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2000版一部:甘草

字號:

中藥名稱 甘草
    拼音名 Gancao
    英文名 RADIX GLYCYRRHIZAE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莖。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曬干。
    性狀 甘草 根呈圓柱形,長25~100cm,直徑0.6~3.5cm。
    外皮松緊不一。
    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具顯著的縱皺紋,溝紋、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
    質(zhì)堅實,斷面略顯纖維性,黃白色,粉性,形成層環(huán)明顯,射線放射狀,有的有裂隙。
    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
    氣微,味甜而特殊。
    脹果甘草 根及根莖木質(zhì)粗壯,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
    質(zhì)堅硬,木質(zhì)纖維多,粉性小。
    根莖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 根及根莖質(zhì)地較堅實,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細而不明顯。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列棕色細胞。
    皮層較窄。
    韌皮部射線寬廣,多彎曲,?,F(xiàn)裂隙;纖維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圍薄壁細胞常含草酸鈣方晶;篩管群常因壓縮而變形。
    束內(nèi)形成層明顯。
    木質(zhì)部射線寬3~5列細胞;導管較多,直徑約至160μm;木纖維成束,周圍薄壁細胞亦含草酸鈣方晶。
    根中心無髓;根莖中心有髓。
    粉末淡棕黃色。
    纖維成束,直徑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
    草酸鈣方晶多見。
    具緣紋孔導管較大,稀有網(wǎng)紋導管。
    木栓細胞紅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藥渣加甲醇3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40ml使溶解,水溶液用正丁醇提取3 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滌 3次,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甘草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再取甘草酸銨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ml含2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 )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于同一用1%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30:2:2:4)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烘至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
    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一法)測定,不得過12.0%。
    總灰分 不得過7.0%(附錄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2.0%(附錄Ⅸ K)。
    性味與歸經(jīng)   甘,平。
    歸心、肺、脾、胃經(jīng) 。
    功能與主治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
    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用法與用量 1.5~9g。
    注意   不宜與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制劑】 甘草浸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