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題。
竇嬰字王孫,孝文皇后從兄子也。父世觀津人也,喜賓客。孝文時為吳相,病免。孝景即位,為詹事。
梁孝王,帝孝景弟也,母竇太后愛之。梁孝王朝,因昆弟宴飲。是時,上未立太子,酒酣,上從容曰:“千秋萬歲后傳王?!碧髿g。嬰引梔酒進于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漢之約也,上何以得傳梁王!”太后由此憎嬰。嬰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嬰門籍,不得朝請。
孝景三年,吳、楚反,上察諸竇無如嬰賢,召入見,固讓謝,稱病不足任。太后亦慚。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孫寧可以讓邪?”乃拜嬰為大將軍,賜金千斤。嬰乃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所賜金,陳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裁取為用,金無入家者。嬰守滎陽,監(jiān)齊、趙兵。七國破,封為魏其侯。游士賓客爭歸之。每朝議事,列侯莫敢與亢禮。
四年,立栗太子,以嬰為傅。七年,栗太子廢,嬰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下數(shù)月,諸竇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梁人高遂乃說嬰曰:“能富貴將軍者,上也;能親將軍者,太后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不能死。自引謝病,擁趙女,屏閑處而不朝。是自明揚主上之過,則妻子無類矣?!眿肴恢?,乃起,朝請如故。
桃侯免相,竇太后數(shù)言魏其侯。景帝曰:“太后豈以臣有愛,不相魏其侯乎?魏其侯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彼觳挥?,用建陵衛(wèi)綰為丞相。
竇太后崩。嬰失竇太后,益疏不用,無勢。
贊曰:“竇嬰以外戚為重,而名顯,位卿侯,大業(yè)定矣。然嬰不知時變,兇德參會,待時而發(fā),藉福其間,惡能救斯敗哉!遇合有命,悲乎!”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A.召入見,固讓謝 固:執(zhí)意。
B.游士賓客爭歸之 歸:歸附。
C.諸竇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 來:前來。
D.益疏不用,無勢 疏:疏遠。
解析:C.“來”:使……前來。
答案:C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景三年,吳楚反叛,竇嬰答應(yīng)出任大將軍,主要是被皇上所激勵:作為帝王子孫,竇嬰臨危受命,責無旁貸。
B.擔任大將軍后,竇嬰及時向皇上舉薦賢才,并且不貪財物,皇上賞賜的千斤之金竇嬰都沒享用分文,而是讓下屬根據(jù)他們自己的需要取用。
C.栗太子被廢后,竇嬰稱說有病,攜女子隱居在藍田南山下,后經(jīng)高遂的勸說,才出山回到朝廷。
D.桃侯免職后,太后極力向皇上薦舉竇嬰,但皇上并未采納太后的建議,認為竇嬰不足以擔當丞相的重任。
解析:A.竇嬰字王孫,不是帝王子孫。
答案:A
10.根據(jù)文意,下列推斷或評說正確的一項是
A.竇太后之所以憎恨竇嬰,收回了竇嬰的門籍,不讓他入朝朝見,起源于竇嬰嫌自己所任官職小稱病辭官這件事。
B.選文表明,竇嬰雖然名聲顯赫,位卿侯,定大業(yè),但終究沒能為相,因為他不知時變,輕慢無禮。
C.選文最后一段主要在闡發(fā)人生禍福相倚的道理:兇禍隱藏在福祉中,適時爆發(fā)。但作者認為人生禍福歸根結(jié)底屬于“遇合有命”。
D.從竇嬰的人生經(jīng)歷來看,其福完全是皇上和太后帶來的,因為他是“孝文皇后從兄子”;其敗則是他自己輕慢的個性造成的。
解析:A.太后憎嬰起源于“嬰引梔酒進于上曰”這件事;C.最后一段主要在進行人物評說;D.“完全是”說法太絕對,還應(yīng)有竇嬰的“賢能”。
答案:B
附參考譯文:竇嬰字王孫,是孝文皇后堂兄的兒子。他的父親是觀津人,喜好賓客。孝文帝的時候竇嬰做吳相,因為生病而被免職。孝景帝即位后,擔任詹事。
梁孝王是孝景帝的弟弟,母親竇太后寵愛他。梁孝王上朝,以親兄弟的身份出席皇帝的宴會飲酒。當時,皇上還沒有冊封太子,酒酣之時,皇上滿不在乎地說:“我去世后就把帝位傳給你?!碧笫謿g欣。竇嬰舉酒進言說:“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代代相傳,這是大漢朝的制度,皇上憑什么能夠傳位給梁王!”太后由此憎恨竇嬰。竇嬰也嫌自己所任的官職小,于是就稱病辭掉官職。太后免除了竇嬰出入宮門的門籍,不讓他到朝廷朝見。
孝景三年,吳楚兩地反叛,皇上物色平叛的將領(lǐng)考察竇姓家族的人,(其他人)都不如竇嬰賢能,于是召見他欲委以重任,但竇嬰執(zhí)意推讓,說有病不足以勝任。太后也自感慚愧。于是皇上說:“天下正有急難,你難道可以辭讓嗎?”于是拜竇嬰做大將軍,賞賜千斤之金。竇嬰向皇上舉薦了袁盎、欒布等多位賦閑在家的名將賢士?;噬纤p的賜金,他陳放在廊廡下,有軍吏經(jīng)過,就讓他們根據(jù)所需自己取用,賜金沒有收入竇嬰自家的腰包。竇嬰駐守滎陽,統(tǒng)領(lǐng)齊、趙封地的軍隊平叛。七國破亡后,竇嬰被封為魏其侯。游士賓客都爭著歸附他。每次朝廷議論大事時,列侯沒有敢與他平起平坐的。
孝景四年,冊封栗為太子,任命竇嬰為老師。七年,栗太子被廢黜,竇嬰便稱病辭官,隱居在藍田南山下數(shù)月,竇嬰的各位賓客辯士前去勸說,沒有人能使他回來。梁人高遂于是前去游說:“能夠使將軍富貴的,是皇上;能夠?qū)檺蹖④姷?,是太后。現(xiàn)在將軍擔任太子的老師,太子被廢黜而不能爭辯;爭辯也沒有人聽,又不能去死。自己稱病辭官,攜趙女隱居而不上朝。這是自我表白而宣揚皇上的過失,那么妻子兒女就將被誅殺無一幸免了。”竇嬰認為他說得對,于是出山,像以前一樣入拜朝見。
桃侯被免相位后,竇太后在皇上面前屢次舉薦魏其侯。景帝說:“太后難道認為我有所吝惜,不任用魏其侯為丞相嗎?魏其侯沾沾自喜,辦事常常草率輕浮,很難勝任丞相,擔當重任?!庇谑遣蝗斡酶]嬰,而任用建陵侯衛(wèi)綰做了丞相。
太后駕崩。竇嬰失去了竇太后(的支持),就更加遭到疏遠而不得任用,沒有了權(quán)勢。
評論說:竇嬰憑借外戚的身份而擔當重任,聲名顯赫,位處卿侯,定下大業(yè)。然而竇嬰不懂得應(yīng)時而變,兇蠻與仁德交會,待時發(fā)作,憑借福祉在其中(“藉?!?,一說指人名),哪里能挽救這失敗呢?遇合自有天命,可悲啊!
第Ⅱ卷 (共120分)
四、(23分)
11.將下列文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天下方有急,王孫寧可以讓邪?
(2)是自明揚主上之過,則妻子無類矣。
(3)太后豈以臣有愛,不相魏其侯乎?魏其侯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
答案:(1)天下正有急難,你難道可以推辭嗎?(“讓”1分,句式1分。)
(2)這是自我表白而宣揚皇上的過失,那么妻子兒女就將被誅殺無一幸免了。(“明”“揚”各1分,后一句2分。)
(3)太后難道認為我有所吝惜,不任用魏其侯為相嗎?魏其侯沾沾自喜,辦事常常草率輕浮,很難勝任丞相,擔當重任。(“愛”1分,“持”1分,其余2分。)
1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答丁元珍
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②驚筍欲抽芽。
夜聞啼雁③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④,野芳雖晚不須嗟。
[題解]宋仁宗年間,作者的好友丁元珍被降職到今湖北三峽一帶為官,曾寫一詩寄給作者,作者見了詩后以此詩作答。作者當時被貶到峽州夷陵為縣令。
注:①天涯:極邊遠的地方,與下句中“山城”同指峽州小城。②凍雷:指初春的雷。③啼雁:歸雁。④洛陽花下客:洛陽是北宋陪都,以牡丹。
作者在本詩中是如何安慰丁元珍的?請結(jié)合二、三聯(lián)內(nèi)容解說。
答案:頷聯(lián)寫山城春意萌動(殘存冬雪的枯樹枝頭,竟掛有點點金桔;春寒料峭,春雷隱隱,嫩黃的筍芽破土而出),(2分)作者借惡劣環(huán)境中生機勃勃的金桔和筍芽形象來勸慰友人,(1分)雖然被貶天涯,但應(yīng)堅信前途有望。(2分)頸聯(lián)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戀(每當夜深人靜,歸雁凄厲的叫聲,驚醒了夢中謫遷的人,勾起了自己對故園無盡的思念)(1分)和被貶天涯的凄愴(作者多病的身軀,又迎來了新的一年,景色依舊,人卻一年比一年老),(1分)借此暗示友人和自己都是他鄉(xiāng)失意人,可謂同病相憐。(1分)
13.填寫出下列空缺處相應(yīng)的文學常識。(任選兩題。)(5分)
(1)宋詞習慣上分為婉約和豪放兩派,兩派的代表作家分別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我國作家巴金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家》《春》《秋》和《霧》《雨》《電》,它們分別屬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這兩個三部曲。
(3)雨果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李清照 柳永 蘇軾 辛棄疾 (2)激流三部曲 愛情三部曲 (3)《巴黎圣母院》 《悲慘世界》 轉(zhuǎn)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題。
竇嬰字王孫,孝文皇后從兄子也。父世觀津人也,喜賓客。孝文時為吳相,病免。孝景即位,為詹事。
梁孝王,帝孝景弟也,母竇太后愛之。梁孝王朝,因昆弟宴飲。是時,上未立太子,酒酣,上從容曰:“千秋萬歲后傳王?!碧髿g。嬰引梔酒進于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漢之約也,上何以得傳梁王!”太后由此憎嬰。嬰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嬰門籍,不得朝請。
孝景三年,吳、楚反,上察諸竇無如嬰賢,召入見,固讓謝,稱病不足任。太后亦慚。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孫寧可以讓邪?”乃拜嬰為大將軍,賜金千斤。嬰乃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所賜金,陳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裁取為用,金無入家者。嬰守滎陽,監(jiān)齊、趙兵。七國破,封為魏其侯。游士賓客爭歸之。每朝議事,列侯莫敢與亢禮。
四年,立栗太子,以嬰為傅。七年,栗太子廢,嬰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下數(shù)月,諸竇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梁人高遂乃說嬰曰:“能富貴將軍者,上也;能親將軍者,太后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不能死。自引謝病,擁趙女,屏閑處而不朝。是自明揚主上之過,則妻子無類矣?!眿肴恢?,乃起,朝請如故。
桃侯免相,竇太后數(shù)言魏其侯。景帝曰:“太后豈以臣有愛,不相魏其侯乎?魏其侯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彼觳挥?,用建陵衛(wèi)綰為丞相。
竇太后崩。嬰失竇太后,益疏不用,無勢。
贊曰:“竇嬰以外戚為重,而名顯,位卿侯,大業(yè)定矣。然嬰不知時變,兇德參會,待時而發(fā),藉福其間,惡能救斯敗哉!遇合有命,悲乎!”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A.召入見,固讓謝 固:執(zhí)意。
B.游士賓客爭歸之 歸:歸附。
C.諸竇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 來:前來。
D.益疏不用,無勢 疏:疏遠。
解析:C.“來”:使……前來。
答案:C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景三年,吳楚反叛,竇嬰答應(yīng)出任大將軍,主要是被皇上所激勵:作為帝王子孫,竇嬰臨危受命,責無旁貸。
B.擔任大將軍后,竇嬰及時向皇上舉薦賢才,并且不貪財物,皇上賞賜的千斤之金竇嬰都沒享用分文,而是讓下屬根據(jù)他們自己的需要取用。
C.栗太子被廢后,竇嬰稱說有病,攜女子隱居在藍田南山下,后經(jīng)高遂的勸說,才出山回到朝廷。
D.桃侯免職后,太后極力向皇上薦舉竇嬰,但皇上并未采納太后的建議,認為竇嬰不足以擔當丞相的重任。
解析:A.竇嬰字王孫,不是帝王子孫。
答案:A
10.根據(jù)文意,下列推斷或評說正確的一項是
A.竇太后之所以憎恨竇嬰,收回了竇嬰的門籍,不讓他入朝朝見,起源于竇嬰嫌自己所任官職小稱病辭官這件事。
B.選文表明,竇嬰雖然名聲顯赫,位卿侯,定大業(yè),但終究沒能為相,因為他不知時變,輕慢無禮。
C.選文最后一段主要在闡發(fā)人生禍福相倚的道理:兇禍隱藏在福祉中,適時爆發(fā)。但作者認為人生禍福歸根結(jié)底屬于“遇合有命”。
D.從竇嬰的人生經(jīng)歷來看,其福完全是皇上和太后帶來的,因為他是“孝文皇后從兄子”;其敗則是他自己輕慢的個性造成的。
解析:A.太后憎嬰起源于“嬰引梔酒進于上曰”這件事;C.最后一段主要在進行人物評說;D.“完全是”說法太絕對,還應(yīng)有竇嬰的“賢能”。
答案:B
附參考譯文:竇嬰字王孫,是孝文皇后堂兄的兒子。他的父親是觀津人,喜好賓客。孝文帝的時候竇嬰做吳相,因為生病而被免職。孝景帝即位后,擔任詹事。
梁孝王是孝景帝的弟弟,母親竇太后寵愛他。梁孝王上朝,以親兄弟的身份出席皇帝的宴會飲酒。當時,皇上還沒有冊封太子,酒酣之時,皇上滿不在乎地說:“我去世后就把帝位傳給你?!碧笫謿g欣。竇嬰舉酒進言說:“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代代相傳,這是大漢朝的制度,皇上憑什么能夠傳位給梁王!”太后由此憎恨竇嬰。竇嬰也嫌自己所任的官職小,于是就稱病辭掉官職。太后免除了竇嬰出入宮門的門籍,不讓他到朝廷朝見。
孝景三年,吳楚兩地反叛,皇上物色平叛的將領(lǐng)考察竇姓家族的人,(其他人)都不如竇嬰賢能,于是召見他欲委以重任,但竇嬰執(zhí)意推讓,說有病不足以勝任。太后也自感慚愧。于是皇上說:“天下正有急難,你難道可以辭讓嗎?”于是拜竇嬰做大將軍,賞賜千斤之金。竇嬰向皇上舉薦了袁盎、欒布等多位賦閑在家的名將賢士?;噬纤p的賜金,他陳放在廊廡下,有軍吏經(jīng)過,就讓他們根據(jù)所需自己取用,賜金沒有收入竇嬰自家的腰包。竇嬰駐守滎陽,統(tǒng)領(lǐng)齊、趙封地的軍隊平叛。七國破亡后,竇嬰被封為魏其侯。游士賓客都爭著歸附他。每次朝廷議論大事時,列侯沒有敢與他平起平坐的。
孝景四年,冊封栗為太子,任命竇嬰為老師。七年,栗太子被廢黜,竇嬰便稱病辭官,隱居在藍田南山下數(shù)月,竇嬰的各位賓客辯士前去勸說,沒有人能使他回來。梁人高遂于是前去游說:“能夠使將軍富貴的,是皇上;能夠?qū)檺蹖④姷?,是太后。現(xiàn)在將軍擔任太子的老師,太子被廢黜而不能爭辯;爭辯也沒有人聽,又不能去死。自己稱病辭官,攜趙女隱居而不上朝。這是自我表白而宣揚皇上的過失,那么妻子兒女就將被誅殺無一幸免了。”竇嬰認為他說得對,于是出山,像以前一樣入拜朝見。
桃侯被免相位后,竇太后在皇上面前屢次舉薦魏其侯。景帝說:“太后難道認為我有所吝惜,不任用魏其侯為丞相嗎?魏其侯沾沾自喜,辦事常常草率輕浮,很難勝任丞相,擔當重任?!庇谑遣蝗斡酶]嬰,而任用建陵侯衛(wèi)綰做了丞相。
太后駕崩。竇嬰失去了竇太后(的支持),就更加遭到疏遠而不得任用,沒有了權(quán)勢。
評論說:竇嬰憑借外戚的身份而擔當重任,聲名顯赫,位處卿侯,定下大業(yè)。然而竇嬰不懂得應(yīng)時而變,兇蠻與仁德交會,待時發(fā)作,憑借福祉在其中(“藉?!?,一說指人名),哪里能挽救這失敗呢?遇合自有天命,可悲啊!
第Ⅱ卷 (共120分)
四、(23分)
11.將下列文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天下方有急,王孫寧可以讓邪?
(2)是自明揚主上之過,則妻子無類矣。
(3)太后豈以臣有愛,不相魏其侯乎?魏其侯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
答案:(1)天下正有急難,你難道可以推辭嗎?(“讓”1分,句式1分。)
(2)這是自我表白而宣揚皇上的過失,那么妻子兒女就將被誅殺無一幸免了。(“明”“揚”各1分,后一句2分。)
(3)太后難道認為我有所吝惜,不任用魏其侯為相嗎?魏其侯沾沾自喜,辦事常常草率輕浮,很難勝任丞相,擔當重任。(“愛”1分,“持”1分,其余2分。)
1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答丁元珍
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②驚筍欲抽芽。
夜聞啼雁③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④,野芳雖晚不須嗟。
[題解]宋仁宗年間,作者的好友丁元珍被降職到今湖北三峽一帶為官,曾寫一詩寄給作者,作者見了詩后以此詩作答。作者當時被貶到峽州夷陵為縣令。
注:①天涯:極邊遠的地方,與下句中“山城”同指峽州小城。②凍雷:指初春的雷。③啼雁:歸雁。④洛陽花下客:洛陽是北宋陪都,以牡丹。
作者在本詩中是如何安慰丁元珍的?請結(jié)合二、三聯(lián)內(nèi)容解說。
答案:頷聯(lián)寫山城春意萌動(殘存冬雪的枯樹枝頭,竟掛有點點金桔;春寒料峭,春雷隱隱,嫩黃的筍芽破土而出),(2分)作者借惡劣環(huán)境中生機勃勃的金桔和筍芽形象來勸慰友人,(1分)雖然被貶天涯,但應(yīng)堅信前途有望。(2分)頸聯(lián)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戀(每當夜深人靜,歸雁凄厲的叫聲,驚醒了夢中謫遷的人,勾起了自己對故園無盡的思念)(1分)和被貶天涯的凄愴(作者多病的身軀,又迎來了新的一年,景色依舊,人卻一年比一年老),(1分)借此暗示友人和自己都是他鄉(xiāng)失意人,可謂同病相憐。(1分)
13.填寫出下列空缺處相應(yīng)的文學常識。(任選兩題。)(5分)
(1)宋詞習慣上分為婉約和豪放兩派,兩派的代表作家分別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我國作家巴金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家》《春》《秋》和《霧》《雨》《電》,它們分別屬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這兩個三部曲。
(3)雨果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李清照 柳永 蘇軾 辛棄疾 (2)激流三部曲 愛情三部曲 (3)《巴黎圣母院》 《悲慘世界》 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