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是我國現(xiàn)存的一處壇廟建筑。天壇位于正陽門南。它始建于1420年,是明清兩代帝王春季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祈天的地方。天壇占地273公頃,比故宮要大兩倍。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兩道壇墻分成內(nèi)壇、外壇兩大部分。外壇墻總長6416米,內(nèi)壇墻總長3292米。最南的圍墻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圍墻呈半圓型,象征天,北高南低,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圓地方”。天壇的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內(nèi)壇中軸線的南北兩端,其間由一條寬闊的丹陛橋相連結(jié),由南至北分別為圜丘壇、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神廚、宰牲亭和齋宮等建筑和古跡。
天壇設計巧妙,遵循“天圓地方”的說法,這里的建筑多呈圓形,唯兩重壇墻北圓南方,園丘壇和祈年殿的外沿圍墻呈方形。被認為是我國現(xiàn)存的一組最精致、美麗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也享有極大的聲譽。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們登臨其上,環(huán)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廣闊的天空和那象征天的祈年殿,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于上天,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祈年殿的出色之處祈年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寶頂?shù)娜亻艿膱A形大殿,殿檐顏色深藍,是用藍色琉璃瓦鋪砌的,因為天是藍色的,以此來象征天。它在建筑上出色之處是,大殿的全部重量都依靠28根茂大的楠木柱和各種互相銜著的斗、枋、桷支撐著,力學結(jié)構(gòu)巧妙、完整。而這些柱子和橫枋都有象征的涵義。當中四根高19.2米,兩個半人才能合抱的“龍井柱”,象征一年四季;中間12根柱了象征一年十二個月;外層12根柱子象征一天十二個時辰;整個28極柱子象征天上的28星宿。殿內(nèi)地面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龍鳳花紋,富麗堂皇。殿前東西兩側(cè)各有配殿一座,背后又一座皇乾殿,前后左右連成一氣,顯得莊嚴,雄偉,氣勢磅礴。這座大殿坐落在面積達5900多平方米的圓形漢白玉臺基上,臺基分3層,高6米,每層都有雕花的漢白玉欄桿。這個臺基與大殿是不可分的藝術(shù)整體。
當游人跨出祈年殿的大門,往南望去,只見那條筆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門廊重重,越遠越小,極目無盡,有一種從天上下來的感覺。難怪一位法國的建筑專家在游覽了天壇之后說:摩天大廈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卻沒有祈年殿那種高大與深邃的意境,達不到祈年殿的藝術(shù)高度。這座大殿在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被雷擊起火焚毀,據(jù)說,當時殿的大柱是用沉香木做的,燃燒時,清香的氣味,數(shù)里之外都可以聞到。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圖樣,掌管國家建筑事務的工部便把曾經(jīng)參加過祈所殿修繕事務的工匠們召集來,讓他們根據(jù)記憶、口述制成圖樣,再施工建造。因此,現(xiàn)在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緒年間的建筑,但是,基本建筑形式、結(jié)構(gòu),還保留著明代的樣子。
另一座重要建筑物是皇穹宇,原是放置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高19米多,直徑15米6。它用磚木建成,小于祈年殿,但結(jié)構(gòu)與祈年殿基本相同,是單檐藍瓦,殿頂也有鎏金寶頂,殿下也有臺基和漢白玉的欄桿。遠遠望去,像是一把金頂?shù)乃{傘高撐云空。
在皇穹宇的外面,有一道圓形磨磚對縫的圍墻,門向南開,這就是人們熟悉的回音壁。由于內(nèi)側(cè)墻面平整光潔,聲音可沿內(nèi)弧傳遞,兩人分站東西墻根,一人靠墻低聲說話,另一人能清晰聽到。游客至此,莫不一試為樂。
天壇還有一座重要建筑物是圓丘。這是一座露天的三層圓形石壇,石壇每層周圍都有漢白玉欄桿和欄板。這座建筑物在造型上為幾何圖形,整個結(jié)構(gòu)上是對數(shù)學的巧妙運用,壇面、臺階、欄桿所用石塊全是九的倍數(shù),據(jù)說,這是象征九重天的意思,九重天為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壇設計巧妙,遵循“天圓地方”的說法,這里的建筑多呈圓形,唯兩重壇墻北圓南方,園丘壇和祈年殿的外沿圍墻呈方形。被認為是我國現(xiàn)存的一組最精致、美麗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也享有極大的聲譽。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們登臨其上,環(huán)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廣闊的天空和那象征天的祈年殿,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于上天,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祈年殿的出色之處祈年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寶頂?shù)娜亻艿膱A形大殿,殿檐顏色深藍,是用藍色琉璃瓦鋪砌的,因為天是藍色的,以此來象征天。它在建筑上出色之處是,大殿的全部重量都依靠28根茂大的楠木柱和各種互相銜著的斗、枋、桷支撐著,力學結(jié)構(gòu)巧妙、完整。而這些柱子和橫枋都有象征的涵義。當中四根高19.2米,兩個半人才能合抱的“龍井柱”,象征一年四季;中間12根柱了象征一年十二個月;外層12根柱子象征一天十二個時辰;整個28極柱子象征天上的28星宿。殿內(nèi)地面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龍鳳花紋,富麗堂皇。殿前東西兩側(cè)各有配殿一座,背后又一座皇乾殿,前后左右連成一氣,顯得莊嚴,雄偉,氣勢磅礴。這座大殿坐落在面積達5900多平方米的圓形漢白玉臺基上,臺基分3層,高6米,每層都有雕花的漢白玉欄桿。這個臺基與大殿是不可分的藝術(shù)整體。
當游人跨出祈年殿的大門,往南望去,只見那條筆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門廊重重,越遠越小,極目無盡,有一種從天上下來的感覺。難怪一位法國的建筑專家在游覽了天壇之后說:摩天大廈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卻沒有祈年殿那種高大與深邃的意境,達不到祈年殿的藝術(shù)高度。這座大殿在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被雷擊起火焚毀,據(jù)說,當時殿的大柱是用沉香木做的,燃燒時,清香的氣味,數(shù)里之外都可以聞到。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圖樣,掌管國家建筑事務的工部便把曾經(jīng)參加過祈所殿修繕事務的工匠們召集來,讓他們根據(jù)記憶、口述制成圖樣,再施工建造。因此,現(xiàn)在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緒年間的建筑,但是,基本建筑形式、結(jié)構(gòu),還保留著明代的樣子。
另一座重要建筑物是皇穹宇,原是放置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高19米多,直徑15米6。它用磚木建成,小于祈年殿,但結(jié)構(gòu)與祈年殿基本相同,是單檐藍瓦,殿頂也有鎏金寶頂,殿下也有臺基和漢白玉的欄桿。遠遠望去,像是一把金頂?shù)乃{傘高撐云空。
在皇穹宇的外面,有一道圓形磨磚對縫的圍墻,門向南開,這就是人們熟悉的回音壁。由于內(nèi)側(cè)墻面平整光潔,聲音可沿內(nèi)弧傳遞,兩人分站東西墻根,一人靠墻低聲說話,另一人能清晰聽到。游客至此,莫不一試為樂。
天壇還有一座重要建筑物是圓丘。這是一座露天的三層圓形石壇,石壇每層周圍都有漢白玉欄桿和欄板。這座建筑物在造型上為幾何圖形,整個結(jié)構(gòu)上是對數(shù)學的巧妙運用,壇面、臺階、欄桿所用石塊全是九的倍數(shù),據(jù)說,這是象征九重天的意思,九重天為天帝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