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我國《土地管理法》規(guī)定,“任何單位或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國有土地包括國家所有的土地和國家征用的原屬于農(nóng)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一)建設用地取得的基本方式
建設用地的取得,實質是依法獲取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根據(jù)我國《房地產(chǎn)管理法》規(guī)定,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基本方式有兩種:
一是通過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
二是通過劃撥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
1.通過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通過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又可以分成兩種具體方式:一是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二是通過協(xié)議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
(1)通過競爭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具體的競爭方式又包括三種:投標、競拍和掛牌。
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商業(yè)、旅游、娛樂和商品住宅等各類經(jīng)營性用地,必須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前款規(guī)定以外用途的土地的供地計劃公布后,同一宗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也應當采用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
(2)通過協(xié)議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
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以協(xié)議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金不得低于按國家規(guī)定所確定的。協(xié)議出讓不得低于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征地(拆遷)補償費用以及按照國家規(guī)定應當繳納的有關稅費之和;有基準地價的地區(qū),協(xié)議出讓不得低于出讓地塊所在級別基準地價的70%。
2.通過劃撥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國有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
(1)劃撥用地目錄。國家對劃撥用地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頒布了《劃撥用地目錄》。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建設用地項目,由建設單位提出申請,經(jīng)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
劃撥用地目錄如下:
①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用地
②軍事用地
③城市基礎設施用地
④非營利性郵政設施用地
⑤非營利性教育設施用地
⑥公益性科研機構用地
⑦非營利性體育設施用地
⑧非營利性公共文化設施用地
⑨非營利性醫(yī)療衛(wèi)生設施用地
⑩非營利性社會福利設施用地
⑩石油天然氣設施用地
⑩煤炭設施用地
⑩電力設施用地
⑩水利設施用地
⑩鐵路交通設施用地
⑩公路交通設施用地
⑩水路交通設施用地
⑩民用機場設施用地
⑩特殊用地(監(jiān)獄、勞教所、戒毒所、看守所、治安拘留所、收容教育所等)
以上可總結為:黨政軍用地;非營利性設施用地;國家壟斷行業(yè)用地;特殊用地。
(2)劃撥用地的使用年限。國家規(guī)定,依法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外,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3)劃撥用地的變更。國家規(guī)定,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改變土地用途等不再符合本目錄的,應當實行有償使用。
(二)建設用地取得的其他方式
1.通過國有土地租賃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國有土地使用權租賃,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出租給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一定年期的土地租賃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為。
(1)國有土地租賃與國有土地出讓的異同。
國有土地租賃與國有土地出讓有兩點區(qū)別:一是所支付的土地使用費不同,國有土地租賃支付的是租金,而國有土地出讓支付的是出讓金;二是對于國有土地可使用的期限不同,租賃的期限低于出讓且相對靈活。
(2)國有土地租賃的地位。國有土地租賃是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一種形式,是出讓方式的補充。
(3)國有土地租賃的適用范圍。對因發(fā)生土地轉讓、場地出租、企業(yè)改制和改變土地用途后依法應當有償使用的,可以實行租賃。
對于新增建設用地,重點仍應是推行和完善國有土地出讓,租賃只作為出讓方式的補充。對于經(jīng)營性房地產(chǎn)開發(fā)用地都必須實行出讓,不實行租賃。
(4)國有土地租賃的方式。國有土地租賃,可以采用招標、拍賣或者雙方協(xié)議的方式,有條件的,必須采取招標、拍賣方式。
(5)國有土地租賃的分類。國有土地租賃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實行短期租賃和長期租賃。短期租賃年限一般不超過5年;長期租賃,最長租賃期限不得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同類用途土地出讓年期。
2.通過國有土地使用者轉讓獲取。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擁有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用地者,通過合法方式將土地使用權轉移給其他使用者的方式。主要有:買賣、合資、合作建房、交換、作價人股等方式。
(一)建設用地取得的基本方式
建設用地的取得,實質是依法獲取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根據(jù)我國《房地產(chǎn)管理法》規(guī)定,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基本方式有兩種:
一是通過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
二是通過劃撥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
1.通過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通過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又可以分成兩種具體方式:一是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二是通過協(xié)議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
(1)通過競爭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具體的競爭方式又包括三種:投標、競拍和掛牌。
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商業(yè)、旅游、娛樂和商品住宅等各類經(jīng)營性用地,必須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前款規(guī)定以外用途的土地的供地計劃公布后,同一宗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也應當采用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
(2)通過協(xié)議出讓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
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以協(xié)議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金不得低于按國家規(guī)定所確定的。協(xié)議出讓不得低于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征地(拆遷)補償費用以及按照國家規(guī)定應當繳納的有關稅費之和;有基準地價的地區(qū),協(xié)議出讓不得低于出讓地塊所在級別基準地價的70%。
2.通過劃撥方式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國有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
(1)劃撥用地目錄。國家對劃撥用地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頒布了《劃撥用地目錄》。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建設用地項目,由建設單位提出申請,經(jīng)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
劃撥用地目錄如下:
①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用地
②軍事用地
③城市基礎設施用地
④非營利性郵政設施用地
⑤非營利性教育設施用地
⑥公益性科研機構用地
⑦非營利性體育設施用地
⑧非營利性公共文化設施用地
⑨非營利性醫(yī)療衛(wèi)生設施用地
⑩非營利性社會福利設施用地
⑩石油天然氣設施用地
⑩煤炭設施用地
⑩電力設施用地
⑩水利設施用地
⑩鐵路交通設施用地
⑩公路交通設施用地
⑩水路交通設施用地
⑩民用機場設施用地
⑩特殊用地(監(jiān)獄、勞教所、戒毒所、看守所、治安拘留所、收容教育所等)
以上可總結為:黨政軍用地;非營利性設施用地;國家壟斷行業(yè)用地;特殊用地。
(2)劃撥用地的使用年限。國家規(guī)定,依法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外,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3)劃撥用地的變更。國家規(guī)定,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改變土地用途等不再符合本目錄的,應當實行有償使用。
(二)建設用地取得的其他方式
1.通過國有土地租賃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國有土地使用權租賃,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出租給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一定年期的土地租賃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為。
(1)國有土地租賃與國有土地出讓的異同。
國有土地租賃與國有土地出讓有兩點區(qū)別:一是所支付的土地使用費不同,國有土地租賃支付的是租金,而國有土地出讓支付的是出讓金;二是對于國有土地可使用的期限不同,租賃的期限低于出讓且相對靈活。
(2)國有土地租賃的地位。國有土地租賃是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一種形式,是出讓方式的補充。
(3)國有土地租賃的適用范圍。對因發(fā)生土地轉讓、場地出租、企業(yè)改制和改變土地用途后依法應當有償使用的,可以實行租賃。
對于新增建設用地,重點仍應是推行和完善國有土地出讓,租賃只作為出讓方式的補充。對于經(jīng)營性房地產(chǎn)開發(fā)用地都必須實行出讓,不實行租賃。
(4)國有土地租賃的方式。國有土地租賃,可以采用招標、拍賣或者雙方協(xié)議的方式,有條件的,必須采取招標、拍賣方式。
(5)國有土地租賃的分類。國有土地租賃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實行短期租賃和長期租賃。短期租賃年限一般不超過5年;長期租賃,最長租賃期限不得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同類用途土地出讓年期。
2.通過國有土地使用者轉讓獲取。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擁有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用地者,通過合法方式將土地使用權轉移給其他使用者的方式。主要有:買賣、合資、合作建房、交換、作價人股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