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女白領:我是騎車上班的“富姐”

字號:

初秋的上午,成都的陽光透過一塵不染的落地玻璃,照在世界銀行中國項目開發(fā)中心(CPDF)的辦公區(qū)域里。據(jù)說,這里的裝修完全沿襲世界銀行華盛頓總部的風格,簡約而不失精致,而屏風、木雕、錦緞等中國元素也恰到好處地點綴其間。9時30分,記者等候的主角如約而至,她就是現(xiàn)任世界銀行中國項目開發(fā)中心企業(yè)培訓與咨詢部經(jīng)理莉莉 (LiLi),法籍老撾人,來成都工作僅兩個月左右。
    看“坐駕”:騎自行車上班
    眼前的莉莉有一張東南亞人的典型面孔,小麥色的皮膚透著健康的紅暈,身材不高卻玲瓏有致。她穿著一件露臂唐裝,一襲桃紅色的羊毛披肩隨意自然地從肩上飄擺而下,映襯著她大方得體的笑容。
    很難想象穿得如此“隆重”的女士,竟然是剛剛騎了半小時自行車前來的。莉莉打趣地說,只有到了成都,她才算過上了“有錢人的生活”——原來,在她生活了30年的法國,常見的景象是:一般的工薪族開著汽車忙忙碌碌地去工作,只有少數(shù)富人才有空騎著自行車慢慢晃悠;而中國恰恰相反:開奔馳、寶馬是財富的象征,騎自行車的大多數(shù)是工薪階層。莉莉來到成都后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這里自行車都有專道,加上地勢平坦,本來就熱衷于戶外運動的她于是每天都騎著自行車,從玉林東路的家中出發(fā),經(jīng)過約半小時的騎行,到位于提督街的辦公室上班。
    莉莉說,自己的生活簡單而有規(guī)律。每天早上5時起床,接下來用一個小時鍛煉身體,主要是在家中舉啞鈴、跳操等。也許正是因為長期堅持健身,39歲的她雖然已經(jīng)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卻仍然保持著苗條的身段。每天早上6時許她兒子醒來后,母子倆共進早餐;晨7時30分,門鈴會準時響起,莉莉的中文老師上門了,這是一位專攻對外漢語的在校大學生。莉莉剛剛開始學習中文,已經(jīng)會講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了。上午9時,家教結(jié)束,莉莉準備上班。
    談生活:打“飛的”和家人跨國相聚
    目前,莉莉同時在世行旗下的中國項目開發(fā)中心和湄公河開發(fā)中心任職,“空中飛人”的生活她已經(jīng)習以為常。早在1975年,9歲的她就隨同父母離開老撾到法國定居,大學畢業(yè)后,她進入IT行業(yè)發(fā)展。1995年,她辭去了蘋果公司市場部經(jīng)理的職務返回亞洲,還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市場調(diào)研咨詢公司。
    “在成都和柬埔寨之間的跨國界飛行讓我很愉悅,因為我可以與丈夫及另外兩個兒女會面了。”說到這里,莉莉臉上流露出幸福的表情。在法國生活多年,她沒有被浪漫多情的法國男子所吸引,而是與一名柬埔寨男子走上了婚姻的紅地毯,生了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大兒子由于一直在學中文,便跟著她一道來了成都,而她丈夫和另兩個孩子則留在柬埔寨。初來成都的這兩個月里,母子倆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成都,三分之二的時間則飛回金邊度過。
    莉莉的丈夫非常支持她的工作,獨自一人把身邊的一雙兒女照顧得無微不至,職業(yè)女性常會感到困惑的“事業(yè)和家庭的角色沖突”,在莉莉看來,好像一點感覺都沒有。
    “成都的男士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記者冷不丁地問道。莉莉認真地思索了片刻后,笑著說:“不敢關注成都男士,老公知道會生氣的。”那小心翼翼的神情,仿佛她的丈夫就坐在旁邊。在記者的追問下,她才以公司兩名男同事為例,列舉了他們“傳統(tǒng)、有責任心”等特點。隨后她又講起了在成都餐廳里目睹的一幕:男女結(jié)伴用餐,男的總是先坐下點菜,而在歐洲,肯定是Lady first(女士優(yōu)先),莉莉好奇地問:“是不是成都男士覺得由自己買單,就應該首先落座和點菜?”
    侃穿著:向成都女性學穿衣
    在莉莉眼中,成都這座城市有點像臨近地中海的法國小城:環(huán)境舒適,生活質(zhì)量高,有濃郁的文化氛圍。這里的左鄰右舍對她們母子都很友善,讓她沒有絲毫的壓抑感。這里有一種吸引力,讓莉莉迫切想要融入其間,而學漢語的初動機也緣于此:她渴望與土生土長的成都人無阻礙地溝通,結(jié)為朋友。
    讓人非常意外的是,雖然曾在盛產(chǎn)時裝的法國生活多年,莉莉卻迷上了成都女性的服裝。她發(fā)現(xiàn),成都女性的衣著色彩鮮艷,明亮,“像小孩穿的,充滿了快樂的元素,配上她們豐富的表情,每個人都顯得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好幾歲”。莉莉回憶道,剛到成都的第一天,她穿著正裝走在街上,自已都感覺怪怪的。她說,自己在服裝方面一向追求“本地化”:在法國,她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身上服裝是黑、藍、白“一統(tǒng)天下”;在湄公河流域,當?shù)厝说拇┲鴺O為正式,她也注意以正裝示人;現(xiàn)在到了成都,莉莉也改變了風格。她指著身上那件藍底加粉紅蝴蝶花的唐裝說:“在摩爾百盛買的,178元。”而那條披肩則購于印度。至于化妝品,莉莉一直使用CD、蘭蔻等,“主要是用慣了,反正法國化妝品全世界都有賣”。
    擺工作:她從不安排員工周末加班
    不少公司的員工都有這樣一個思維定勢:周末老板多半會要求大家加班!但莉莉?qū)Υ龁T工不是這樣。她從不要求員工周末加班,甚至從不在周末通過電話向員工談工作。
    “中國的人才競爭非常激烈,從小學就開始了,大家看重學習成績本身,其實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注意全面發(fā)展。”對于很多中國人認同的“人才觀”,莉莉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她認為,發(fā)展中國家現(xiàn)在都面臨著大的變革過程,其中的每個人都會有各種機會。莉莉說,她自己的事業(yè)也有個轉(zhuǎn)折點,那就是10年前,她看到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在對外開放的形勢下,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加快,于是毅然辭去在歐洲待遇豐厚的職務,回到亞洲工作,一切從頭開始。她告訴記者,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說愛好:送仙橋淘寶的常客
    說到平時的休閑,莉莉說,自己到成都不久,還沒來得及發(fā)展自己的朋友圈子,休閑生活很簡單,除了健身就是旅游。她到過杜甫草堂,上周末還和兒子騎著自行車去溫江看花博會工地,路上花了3個小時,雖然累出一身汗,但兩人都感覺特別暢快。
    此外,莉莉還被送仙橋藝術(shù)品市場深深吸引,每個周末都要去逛一逛。在眾多藝術(shù)品中,她尤其鐘愛瓷器和絲綢,常會精心挑選和購買一些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工藝品,而對那些用機器成批加工出來的東西則不屑一顧。談話間,她還向記者打聽在哪兒可以買到蜀錦。
    說到藝術(shù),莉莉在這方面不僅僅是欣賞,還寫作出版過好幾本藝術(shù)類書籍。近,她正在寫一本關于婚慶禮儀、程序和服裝方面的書,主要是利用周末時間寫,準備寫好了再聯(lián)系出版社出版。
    ·莉莉簡歷·
    學習經(jīng)歷 在法國巴黎大學獲社會學博士學位,在法國巴黎Ecole Superieure de Commerce de Dijon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工作經(jīng)歷
    1989年—1991年 在數(shù)個歐洲IT公司任市場部經(jīng)理,其中包括蘋果公司。
    1995年—2001年 創(chuàng)建自己的市場調(diào)研咨詢公司并返回亞洲。
    2001年—2005年7月 任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湄公河項目開發(fā)中心部門經(jīng)理。
    2005年7月起 任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中國項目開發(fā)中心部門經(jīng)理。
    ·私秘空間·
    “譚魚頭”的常客
    農(nóng)貿(mào)市場的過客
    每到周末,如果你來到南門曼哈頓附近的“譚魚頭”火鍋,極有可能遇到莉莉帶著兒子在那里大快朵頤,不過,母子倆點的都是白味火鍋,這一點連服務生們都知道。莉莉家里請了鐘點工做家務,她自己基本上不下廚。她坦言自己做菜手藝不好,做出來也沒人吃。盡管廚藝差勁,莉莉?qū)Τ啥嫉霓r(nóng)貿(mào)市場卻興趣濃厚,她把農(nóng)貿(mào)市場看作了解當?shù)孛袂榈囊粋€窗口,從中可以看出居民的消費水平。在市場里,莉莉會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問攤販:“這賣多少錢?”無論對方怎么報價,她都會煞有其事地回應:“太貴了,便宜點嘛!”其實,她覺得成都菜價是她到過的地方便宜的。
    ·洋金領看企業(yè)文化·
    僅有MBA是不夠的
    總的來講,世界銀行的企業(yè)文化包括以下一些理念:重視個人的誠實、正直與信守,提倡坦誠和信任的團隊合作精神,注意授權(quán)他人和尊重彼此差異,注重鼓勵員工的冒險精神和對企業(yè)的責任感,提倡員工享受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樂趣。
    員工收入“打包”支付
    世界銀行實行員工收入打包制度,其中包括薪酬、醫(yī)療保險等,薪酬方面由人事部門提供當?shù)赝赓Y機構(gòu)的收入統(tǒng)計作參考,醫(yī)療保險則加入了世界銀行條件優(yōu)越的相關系統(tǒng),保險費由員工和公司各承擔一部分,被保險人覆蓋員工及其配偶和子女。員工會得到良好的培訓機會,經(jīng)常到世界各地派駐機構(gòu)考察、學習。
    歡迎有自己觀點的人
    世界銀行團要求員工除了單純的工作,還要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莉莉說,她在對應聘者進行面試時,不會因為對方是MBA就“OK”,而只會覺得對方的基本條件還不錯,在此基礎上還會了解對方學歷外的愛好有哪些,從中考察對方是否具有吃苦耐勞精神,團隊協(xié)作意識等。她特別強調(diào),世界銀行集團歡迎有實際工作能力、有創(chuàng)造性、有自己看法和觀點的人,學歷并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