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覺
(一)知覺概述
知覺的含義
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頭腦中產生的對事物整體的認識。知覺與感覺一樣,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產生的,同屬于對現實的感性認識形式。
知覺以感覺為基礎,但不是個別感覺信息的簡單總和。它比個別感覺的簡單相加要復雜得多。知覺作為一種活動、過程,包含了相互聯(lián)系的幾種作用:覺察、分辨和確認。
知覺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覺依賴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對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數據驅動加工。知覺還依賴于感知的主體,即具體的人。人的知覺系統(tǒng)不僅要加工由外部輸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頭腦中已經儲存的信息,后面這種加工叫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驅動加工。
(二)空間知覺
1.形狀知覺
(1)形狀的特征分析
許多心理學家相信,對形的識別開始于對原始特征的分析與檢測。這些原始特征包括點、線條、角度、朝向和運動等。視覺系統(tǒng)對這些特征的檢測是自動的,無需意識的努力。對圖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視覺系統(tǒng)的特征檢測器來完成的。
(2)輪廓與圖形
圖形可以定義為視野中的一個面積,它是借助可見的輪廓而從其余部分分離出來的。因此,在圖形中,輪廓代表了圖形及其背景的一個分界面,它是在視野中鄰近的成分出現明度或顏色的突然變化時出現的。
一個物體的輪廓,不僅受空間上鄰近的其他物體輪廓的影響,而且也受時間上前后出現的物體輪廓的影響。這種現象叫輪廓的掩蔽或圖形掩蔽。它說明人們在知覺物體形狀時,輪廓的形成是需要時間的。
當客觀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變化,人們在一片同質的視野中也能看到輪廓,這種輪廓叫主觀輪廓或錯覺輪廓。主觀輪廓表現了視覺系統(tǒng)的一個特點:當視野中出現不完整因素時,視覺系統(tǒng)就傾向于把它們完整起來,變成比較簡單、穩(wěn)定、正規(guī)化的圖形。也有人認為,主觀輪廓是由于明度對比產生的。
(3)圖形的組成
視野中的哪些成分容易結合為一個圖形從20世紀初以來,心理學對這一問題進行過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圖形組織的一些原則,如鄰近性、相似性、對稱性、良好連續(xù)、共同命運、封閉、線條方向和簡單性等。
(4)圖形識別
人們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當前獲得的信息,確定知覺到的圖形是什么,叫做圖形識別。這是形狀知覺中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個階段。人對圖形的識別不僅依賴于當前輸入的信息,而且依賴于人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期待。
(5)注意在圖形知覺中的作用
人腦是如何將不同的特征聯(lián)合在一起的問題是形狀知覺中的重要問題,這在神經科學和心理學中叫特征捆綁問題?,F代的一些研究認為,在特征整合中注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沒有注意參加時,特征可能是游離的,因而可能出現錯誤的結合;在注意的參與下,人們可能知覺到事物的整體。
2.大小知覺
(1)大小—距離不變假設
我們知覺的物體大小與物體在網膜上投影的大小有關系。網像的大小服從于幾何投影的規(guī)律:距離遠,同一物體在網膜上的投影??;距離近,同一物體在網膜上的投影大。用公式表示為:a=A/D.
a指網膜投影的大??;A指物體的大??;D反映對象與眼睛的距離。即網膜投影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成正比,而與距離成反比。人們在知覺物體大小時,似乎不自覺地解決了大小與距離的關系問題,即物體大小二網像大小X距離。這就是大小—距離不變假設。這個假設解釋了大小恒常性。
(2)鄰近物體的大小對比
兩個實際大小相等的物體,當一個物體處在細小物體的包圍中,而另一個物體處在較大物體的包圍中,我們知覺到的物體大小是不相同的。在大的物體包圍中的物體顯得小,而在小的物體包圍中的物體顯得大。這時,物體在視網膜上的投影相等,而觀察的距離也一樣,它們在大小上的差別,是由于網膜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投影比例造成的。
(一)知覺概述
知覺的含義
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頭腦中產生的對事物整體的認識。知覺與感覺一樣,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產生的,同屬于對現實的感性認識形式。
知覺以感覺為基礎,但不是個別感覺信息的簡單總和。它比個別感覺的簡單相加要復雜得多。知覺作為一種活動、過程,包含了相互聯(lián)系的幾種作用:覺察、分辨和確認。
知覺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覺依賴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對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數據驅動加工。知覺還依賴于感知的主體,即具體的人。人的知覺系統(tǒng)不僅要加工由外部輸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頭腦中已經儲存的信息,后面這種加工叫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驅動加工。
(二)空間知覺
1.形狀知覺
(1)形狀的特征分析
許多心理學家相信,對形的識別開始于對原始特征的分析與檢測。這些原始特征包括點、線條、角度、朝向和運動等。視覺系統(tǒng)對這些特征的檢測是自動的,無需意識的努力。對圖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視覺系統(tǒng)的特征檢測器來完成的。
(2)輪廓與圖形
圖形可以定義為視野中的一個面積,它是借助可見的輪廓而從其余部分分離出來的。因此,在圖形中,輪廓代表了圖形及其背景的一個分界面,它是在視野中鄰近的成分出現明度或顏色的突然變化時出現的。
一個物體的輪廓,不僅受空間上鄰近的其他物體輪廓的影響,而且也受時間上前后出現的物體輪廓的影響。這種現象叫輪廓的掩蔽或圖形掩蔽。它說明人們在知覺物體形狀時,輪廓的形成是需要時間的。
當客觀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變化,人們在一片同質的視野中也能看到輪廓,這種輪廓叫主觀輪廓或錯覺輪廓。主觀輪廓表現了視覺系統(tǒng)的一個特點:當視野中出現不完整因素時,視覺系統(tǒng)就傾向于把它們完整起來,變成比較簡單、穩(wěn)定、正規(guī)化的圖形。也有人認為,主觀輪廓是由于明度對比產生的。
(3)圖形的組成
視野中的哪些成分容易結合為一個圖形從20世紀初以來,心理學對這一問題進行過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圖形組織的一些原則,如鄰近性、相似性、對稱性、良好連續(xù)、共同命運、封閉、線條方向和簡單性等。
(4)圖形識別
人們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當前獲得的信息,確定知覺到的圖形是什么,叫做圖形識別。這是形狀知覺中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個階段。人對圖形的識別不僅依賴于當前輸入的信息,而且依賴于人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期待。
(5)注意在圖形知覺中的作用
人腦是如何將不同的特征聯(lián)合在一起的問題是形狀知覺中的重要問題,這在神經科學和心理學中叫特征捆綁問題?,F代的一些研究認為,在特征整合中注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沒有注意參加時,特征可能是游離的,因而可能出現錯誤的結合;在注意的參與下,人們可能知覺到事物的整體。
2.大小知覺
(1)大小—距離不變假設
我們知覺的物體大小與物體在網膜上投影的大小有關系。網像的大小服從于幾何投影的規(guī)律:距離遠,同一物體在網膜上的投影??;距離近,同一物體在網膜上的投影大。用公式表示為:a=A/D.
a指網膜投影的大??;A指物體的大??;D反映對象與眼睛的距離。即網膜投影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成正比,而與距離成反比。人們在知覺物體大小時,似乎不自覺地解決了大小與距離的關系問題,即物體大小二網像大小X距離。這就是大小—距離不變假設。這個假設解釋了大小恒常性。
(2)鄰近物體的大小對比
兩個實際大小相等的物體,當一個物體處在細小物體的包圍中,而另一個物體處在較大物體的包圍中,我們知覺到的物體大小是不相同的。在大的物體包圍中的物體顯得小,而在小的物體包圍中的物體顯得大。這時,物體在視網膜上的投影相等,而觀察的距離也一樣,它們在大小上的差別,是由于網膜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投影比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