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按]
移民英國孩子上學怎么辦?
英國的孩子從5歲起開始全日制教育。法定義務教育一直到16歲。所以,你來到英國后,孩子可以即刻就近上公立小學。當然,如果是插班,離你家最近的小學不一定正好就有空缺(英國公立小學每個班有法定的最高人數,不能擅自增加),你居住所在區(qū)的地方政府教育局會本著就近上學的原則安排孩子入學。
加拿大移民生活剪影
快下班前,像以往一樣給老公打了個電話,以確定一下他是否會按時下班來接我。結果老公因單位臨時有事,無法按時回家,且歸期不能確定。這下壞了,晚上還有和女兒老師約定的見面,一年一次,絕不能失約。
回到崗位,心中盤算開了,如果早知如此,可以提前下班,在交通高峰期回家,公車多,還比較好坐,可現(xiàn)在的公車是每隔四十分鐘一班。平時開車回家只需要不到二十分鐘,而公車因為要中途轉車,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到家?,F(xiàn)在是又渴又餓,一會兒再在車站風寒中等待,那不真的成了饑寒交迫的人了?!而且弄不好還可能耽誤了和女兒老師的約見,怎么辦?
忽然腦海中閃現(xiàn)出前不久的一則新聞報導,說的是湖北武漢一位患有重度脂肪肝的母親,兒子不幸患有先天性的肝功能不全,為了給兒子捐獻自己的肝臟,無法藥物治療,于是她選擇了“暴走”的方式進行自療,她每天早晚各步行五公里,用了七個月的時間,她的脂肪肝竟然意外奇跡般的消失了,終于如愿以償的給兒子換上了自己健康的肝臟。她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當然也包括我。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暴走”這個網絡新名詞,后來又上網看了有關報導,對“暴走”這一鍛煉身體的方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那天聊起此事,老公順便說了句,五公里大概就是從我上班地方到居住地方的距離,走起來快了一個小時可以到。于是我一沖動,決定今晚體驗一下“暴走”的滋味。
說走就走,下班后,一切準備停當,喝了點水,便背起背包沖進了夜幕。夜色下的大多倫多地區(qū),燈光閃爍,從單位到大路,其間有一段路是沒有人行道的,還好那里車比較少,沒車時便走在路上,車來了趕緊走到草坪上。
還好,這段路不太長,走到大路上,看看表,花了近五分鐘時間,腦海中生出了一絲絲的猶豫,抬頭向馬路對面的車站望去,站牌下空無一人。不行!強迫自己迅速地扭頭就走,生怕動搖了最初的決心。
大路上車來車往,川流不息,只是沒有一輛是為我準備的。人行路上,前不見過去的人,后不見來者,只有我一人特立獨行,于是,為自己驕傲的感覺油然升起。疾步前行,一個個熟悉的標記,建筑物在我眼前掠過,被我甩在了身后。
寒風吹在臉上,手上,有點凍凍的感覺,但很快,暖流就開始在體內流動,汗水先從頭上冒出,緊接著是后背。可我不敢減少衣帽,我可不想為了鍛煉身體,體驗生活而招致感冒,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路邊正在修路,有點坑坑洼洼,南北綠燈,有燈指示行人可以南北向行走,西邊路上的車應當也可以右轉彎,看見一輛車過來,我停住了腳步,因為比較黑,我看不清司機是否給我打了可以行走的示意,但看見車也放慢了速度,而且有燈指示應當是行人優(yōu)先,我認為司機是看見了我,讓我先行,于是邁步。
就在我邁步的同時,車卻加速了在轉彎,我趕緊把邁出去的步伐收到最小,結果踏在了一個坑里,向前就是一個踉蹌,拼命平衡自己的身體。當終于不得不把另一只腳邁向前保持平衡時,車尾剛好擦身而過。立即,渾身的熱流變成了冷汗,那個后怕呀。
好險,差一點我就要變成了明天的新聞人物了。而我想象著人們會怎樣驚訝地猜測,在這寒冷漆黑的夜晚,她為什么會獨自行走在這離家并不近的路上?口袋里有錢有車票,她為什么不坐車?在不同人的腦海里會演繹出許許多多關于自己的不同故事。我為自己的豐富想象不由自主地笑了。
良久,前面出現(xiàn)了那條交叉的大路,標志著我已經走了基本一半的路程,抬起手看看表,剛好過去了半個小時,感覺體力還可以,只是右腳掌處沒有治愈的雞眼開始隱隱作痛,我試著左右側輪換歪著走,還行。
走到大約四分之三的路時,雙腿開始發(fā)麻,頭發(fā)感覺已經全濕了,頭皮也有些發(fā)麻,口渴的利害,真后悔當時沒有灌點水帶上。這時鞋帶松了,我不敢彎腰去系,生怕會低下頭去就再也抬不起來了,最后在路邊找到一處不高的欄桿,腳搭上去解決了問題。
再往后,人基本成了機械運動,一切好像都不需要再通過大腦,就那么不停的移動著,心中只想著,走一步,就離家進一步,具體什么時間,多長時間,不再去看,也不再去想。
終于“磨”到了家,開了門徑直走到餐廳桌邊,卸下背包就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看看墻上的掛鐘,剛好七點十分,整整走了一個小時。這時已經是雙腳發(fā)麻,雙腿發(fā)脹,脫掉帽子,頭發(fā)就像剛剛洗過一樣,婆婆一見就知道我是走回來了。
婆婆馬上倒了一杯熱奶來,我通常回家就會喝一杯。又讓兒子又倒了杯熱茶,全部喝完。婆婆做的晚飯是豬肉韭菜包子,吃了兩個,再喝了一碗拌湯,才緩過氣來。不錯,居然還有時間洗了個澡,再到女兒學校去。
晚上躺在床上,渾身酸疼,我知道我是不會常常如此行走的了,走一次容易,天天如此,長久堅持,那該有怎樣的毅力和決心,這才深深體會到那位母親的偉大。
第二天早上上班,老公送我上班時用車內儀表測算,這段路程是五點二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