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美清真寺位于庫爾勒市團結(jié)南路,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土木結(jié)構(gòu),占地405平方米,造價5000兩銀子,文化*期間被折毀,1984年重新修建,總投資100多萬元,總面積1650 平方米,是依達也提大毛拉主持修建的。
加美一詞是穆斯林“集中”的意思,加美清真寺分三部分,前為宣禮樓,中為庭院,后為禮拜堂。宣禮樓建筑面積為136平方米,高為25米,共分5層,比喀什艾提尕清真寺高5米,宣禮樓整體框架為8根磚柱和整體相連,三彎新月在樓頂神龕上用鋼條支撐,五龕斗棋凹進了橢園形的門洞,兩扇鐵門相互連接,成為錯落有致的整體。
最令人嘆服的宣禮樓的拼磚藝術(shù),具有維吾爾建筑的獨特的風格,它以線為主流暢、舒展,以紋為主均勻、飽滿,既有整體之快感,又有具體之細膩,有菱形、方形、圓形、三瓣形、五瓣形、翹檐形、溜檐形,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等。其中三瓣形是三個條磚三方鋪開,中間鑲上整齊的小三角磚,象一朵美麗的小三瓣花鋪在墻面上,造型之奇特,對稱之和諧,式樣之繁多。艾提尕清真寺只有24種拼磚藝術(shù),而加美清真寺卻有36種之多。這些拼磚藝術(shù)既不同于歐美民族哥特式教堂立碼架拱的嵌磚藝術(shù),也不同于阿拉伯民族單砌只擠的鑲磚藝術(shù),更不同于漢民族橫平豎真的拼磚藝術(shù)。但是,仔細一推敲,似乎各民族的建筑藝術(shù)都在其中,這充分顯示了維吾爾人民善于溶匯世界各民族藝術(shù)的聰明才智。
走進庭院沙條磚鋪地,鮮花襲人,阿娜多姿,姹紫嫣紅都爭相向你開放,庭院約為800平方米,是穆斯林聽經(jīng)之地。
走進禮拜堂,分內(nèi)寺、外寺、廊廈三部分,面積734平方米,廊廈有幾根柱體相連象征著春秋12個月,柱頂各有一神龕,上支銅色新月,兩外寺和一內(nèi)寺各有6根大理石柱子支撐, 整個禮拜寺顯得結(jié)構(gòu)新穎,莊重大方。
這兒最引人注目的是寺中的鏤花藝術(shù),窗有窗花,頂有飾花,柱有雕花,檁有懸花。細看有巴旦木花、麥穗花、蓮花、棉花,又加之以芽、蕾、藤、蔓相映成趣,細加欣賞它的花紋更是種類繁多,有寶相花紋,忍冬紋、蓮花紋,充分體現(xiàn)了維吾爾族人民建筑藝術(shù)巧奪天工之妙,寺內(nèi)鏤花藝術(shù)既有東方文化的特點,同時又吸收了西方藝術(shù)的風格,它是維吾爾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同時又繼承和摻雜了佛教、基督教、摩尼教、薩滿教其它宗教的紋樣,還具有維吾爾族圖案藝術(shù)傳統(tǒng)的組織形式,同時又吸收了漢、蒙、哈、回、藏等民族的紋樣和花色特點,堪稱民族形式的大融合,盡管淵源是如此的博雜,但仍然保持著維吾爾族建筑圖案藝術(shù)的基本特點,充分顯示了維吾爾族建筑圖案藝術(shù)獨特的生命力。
地址: 位于庫爾勒市團結(jié)南路
加美一詞是穆斯林“集中”的意思,加美清真寺分三部分,前為宣禮樓,中為庭院,后為禮拜堂。宣禮樓建筑面積為136平方米,高為25米,共分5層,比喀什艾提尕清真寺高5米,宣禮樓整體框架為8根磚柱和整體相連,三彎新月在樓頂神龕上用鋼條支撐,五龕斗棋凹進了橢園形的門洞,兩扇鐵門相互連接,成為錯落有致的整體。
最令人嘆服的宣禮樓的拼磚藝術(shù),具有維吾爾建筑的獨特的風格,它以線為主流暢、舒展,以紋為主均勻、飽滿,既有整體之快感,又有具體之細膩,有菱形、方形、圓形、三瓣形、五瓣形、翹檐形、溜檐形,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等。其中三瓣形是三個條磚三方鋪開,中間鑲上整齊的小三角磚,象一朵美麗的小三瓣花鋪在墻面上,造型之奇特,對稱之和諧,式樣之繁多。艾提尕清真寺只有24種拼磚藝術(shù),而加美清真寺卻有36種之多。這些拼磚藝術(shù)既不同于歐美民族哥特式教堂立碼架拱的嵌磚藝術(shù),也不同于阿拉伯民族單砌只擠的鑲磚藝術(shù),更不同于漢民族橫平豎真的拼磚藝術(shù)。但是,仔細一推敲,似乎各民族的建筑藝術(shù)都在其中,這充分顯示了維吾爾人民善于溶匯世界各民族藝術(shù)的聰明才智。
走進庭院沙條磚鋪地,鮮花襲人,阿娜多姿,姹紫嫣紅都爭相向你開放,庭院約為800平方米,是穆斯林聽經(jīng)之地。
走進禮拜堂,分內(nèi)寺、外寺、廊廈三部分,面積734平方米,廊廈有幾根柱體相連象征著春秋12個月,柱頂各有一神龕,上支銅色新月,兩外寺和一內(nèi)寺各有6根大理石柱子支撐, 整個禮拜寺顯得結(jié)構(gòu)新穎,莊重大方。
這兒最引人注目的是寺中的鏤花藝術(shù),窗有窗花,頂有飾花,柱有雕花,檁有懸花。細看有巴旦木花、麥穗花、蓮花、棉花,又加之以芽、蕾、藤、蔓相映成趣,細加欣賞它的花紋更是種類繁多,有寶相花紋,忍冬紋、蓮花紋,充分體現(xiàn)了維吾爾族人民建筑藝術(shù)巧奪天工之妙,寺內(nèi)鏤花藝術(shù)既有東方文化的特點,同時又吸收了西方藝術(shù)的風格,它是維吾爾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同時又繼承和摻雜了佛教、基督教、摩尼教、薩滿教其它宗教的紋樣,還具有維吾爾族圖案藝術(shù)傳統(tǒng)的組織形式,同時又吸收了漢、蒙、哈、回、藏等民族的紋樣和花色特點,堪稱民族形式的大融合,盡管淵源是如此的博雜,但仍然保持著維吾爾族建筑圖案藝術(shù)的基本特點,充分顯示了維吾爾族建筑圖案藝術(shù)獨特的生命力。
地址: 位于庫爾勒市團結(jié)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