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推拿之刺灸指導(dǎo):艾炷隔物灸法——隔巴豆灸

字號(hào):

-
    【概述】
    隔巴豆灸,在我國宋代已開始應(yīng)用。最早是巴豆與其他藥物混合制成藥餅作隔物灸療的,如宋。許叔微《普濟(jì)本事方》載:“治結(jié)胸法,巴豆十四枚,黃連七寸,和皮用。右搗細(xì),唾和成膏,填入臍心,以艾灸其上,腹中有聲,其病去矣。不拘壯數(shù),病去為度?!薄:髞硪灿胁扇斡冒投挂晃兜?,如明。龔?fù)①t的《壽世保元》提及“腹中有積及大便秘結(jié),心腹諸痛,或腸鳴泄瀉,以巴豆肉搗為餅,填臍中,灸三壯,可至百壯,以效為度”。除此以外,在《針灸資生經(jīng)》、《醫(yī)學(xué)綱目》、《針灸大成》及《針灸集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記載。
    【操作方法】
    可分為二類。
    1.取巴豆10粒搗碎研細(xì),加入白面3g,調(diào)成膏狀,捏作餅,厚約0.5cm,上置艾炷施灸。每次5~10壯。
    2.巴豆10粒研細(xì),與黃連末適量混合調(diào)成膏狀,壓捏成餅,放于臍中施灸。每次灸3~10壯。
    【主治病證】
    痹癥、食積、腹痛、泄瀉、便秘、胸痛及小便不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