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抗震設計需要掌握的原則

字號:

3.4.3條平面或豎向不規(guī)則的建筑結構,其計算模型有特別要求,計算工作量大,計算難度提高;而且,雖然計算手段增多了,但并不能保證其計算結果“準確”,造成結構安全度難以控制。因此,設計中(特別是建筑設計)應盡量避免采用不規(guī)則的設計方案,尤其不應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設計方案,除非該方案的使用功能特殊需要或建筑效果是的。
    3.4.5條設置防震縫是解決體型復雜、平面立面特別不規(guī)則的建筑結構由于變形復雜而避免碰撞的一種好方法。但對于高層,尤其是超高層建筑宜選用合理的建筑結構方案而不設防震縫,同時采用合適的計算方法和有效
    3.5.3條“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宜相近”,體現在具體設計中,一是注意建筑平面的長寬比不宜過大,二是對于矩形平面,在剪力墻的布置、柱截面bh的擺向以及樓層結構布置中,應采取增強結構橫向(短方向)剛度的設計方法而不是其相反,否則將本已有差距的兩主軸動力特性進一步擴大,對結構的杭震不利。
    3.7.3抗震設計不是結構專業(yè)人員應該或能夠全部包辦的,其它專業(yè)人員也應有抗震設計的意識、責任和能力。
    3.8.1條一般的建筑物通常都是采用抗震方法(設置抗震構件、抗震墻)和防震措施(如設置防震縫)來預防地震災害的,隔震和減震僅適用于特殊要求和高烈度抗震結構。
    3.9.3條由于強調“強剪弱彎”故需改變傳統(tǒng)的做法——箍筋只用ⅰ級鋼,現在提倡用ⅱ、ⅲ級鋼箍;砼強度越高,其脆性越大,抗裂性能越低,所以對砼強度等級的采用是有所限制的,不是越高越好,正確的設計方法是恰當、適用就行。在附錄b中可體會到,采用高強砼時,有關構件剪力、軸壓比、柱墻箍筋特征值都比普通砼要求嚴。
    6.1.1條“部分框支抗震結構”指首層或底部兩層框支抗震墻結構,意即不包括高位轉換層框支結構,換句話說,即高位轉換層結構的高度從嚴控制。
    6.1.2條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的框支層框架,不管設防烈度高低也不管房屋高度如何,其抗震等級最低為二級,不存在三級,意即其結構計算及構造措施要求都較嚴。
    6.1.4條與舊規(guī)范不同的是,出現“抗撞墻”的新概念,什么情況下需設置抗撞墻,如何合理設置,規(guī)范中都有明確規(guī)定。
    6.1.8條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抗震墻連梁剛度要求大,而在抗震墻結構和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中的抗震墻連梁的剛度要求小,兩種結構處理方法截然不同。
      6.1.14條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時,從樓板厚度、砼強度等級、板的配筋率、樓層的側面剛度等都有具體要求。此外,從規(guī)范條文說明中看到,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時,地下室層數不宜少于兩層,這意味著對高層建筑來說,地下室層數或總深層不僅由地基基礎埋深決定,還必須考慮上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