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輔導:散文寫作指導2

字號:

例文一[話題:感情親屬和對事物的認知(2003年全國高考作文題)]
    情要深深,理要昭昭
    湖南考生來
    沒有難度的問題:你有感情嗎?
    沒有爭議的回答:當然!
    有點困難的問題:情與理面前,你更認情還是更信理?感情左右你對事物的認識嗎?
    有點茫然地回答:這個……
    可見,人人有情,深深的情。對自己,對他人,對花草樹木,對社會百態(tài)。可我們能人人做到在客觀事物的認識面前,理亦昭昭嗎?
    愛花者總說:花兒真美,花兒真香,美的神韻,香的怡人。
    不愛花者總說:嬌滴滴的媚笑;柔嫩嫩的脆弱;高挑挑的招搖;香噴噴的粉飾。
    愛草者常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漫山遍野地跑,海角天涯中笑。
    不愛草者常吟:斬草要除根:否則春風它又生,雜草叢生,好一個荒涼山頭。
    愛人者愛及屋檐下的烏鴉。
    惡人者惡及金庫里的元寶。
    愛國者愛著她的一切。哪怕是貧窮、落后,哪怕是"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哪怕是"斷壁殘垣,頹門漆落",哪怕是血雨腥風,硝煙彌漫。
    惡國者輕視著國家的一切。一心只想外國的月亮圓,它國的桂花香,別國的國民素質(zhì)好,它國的生活水平高。面對自己的一切,總是抱怨這、埋怨那,今天指責這兒差了,明天嚷嚷那兒壞了。
    就在這愛與不愛間,呈現(xiàn)出了百態(tài)的社會、復雜的社會、迷離的世界、深邃的世界。愛,是一種感情的體現(xiàn),不愛,也是感情的一種表達。帶著感情,我們看到的是同樣一朵花,同樣一株草,同樣一個人,同樣一個國家,卻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得出了不同的答案,說出不同的感受,得出不同的評價。同樣一個事物,同樣一件客觀存在的事物;同樣一個理,同樣一種明明白白的理,不同的感情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于是我想說:
    讓情深深,切勿理茫茫;讓情深深,應要理昭昭,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事物,認識社會,勿要"情"字蒙了頭,切記"理"字應當頭,理智的感情,那是情深深不是雨濛濛,是清新的世界,理昭昭的天下,明白的人生。
    解析:文章先后指出,同樣的"花、草、人、國"四樣事物,在愛與恨兩種情感的作用下,形成的是不同印象,得出的是非理性的不同結(jié)論,于是自然地提出了正確處理"情與理"關(guān)系的要求,即"情要深深,理要昭昭"。文章語言似散文詩般的優(yōu)美,情感極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