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如何參與Group Discussion

字號:


    出國留學,Group Discussion對留學黨們并不陌生,不論是在國內大學還是國外大學中都多多少少有這個環(huán)節(jié)。但是這個留學生對這個環(huán)節(jié)一般都是避而不及。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就來說說美國留學如何參與Group Discussion。
    套路一:善于總結其他組員的發(fā)言
    由于每個人對一些重要詞匯的理解不盡相同,一些預設前提的差異,或者只關注局部細節(jié)而忽略發(fā)言主旨等等,都會扭曲你對發(fā)言者理解。尤其在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交流的時候,他們的發(fā)言中可能會有一些“以為你都了解”的假設,或者你知道在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有著不一樣的情況可以提出來探討。
    另外,有些Discussion是發(fā)散式的,涉及不同方面的線索,你也需要總結其要點。所以在開始回應的時候,最好用你的言語簡單總結他們說過的話,核實一下你對發(fā)言是否理解正確,這一點對進一步的溝通非常重要。同時,當你試圖去總結別人的發(fā)言時,也會讓你更專注的聽別人到底說了什么。
    套路二:認同組員的觀點如果發(fā)言者的想法與你相同,那么你可以向他直接表達支持與贊同。但是記住千萬別“yeah,that is what I thought”,或是“I totally agree with you”這類非常簡單的的話來回應別人的發(fā)言,一來是非常不尊重,二來覺得特別敷衍,而且你這樣說不能在交流中引入新的信息,自然而然存在感就被降低了。
    Meeloun建議你既然你與他的想法一樣,那么你可以直接分享你贊同那個觀點的原因或依據(jù),談談你的思考過程,以及你認為這個觀點是否重要,或是與之前討論話題的關聯(lián)等。這樣,你不僅表達了自己的立場,也會為整個討論帶來新的元素,存在感一下子就提升了有木有!
    套路三:反對組員的觀點
    這種情況與上面的情況相反,能提出反對意見就已經(jīng)注定了你的存在感不會太低。這時你的回應可能會對討論有更多的貢獻,無論最終的結果是一方修正自己的看法,還是大家采用一個更大的框架來容納不同意見,或是只能擱置判斷,討論都會進入更為深入的層次。
    對不能認同的看法,你的回應可以采用“破”或者“立”兩種形式。如果你有明確的理由來反駁發(fā)言者,就可以清晰地逐條表達反對意見。
    如果你只是直覺那個觀點不合適,并不能找到確定的理由,那就可以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等待后面的討論中逐漸澄清各自的理解。
    套路四:部分同意組員的觀點
    也許多數(shù)時候,在讀書會的問題討論中,我們都會部分同意別人的發(fā)言。
    對于大體認同的發(fā)言,可以參照第2點來回應,后面加上你所不同意的細節(jié),以及你的理由。
    I largely agree with what you said, like……; but I might have a different view to some parts in your opinion, like…..because….
    同樣,對于大體不同意的發(fā)言,可以參照第3點來回應,后面列出你所同意的部分。
    I actually disagree with the most of your ideas, like……because….; but I agree with some parts in your opinion, like…..
    而你認同與不認同的部分相當?shù)臅r候,可能就需要你完整表達自己的觀點來回應了。
    I think I have mixed views towards your argument. For the part that you mentioned…., I agree with it; but for some other parts like…..I cannot stand with it, because….
    然后,在你的思考框架中說明你為什么同意或反對發(fā)言者的看法。當不同的參與者都加入進來的時候,你們的討論會因著這樣的對話變得更為激烈,個人的思考也會在群體之中得到平衡與糾正。
    套路五:補充自己的觀點
    討論中還會出現(xiàn)一種情況就是,你基本上同意發(fā)言者所說的,但在同一個話題上你還有更多的話要說。這時你可以補充自己的看法作為回應。
    你可以為一個抽象的原則或概念添加一個具體的示例,也可以引入一個新的觀察問題的視角;你可以在并列層面補充要點,或是在遞進層面談到觀點進一步的發(fā)展。不要在這個時候保持沉默,覺得你的想法瑣碎、無足輕重,你獨特的經(jīng)歷和背景會給大家的討論帶來寶貴的新鮮元素,特別是作為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經(jīng)歷的留學生,常常會為其他組員打開思路。
    套路六:把問題踢給別人
    當然,并不是每個人的每次發(fā)言都會讓你被觸發(fā),作出有效回應。有時候你的思路可能需要整理,才能有條理地表達;有時候你可能就是一下“卡”住了,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更多的時候是有些問題可能你沒有仔細思考過,還沒有自己明確的看法。
    這時,你仍然能積極參與討論,而不是成為“旁觀者”。你可以一邊按照第1點所說總結發(fā)言的觀點,一邊就其中的某些要點詢問其他人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厘清自己的思路。聆聽別人的回應,對你會是很好的引導與參考。
    套路七:換一個討論話題 
       討論中發(fā)散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要素,能夠引發(fā)許多有趣和有價值的討論話題,但有些發(fā)言在討論中是明顯的“岔題”或“歪樓”。
    這時你可以通過回應來轉換話題:先簡單總結發(fā)言者的話,然后,無論自己是否認同,都回溯到之前討論的主干話題,最后提出關于主干話題自己的一些看法。
    I like the way you said that ….. But in terms of reasons to this problem, I would like to explore some other possible causes like…..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當然,這樣的引導也可以等小組討論的帶領人來回應,但你的及時回應能保持討論進程的流暢,阻斷話題“越岔越遠”,或是避免冷場的尷尬,使討論更有效率。所以轉換一個更有價值的話題也可以你回應發(fā)言的好選擇。
    其他暗黑套路:wow, amazing!cool!really?good idea!and?wow??oh yeah!I will try!serious?fantastic!
    怎么樣,上面七個套路是否學會了呢?只要大家能掌握這些套路,相信在Group Discussion當中定能風生水起~討論完了作業(yè)也就會隨之而來,不想做怎么辦?交給Meeloun為你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