點撥
要求學生帶著課后練習第一題再讀課文,圈點批注。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后,教師通過板書點撥明確行文思路和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明確幾幅秋景圖。
三、圈點批注,鑒賞語句
要求學生帶著課后練習第二題再讀課文,圈點批注。全班交流,教師參與點撥,并由此引入作者生平介紹,知人論世,水到渠成的挖掘文章背后的主觀情。
四、合作探究,拓展遷移
結(jié)合背景,揭示故都秋的特點。
五、課堂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分組朗讀全文,再次感悟文章結(jié)構(gòu)和語言。
作業(yè):借鑒本文寫法,運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寫一篇題為《江南的秋》4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寫出秋的特征。(意圖:照應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高一下冊語文《故都的秋》教案(二)
教材分析
本文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摯,意味雋永,文辭優(yōu)美。由于本文的寫作離今天已經(jīng)久遠,學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情味可能有些困難,所以應當先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并提示學生誦讀宜慢不宜快,認真體會景物描寫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郁達夫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
2、體會本文選擇不同景物渲染刻畫主題的方法。
3、學習本文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品味鑒賞散文的能力。
2、訓練學生散文寫作中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對故都秋景特點進行分析,掌握文中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故都的贊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涼、傷感之情的由來,從而深層次理解本文的豐富內(nèi)涵。
教學方法
1、美讀法
2、討論法
3、比較賞析法
4、情境教學法
教學設想
導語引入——整體感知——品位鑒賞——探究情緣——比較閱讀——遷移訓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出示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三、相關知識簡介
1、作者簡介
2、時代背景簡介
四、整體感知
聽錄音范讀,思考下列問題
1、聽了錄音后,你對故都的秋有什么感受?
2、為了體現(xiàn)故都的秋味,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
五、品味鑒賞
1、學生通過朗讀,找出文中體現(xiàn)清、靜、悲涼的景物。
2、通過詩詞體會故都的秋味。
3、教師總結(jié)鑒賞散文的方法。
六、探究情緣
1、學生分組討論問題:故都的秋景本應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為什么不寫紅葉似火的香山、游人如織的頤和園、明澈如鏡的昆明湖,而只選取了表現(xiàn)“清、靜、悲涼”的景物來寫呢?
2、教師總結(jié):聯(lián)系時代背景,知人論世。
七、比較閱讀
1、讓學生把本文和峻青的《秋色賦》中有關秋色的文字進行對比閱讀,思考同樣是描寫秋天,為什么在不同的作者筆下會有不同的景色?
2、教師總結(jié):作者的主觀情感不同,選擇的景物也不一樣。
八、遷移訓練
課堂口頭訓練,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假如你要以《雨》為題寫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要求通過雨景的描寫,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悲傷、喜悅、憤怒、悵惘等,你會選擇雨中的哪些景物呢?
九、教師總結(jié)
十、布置作業(yè)
將口頭訓練的作文,課下寫成書面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