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8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論要求”依次作答。
二、給定資料
長征是人類戰(zhàn)爭的空前壯舉,是中國革命的一部壯麗史詩。長征的勝利和長征中形成的偉大長征精神,是我們永遠值得珍視的歷史財富,給后人以深刻的歷史啟示。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以驚人的毅力,縱橫10多個省,跨越萬水千山,戰(zhàn)勝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終于實現了戰(zhàn)略大轉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長征是人類戰(zhàn)爭的空前壯舉,是中國革命的一部壯麗史詩。長征的勝利和長征中形成的偉大長征精神,是我們永遠值得珍視的歷史財富,給后人以深刻的歷史啟示。
歷史啟示之一:堅持和遵循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原則,是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早在1930年,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就把“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等重要觀點,作為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提了出來。由于這時黨還處在幼年,這條思想路線還未能成為全黨的共識。1931年,正當中國革命形勢逐步高漲之時,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共中央占據了統(tǒng)治地位,“左”傾教條主義者不顧中國國情,照搬外國的經驗,推行冒險主義的政策和主張。1933年,當國民黨集中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fā)動第五次“圍剿”的時候,不懂軍事的博古把軍事指揮權交給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他不懂中國國情,不調查研究,不聽取意見,只知照搬外國正規(guī)戰(zhàn)爭的經驗,依靠地圖瞎指揮。結果紅軍損失慘重,失去了打破敵人第五次“圍剿”的希望。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的慘重損失,以血的教訓深刻說明,用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和外國經驗會給革命帶來嚴重的后果。正是通過勝利與失敗、正確與錯誤的比較,廣大指戰(zhàn)員認識到了“左”傾教條主義的嚴重危害。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tǒng)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長征的歷史啟示我們,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我們都要堅持和遵循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原則。
歷史啟示之二:共同的革命理想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是共產黨人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紅軍經歷了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的重大挫折,轉移中雖然勝利沖過敵人的四道封鎖線,但湘江血戰(zhàn)使中央紅軍從出發(fā)時的八萬多人減員到三萬多人。在歷時兩年的長征中,不僅要在國民黨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敵機輪番轟炸下殺出生路,還要在時時饑寒交迫和極其嚴酷惡劣的環(huán)境中求得生存和發(fā)展。面對革命重大挫折,面臨難以想象的困難,紅軍仍然表現出驚人的意志、勇氣和力量,是因為在戰(zhàn)士胸中燃燒的是高于天的革命理想,這使他們能夠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難中看到希望,因而具有天大困難腳下踩的英雄氣概。在紅軍撤離根據地的前夕,毛澤東就堅定地向大家指出,革命是有前途的,要加強革命信心。正是在這種革命必勝的信念支撐下,紅軍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長征的歷史告訴我們,革命低谷的出現并不可怕,因為歷史的進程不是直線的,暫時的失敗不能改變歷史所昭示的發(fā)展方向。重要的是,在任何時候都要有明確而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是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內化而成的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這種奠定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的理想信念,是一種對真理的信仰。有了它,就會有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勇氣,也會有修正自身錯誤的勇氣。事實表明,共產主義理想是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靈魂,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如果失去了這一理想信念,工人階級政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
歷史啟示之三:維護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采取正確的黨內斗爭方法,是我們黨和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重要保證
長征途中,在同強大的敵人進行殊死搏斗的同時,共產黨內部還面臨著克服錯誤的指導路線的嚴重斗爭。在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之后,又發(fā)生了同張國燾分裂主義的尖銳斗爭。在紅一、四方面軍兩大主力懋功會師后,張國燾自恃人多槍多,個人野心膨脹,一方面反對中央的北上方針,堅持南下的錯誤方向,另一方面又向黨伸手要權,直至另立中央,公開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對張國燾進行了規(guī)勸和爭取工作,同他的分裂主義活動進行了反復的斗爭。這時在張國燾所率左路軍的朱德總司令,不顧身受種種限制和刁難,始終以大局為重,堅持原則,講究斗爭策略,盡可能說服和團結四方面軍同志聽從中央的北上方針。后來召開的延安會議在批判張國燾的分裂主義時,采取了黨內斗爭的正確方針,把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為革命英勇奮戰(zhàn)的獻身精神,同張國燾的反黨嚴重錯誤嚴格區(qū)分開來,對張國燾也盡力給予團結和爭取,并分配了工作。這次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的斗爭,體現了“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精神,為正確開展黨內斗爭樹立了榜樣。
歷史啟示之四:紅軍在長征中表現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深刻反映了黨和人民軍隊的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這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繼承和發(fā)揚的優(yōu)良作風
長征途中,紅軍戰(zhàn)士以不怕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以頑強不屈的毅力,創(chuàng)造了諸如四渡赤水出奇兵、勇奪婁山關、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戰(zhàn)例,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敵人妄圖消滅紅軍的迷夢。而翻越變化無常的大雪山,穿越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則集中顯示了紅軍在與極其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作斗爭時所表現出的吃大苦、耐大勞,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艱苦奮斗的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政治本色,體現了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是同崇高的理想信念相聯系的。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一定要牢記“兩個務必”,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中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增強憂患意識,厲行勤儉節(jié)約,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逸為恥。
三、答題要求
1、概括資料反映的內容(200字,20分)
2、以宣傳部門的身份,就如何宣傳長征精神提出措施(350字,30分)
3、你所在單位要開展長征精神教育活動,準備開一個動員大會,領導安排你寫一篇動員講話稿。請你按照動員講話稿寫作要求寫一篇動員講話稿(1200字,50分)
1.申論考試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8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論要求”依次作答。
二、給定資料
長征是人類戰(zhàn)爭的空前壯舉,是中國革命的一部壯麗史詩。長征的勝利和長征中形成的偉大長征精神,是我們永遠值得珍視的歷史財富,給后人以深刻的歷史啟示。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以驚人的毅力,縱橫10多個省,跨越萬水千山,戰(zhàn)勝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終于實現了戰(zhàn)略大轉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長征是人類戰(zhàn)爭的空前壯舉,是中國革命的一部壯麗史詩。長征的勝利和長征中形成的偉大長征精神,是我們永遠值得珍視的歷史財富,給后人以深刻的歷史啟示。
歷史啟示之一:堅持和遵循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原則,是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早在1930年,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就把“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等重要觀點,作為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提了出來。由于這時黨還處在幼年,這條思想路線還未能成為全黨的共識。1931年,正當中國革命形勢逐步高漲之時,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共中央占據了統(tǒng)治地位,“左”傾教條主義者不顧中國國情,照搬外國的經驗,推行冒險主義的政策和主張。1933年,當國民黨集中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fā)動第五次“圍剿”的時候,不懂軍事的博古把軍事指揮權交給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他不懂中國國情,不調查研究,不聽取意見,只知照搬外國正規(guī)戰(zhàn)爭的經驗,依靠地圖瞎指揮。結果紅軍損失慘重,失去了打破敵人第五次“圍剿”的希望。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的慘重損失,以血的教訓深刻說明,用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和外國經驗會給革命帶來嚴重的后果。正是通過勝利與失敗、正確與錯誤的比較,廣大指戰(zhàn)員認識到了“左”傾教條主義的嚴重危害。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tǒng)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長征的歷史啟示我們,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我們都要堅持和遵循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原則。
歷史啟示之二:共同的革命理想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是共產黨人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紅軍經歷了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的重大挫折,轉移中雖然勝利沖過敵人的四道封鎖線,但湘江血戰(zhàn)使中央紅軍從出發(fā)時的八萬多人減員到三萬多人。在歷時兩年的長征中,不僅要在國民黨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敵機輪番轟炸下殺出生路,還要在時時饑寒交迫和極其嚴酷惡劣的環(huán)境中求得生存和發(fā)展。面對革命重大挫折,面臨難以想象的困難,紅軍仍然表現出驚人的意志、勇氣和力量,是因為在戰(zhàn)士胸中燃燒的是高于天的革命理想,這使他們能夠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難中看到希望,因而具有天大困難腳下踩的英雄氣概。在紅軍撤離根據地的前夕,毛澤東就堅定地向大家指出,革命是有前途的,要加強革命信心。正是在這種革命必勝的信念支撐下,紅軍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長征的歷史告訴我們,革命低谷的出現并不可怕,因為歷史的進程不是直線的,暫時的失敗不能改變歷史所昭示的發(fā)展方向。重要的是,在任何時候都要有明確而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是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內化而成的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這種奠定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的理想信念,是一種對真理的信仰。有了它,就會有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勇氣,也會有修正自身錯誤的勇氣。事實表明,共產主義理想是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靈魂,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如果失去了這一理想信念,工人階級政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
歷史啟示之三:維護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采取正確的黨內斗爭方法,是我們黨和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重要保證
長征途中,在同強大的敵人進行殊死搏斗的同時,共產黨內部還面臨著克服錯誤的指導路線的嚴重斗爭。在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之后,又發(fā)生了同張國燾分裂主義的尖銳斗爭。在紅一、四方面軍兩大主力懋功會師后,張國燾自恃人多槍多,個人野心膨脹,一方面反對中央的北上方針,堅持南下的錯誤方向,另一方面又向黨伸手要權,直至另立中央,公開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對張國燾進行了規(guī)勸和爭取工作,同他的分裂主義活動進行了反復的斗爭。這時在張國燾所率左路軍的朱德總司令,不顧身受種種限制和刁難,始終以大局為重,堅持原則,講究斗爭策略,盡可能說服和團結四方面軍同志聽從中央的北上方針。后來召開的延安會議在批判張國燾的分裂主義時,采取了黨內斗爭的正確方針,把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為革命英勇奮戰(zhàn)的獻身精神,同張國燾的反黨嚴重錯誤嚴格區(qū)分開來,對張國燾也盡力給予團結和爭取,并分配了工作。這次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的斗爭,體現了“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精神,為正確開展黨內斗爭樹立了榜樣。
歷史啟示之四:紅軍在長征中表現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深刻反映了黨和人民軍隊的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這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繼承和發(fā)揚的優(yōu)良作風
長征途中,紅軍戰(zhàn)士以不怕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以頑強不屈的毅力,創(chuàng)造了諸如四渡赤水出奇兵、勇奪婁山關、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戰(zhàn)例,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敵人妄圖消滅紅軍的迷夢。而翻越變化無常的大雪山,穿越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則集中顯示了紅軍在與極其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作斗爭時所表現出的吃大苦、耐大勞,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艱苦奮斗的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政治本色,體現了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是同崇高的理想信念相聯系的。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一定要牢記“兩個務必”,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中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增強憂患意識,厲行勤儉節(jié)約,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逸為恥。
三、答題要求
1、概括資料反映的內容(200字,20分)
2、以宣傳部門的身份,就如何宣傳長征精神提出措施(350字,30分)
3、你所在單位要開展長征精神教育活動,準備開一個動員大會,領導安排你寫一篇動員講話稿。請你按照動員講話稿寫作要求寫一篇動員講話稿(1200字,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