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誰多誰少 幼兒園小班比一比誰多誰少教案實用(八篇)

字號: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誰多誰少 幼兒園小班比一比誰多誰少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
    2、學習在標記圖上從左右的擺放物體。
    3、養(yǎng)成大聲講述操作的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排隊標記圖,小動物和相匹配的食物圖片,瓶子與蓋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排隊標記
    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呀?對了,這是排隊標記圖,排隊標記圖表示要給小動物或者小物品排隊了,應該在哪里排隊呢,對,要從紅旗后面開始排,排在紅線上面,一個跟著一個排。
    二、給小狗吃骨頭
    教師:小狗出來玩啦,狗媽媽叫小狗要排好隊才能出去,小狗遇上了難題,我們不會排隊怎么辦呢?小朋友會排隊嗎?一起幫幫小狗吧。
    示范小狗在排隊標記圖上排隊
    教師:小朋友們,小狗排好了隊,在外面玩得很開心,一會兒后,它們肚子餓了,我們來分肉骨頭給它們吃好嗎?一只小狗吃一根骨頭,一起來分一分。
    示范一一對應地給小狗分骨頭
    教師:咦?是不是全部小狗都有骨頭吃了?沒有,一只小狗沒有骨頭吃,那是小狗多還是骨頭多?
    引導幼兒說出一只小狗吃一根骨頭,一只小狗吃一根骨頭,一只小狗沒有骨頭,小狗比骨頭多。
    三、瓶與蓋比多少
    1、情景導入
    教師:狗媽媽在家大掃除的時候,找出了許多瓶子和蓋子,你能幫瓶子找到蓋子嗎?
    教師:瓶子和蓋子誰多誰少?
    2、重疊對應比多少 教師出示一樣大的瓶子和蓋子若干,與幼兒討論。教師:用什么辦法知道瓶子和蓋子誰多誰少呢?
    引導幼兒將瓶與蓋重疊對應(一個蓋子蓋在一個瓶子上),再說說誰多誰少。
    3、并列對應比多少 教師出示從小到大有蓋的瓶子一套,與幼兒討論:用什么辦法知道瓶子和蓋子誰多誰少呢?
    4、教師:如果不用蓋子蓋瓶子的方法,還有什么辦法能找出瓶子與蓋子誰多誰少呢?引導說出并列對應的方法。
    四、活動結束
    小狗謝謝你們幫它們排了隊,分了骨頭,謝謝你們,瓶子和蓋子也在你們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家再見。
    活動反思:
    幼兒的“一一對應”觀念形成于小班中期。他們在學會了區(qū)別“l(fā)”和“許多”的基礎上,可以學習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謂的“一樣多”和“不一樣多”。在比較的過程中通常會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對應一般有兩種:重疊對應(即將第一組物體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組物體一個一個分別疊在第一組物體的上面)。并置對應(即把第一組物體排成橫列或豎行,第二組物體一一對應分別擺在第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左、右方)。本節(jié)活動就是采用了并置對應,和物與物的一一對應(即相關物體的匹配)的方法,讓幼兒通過實物操作來判斷出兩組物體之間多、少和等量關系。
    小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誰多誰少 幼兒園小班比一比誰多誰少教案篇二
    《誰多誰少》中班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在活動中發(fā)現數量的多與少。
    會利用多種方法來知道誰多誰少。
    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教學準備
    玩具、紅球、綠球、水果若干
    教學過程
    一、利用班級男孩女孩人數的多少做比較。
    1、我們班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2、我們班男孩有多少?女孩有多少?
    3、那男孩和女孩那個人數多?那個人數少?
    4、讓幼兒明顯的知道誰多誰少。
    5、我們還可以男孩和女孩各站一排,那排長人數就多。
    二、出示紅球和綠球。
    1、我們看看紅球和綠球誰多誰少?
    2、說說怎么知道誰多誰少的?
    3、教幼兒用新方法知道誰多誰少。
    4、接著用玩具比較誰多誰少。
    三、《變手指》游戲。
    1、大手小手變變變:我的手指變得比誰多。
    2、大手小手變變變:我的手指變得比誰少。
    3、分組進行《變手指》游戲,比較變出來的手指誰多誰少。
    四、練一練。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案,讓幼兒比較數量多少?用彩色粉筆表示出來。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在引導方面,要做到深入了解,在教的過程要詳細和恰當的`運用,游戲中讓幼兒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最后,幼兒練習要把前面基礎打好,在幼兒練習時才不會出現錯誤的發(fā)生。
    小百科:多少一般指某些東西的數量。
    小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誰多誰少 幼兒園小班比一比誰多誰少教案篇三
    一、學期計劃
    1、學習7以內的數字,知道數字的實際意義,理解數字的形成。
    2、學習數量守恒,正確判斷7以內物品的數量,初步感知自然數列中相鄰兩數的等差關系。3、認識長方形和半圓形,了解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4、學習按物體某一特征進行分類,能按兩個特征對同一類物體進行層次分類5、會按物體量的差異進行5以內物體的正、逆排序,學習按一定的規(guī)律排列順序。6、能理解簡單的集合概念,知道整體和部分的關系。7、能區(qū)分時間概念,養(yǎng)成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8、能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發(fā)現周圍環(huán)境中物體量的差異、物體的形狀及它們所在的空間方位等。
    9、會按操作規(guī)則進行活動,學習講述操作的過程和結果,并能按要求整理操作材料。二、學情分析1、我班有三十五名幼兒,其中男生二十一名,女生一十四名。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與幼兒的交往及和家長交談了解到我班幼兒有以下特點:2、大部分幼兒聰明伶俐、舉止大方,活潑好動,習慣良好。3、多數幼兒都堅持幾分鐘認真聽老師講課,也有幾名幼兒非常愛動,如,馬騰飛、張曉陽、丘劍鋒三名幼兒很難聽完老師講完一句完整的話。4、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這就使一些幼兒顯得非常嬌氣,自己做錯事也不許別人說個不字,這就給幼兒教育增加了難度。5、有個別幼兒愛吃零食。三、提高質量的具體措施1、深入了解幼兒,做到因人適教,因材施教。2、加強學習,多讀與幼兒有關的書籍,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3、多與我的同行進行交流,學習他人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4、與幼兒多接觸,和幼兒建立親密友好的關系。
    活動名稱:捉迷藏
    活動目標:1、會人讀數字1和2,能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
    2、初步學會數的形成,知道一個數添上“1”能形成另一個數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1、點子卡片和數字卡片1和2各一張。2《數學》上p。1?;顒舆^程:
    一、認識數字1、2的實際意義
    ——教師根據畫面自編《捉迷藏》的故事,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說一說,大樹后面藏著幾頭獅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分別出示點子卡片和數字卡片1,使幼兒知道數字1可以表示一頭獅子。
    ——想一想,樹上有1只松鼠,怎樣才能變成2只松鼠?引導幼兒說出1只松鼠再添上1只松鼠,合起來就是2只松鼠。教師出示數字卡片2,幫助幼兒理解數字2的含義?!層變涸趫D中找出數量是1和2的其它動物(或其它物品),并用語言正確表述。——說一說,樹干上藏著的數字分別是什么?二、引導發(fā)現
    ——說出數字1和2分別象什么,教師引導幼兒由數字聯(lián)想到許多物體的形象及時肯定幼兒的每一個創(chuàng)意。
    ——教師分別出示點子卡片和數字卡片1和2,引導幼兒從周圍環(huán)境中尋找數量1或2的物品。三、活動結束
    四、課后回顧
    3
    活動名稱:氣球飛了
    活動目標:1、會認讀數字3和4,知道數的形成和所表示的數量。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1、紅黃色氣球各1只,
    統(tǒng)計表一張。2、數量1~4的點子卡片若干,彩色筆若干3、《數學》上p。2。
    活動過程:一、游戲數氣球
    ——教師出示氣球,讓幼兒分別說出其顏色。
    ——教師拿出氣球,讓幼兒說出其數量。提問:想一想,怎樣才能變成2只氣球?啟發(fā)幼兒說出;一只氣球再添上1只氣球,就是2只氣球。
    ——引導幼兒說出這2只氣球分別是什么顏色。再觀察中讓幼兒發(fā)現2里面有兩個1。二、觀察畫冊《氣球飛了》
    ——看一看,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做什么?
    ——說一說,天空有幾只綠氣球?奇奇手里拿著幾只綠氣球?一共有幾只綠氣球?幼兒點數后知道:2只綠氣球再添上1只綠氣球就變成了3只綠氣球了。——教師分別出示點子卡片和數字卡片3,幼兒認讀。
    ——引導幼兒點數紅氣球的數量,并說出用數字幾表示,然后拿出相應的點子卡片和數字——數一數,黃氣球和藍氣球各有幾只?幼兒說出其數量后,教師出示數字卡片4,使幼兒知道:4只氣球可以用數字4來表示。——找一找,數字3和4分別隱藏再哪里?——引導幼兒根據氣球的數量圈出相應的點子。三、討論交流
    4
    ——想一想,數字3和4還可以表示哪些物體?
    ——教師引導幼兒從活動室找出數量是3或4的物品,并在統(tǒng)計表中用繪畫等形式記錄下來。四、活動結束五、課后回顧
    第三課時
    活動名稱:去旅游
    活動目標:1、理解數字5的實際意義。
    2、能遷移數的形成經驗,正確表述數字5的形成過程。活動準備:1統(tǒng)計表一張。
    2、彩筆若干。3、《數學》上p。3。
    活動過程:一、
    觀察畫冊《去旅游)》
    ——說一說,圖中一共有幾輛面包車?
    ——想一想,第一幾輛面包車上坐著幾只小猴,后來又來了1只小猴,現在一共有幾只?教師啟發(fā)幼兒說出:“4只小猴在添上1只小猴,一共有5只小猴,5只小猴可以用數字5表示?!薄獢狄粩?,奇奇開的車上有幾只小動物?歡歡和樂樂開的車上呢?
    ——引導幼兒根據每輛車上小動物的數量涂出相同的顏色(或不同)顏色的格子。二、
    交流討論
    ——想一想,數字5像秤鉤還像什么?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數字歌》。——請幼兒說出數字5還可以表示哪些物品。三、經驗遷移
    ——教師引導幼兒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數量“5”以內的物品,并在統(tǒng)計表中用點子記錄。四、活動結束五、課后回顧
    5
    小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誰多誰少 幼兒園小班比一比誰多誰少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在活動中發(fā)現數量的多與少。
    會利用多種方法來知道誰多誰少。
    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教學準備
    玩具、紅球、綠球、水果若干
    教學過程
    一、利用班級男孩女孩人數的多少做比較。
    1、我們班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啊?
    2、我們班男孩有多少?女孩有多少?
    3、那男孩和女孩那個人數多?那個人數少?
    4、讓幼兒明顯的知道誰多誰少。
    5、我們還可以男孩和女孩各站一排,那排長人數就多。
    二、出示紅球和綠球。
    1、我們看看紅球和綠球誰多誰少?
    2、說說怎么知道誰多誰少的?
    3、教幼兒用新方法知道誰多誰少。
    4、接著用玩具比較誰多誰少。
    三、《變手指》游戲。
    1、大手小手變變變:我的手指變得比誰多。
    2、大手小手變變變:我的手指變得比誰少。
    3、分組進行《變手指》游戲,比較變出來的手指誰多誰少。
    四、練一練。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案,讓幼兒比較數量多少?用彩色粉筆表示出來。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在引導方面,要做到深入了解,在教的過程要詳細和恰當的運用,游戲中讓幼兒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最后,幼兒練習要把前面基礎打好,在幼兒練習時才不會出現錯誤的發(fā)生。
    小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誰多誰少 幼兒園小班比一比誰多誰少教案篇五
    比較5以內數量誰多誰少教案
    活動目標:
    1、復習感知5以內的數量。
    2、會比較5以內數量的多少并進行排序。
    3、愿意大膽表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數量為1—5的動物數群卡、點卡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出示動物進行數數)
    老師:小朋友們好,這節(jié)課我們上數學課,大家看看都有誰來啦!我們跟小動物打個招呼吧!
    (幼兒跟小動物打招呼)
    老師:真是有禮貌的寶寶,現在我們看看都來了幾只小動物呢?我們大家一起來數一數吧!
    (點數動物數量)
    老師:哦,來了五只小動物呢,那你們看看這個又是什么呢?
    (出示點卡)
    老師:這些點卡想要找動物做朋友,誰是誰的朋友?我們應該怎么分呢?
    (請幼兒用完整的話回答)
    二、基本部分。
    (對小動物進行排序)
    老師:接下來我們要給小動物排序了,誰能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給動物排隊?
    (幼兒回答)
    老師:那現在我們一起來說說,哪個小動物排在第一?為什么?誰排在一只xx的后面,為什么?
    (引導幼兒幼兒依次比較5以內數量的多少)
    老師:好了我們給小動物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好了隊,現在小朋友們再來說一邊小動物的排列順序吧!
    (幼兒集體說出動物的排列順序)
    三、幼兒操作
    1、發(fā)放每人一套水果數群卡。
    2、幼兒自主操作,將水果順群卡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隊。
    3、展示幼兒作業(yè)。
    4、收拾材料結束活動。
    四、活動結束。
    小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誰多誰少 幼兒園小班比一比誰多誰少教案篇六
    數學故事,并求得解題方法(17-9=8)。
    2.?新課講授。
    1)導入。
    (先對前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回答情況加以評價)接下來,老師要帶大家去看一場表演。(展示圖片)演員是(螞蟻和蝸牛)螞蟻和蝸牛在(跳傘)螞蟻和蝸牛,誰比較多,多幾只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誰多,多幾只”(板書,同時學生伸出手指跟著寫一寫)
    2)進入新課。???詢問學生解題思路。
    3)11-7=4是如何得到的?
    可能出現情況:1.把11看成10和1,10-7=3,3+1=4;
    2.由10-7=3推出11-7=4;
    3.由4+7=11得出11-7=4;
    4.把7看成1和6,11-1=10,10-6=4。
    4)評價:幾種方法都行,可以選用你認為最簡便的方法。
    5)試做練習題2。
    6)數學游戲。
    智慧老人有6個花盆(展示),每個花盆上都有一道數學題,聽說只要有小朋友能解開花盆上的題目,花盆里就會開出美麗的智慧花。大家想不想看智慧花?可是得先答對題目,題目就在課本的81頁第1題,同學們先做一做,看你能讓哪一個花盆開出智慧花。
    7)用教具演示說明題意,做練習3.
    3.?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誰多,多幾只》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蔡情若
    設計思路:
    該課強調幫助學生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由于學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對于同一個
    小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誰多誰少 幼兒園小班比一比誰多誰少教案篇七
    《誰的朋友多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對于我和學生來說,都是一次快樂的體驗,現將授課情況和自己的感受整理一下?!墩l的朋友多》是《品德與生活》第三冊第一單元《誰的朋友多》中的第一課。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要讓孩子們喜歡和小伙伴交往,并能體驗到交往的快樂;知道朋友多,快樂多;讓孩子們嘗試處理在與伙伴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初步體會與小伙伴交往中要互相尊重、友愛、公平、互相幫助,有了問題要協(xié)商解決。 在課堂過程中,我極力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通過游戲的形式進入本節(jié)課。同時極力表達自己想和同學們交朋友的心情,營造和學生平等的氛圍。本堂課我設計了七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游戲――找朋友。
    2、小記者采訪。
    3、才藝表演。
    4、我們一起玩。
    5、如何交朋友。
    6、做游戲――找新朋友。
    7、畫自己的新朋友。
    通過這七個環(huán)節(jié),我盡量給小組同學介紹小伙伴的時候,同學們的表達欲望就源于聽者的表現,我到每個小組里巡視的時候,蹲下來用心地傾聽,眼神和表情向學生傳遞著期待,一句簡單的.“真有意思”,學生就像得到了莫大的鼓勵,那股高興勁溢于言表。其他同學也受到了啟發(fā),就連最靦腆的孩子也搶著說,從而,學生從回憶里再次體會到了和小伙伴交往的快樂。
    在“如何交朋友”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沒有對學生進行說教式的方法,而是希望在課堂生成的問題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啟發(fā),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最能考驗教師教學技巧的地方。
    小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誰多誰少 幼兒園小班比一比誰多誰少教案篇八
    活動目標
    1.啟發(fā)幼兒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和少。
    2.學習在標記圖上從左向右地擺放物體。
    3.引導幼兒養(yǎng)成邊操作邊大聲地講述的習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 貼絨娃娃5個,皮球3個,標記圖。
    2.學具 相同動物卡片若干套,標記圖,相同圓片,相同方片,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圖形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看,今天誰來我們班做客啦?
    二.集體活動。
    1.學習在標記圖上從左向右的擺放物體。
    教師出示標記圖:有許多娃娃要做游戲,請小朋友幫他們排好隊。第一個娃娃排在哪里?
    2.學習對應地并排放物體。(難點)
    娃娃想玩皮球了,請你們給一個娃娃發(fā)一個。皮球,皮球放哪里呢?皮球放在紅線的下面,一個皮球和一個娃娃要對整齊。
    3.學習對應比較物體的多少。(重點)
    他是怎樣給娃娃發(fā)皮球的?(一個娃娃一個皮球)娃娃和皮球哪個少?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三.小組活動。
    1.第一組,喂小動物。
    先把盤子里的小動物排在紅線上,再喂每只小動物一份點心,再說說動物和點心哪個多,哪個少。
    2.第二組,圓片和方片哪個多。
    先把圓片片排好隊,再給每上個圓片片送一個方片片做朋友,送完以后,說說因片片多還是方片片多。
    3.第三組,送片片回家。
    先看看片片的家里是什么標記,再送片片回家。
    四.活動評價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