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滲濕藥:利水消腫藥——茯苓

字號:

1.利水滲濕——用于水腫、小便不利。
    本品甘補(bǔ)淡滲,作用平和,無寒熱之偏,入心、脾、腎經(jīng),有良好的利水消腫作用,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可用治寒熱虛實各種水腫。
    (1)治太陽表邪不解,隨經(jīng)入腑之膀胱蓄水證;或水腫、小便不利。常與豬苓、白術(shù)、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2)治脾腎陽虛水腫。常與附子、白術(shù)、生姜等同用,如真武湯。
    (3)治水熱互結(jié),熱傷陰津,小便不利、水腫。常與滑石、豬苓、澤瀉等同用,如豬苓湯。
    2.健脾補(bǔ)中——用于脾虛諸證。
    本品有健脾補(bǔ)中之功,常用于脾虛諸證。
    (1)治脾胃虛弱,食少納呆,體倦乏力,便溏等。常與人參、白術(shù)、甘草等同用,如四君子湯。
    (2)治脾虛停飲,胸脅支滿,目眩心悸。常與桂枝、白術(shù)、甘草等同用,如苓桂術(shù)甘湯。
    (3)治脾虛泄瀉。常與人參、白術(shù)、山藥等同用,如參苓白術(shù)散?!】荚嚧缶W(wǎng)站整理
    3.寧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
    本品能益心脾而寧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
    (1)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常與黃芪、當(dāng)歸、遠(yuǎn)志等同用,如歸脾湯。
    (2)治水氣凌心之心悸。常與桂枝、白術(shù)、生姜等同用,如茯苓甘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