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吃的法國人

字號:

曾二次去法蘭西共和國,印象最深的除了美麗的賽納河,聞名于世的巴黎埃菲爾鐵塔、凱旋門和以盧浮宮為代表的藝術殿堂外,就是法國人邊走邊吃的飲食習慣。無論是在巴黎街頭,還是里昂、馬賽、尼斯都可以見到法國人在飲食習慣方面的浪漫,隨處可以看到法國人邊走邊吃著的法國棍式面包、混種面包,以及各式各樣的叫不出名字的面包,無論少男少女還是老人,紳士,吃得那么自然,那樣旁若無人。
    面包在法國是人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主食,法國棍式面包又是法國特色的食品。連我們這些外國人也對其情有獨鐘,因為它拿起來方便,吃起來可口,幾乎每根面包的50%是烤成金黃酥脆的面包皮,內(nèi)里又是松軟可口的面包蕊,這種面包每個近2尺多長,重量有250克和500克兩種。
    說起法式面包,據(jù)說在法國*之前僅供貴族享用,后來才傳入普通老百姓家中。法國棍式面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發(fā)明,后來還漸演變成為法國面包族中的首席代表,傳入民間以后,還逐漸發(fā)展成為在外皮加入芝麻,有的加入提子干,葡萄干,火腿粒,形成各具特色的棍式面包系列。
    記得去巴黎買一根剛烤出爐的棍式面包,每根4.5法郎,當時法郎和人民幣比值差不多1:1,這么一根重達半公斤的長面包真是夠劃算的了,再加上剛出爐的面包香氣四溢,吃一口外脆里嫩、香甜可口,真是一種享受。通過親身體驗,我似乎明白了法國人邊走邊吃的道理,因為如果不是趁熱吃,回到家里味道就差遠啦。建議你有機會去法國,一定嘗一嘗法國面包的獨特香味和法國人邊走邊吃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