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田園交響樂

字號:

教學目標:
    1. 了解本文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2. 欣賞本文所描述的音樂形象。
    3. 學習描述音樂形象的手法,培養(yǎng)聯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習描述音樂形象的手法,培養(yǎng)聯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方法:
    點撥法 、情景教學法
    教學工具:
    錄音機
    教學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教師資格考試# #高一語文教案>田園交響樂#:
    關于古典音樂我們在上節(jié)課有所了解,那就是我們在第三課中所學習的《琵琶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于外國交響樂的欣賞文章,這首交響樂就是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樂〈〈田園交響樂〉〉。而寫這一文章的就是十九世紀初法國女作家喬治.桑。下面我在上課之前對我們上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考察一下。
    二. 課堂過程:
    1. 檢查學生背誦《琵琶行》。
    2. 對喬治.桑這位作者和貝多芬進行簡單的介紹(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查找資料)
    喬:十九世紀法國女作家,她的文章有很強的個人感情色彩,具有較強的抒情性。
    貝多芬: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留給世界大量的鋼琴曲和交響樂等。特別是在耳聾以后繼續(xù)創(chuàng)作,這首《田園》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3. 點出貝多芬《田園》分成五個樂章:
    (1).不太快的快板,表達了“初到鄉(xiāng)村時的愉快感受”,奏鳴曲式。由雙簧管呈現出明亮的第一主題,充滿了濃郁而清新的鄉(xiāng)間氣氛,使人們感受到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中的喜悅心情。
    (2).很快的行板,描寫的是“溪邊小景”,奏鳴曲。這是一個描寫靜觀默想的樂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現出的第一主題顯得悠揚而且明亮、清澈。
    (3).快板,“鄉(xiāng)村歡樂的集會”,詼諧曲。這個樂章的主題是如牧笛風格的旋律,單純活潑,表現了歡笑的鄉(xiāng)民來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樂的舞蹈。
    (4).快板,“暴風雨”。在這一樂章中,雷雨由遠而近,狂風驟起、雷電交加、大雨傾盆,整個大自然籠罩在恐怖的氣氛中。接著,暴風雨很快停息,直接進入下一樂章。
    (5).小快板,“牧歌,暴風雨過后歡樂和感激的心情”,回旋的奏鳴式。樂章的主題恬靜開闊,像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現了天晴之后的美景。
    4.對于中國語文,有一種通感的修辭方式。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也是運用了這種方式,并且是在全文中使用。從文章的第一句就可以看出,作者把聽覺上的東西化為可視覺上的感受!
    5.文章的整體把握:讓學生自己讀書,然后找出文章中描寫了哪些田園風光?并且找出文章中“我”這個形象經歷了哪些情緒變化和動作變化?
    教師明確:(1).田園風光:平原、天空、光線、飛鳥、暴風雨
     (2).我的情緒:迷惘、孤獨、抗爭、幸福
    6.讓學生說說自己在聽一些中國古典音樂時的感受,想象一下假如自己聽這首交響樂時會有什么樣的想法?把這種想法帶到第二節(jié)課自己在聽這首交響樂中去!
    三.作業(yè)
    聽一首中國古典音樂,并且在自己的作文本中寫下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