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和我互改作文的網友問我如何看待模板和文章結構的問題,我寫了些個人體會,歡迎大家批評!
關于模板和文章結構。我也看過各種作文書以及網上總結的模板,剛開始練時也大量套用模版。但是當我看了ETS的幾篇5分、6分范文后,我對模板就完全失去了興趣。ISSUE題目涉及到的都是相當復雜的深層次問題,企圖用幾個簡單的模式套用所有的題目,肯定是不
現實的。例如,specialist和generalist的模式被大家廣泛套用,先說某一方面的好處,再說另一方面的好處。但是多數人忽視了那篇范文的另外幾個特點;一,它的主要內容放在分析over-specialization的危害上,specialist的好處只用了一小部分的篇幅。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注意,我們很多人套模版時,兩部分平均用力,各占一半,重點不突出。但在很多情況下,即使我們采用折衷的觀點,也必須要有一個主要的分析對象,它取決于題目和觀點的需要,而不是字數的需要。二,它的前后兩部分是有機的聯系在一起的。作者先說specialists的必要性,然后指出overspecialization的危害,中間穿插了specialist和generalist兩者作用的對比。而我們很多由于語言能力的缺陷,往往做不到這點,兩部分各說各的,基本上互不搭邊,給人的感覺不是“全面”,而是“無主見”。
有些題目很復雜,不是現成的模板能夠解決的,例如issue 136 "The absence of choice is a circumstance that is very, very rare.",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都寫不出多少東西。如果采用折衷,說有時候是這樣,有時候又不是這樣,似乎能湊出不少字數,但寫出來的東西絕對是標準的“無主見”,給人的感覺是你根本就對這個題目沒有任何“critical idea”。有位網友提出的見解非常有深度,她認為選擇的多少取決于兩個條件,一是經濟發(fā)展程度二是政治環(huán)境,然后再指出choice的多少是根據時代和環(huán)境而變化的,不能簡單地判斷多或者少。試問,有哪一個模板能夠把這個觀點合適地套進去?類似的例子還很多,不一一列舉。
關于模板和文章結構。我也看過各種作文書以及網上總結的模板,剛開始練時也大量套用模版。但是當我看了ETS的幾篇5分、6分范文后,我對模板就完全失去了興趣。ISSUE題目涉及到的都是相當復雜的深層次問題,企圖用幾個簡單的模式套用所有的題目,肯定是不
現實的。例如,specialist和generalist的模式被大家廣泛套用,先說某一方面的好處,再說另一方面的好處。但是多數人忽視了那篇范文的另外幾個特點;一,它的主要內容放在分析over-specialization的危害上,specialist的好處只用了一小部分的篇幅。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注意,我們很多人套模版時,兩部分平均用力,各占一半,重點不突出。但在很多情況下,即使我們采用折衷的觀點,也必須要有一個主要的分析對象,它取決于題目和觀點的需要,而不是字數的需要。二,它的前后兩部分是有機的聯系在一起的。作者先說specialists的必要性,然后指出overspecialization的危害,中間穿插了specialist和generalist兩者作用的對比。而我們很多由于語言能力的缺陷,往往做不到這點,兩部分各說各的,基本上互不搭邊,給人的感覺不是“全面”,而是“無主見”。
有些題目很復雜,不是現成的模板能夠解決的,例如issue 136 "The absence of choice is a circumstance that is very, very rare.",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都寫不出多少東西。如果采用折衷,說有時候是這樣,有時候又不是這樣,似乎能湊出不少字數,但寫出來的東西絕對是標準的“無主見”,給人的感覺是你根本就對這個題目沒有任何“critical idea”。有位網友提出的見解非常有深度,她認為選擇的多少取決于兩個條件,一是經濟發(fā)展程度二是政治環(huán)境,然后再指出choice的多少是根據時代和環(huán)境而變化的,不能簡單地判斷多或者少。試問,有哪一個模板能夠把這個觀點合適地套進去?類似的例子還很多,不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