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行政法案例分析

字號:

孫甲與孫乙乃兄弟,孫甲18歲,孫乙16歲。二人某日到舞廳跳舞,孫甲與張某發(fā)生口角并打了起來,孫乙?guī)推湫謱O甲打張某。派出所對孫甲、孫乙每人處以罰款50元的處罰。張某不服,向縣公安局申訴,縣公安局改處各拘留5日,孫兄弟倆不服。
    現問:
    (1) 孫兄弟倆可否不經上級公安機關復議直接對縣公安局的決定提起行政訴訟?其依據是什么?
    (2) 如孫兄弟倆依法提起行政訴訟,他們兄弟倆、張某、派出所、公安局在訴訟中各處于什么地位?
    (3) 孫乙可否委托其兄甲為訴訟代理人?
    (4) 本案如可提起行政訴訟,應否公開審理?
    (5) 如果一審法院判決撤銷對孫二人的處罰,張某可否上訴?
    (6) 如果縣公安局撤銷了派出所對孫二人的處罰,張某可否提起行政訴訟?如可以,怎樣確定不氏兄弟倆、張某、派出所、公安局的訴訟地位?
    答案:
    (1) 孫氏兄弟可對縣公安局的處罰決定不經申訴而直接起訴。
    ( 2) 孫甲、孫乙為共同原告,縣公安局為被告,張某為第三人,派出所不是訴訟參加 人。
    (3) 孫乙不能委托孫甲為其訴訟代理人。
    (4) 本案如可提起行政訴訟,應公開審理。
    (5) 如一審法院判決撤銷對孫氏兄弟的處罰,張某可以上訴。
    (6) 張某為原告、縣公安局為被告,孫氏兄弟為第三人,派出所不是本案當事人。
    解題思路
    本題是考查行政訴訟當事人問題的絕好案例,解答本題的關鍵有二:一是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中,派出所居于何種法律地位;二是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中,行政申訴與行政訴訟的關系。以上兩點,為律考所???,應予重視。
    法理詳解
    (1)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被處罰人不服公安機關的處罰裁決的,應在收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5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訴,對申訴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所以,治安案例中,被處罰人不服公安機關報處罰裁決的,一般必須先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訴,然后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但依有關司法解釋,被侵害人或者被處罰人不服公安派出所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32條第2款的規(guī)定作出的警告或者50元以下罰款裁決的,向設立該派出所的公安機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改變原裁決,考試大收集作出50元以上罰款或拘留處罰裁決的,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所以,被處罰人孫氏兄弟倆對縣公安局的拘留處罰裁決可以向該縣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行政訴訟。
    (2) 孫甲、孫乙因共同侵權行為被公安局處罰,縣公安局雖然給他們分別以5日拘留的處罰,看似兩個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但由于公安局是根據孫兄弟共同侵權行為而處罰,是基于同一事實,實則只有一個具體行政行為,如起訴,應列為共同原告。
     如孫氏兄弟起訴,應以縣公安局為被告,張某為訴訟第三人,派出所不是本案訴訟參加人,縣公安局復議改變了派出所的處罰裁決,派出所的處罰裁決即失效,縣公安局的復議裁決生效。孫氏兄弟倆不服起訴,應以作出復議決定的縣公安局為被告。被侵害人張某由于被孫氏兄弟二人違法侵害,孫氏兄弟倆因此而受罰,張某與縣公安局作出的拘留決定有利害關系,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派出所的處罰裁決被縣公安局改變失效,與縣公安局的處罰決定沒有利害關系,不是本案當事人。
    (3)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孫乙僅16歲,為未成年人,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而不能由其委托他人代為訴訟。孫乙的法定代理人如其父或母可以委托孫甲代為訴訟。如果孫甲為孫乙的法定代理人,直接以法定代理人身份代為訴訟。
    (4) 《行政訴訟法》第45規(guī)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所以,行政案件與刑事案件不一樣,關于未成年的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以外,也公開審理。
    (5) 如一審法院判決撤銷對孫氏兄弟兩人的處罰,張某可以上訴。
    依有關司法解釋,第三人有權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對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不服,有權提起上訴。
    (6) 如果縣公安避復議決定撤銷對孫氏兄弟倆的處罰,張某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此時應以張某為原告,縣公安局為被告,孫氏兄弟倆為第三人,派出所不是本案當事人。如孫氏兄弟對第一審法院判決不服,也有權上訴。其中法理,參見前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