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資格考試資格認定:公文寫作是一門科學

字號:

公文,簡言之就是處理公務的文件,也有稱為文書、文件的。公文、文書、文件這三個名詞的概念,在具體理解上雖有所不同,但通常說來,都是指黨政領導機關,在工作往來中所形成和使用的記述和傳遞的文字。按照馬克思主義觀點,公文是統(tǒng)治階級在管理國家、處理政務時用來頒布法律、傳達政策法令、請示問題、報告情況、聯(lián)系工作、商洽事務、制定計劃以及記載各種活動的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如果從更廣義的范圍來看,則除黨政領導機關外,我國各級群眾團體以至基層企事業(yè)單位在工作中形成的公務文件,實際上也常在一定范圍內帶有公文的性質。再從現(xiàn)代化事業(yè)發(fā)展的趨勢看,則除了書面文字形成的公文外,某些表冊、照片、圖像、錄音磁帶以至錄像帶,也可以具有公文的性質。在美國,造成前總統(tǒng)尼克松下臺的"水*"中,錄音帶就被作為正式的"公文"證據(jù)而起了重要作用;國內有些重要會議,也已經(jīng)以錄音記錄代替了書面記錄,并正式定為"文件"歸檔保存。不過,現(xiàn)階段的公文仍以書面文字公文為主,我們在這里所要探討的,主要也是指的書面文字公文的寫作問題。
    我國的公文歷史悠久,傳說堯舜部落聯(lián)盟的司法官皋陶時代,就已出現(xiàn)了"皋陶之刑"一類的原始"公文"。《左傳·昭公十四年》記,晉國的刑候同雍子爭奪土田,打官司久無結果。韓宣子命代理司法官叔魚判案,罪在雍子。雍子趕快把女兒嫁給叔魚,乃改判刑候有罪。刑侯怒殺了叔魚和雍子。韓宣子問叔向(叔魚兄)這三個人該如何治罪?叔向引《夏書》"昏、墨、賊。殺"的條例,答曰:三人同罪,都該處死。所謂"昏"是指自己有罪而掠取別人的美名,"墨"是指貪贓枉法,"賊"是指任意殺人,這也說明奴隸制國家已有了處理行賄、受賄的法規(guī),這大約是原始公文的雛型。不過那時還沒有正式的文字。及至公元前一千多年殷商時代,從出土的甲骨文中,已可發(fā)現(xiàn)不少殷王室的公務文書及其他帶公文性質的文件。試舉一例:"丁酉卜×貞今者王登五千征土方三月"(《殷墟書契后編》)。翻譯成現(xiàn)代話就是,"丁酉日,卜打仗,貞:今天王宜派五千人征土部落。三月"。這已經(jīng)有事出、有情況、有時間、有辦法、有記載人姓名,公文格式大致完備了?!渡袝ざ嗍俊贩Q:"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典冊指秘書記載,也是原始的文件。由于公文是統(tǒng)治階級管理國家機器的重要工具,歷代統(tǒng)治者都十分重視公文的寫作與處理問題。西周專設史官掌管文書起草與記錄工作,并由六官中的大宰協(xié)助朝廷總管。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稱帝后,對各種公文的名稱、用途與寫作規(guī)格作出嚴格規(guī)定。秦漢時期皇帝頒發(fā)的公文制、詔、策、戒,臣僚上達皇帝的公文有章、表、奏、議等。曹操當魏王時,第一個設立"秘書令",其任務是"典尚書奏事";后來的中書令、監(jiān)、舍人、丞、郎等多種官職,雖然歷朝體制與名稱不一,但大多是掌管典籍,起草文書的專職官員。唐宋時代,更進而以翰林學土負責"掌內制、制誥、赦敕、國書及宮禁所用之文辭",甚至連對后妃、親王、大臣的冊立除拜,都必須由學士草擬,反映了古代公文寫作的政策性越來越強,文字技巧要求也越來越高,重要公文必須由有較廣闊的政治閱歷與淵博知識的學士們來擔負了。我國封建時代的公文,當然是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但也確實積累有豐富的寫作經(jīng)驗,至今不無可借鑒之處。比如漢高祖劉邦進占關中后制定的的《約法三章》,“…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逼浜诵牟糠种挥惺鶄€字,文字極簡,威力卻很巨大,頒布后就取得了民心歸向,對漢王朝的建立與鞏固起了很大作用。1949年4月全國解放前夕,毛澤東同志親手草擬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通稱為《約法八章》,就吸取了《約法三章》的某些形式、技巧。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九年(1376年)大力整頓公文,對于"故行沉滯公文"的官員給以嚴厲處分,屢次下詔禁繁文,減案牘。有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一個陳時務書,長達一萬七千字。朱元璋叫人念到六千三百七十個字還沒談到正題,當即大怒,責令把茹太素杖打了一百大板;第二天夜里又叫人再念,直到一萬六千五百字時,才接觸到正題。后來朱元璋針對類似現(xiàn)象下令說:"虛詞失實,浮文亂真,朕甚厭之"。制定了上書陳事的公文格式,榜示內外,"凡以繁文違式者罪之"。當然,封建時代豈止虛詞浮文、文牘主義不能根除,利用公文舞文弄墨,營私舞弊實為常事。不過歷代較有作為的帝王總是反對繁文之弊,提倡公文改革的。這對于我們今天改革文風,精簡公文,提高公文的質量與效率,也多少有可借鑒之處。
    新中國建立以來,對公文的寫作、處理十分重視,國務院曾多次制定有關規(guī)定、條例,反復強調了公文對于傳達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發(fā)布法規(guī)、請示和答復問題、指導和商洽工作、報告情況、交流經(jīng)驗的重要性。并要求各級干部應當發(fā)揚深入實際、聯(lián)系群眾、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和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文牘主義作風,不斷提高公文的質量。毛澤東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條》中,強調了領導干部要親自動手寫公文,“不可以一切依賴秘書”;同時也要求中央和省、地、縣都要培養(yǎng)"較多地懂得馬克思主義,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學知識、詞章修養(yǎng)"的“秀才”。周恩來同志也曾明確指出,“我們必須反對那些空洞的不提出問題不解決問題的文牘”,“反對那些只會坐機關、開會、簽公文而不研究業(yè)務、不熟悉情況、不檢查工作、不接近群眾”(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工作報告》)的官僚主義作風。上述這些規(guī)定與論述,指出了社會主義公文的重要性,對于研究公文寫作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但由于建國僅三十多年歷史,對社會主義公文的研究不夠,加之十年內亂的破壞,公文寫作中的"假、大、空、"惡劣文風遺毒仍待肅清,這是我們研究公文寫作時首先必須正視的問題。同時,由于公文知識普及不夠,還有些干部對于社會主義公文的性質、作用、種類、體式等不很熟悉,公文寫作質量不高,混亂現(xiàn)象與差錯也常有發(fā)生,影響和削弱了公文的效果。至于處理重大政策性問題或緊急公務時,由于公文內容不確切、邏輯混亂、辭不達意而給事業(yè)造成危害,也時有所聞??梢婇_展公文寫作研究,提高公文寫作水平,是很重要的,應當刻不容緩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公文寫作是干部的基本功之一。不管領導機關或基層單位,既要工作,就必然要形成一定數(shù)量的公文。無論領導干部、一般干部,做政治工作或從事具體業(yè)務工作,也都會在本職工作中碰到公文寫作問題,而絕非僅僅是秘書的事。那末,有沒有簡易速成的公文寫作捷徑呢?怎樣才能提高公文寫作的水平呢?
    首先,公文寫作是一門科學,公文寫作水平是多方面綜合功力的反映,而不是一個純寫作技巧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捷徑是沒有的。我們常聽到一些單位要求上級,"給我們一個筆桿子吧",但調來了文科畢業(yè)的大學生,卻未必就能很快寫好公文。這說明通常所謂 "筆桿子"的說法,是把公文寫作僅僅看作語言文字技巧,而忽略了它的科學體系,這是很不確切的。公文寫作水平的高低,至少是由以下五個方面決定的:一,馬列主義理論水平與政策水平,包括領會中央、上級意圖的能力;二,政治、經(jīng)濟、哲學、歷史、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識;三、本行本業(yè)的業(yè)務知識;四,工作閱歷、群眾觀點、調查研究作風等基本修養(yǎng);五,語言、文字、邏輯基礎。以上五個方面是公文這門科學的金字塔基,僅僅依靠文筆通順、了解一些公文體例與格式,固可起草一般簡易文件,卻無法攀登公文學科的塔尖。公文寫作也需要"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繹辭"(《文心雕龍·神思》,即也存在廣泛學習、積累知識、認真思考、深入生活等問題,語言文字也只是一個方面。日前國外的專業(yè)高級秘書,還必須在大學秘書系學習外語、數(shù)學、會計以及工具學與某些自然科學知識。我們專職從事公文寫作的"秀才",有條件時也還可以學點外語與自然科學知識,這將有利于寫出高質量的現(xiàn)代公文,以適應和推動"四化"建設。
    其次,公文既是一門科學,也就有這門科學的規(guī)律可循。從這個意義上說,提高公文寫作水平也還是有一定途徑的。公文學科具有兩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既是一種書面文字,每篇公文也就是一篇單獨成文的文章,自然離不開字、詞、章、句、題目、標點,遣詞造句,謀篇布局,以及諸如主題、材料、結構、語言、邏輯等帶共性的寫作基礎知識。這方面前人今人的研究著述都很多,各級各種文科學校也多開設有類似課程,努力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可以扎扎實實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公文又是具有強烈法規(guī)性的文件,上級對下級的下行公文,一經(jīng)制定出來下級就必須貫徹執(zhí)行,就是平行、上行公文,也是為了解決一定問題而制定的。這就決定了公文寫作的特殊性,國家對于公文寫作有一系列基本原則要求,例如公文盡管是由一個人或幾個人起草,但它的法定作者卻是一定的機關單位,它只能根據(jù)這些法定作者的職能和權限來起草制定,而不同于文學的自由創(chuàng)作,也不同于一般應用文。國家對公文規(guī)定了明確的種類,有特定的公文體式,還有一定的行文運轉制度,這些都與公文寫作緊密有關。又如多數(shù)公文從結構組成上講,都應有標題、受文單位、編號、正文等部分,缺一不可。正文內容應有情況、理論(根據(jù))特別是意見措施等部分,一件公文如果只有情況、理論(根據(jù))而沒有措施辦法,就接近一紙空文,所提的措施辦法如果超越了法定作者的職能權限,也就無法推行,文字再好也談不上質量。像這樣一些問題,也都是有明文規(guī)定或有慣例可循的,研究掌握這些規(guī)律,有助于正確起草文件,使公文盡快產(chǎn)生效果。
    公文寫作與其他學科的重要區(qū)別之一是,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毛澤東同志和魯迅、郭沫若等談論寫作時,多次強調要多看、多寫、多改,都是強調的實踐性。提高公文寫作水平的重要的方法,是加強寫作實踐訓練。包括“看”——既看一點古代優(yōu)秀公文,更多看一些黨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各類典范公文;"寫" ——有機會就寫,反復練習;"改"——虛心征求上下左右的意見,精心修改。此外,對于自己參與起草的公文,隔一段時間還可以翻出來看看,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往往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取得深刻的經(jīng)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