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教資語文科目重要考點(diǎn)6

字號:


    文言文是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重要考試板塊,而文言文的詞類活用是文言文的必考考點(diǎn),那么有哪些詞類活用呢?現(xiàn)在就請各位考生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下教資語文科目重要考點(diǎn)6,可供各位考生參考使用。
    2022年下教資語文科目重要考點(diǎn)6
    一、活用作動詞
    (一)活用為一般動詞
    1.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名詞用作動詞,是名詞在其本義轉(zhuǎn)化的情況下的活用,也就是說,使名詞臨時(shí)具有動詞的語法意義。
    名詞活用為動詞,常見有如下幾種情況:
    (1)名詞后面若有代詞,則這個名詞用作動詞。
    (2)名詞后面連用同一名詞或別的名詞,如果這個句子沒有謂語動詞,則其中有一個名詞往往用作動詞。
    (3)名詞前面若有能愿動詞,則這個名詞往往用作動詞。
    (4)名詞前面若有副詞,特別是有否定副詞“不”,則這個名詞用作動詞。
    (5)名詞前面或名詞后面若有介賓短語,則這個名用作動詞。
    2.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3.數(sh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二)活用為使動詞
    1.名詞的使動用法。
    (1)表示使賓語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賓語產(chǎn)生這個名詞用作動詞后所表示的動作。如:爾欲吳王我乎?(你想讓我做吳王嗎?)
    (2)作使動用法的名詞,后面也偶爾有省略賓語的。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為臣,諸侯不能使他為友。)
    (3)方位名詞,是名詞的一類,活用為動詞后有時(shí)也有使動用法。如: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蘇代向東去(回齊國),秦國一定懷疑齊國,而不相信蘇代了。)
    2.動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主語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動詞的使動用法多是不及物動詞,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比較少。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的特點(diǎn)是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如:
    (1)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各國諸侯(因此)畏懼(秦國),會合結(jié)盟想辦法削弱秦國(的勢力)。)
    (2)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春風(fēng)又使江南岸變綠。)
    4.數(shù)詞的使動用法。
    (三)活用為意動詞
    1.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后,皆魚肉之。(現(xiàn)在我還活著,而人們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會把他當(dāng)作魚肉了(任意宰割)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由形容詞活用而來的動詞,表示主觀上認(rèn)為(覺得)賓語所表示的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如: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滕公認(rèn)為其言出眾不凡,其貌壯美。)
    3.數(shù)詞的意動用法。
    二、活用為狀語
    (一)名詞作狀語。
    1.表比喻
    名詞狀語起比喻作用,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或狀態(tài),可譯為“像……那樣”。
    如:(1)少時(shí),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例(1)中的名詞“犬”,修飾動詞“坐”,比喻“坐”的狀態(tài),譯為“像狗那樣”;例(2)的名詞“斗”,修飾動詞“折”,譯為“像北斗星那樣”;“蛇”修飾動詞“行”,譯為“像蛇那樣”。
    2.表動作處所
    這類名詞狀語由方位名詞充當(dāng),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可譯為“在(從)……”。如:(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2)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例(1)中的方位名詞“東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別修飾動詞“買”,作狀語,表示“買”這一動作行為的發(fā)生處所。例(2)中的方位名詞“右”“左”,分別修飾動詞“刻”,譯為“在右邊”“在左邊”。
    3.表動作趨向
    這類名詞狀語也由方位名詞充當(dāng),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可譯為“向(往)……”。
    如:(1)日光下徹,影布石上。
    (2)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3)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例(1)中的方位名詞“下”作狀語,修飾動詞“徹”,表示“下”的趨向,譯為“向(往)下”。例(2)(3)中的方位名詞“西”“前”,分別修飾動詞“行”,譯為“向(往)西”“向(往)前”。
    4.表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據(jù)
    這類名詞狀語的譯法,只要在名詞前加上介詞“用”或“按”等即可。
    如:(1)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
    (2)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
    例(1)中的名詞“箕畚”修飾動詞“運(yùn)”,作狀語,表示“運(yùn)”所憑借的工具,譯為“用箕畚……”。例(2)中的時(shí)間名詞“時(shí)”修飾動詞“習(xí)”,譯為“按時(shí)”。
    5.表動作行為的頻率
    這類狀語也由表時(shí)間名詞充當(dāng),譯義可在時(shí)間名詞加上一個“每”字即可。
    如:(1)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2)歲賦其二。
    例(1)中的時(shí)間名詞“日”修飾動詞“扳”,作狀語,表示“扳”的頻率,譯為“每天”。同樣,例(2)中的“歲”表示“賦”的頻率,譯為“每年”。
    6.表對人的態(tài)度
    這類用法的名詞狀語所表示的是主語對賓語所持的態(tài)度,可譯為“像對待……那樣”或“當(dāng)作……一樣”。
    如:(邑人)稍稍賓客其父。以賓客之禮相待。
    例中的名詞狀語“賓客”所表示的是主語“邑人”對賓語“其父”所持的態(tài)度,可譯為“像對待賓客那樣”或“當(dāng)作賓客一樣”。
    7.表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shí)間。
    如:(1)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2)朝而往,暮而歸。
    時(shí)間名詞“朝”和“暮”分別修飾動詞“辭”與“宿”,表示“辭”與“宿”的時(shí)間。同樣,“旦”和“暮”表示“往”與“歸”的時(shí)間。
    (二)動詞作狀語
    三、活用為名詞
    1.動詞活用為名詞。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四、為動用法
    1.活用為一般動詞
    活用為一般動詞是指原屬于名詞、形容詞或者數(shù)詞,在特殊的條件下,按照一定的語言習(xí)慣而靈活用作動詞,臨時(shí)具備了動詞的語法特點(diǎn)。
    (1)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殺”,用刀殺)
    ②沛公軍霸上。(“軍”,駐扎)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④范增數(shù)目項(xiàng)王。
    ⑤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⑥唐浮圖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A.句中無動詞或形容詞可作謂語。
    B.能愿動詞+名詞/數(shù)
    C.否定副詞/不、弗、無+名詞
    C.名+名/代
    (2)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①謹(jǐn)庠序之教。(“謹(jǐn)”,重視/認(rèn)真從事)
    ②[素]善/留侯張良。(“善”,與……交好)
    (3)數(sh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①六王畢,四海一。(“一”,統(tǒng)一)
    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
    2.活用為使動詞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主語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
    施動者 + 動詞 + 受動者 使字句
    (1)名詞的使動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名+名/代)
    ②縱江東父兄憐(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王”,使……稱王)/因便乘利
    (2)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會論虞常,()欲因此時(shí)降武。(“降”,使……投降)
    施動者 + [使……動詞] + 受動者
    () 使(受動者)降 武
    ②項(xiàng)伯殺人,臣活之。(“活”,使……存活)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①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小”,使……變小)
    ②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yǎng)之,昂其值。(“昂”,高,即“使其值昂”)/(形容詞+賓語/名、代)
    (4)數(shù)詞的使動用法。
    ①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二三”,使……二三)
    ②籍令秦始皇長世……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長壽的話……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與三皇并列變成四皇,與五帝并列變成六帝,也不能比擬秦始皇的隆盛)
    3.活用為意動詞
    (1)名詞的意動用法。
    ①侶/魚蝦而友麋鹿。(把……看作/當(dāng)作……/以……為……)(名+名)
    ②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①漁人甚異之。(形容詞+之)
    異: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意動詞?!爱愔?,即“以之為異”認(rèn)為這件事奇怪
    ②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小,認(rèn)為……?。?BR>    ③大將軍鄧騭(zhì)奇其才,累召,不應(yīng)。
    (3)數(shù)詞的意動用法。
    一死生為虛誕。(一,把……看作一樣)
    4.活用為狀語
    (1)名詞作狀語。
    ①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動/不是陳述與被陳述的關(guān)系)(主+[名、代]+謂語)
    ②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③(秦王)卒[廷]見相如。(在……時(shí)/上,當(dāng)……時(shí)候)
    ④(項(xiàng)伯)[常][以身]翼蔽沛公。(像……一樣)
    ⑤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⑥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⑦于是項(xiàng)伯復(fù)夜去。
    ([方位名詞/時(shí)間名詞]+動詞)
    (2)動詞作狀語。
    ①兒懼,[啼]告母。
    ②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5.活用為名詞
    (1)動詞活用為名詞。
    ①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到達(dá)的人)
    ②國無盜賊,道不拾遺。(丟失的東西)
    ③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所見到的景象)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的地方)
    ②吾被堅(jiān)執(zhí)銳,赴強(qiáng)敵而死。(……的鎧甲,……的兵器)
    6.為動用法
    為動用法表示“主語為賓語怎么樣”。謂語可以由動詞、形容詞或活用的名詞充當(dāng)。
    ①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陶淵明《詠荊軻》) 死,為……而死
    ②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 (《史記·滑稽列傳》) 喪,為……治喪
    ③等死,死國可乎? (《陳涉世家》)
    死,為……而死
    ④伏伏:守,保持清白以死死:為動用法,為……而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