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法國的骨架

字號:

咖啡館是法國的骨架,一條路上隨機寫個門牌號,十之八九都是咖啡館。拆了它們,法國就會散架??杀姸嗫Х瑞^之間又是那樣不同——不僅裝潢、外觀和大小不同,它們各自的歷史、背景,聲望和命運,就像人生一樣,也充滿了悲歡離合。
    我很多次被人問到同一個問題,你在法國是不是經(jīng)常泡咖啡館?
    我選擇咖啡館,比較喜歡在夏日的午后,擇一露天的臺位,不在乎哪家,遮陽傘下,朝陽而坐。要一杯咖啡,加糖和奶,等它涼了,一口氣喝下。外面很熱,你可以感覺咖啡流進(jìn)體內(nèi)的涼意,以及殘留的余澀。開車去大西洋海岸,在海灘上曬了一下午太陽,然后在靠海岸成排的咖啡館里喝咖啡,就是這樣的感覺??擅看稳グ屠杈筒煌?。
    巴黎名人濟濟,名咖啡館也濟濟。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qū),學(xué)院文人聚集,藝家崢嶸,從二十世紀(jì)初就落下口碑。一時咖啡館林立,文人雅士,進(jìn)進(jìn)出出,喝杯咖啡,成了時尚——那個時代曾被美譽為咖啡文化時代。
    隨著時光的流失,那些留下名人足跡的咖啡館也日漸名聲大噪。像LIPP咖啡館,始建于1880年,全名是BRASSERIELIPP,BRASSERIE原是法國東部靠近德國邊境阿爾薩斯地區(qū)的特色酒店。LIPP咖啡館最早不賣咖啡,只是偶爾提供點兒咖啡供餐后點綴。沒想到咖啡用料奇香,招引很多客人,這才大張旗鼓地改成了咖啡館。但它真正的傳奇還在后來———由于LIPP咖啡館在拉丁區(qū)中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文人和商客前來聊天和洽談生意。幾十年里,LIPP咖啡館見過的名人太多了,單得過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大師就有10位。
    和LIPP咖啡館成鼎立位置的還有兩家,一個是CAFE DEF LORE(花神咖啡館),店面不大,在一馬路角上。外觀雅致,漆黑的窗檐,白色遮陽布,二樓窗外的花架有青枝蔓藤纏繞。薩特和西蒙·波伏娃就經(jīng)常光顧這家咖啡館,它的招牌咖啡叫CAFEEXPRESSFLORE,帶杏仁果香,并附送一杯冰水;另一家是LESDEUXMAGOTS(雙偶)咖啡館,它以眾多的詩人作家光顧而出名??Х瑞^面向埋葬著笛卡兒的圣日爾曼大教堂,這座教堂是巴黎最年久的一座教堂??Х瑞^則以有兩個大人偶鑲嵌在梁柱中為名。
    名咖啡館的咖啡是大眾價格,它們經(jīng)營著昨日的絢爛,而今天越來越多的顧客都是觀光客,他們慕名而來,為的是滿足一份心情。
    新型的咖啡館是今天巴黎的時尚,像在*區(qū)的HARD ROCK CAFE(爵士樂咖啡館),內(nèi)部裝潢十分前衛(wèi),有爵士樂,大屏幕的MTV,強烈的色彩,夢幻般的情調(diào),是美國幾個超級影星合資搞的,咖啡很貴,來客卻趨之若鶩。黃昏時刻,臨街的露臺人影晃動,交杯低飲,拉開巴黎夜晚醉夢交織的帷幕。
    外省的咖啡館,沒有炫人的歷史,也沒有名人撐腰,圖得只是一份生計。而來客大多固定,多半是周圍的居民。在電視和電影還未普及的年代,咖啡館是法國人飯后茶余最快樂的消遣地,聊天,玩紙牌,抽煙,高談闊論,尖叫打鬧,男女老少皆宜。這些老牌咖啡館昔日的景觀,已經(jīng)像一幅退色的油畫,留在歷史的長河里。
    我以前住在LILLE,法國北方城市。從我客廳的窗口看出去,就可以看到3家咖啡館。隔壁是幢上世紀(jì)30年代的紅磚樓房,樓底下是法國的錄像帶連鎖店HOMEVIDIO.樓上有幾家房客,都陸續(xù)搬走了,剩下最后一家是一對50歲左右的夫妻,成年的兒子經(jīng)常來要錢,因為吸毒。他們不開門,他就從下面扔石頭。那男人也吸毒,瘦得只剩一層皮,于是,那衣著邋遢的女人常常形單影只,白天總?cè)ナ致房诘哪羌铱Х瑞^,一杯咖啡喝一上午,坐在臨街的窗口發(fā)呆。
    房子后街的LECHAVELBLANCL(白馬)咖啡館。很小,要易主了,店主是六旬的老人,太太是德國裔。法國人對德國人有種很微妙的情感,有些類似中國人對日本人,有些歷史就是難以釋懷。這位德國裔老太太在法國生活了一輩子,跟她的法國丈夫一起經(jīng)營白馬咖啡店,衣裝一直保留年輕時代的時尚,梳著高高的云髻,細(xì)細(xì)的高跟鞋,假眼睫毛,血紅的唇膏,固守著自己的逝水流年。咖啡館很久才賣掉,接手的是一個鰥夫,除了星期天請一個手風(fēng)琴師來演奏幾首老曲子外,其余的經(jīng)營格調(diào)一律照舊。
    后來我搬家到法國沼澤地帶,很小的城市,一個安靜的住宅區(qū)。前窗后臺看出去,滿眼都是鄰居的屋子或是草坪,只是再也沒有咖啡館的風(fēng)景。偶爾開車駛過附近鄉(xiāng)村,總會遇到一兩家咖啡館,20世紀(jì)初的建筑風(fēng)格,簡單的裝修,陳舊而落寞的樣子。虛掩著的門,仍然關(guān)不住咖啡館里四處飄散的咖啡的苦澀與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