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建筑工程領域,拖欠工程款的問題一直嚴重存在,眾多建筑商和廣大農民工的利益受到侵害,政府對此問題一直關注,2005年初,建設部印發(fā)了《2005年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要點》(建市[2005]45號),司法部也發(fā)布了《關于為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通知》(司發(fā)通[2004]159號),為解決該問題提供政策支持?!度嗣穹ㄔ宏P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也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據(jù)。筆者擬結合《司法解釋》就工程款結算及利息支付的法律問題發(fā)表些許淺見。
一、工程款結算爭議的表現(xiàn)、解決原則與工程造價的確定。
(一)工程款結算爭議的表現(xiàn)。
付款要確定付款依據(jù),發(fā)包方常以“結算尚未完成,付款沒有依據(jù)”為理由拖欠款項。實踐中,工程款結算爭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雙方辦理了結算手續(xù)并就結算數(shù)額達成了一致意見,但一方事后反悔,認為結算有誤,要求重新結算確定付款依據(jù);二是雙方約定共同委托第三方審價或審計,并以第三方確定的造價作為付款依據(jù),但事后雙方或一方又對該機構作出的審價或審計結果表示異議,不承認該結算結果;三是雙方約定了結算標準和依據(jù),但在結算中不能達成一致意見,不能達成意見的原因可能是雙方就結算標準和依據(jù)確實有爭議,也可能是發(fā)包方故意拖延,不予結算;四是雙方在合同中沒有關于結算方法的約定,事后又不能達成補充協(xié)議導致結算無法完成。
(二)確定工程造價的原則。
以上爭議訴至法院,法庭將組織雙方結算以確定付款依據(jù)。經常的做法就是聘請鑒定人對工程款進行鑒定,這一做法簡單易行,法院不用面對復雜的技術性較強的審查工作,但這樣做的前提是當事人沒有針對工程款達成協(xié)議,我國法院大多忽視這一前提,這一情況應當改變。
筆者認為法院在組織結算時,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尊重合意”原則,一是“實事求是”原則。所謂尊重合意,即指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愿,在有約定的情況下適用雙方的約定。這是民事主體“意思自治”的表現(xiàn),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民事主體享有參與或不參與某項民事活動的自由,但選擇參與某項民事活動就應當為此負責,所謂“自主參與”,“自負其責”。在工程結算中,體現(xiàn)在雙方既然約定了結算方法,那么工程價款結算就應當按照約定處理,共同選定了第三方審價,就應當尊重第三方的審價結果,雙方已經形成了工程結算報告,就應當按照該結算報告來付款,任何一方在形成結算報告的過程中都應當負有謹慎審查,自負其責的義務,因自身審查失誤造成對己不利的后果,應當由自己承擔?!皩嵤虑笫恰痹瓌t要求結算要尊重事實,尊重證據(jù),如《司法解釋》第19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工程量有爭議的,按照施工過程中形成的簽證等書面文件確認。承包人能夠證明發(fā)包人同意其施工,但未能提供簽證文件證明工程量發(fā)生的,可以按照當事人提供的其他證據(jù)確認實際發(fā)生的工程量”。對于雙方不能形成結算文件,又未約定結算辦法的,在根據(jù)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造價管理規(guī)定不能協(xié)商確定而起訴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進行司法鑒定來確認事實。對于雙方已認定的工程造價,一方有證據(jù)證明結算行為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規(guī)定的無效情況時,法院也可以否認原結算的效力,組織重新結算。
(三)工程造價的確定。
在工程造價結算中,應當基于以上兩個原則,解決不同的結算爭議:
1、雙方已結算認定造價后一方反悔的,不予支持。法院的職責是確認并執(zhí)行當事人有效力的合同,法院沒有責任幫助當事人審核工程造價的準確性。因此,法院對于當事人已經達成協(xié)議的工程造價,除了表面錯誤和非常明顯的錯誤以外,不必進行特別深入細致的審核。當事人簽署結算文件的時候他們自己應當審核并確保其準確性,當事人自己不認真審核導致?lián)p失,其責任只能由自己承擔。
2、雙方如約定以第三方的審價結果為準的,一方對第三方審定的價格有異議的,不應當支持,除非證明第三方在審價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雙方如委托第三方審價但未就審價結果的效力作出約定的,可由雙方對審價結果進行質證確定。
3、雙方約定了結算標準和依據(jù)的,法院應當按照該標準和依據(jù)組織雙方結算或委托造價鑒定。
4、雙方未對結算問題作出約定的,事后又未達成關于結算的補充協(xié)議的,可由法院委托進行司法鑒定。
5、對于發(fā)包方故意拖延,不在約定的期限內結算的,根據(jù)《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可以以承包方的送審價為準,并且,欠款自法定時間開始計算利息。
在我國建筑工程領域,拖欠工程款的問題一直嚴重存在,眾多建筑商和廣大農民工的利益受到侵害,政府對此問題一直關注,2005年初,建設部印發(fā)了《2005年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要點》(建市[2005]45號),司法部也發(fā)布了《關于為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通知》(司發(fā)通[2004]159號),為解決該問題提供政策支持?!度嗣穹ㄔ宏P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也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據(jù)。筆者擬結合《司法解釋》就工程款結算及利息支付的法律問題發(fā)表些許淺見。
一、工程款結算爭議的表現(xiàn)、解決原則與工程造價的確定。
(一)工程款結算爭議的表現(xiàn)。
付款要確定付款依據(jù),發(fā)包方常以“結算尚未完成,付款沒有依據(jù)”為理由拖欠款項。實踐中,工程款結算爭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雙方辦理了結算手續(xù)并就結算數(shù)額達成了一致意見,但一方事后反悔,認為結算有誤,要求重新結算確定付款依據(jù);二是雙方約定共同委托第三方審價或審計,并以第三方確定的造價作為付款依據(jù),但事后雙方或一方又對該機構作出的審價或審計結果表示異議,不承認該結算結果;三是雙方約定了結算標準和依據(jù),但在結算中不能達成一致意見,不能達成意見的原因可能是雙方就結算標準和依據(jù)確實有爭議,也可能是發(fā)包方故意拖延,不予結算;四是雙方在合同中沒有關于結算方法的約定,事后又不能達成補充協(xié)議導致結算無法完成。
(二)確定工程造價的原則。
以上爭議訴至法院,法庭將組織雙方結算以確定付款依據(jù)。經常的做法就是聘請鑒定人對工程款進行鑒定,這一做法簡單易行,法院不用面對復雜的技術性較強的審查工作,但這樣做的前提是當事人沒有針對工程款達成協(xié)議,我國法院大多忽視這一前提,這一情況應當改變。
筆者認為法院在組織結算時,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尊重合意”原則,一是“實事求是”原則。所謂尊重合意,即指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愿,在有約定的情況下適用雙方的約定。這是民事主體“意思自治”的表現(xiàn),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民事主體享有參與或不參與某項民事活動的自由,但選擇參與某項民事活動就應當為此負責,所謂“自主參與”,“自負其責”。在工程結算中,體現(xiàn)在雙方既然約定了結算方法,那么工程價款結算就應當按照約定處理,共同選定了第三方審價,就應當尊重第三方的審價結果,雙方已經形成了工程結算報告,就應當按照該結算報告來付款,任何一方在形成結算報告的過程中都應當負有謹慎審查,自負其責的義務,因自身審查失誤造成對己不利的后果,應當由自己承擔。“實事求是”原則要求結算要尊重事實,尊重證據(jù),如《司法解釋》第19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工程量有爭議的,按照施工過程中形成的簽證等書面文件確認。承包人能夠證明發(fā)包人同意其施工,但未能提供簽證文件證明工程量發(fā)生的,可以按照當事人提供的其他證據(jù)確認實際發(fā)生的工程量”。對于雙方不能形成結算文件,又未約定結算辦法的,在根據(jù)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造價管理規(guī)定不能協(xié)商確定而起訴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進行司法鑒定來確認事實。對于雙方已認定的工程造價,一方有證據(jù)證明結算行為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規(guī)定的無效情況時,法院也可以否認原結算的效力,組織重新結算。
(三)工程造價的確定。
在工程造價結算中,應當基于以上兩個原則,解決不同的結算爭議:
1、雙方已結算認定造價后一方反悔的,不予支持。法院的職責是確認并執(zhí)行當事人有效力的合同,法院沒有責任幫助當事人審核工程造價的準確性。因此,法院對于當事人已經達成協(xié)議的工程造價,除了表面錯誤和非常明顯的錯誤以外,不必進行特別深入細致的審核。當事人簽署結算文件的時候他們自己應當審核并確保其準確性,當事人自己不認真審核導致?lián)p失,其責任只能由自己承擔。
2、雙方如約定以第三方的審價結果為準的,一方對第三方審定的價格有異議的,不應當支持,除非證明第三方在審價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雙方如委托第三方審價但未就審價結果的效力作出約定的,可由雙方對審價結果進行質證確定。
3、雙方約定了結算標準和依據(jù)的,法院應當按照該標準和依據(jù)組織雙方結算或委托造價鑒定。
4、雙方未對結算問題作出約定的,事后又未達成關于結算的補充協(xié)議的,可由法院委托進行司法鑒定。
5、對于發(fā)包方故意拖延,不在約定的期限內結算的,根據(jù)《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可以以承包方的送審價為準,并且,欠款自法定時間開始計算利息。
民法的一個基本功能是“定分止爭”,在結算爭議中,法院進行司法鑒定所認定的事實可能并非真正的事實,但根據(jù)該鑒定結果可以解決糾紛,維護市場秩序,提高市場的運作效率,司法鑒定之利不可否認。不過,司法鑒定也不可濫用,原因在于:第一,濫用司法鑒定可能會違背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第二,司法鑒定造成時間的拖延和社會資源的浪費。鑒定的時間短則兩三月,長則一兩年,承包方往往因長期拖欠工程款,不得已才提起訴訟,卻又要面對漫長的等待,而鑒定費用又無疑會增加當事人的負擔。第三,司法鑒定所認定的結果不一定是最準確的。十次造價鑒定可能會有十個不同的結果,司法鑒定所依據(jù)的圖紙、簽證以至工程現(xiàn)狀都不能反映建造該工程時的真實情況。例如經發(fā)包方口頭指令,承包方完成某項工作,未經簽證記載但在結算時雙方同意計入工程量,在事后的鑒定中可能會因為沒有保留下相關證據(jù)而不計入工程量。
《司法解釋》關于結算爭議也主張不可濫用鑒定,第22條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按照固定價格結算工程價款,一方當事人請求對工程造價進行鑒定的,不予支持?!钡?3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部分案件事實有爭議的,僅對有爭議的事實進行鑒定,但爭議事實范圍不能確定,或者雙方當事人請求對全部事實鑒定的除外”。上述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濫用司法鑒定的現(xiàn)象。筆者認為,應當補充增加一條“雙方已協(xié)商確定或委托第三方結算確定工程造價,一方對該結算結果提出異議,要求鑒定的,不予支持?!?BR> 二、合理確定拖欠工程款的利息與違約金。
《 司法解釋》第17條和第18條分別規(guī)定了工程款利息的計算標準和起算時間,此舉將使想借拖欠融資的發(fā)包方付出較高的成本,但利息是否可以隨便約定?沒有約定利率的情況下如何計息?沒有約定利息而約定了違約金的情況下又是否適用該條款呢?
(一)利息和利率的約定與限制。
我國法院經常有同情債務人的一種傾向,對于債權人要求的賠償額,比如利息等,經常加以削減,這種做法可能會使拖欠者有利可圖,應當改變?!端痉ń忉尅返?7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欠付工程價款利息計付標準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息”。該條明確了關于拖欠工程款的利息計算標準。發(fā)包人拖欠工程款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但責任的范圍需有合理限制,因此,合同雙方在約定時也應當參考相關利息計付的法律法規(guī),否則計算標準約定過高也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實踐中有遲延付款應當支付“日千分之五”甚至“日百分之五”的利息或滯納金的約定便屬明顯偏高。我國目前關于約定利率的限制僅體現(xiàn)在自然人借款之間借款利率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筆者認為僅就拖欠而言,工程款拖欠在性質上類似于借款不還,在適用對約定利息的上,可以參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來確定。
《司法解釋》對于沒有約定的,“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的同類貸款利率計息”則明顯不妥,對于發(fā)包方來說,此時拖欠款項相當于從銀行貸款,可以如此輕松融資何樂而不為呢?拖欠的工程款明顯屬于逾期仍不償付的款項,如果發(fā)生在借貸領域,則屬于“逾期貸款”,應當按照“逾期貸款利率”的標準適用才比較合適,這樣可以補償承包方的損失,同時也以較高的融資成本打擊發(fā)包方的拖欠行為。
(二)、當事人沒有約定利息而約定了遲延付款違約金的情況下如何處理。
《司法解釋》對當事人欠付工程款利息作出了規(guī)定。但在實踐中,常有合同沒有約定逾期付款利息,而是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且該違約金通常要比銀行利息高出許多,如何認定該違約金的性質與效力呢?有觀點認為,逾期付款違約金就是關于利息的約定,自然適用《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不妥,違約金與利息有著諸多不同之處,體現(xiàn)在:第一、違約金在性質上是違約責任形式,而利息是物的法定孳息,前者是基于債權而產生的,后者則具備物權的性質;第二、違約金基于對方的違約而存在,兼具補償性和懲罰性,而利息基于對物的所有而取得,具有對物的收益性;第三、違約金是一把雙刃劍,通常合同中在約定遲延付款違約金的同時也約定了遲延交付違約金,而利息則固定的屬單方收益權;第四,違約金的多少由雙方約定,雙方約定的違約金過高,守約方未遭受損失的,違約方可請求酌情降低違約金數(shù)額,但需對守約方的損失負舉證責任,利息的多少可以由雙方約定,但不得超過法律規(guī)定,違約方對利息高低的合理性不負舉證責任。
基于違約金與利息的上述不同之處,筆者認為法院在認定拖欠款項的違約金或利息時,應當根據(jù)雙方在合同中的約定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雙方約定利息的,適用《司法解釋》,雙方約定違約金的,根據(jù)事實情況和《合同法》的規(guī)定確定違約金的高低,很多情況下也可以參照《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確定違約金,但如雙方約定了對等的違約責任,如約定“承包方遲延交付的,每遲延一日應承擔合同總價0.5%的違約金,發(fā)包方遲延付款的,每遲延一日應承擔應付款0.5%的違約金”的話,即使該違約金過高需要減少也應當基于實際情況酌情確定,而不能機械的比照逾期貸款利率或僅參照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判決,否則,可能會對承包方造成很不公平的后果。
合理結算、拖欠付息是懲治拖欠的重要手段,相關立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承包方也應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完善實務操作程序,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工程款結算爭議的表現(xiàn)、解決原則與工程造價的確定。
(一)工程款結算爭議的表現(xiàn)。
付款要確定付款依據(jù),發(fā)包方常以“結算尚未完成,付款沒有依據(jù)”為理由拖欠款項。實踐中,工程款結算爭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雙方辦理了結算手續(xù)并就結算數(shù)額達成了一致意見,但一方事后反悔,認為結算有誤,要求重新結算確定付款依據(jù);二是雙方約定共同委托第三方審價或審計,并以第三方確定的造價作為付款依據(jù),但事后雙方或一方又對該機構作出的審價或審計結果表示異議,不承認該結算結果;三是雙方約定了結算標準和依據(jù),但在結算中不能達成一致意見,不能達成意見的原因可能是雙方就結算標準和依據(jù)確實有爭議,也可能是發(fā)包方故意拖延,不予結算;四是雙方在合同中沒有關于結算方法的約定,事后又不能達成補充協(xié)議導致結算無法完成。
(二)確定工程造價的原則。
以上爭議訴至法院,法庭將組織雙方結算以確定付款依據(jù)。經常的做法就是聘請鑒定人對工程款進行鑒定,這一做法簡單易行,法院不用面對復雜的技術性較強的審查工作,但這樣做的前提是當事人沒有針對工程款達成協(xié)議,我國法院大多忽視這一前提,這一情況應當改變。
筆者認為法院在組織結算時,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尊重合意”原則,一是“實事求是”原則。所謂尊重合意,即指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愿,在有約定的情況下適用雙方的約定。這是民事主體“意思自治”的表現(xiàn),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民事主體享有參與或不參與某項民事活動的自由,但選擇參與某項民事活動就應當為此負責,所謂“自主參與”,“自負其責”。在工程結算中,體現(xiàn)在雙方既然約定了結算方法,那么工程價款結算就應當按照約定處理,共同選定了第三方審價,就應當尊重第三方的審價結果,雙方已經形成了工程結算報告,就應當按照該結算報告來付款,任何一方在形成結算報告的過程中都應當負有謹慎審查,自負其責的義務,因自身審查失誤造成對己不利的后果,應當由自己承擔?!皩嵤虑笫恰痹瓌t要求結算要尊重事實,尊重證據(jù),如《司法解釋》第19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工程量有爭議的,按照施工過程中形成的簽證等書面文件確認。承包人能夠證明發(fā)包人同意其施工,但未能提供簽證文件證明工程量發(fā)生的,可以按照當事人提供的其他證據(jù)確認實際發(fā)生的工程量”。對于雙方不能形成結算文件,又未約定結算辦法的,在根據(jù)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造價管理規(guī)定不能協(xié)商確定而起訴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進行司法鑒定來確認事實。對于雙方已認定的工程造價,一方有證據(jù)證明結算行為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規(guī)定的無效情況時,法院也可以否認原結算的效力,組織重新結算。
(三)工程造價的確定。
在工程造價結算中,應當基于以上兩個原則,解決不同的結算爭議:
1、雙方已結算認定造價后一方反悔的,不予支持。法院的職責是確認并執(zhí)行當事人有效力的合同,法院沒有責任幫助當事人審核工程造價的準確性。因此,法院對于當事人已經達成協(xié)議的工程造價,除了表面錯誤和非常明顯的錯誤以外,不必進行特別深入細致的審核。當事人簽署結算文件的時候他們自己應當審核并確保其準確性,當事人自己不認真審核導致?lián)p失,其責任只能由自己承擔。
2、雙方如約定以第三方的審價結果為準的,一方對第三方審定的價格有異議的,不應當支持,除非證明第三方在審價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雙方如委托第三方審價但未就審價結果的效力作出約定的,可由雙方對審價結果進行質證確定。
3、雙方約定了結算標準和依據(jù)的,法院應當按照該標準和依據(jù)組織雙方結算或委托造價鑒定。
4、雙方未對結算問題作出約定的,事后又未達成關于結算的補充協(xié)議的,可由法院委托進行司法鑒定。
5、對于發(fā)包方故意拖延,不在約定的期限內結算的,根據(jù)《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可以以承包方的送審價為準,并且,欠款自法定時間開始計算利息。
在我國建筑工程領域,拖欠工程款的問題一直嚴重存在,眾多建筑商和廣大農民工的利益受到侵害,政府對此問題一直關注,2005年初,建設部印發(fā)了《2005年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要點》(建市[2005]45號),司法部也發(fā)布了《關于為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通知》(司發(fā)通[2004]159號),為解決該問題提供政策支持?!度嗣穹ㄔ宏P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也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據(jù)。筆者擬結合《司法解釋》就工程款結算及利息支付的法律問題發(fā)表些許淺見。
一、工程款結算爭議的表現(xiàn)、解決原則與工程造價的確定。
(一)工程款結算爭議的表現(xiàn)。
付款要確定付款依據(jù),發(fā)包方常以“結算尚未完成,付款沒有依據(jù)”為理由拖欠款項。實踐中,工程款結算爭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雙方辦理了結算手續(xù)并就結算數(shù)額達成了一致意見,但一方事后反悔,認為結算有誤,要求重新結算確定付款依據(jù);二是雙方約定共同委托第三方審價或審計,并以第三方確定的造價作為付款依據(jù),但事后雙方或一方又對該機構作出的審價或審計結果表示異議,不承認該結算結果;三是雙方約定了結算標準和依據(jù),但在結算中不能達成一致意見,不能達成意見的原因可能是雙方就結算標準和依據(jù)確實有爭議,也可能是發(fā)包方故意拖延,不予結算;四是雙方在合同中沒有關于結算方法的約定,事后又不能達成補充協(xié)議導致結算無法完成。
(二)確定工程造價的原則。
以上爭議訴至法院,法庭將組織雙方結算以確定付款依據(jù)。經常的做法就是聘請鑒定人對工程款進行鑒定,這一做法簡單易行,法院不用面對復雜的技術性較強的審查工作,但這樣做的前提是當事人沒有針對工程款達成協(xié)議,我國法院大多忽視這一前提,這一情況應當改變。
筆者認為法院在組織結算時,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尊重合意”原則,一是“實事求是”原則。所謂尊重合意,即指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愿,在有約定的情況下適用雙方的約定。這是民事主體“意思自治”的表現(xiàn),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民事主體享有參與或不參與某項民事活動的自由,但選擇參與某項民事活動就應當為此負責,所謂“自主參與”,“自負其責”。在工程結算中,體現(xiàn)在雙方既然約定了結算方法,那么工程價款結算就應當按照約定處理,共同選定了第三方審價,就應當尊重第三方的審價結果,雙方已經形成了工程結算報告,就應當按照該結算報告來付款,任何一方在形成結算報告的過程中都應當負有謹慎審查,自負其責的義務,因自身審查失誤造成對己不利的后果,應當由自己承擔。“實事求是”原則要求結算要尊重事實,尊重證據(jù),如《司法解釋》第19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工程量有爭議的,按照施工過程中形成的簽證等書面文件確認。承包人能夠證明發(fā)包人同意其施工,但未能提供簽證文件證明工程量發(fā)生的,可以按照當事人提供的其他證據(jù)確認實際發(fā)生的工程量”。對于雙方不能形成結算文件,又未約定結算辦法的,在根據(jù)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造價管理規(guī)定不能協(xié)商確定而起訴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進行司法鑒定來確認事實。對于雙方已認定的工程造價,一方有證據(jù)證明結算行為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規(guī)定的無效情況時,法院也可以否認原結算的效力,組織重新結算。
(三)工程造價的確定。
在工程造價結算中,應當基于以上兩個原則,解決不同的結算爭議:
1、雙方已結算認定造價后一方反悔的,不予支持。法院的職責是確認并執(zhí)行當事人有效力的合同,法院沒有責任幫助當事人審核工程造價的準確性。因此,法院對于當事人已經達成協(xié)議的工程造價,除了表面錯誤和非常明顯的錯誤以外,不必進行特別深入細致的審核。當事人簽署結算文件的時候他們自己應當審核并確保其準確性,當事人自己不認真審核導致?lián)p失,其責任只能由自己承擔。
2、雙方如約定以第三方的審價結果為準的,一方對第三方審定的價格有異議的,不應當支持,除非證明第三方在審價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雙方如委托第三方審價但未就審價結果的效力作出約定的,可由雙方對審價結果進行質證確定。
3、雙方約定了結算標準和依據(jù)的,法院應當按照該標準和依據(jù)組織雙方結算或委托造價鑒定。
4、雙方未對結算問題作出約定的,事后又未達成關于結算的補充協(xié)議的,可由法院委托進行司法鑒定。
5、對于發(fā)包方故意拖延,不在約定的期限內結算的,根據(jù)《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可以以承包方的送審價為準,并且,欠款自法定時間開始計算利息。
民法的一個基本功能是“定分止爭”,在結算爭議中,法院進行司法鑒定所認定的事實可能并非真正的事實,但根據(jù)該鑒定結果可以解決糾紛,維護市場秩序,提高市場的運作效率,司法鑒定之利不可否認。不過,司法鑒定也不可濫用,原因在于:第一,濫用司法鑒定可能會違背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第二,司法鑒定造成時間的拖延和社會資源的浪費。鑒定的時間短則兩三月,長則一兩年,承包方往往因長期拖欠工程款,不得已才提起訴訟,卻又要面對漫長的等待,而鑒定費用又無疑會增加當事人的負擔。第三,司法鑒定所認定的結果不一定是最準確的。十次造價鑒定可能會有十個不同的結果,司法鑒定所依據(jù)的圖紙、簽證以至工程現(xiàn)狀都不能反映建造該工程時的真實情況。例如經發(fā)包方口頭指令,承包方完成某項工作,未經簽證記載但在結算時雙方同意計入工程量,在事后的鑒定中可能會因為沒有保留下相關證據(jù)而不計入工程量。
《司法解釋》關于結算爭議也主張不可濫用鑒定,第22條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按照固定價格結算工程價款,一方當事人請求對工程造價進行鑒定的,不予支持?!钡?3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部分案件事實有爭議的,僅對有爭議的事實進行鑒定,但爭議事實范圍不能確定,或者雙方當事人請求對全部事實鑒定的除外”。上述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濫用司法鑒定的現(xiàn)象。筆者認為,應當補充增加一條“雙方已協(xié)商確定或委托第三方結算確定工程造價,一方對該結算結果提出異議,要求鑒定的,不予支持?!?BR> 二、合理確定拖欠工程款的利息與違約金。
《 司法解釋》第17條和第18條分別規(guī)定了工程款利息的計算標準和起算時間,此舉將使想借拖欠融資的發(fā)包方付出較高的成本,但利息是否可以隨便約定?沒有約定利率的情況下如何計息?沒有約定利息而約定了違約金的情況下又是否適用該條款呢?
(一)利息和利率的約定與限制。
我國法院經常有同情債務人的一種傾向,對于債權人要求的賠償額,比如利息等,經常加以削減,這種做法可能會使拖欠者有利可圖,應當改變?!端痉ń忉尅返?7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欠付工程價款利息計付標準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息”。該條明確了關于拖欠工程款的利息計算標準。發(fā)包人拖欠工程款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但責任的范圍需有合理限制,因此,合同雙方在約定時也應當參考相關利息計付的法律法規(guī),否則計算標準約定過高也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實踐中有遲延付款應當支付“日千分之五”甚至“日百分之五”的利息或滯納金的約定便屬明顯偏高。我國目前關于約定利率的限制僅體現(xiàn)在自然人借款之間借款利率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筆者認為僅就拖欠而言,工程款拖欠在性質上類似于借款不還,在適用對約定利息的上,可以參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來確定。
《司法解釋》對于沒有約定的,“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的同類貸款利率計息”則明顯不妥,對于發(fā)包方來說,此時拖欠款項相當于從銀行貸款,可以如此輕松融資何樂而不為呢?拖欠的工程款明顯屬于逾期仍不償付的款項,如果發(fā)生在借貸領域,則屬于“逾期貸款”,應當按照“逾期貸款利率”的標準適用才比較合適,這樣可以補償承包方的損失,同時也以較高的融資成本打擊發(fā)包方的拖欠行為。
(二)、當事人沒有約定利息而約定了遲延付款違約金的情況下如何處理。
《司法解釋》對當事人欠付工程款利息作出了規(guī)定。但在實踐中,常有合同沒有約定逾期付款利息,而是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且該違約金通常要比銀行利息高出許多,如何認定該違約金的性質與效力呢?有觀點認為,逾期付款違約金就是關于利息的約定,自然適用《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不妥,違約金與利息有著諸多不同之處,體現(xiàn)在:第一、違約金在性質上是違約責任形式,而利息是物的法定孳息,前者是基于債權而產生的,后者則具備物權的性質;第二、違約金基于對方的違約而存在,兼具補償性和懲罰性,而利息基于對物的所有而取得,具有對物的收益性;第三、違約金是一把雙刃劍,通常合同中在約定遲延付款違約金的同時也約定了遲延交付違約金,而利息則固定的屬單方收益權;第四,違約金的多少由雙方約定,雙方約定的違約金過高,守約方未遭受損失的,違約方可請求酌情降低違約金數(shù)額,但需對守約方的損失負舉證責任,利息的多少可以由雙方約定,但不得超過法律規(guī)定,違約方對利息高低的合理性不負舉證責任。
基于違約金與利息的上述不同之處,筆者認為法院在認定拖欠款項的違約金或利息時,應當根據(jù)雙方在合同中的約定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雙方約定利息的,適用《司法解釋》,雙方約定違約金的,根據(jù)事實情況和《合同法》的規(guī)定確定違約金的高低,很多情況下也可以參照《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確定違約金,但如雙方約定了對等的違約責任,如約定“承包方遲延交付的,每遲延一日應承擔合同總價0.5%的違約金,發(fā)包方遲延付款的,每遲延一日應承擔應付款0.5%的違約金”的話,即使該違約金過高需要減少也應當基于實際情況酌情確定,而不能機械的比照逾期貸款利率或僅參照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判決,否則,可能會對承包方造成很不公平的后果。
合理結算、拖欠付息是懲治拖欠的重要手段,相關立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承包方也應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完善實務操作程序,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