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澳洲東岸的幾個大城市,如悉尼、墨爾本、堪培拉等,有一個突出的感覺,這里樹多,花草多。且不說花草,單說這樹,就多得很,舉目必見七八棵,或是一大片。有高大的桉樹、柞樹、各種杉樹,還有棕櫚、檳榔、芭蕉等,單是桉樹就有30余種。樹多,鳥兒自然就多。 鳥多,首先是聽到的,而不是看到的。隨處可以聽到鳥叫聲,卻不是一下子就能瞧見鳥的身影。清晨,東方剛泛白,既有鳥鳴,初兩三聲,漸有回應(yīng),五六聲,當東方紅時,群鳥啼鳴,聲調(diào)百囀。在百鳥群聲的合唱中,有幾種鳥雖然算不上鳥中的歌星,但是它們的鳴叫聲使你忘卻不了。
澳洲烏鴉每天叫的就很早,五六點鐘,它們就出巢鳴叫,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從房后飛到房前,四五成群,呼朋引類,叫個不停,“啊O!啊O!啊——!”前兩句高平調(diào),有1/4休止符,后一句降調(diào)下滑音,猶如對前兩句話語的十分肯定的應(yīng)答,或是大徹大悟的感嘆。這叫聲,聽起來也還總有點滑稽。北半球的烏鴉就很少鳴叫,否則,沈陽市南京街路邊的高樹上早晚有幾千只烏鴉鳴叫起來,人們會不堪忍受的。澳洲烏鴉形體較大,鳴叫聲也大,在眾多的鳥鳴聲中,與眾不同,自成腔調(diào)。
澳洲人并不把烏鴉看做不吉祥的鳥,不然,烏鴉整日里這樣貧嘴,“啊”“啊”地大喊大叫,該有多么惱人啊。
你能很容易分辨出的第二種鳥叫聲,那就是鸚鵡的鳴叫聲。澳洲鸚鵡很多,有50余種,單從羽毛的色彩上分,就有五六種。最常見的是紅頦綠鸚鵡和黃頦綠鸚鵡,尾羽均為墨綠色。坐在車里,或是走在人行道上,鸚鵡的鳴叫聲總是不絕于耳,“嘰嘰嘎嘎”。叫聲洪亮清脆,尾音有剛性。有時你感到叫聲就在頭頂?shù)臉渖稀⒛X后很近的地方,可是突然又會從前面?zhèn)鱽砟菤g快的叫聲。仰首望去,眾里尋它千百度,原來它在樹葉密處。桉樹的樹葉只長在枝條的末端,一叢叢,一團團,猶如水墨畫點染上去的一般,原來鸚鵡就在樹葉叢中吃桉樹花蜜呢。當你發(fā)現(xiàn)它們時,它們又會歡快地邊鳴叫邊飛向另一棵樹去。鸚鵡鳴叫聲的句式變化較多,總有興高采烈的勁頭,還有點頑皮的味道。這鳴叫聲與北半球籠中養(yǎng)的牡丹鸚鵡的鳴叫聲很相似,大概是鸚鵡的甲方言與乙方言的關(guān)系吧。
還有一種鳥的叫聲既不是“嘰嘰” 也不是“嘎嘎”,而是“咕咕”。這就是鴣鴣鳥。鴣鴣鳥的名稱各地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叫“水鴣鴣”,有的地方叫“騷鴣鴣”,還有的地方叫“鵓鴣”、“鷓鴣”。但是,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不管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鴣鴣鳥的叫聲,基本相同,“咕咕——咕咕——”,或是“咕咕咕——”“咕咕咕——”。鴣鴣鳥的共鳴腔一定很大,鳴叫聲傳得很遠。南山鴣鴣鳥一叫,北山的鴣鴣鳥就會回應(yīng)。一聽見鴣鴣鳥鳴叫聲,“咕咕咕——”總有一種走進深山老林的感覺,就是古人說的“深山聞鷓鴣,總?cè)请x人淚”。鴣鴣鳥很多,鳴叫聲此起彼伏,誰與誰呼應(yīng),誰不與誰呼應(yīng),只有鴣鴣鳥說得清。鴣鴣鳥形體小于鴿子,羽毛灰白相間,呈麻色,頭上有冠羽直立,俗語詞“鴣鴣頭”即源于此。
還有一種鳥,叫聲也很特別,很像人們的口哨聲,歸納起來是“咕嚕?!酰 薄肮緡!?!”尾音上揚,圓滑流暢。我坐在樹下,模仿著吹了幾次口哨,居然有兩只鳥循著口哨聲飛來,落在我身旁的大樹上,“咕嚕?!?!”地叫著,我也用口哨回應(yīng)它們。突然,它們在“咕嚕?!钡暮筮吋恿艘粋€長的顫音,我用口哨吹了幾次,也沒能吹出那個顫音,鳥兒不再與我對話,悻悻飛去。其實,離去的應(yīng)該是東郭先生。
有一種鳥的鳴叫聲如壯漢大笑,“嘿嘿——,哈哈哈——!哈哈哈——!”此鳥英文名叫KOOKABURRA,俗稱笑鳥,嘴大腹白,身褐色鱗羽,頭黑白相間,尾短紅黑相間,如鴿子大小。
有一首笛子獨奏曲,名叫《百鳥朝鳳》。極盡用笛音之能事,描摹百鳥鳴叫,聽來歡快悅耳。澳洲樹上的鳥,鳴唱起來,也是一首首田園曲、抒情歌。每天七八點鐘,鳥兒們開始了新的一天,覓食的唱著歌兒去覓食,打鬧的也是口唱小曲在打鬧,談情說愛的更是離不開抒情曲,還有那些今兒也樂明兒也樂的站高枝唱小調(diào)。這是鳥兒大合唱的高潮部。中午,鳥兒也休息,下午,4點之前,還有一個小高潮,4點之后,鳥兒要歸巢。人們愛聽鳥兒鳴叫,一是有的叫聲確實很美,清脆婉轉(zhuǎn),二是鳥兒自由自在的鳴叫,說明人與自然相處得很和諧。“鳥語花香”也正是這個意思,人們把鳥的說和唱,與自然環(huán)境的美和香,相提并論,看得同等重要。
澳洲烏鴉每天叫的就很早,五六點鐘,它們就出巢鳴叫,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從房后飛到房前,四五成群,呼朋引類,叫個不停,“啊O!啊O!啊——!”前兩句高平調(diào),有1/4休止符,后一句降調(diào)下滑音,猶如對前兩句話語的十分肯定的應(yīng)答,或是大徹大悟的感嘆。這叫聲,聽起來也還總有點滑稽。北半球的烏鴉就很少鳴叫,否則,沈陽市南京街路邊的高樹上早晚有幾千只烏鴉鳴叫起來,人們會不堪忍受的。澳洲烏鴉形體較大,鳴叫聲也大,在眾多的鳥鳴聲中,與眾不同,自成腔調(diào)。
澳洲人并不把烏鴉看做不吉祥的鳥,不然,烏鴉整日里這樣貧嘴,“啊”“啊”地大喊大叫,該有多么惱人啊。
你能很容易分辨出的第二種鳥叫聲,那就是鸚鵡的鳴叫聲。澳洲鸚鵡很多,有50余種,單從羽毛的色彩上分,就有五六種。最常見的是紅頦綠鸚鵡和黃頦綠鸚鵡,尾羽均為墨綠色。坐在車里,或是走在人行道上,鸚鵡的鳴叫聲總是不絕于耳,“嘰嘰嘎嘎”。叫聲洪亮清脆,尾音有剛性。有時你感到叫聲就在頭頂?shù)臉渖稀⒛X后很近的地方,可是突然又會從前面?zhèn)鱽砟菤g快的叫聲。仰首望去,眾里尋它千百度,原來它在樹葉密處。桉樹的樹葉只長在枝條的末端,一叢叢,一團團,猶如水墨畫點染上去的一般,原來鸚鵡就在樹葉叢中吃桉樹花蜜呢。當你發(fā)現(xiàn)它們時,它們又會歡快地邊鳴叫邊飛向另一棵樹去。鸚鵡鳴叫聲的句式變化較多,總有興高采烈的勁頭,還有點頑皮的味道。這鳴叫聲與北半球籠中養(yǎng)的牡丹鸚鵡的鳴叫聲很相似,大概是鸚鵡的甲方言與乙方言的關(guān)系吧。
還有一種鳥的叫聲既不是“嘰嘰” 也不是“嘎嘎”,而是“咕咕”。這就是鴣鴣鳥。鴣鴣鳥的名稱各地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叫“水鴣鴣”,有的地方叫“騷鴣鴣”,還有的地方叫“鵓鴣”、“鷓鴣”。但是,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不管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鴣鴣鳥的叫聲,基本相同,“咕咕——咕咕——”,或是“咕咕咕——”“咕咕咕——”。鴣鴣鳥的共鳴腔一定很大,鳴叫聲傳得很遠。南山鴣鴣鳥一叫,北山的鴣鴣鳥就會回應(yīng)。一聽見鴣鴣鳥鳴叫聲,“咕咕咕——”總有一種走進深山老林的感覺,就是古人說的“深山聞鷓鴣,總?cè)请x人淚”。鴣鴣鳥很多,鳴叫聲此起彼伏,誰與誰呼應(yīng),誰不與誰呼應(yīng),只有鴣鴣鳥說得清。鴣鴣鳥形體小于鴿子,羽毛灰白相間,呈麻色,頭上有冠羽直立,俗語詞“鴣鴣頭”即源于此。
還有一種鳥,叫聲也很特別,很像人們的口哨聲,歸納起來是“咕嚕?!酰 薄肮緡!?!”尾音上揚,圓滑流暢。我坐在樹下,模仿著吹了幾次口哨,居然有兩只鳥循著口哨聲飛來,落在我身旁的大樹上,“咕嚕?!?!”地叫著,我也用口哨回應(yīng)它們。突然,它們在“咕嚕?!钡暮筮吋恿艘粋€長的顫音,我用口哨吹了幾次,也沒能吹出那個顫音,鳥兒不再與我對話,悻悻飛去。其實,離去的應(yīng)該是東郭先生。
有一種鳥的鳴叫聲如壯漢大笑,“嘿嘿——,哈哈哈——!哈哈哈——!”此鳥英文名叫KOOKABURRA,俗稱笑鳥,嘴大腹白,身褐色鱗羽,頭黑白相間,尾短紅黑相間,如鴿子大小。
有一首笛子獨奏曲,名叫《百鳥朝鳳》。極盡用笛音之能事,描摹百鳥鳴叫,聽來歡快悅耳。澳洲樹上的鳥,鳴唱起來,也是一首首田園曲、抒情歌。每天七八點鐘,鳥兒們開始了新的一天,覓食的唱著歌兒去覓食,打鬧的也是口唱小曲在打鬧,談情說愛的更是離不開抒情曲,還有那些今兒也樂明兒也樂的站高枝唱小調(diào)。這是鳥兒大合唱的高潮部。中午,鳥兒也休息,下午,4點之前,還有一個小高潮,4點之后,鳥兒要歸巢。人們愛聽鳥兒鳴叫,一是有的叫聲確實很美,清脆婉轉(zhuǎn),二是鳥兒自由自在的鳴叫,說明人與自然相處得很和諧。“鳥語花香”也正是這個意思,人們把鳥的說和唱,與自然環(huán)境的美和香,相提并論,看得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