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景點——輪臺古城

字號:

輪臺古城位于輪臺縣城南約20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之中,東經(jīng)84°02',北緯41°31',海拔942米,1957年國家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稱定為“輪臺古城”。原名叫做柯尤克沁古城,金玉克協(xié)海爾古城,維吾爾語為“灰燼”城或燒毀的城。民國十七年(1928)北京大學地理系教授黃文弼來此城考察,認為此城建筑相當早,考證為西漢時侖頭國的國都遺址,歷也稱其為侖頭城。
    輪臺古城呈長方形,周長940米,殘存的墻基寬約5米,殘高1─5米,城墻均為土筑,雖因鹽堿化極重,但城墻結(jié)構(gòu)風蝕兩千多年后,依然可看清其輪廓,沙鋪基層,檉柳、胡楊枝為防潮層,夯土筑干打壘0.67厘米后,再加樹枝條拉筋,依次向上打筑而成。古城墻的西北角和西南角有豁口,殘寬約5米, 考證為城門和營盤古城。博格達沁古城城門方向巧合地一致,可能當時昆侖山雪水融化較快,南風較多,而把城門都設(shè)在東西兩側(cè),城內(nèi)適中的位置殘存有土筑的長方形高臺遺址,高臺殘高約10米,長約70米,寬約40米,高臺上保存有土壞壘筑的房屋、遺址和文化遺物,城內(nèi)其他部分較平整,沒有見到其他任何建筑遺跡,城外自西北向西南處殘存有古渠道遺跡。城內(nèi)高臺遺址曾出土陶器和石器。陶器為夾砂褐陶、夾砂紅陶,皆為手制,火候較低,器物為釜、罐、缽,還有彩陶器的殘片,石器主要有磨制石鐮刀和加工谷物的石磨盤、石桿等石質(zhì)工具。
    據(jù)《史記》和《漢書》記載,漢太初三年(前102), 漢武帝為征服匈奴,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兩次討伐大宛國,在第二次遠征討伐途中,路經(jīng)侖頭國國都侖頭城,國王關(guān)閉城門,不提供糧草,被李廣利率部攻破。
    第二年侖頭城卻遭到了一次毀滅性的劫難。據(jù)傳說,侖頭國的國王聽說漢朝皇帝有三宮六院眾多嬪妃,他羨慕之極,就娶了8個老婆,天天是親著阿愛,抱著阿密,摟著阿姣,*火萬丈地日夜*亂不停,他不理國事,不關(guān)心人民死活,待侖頭國赤地干里顆粒無收,他竟然不開倉放糧,救濟災民,人們以野菜度日,天天祈禱上蒼,懲治這個邪火國王,天神一怒之下,一把火燒了侖頭城,把國王給一同化為了灰燼,所以侖頭城又叫灰燼城?!稘h書》和《史記》雖沒有記載此地人民的傳說,卻記載了侖頭城化為灰燼的事。從此侖頭城不復存在。
    地址: 位于輪臺縣城南約20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