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化痰平喘藥歸納——中西醫(yī)結(jié)合《中藥學(xué)》

字號:

凡能消除痰涎,減輕或制止咳喘的藥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藥;以止咳化痰平喘藥為主組成的方劑,稱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氣喘與痰涎在病機(jī)上常有密切關(guān)系,咳喘多挾痰,痰多常致咳喘。因此,臨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藥常相互配伍使用。
    化痰止咳平喘藥的性味,大多辛、苦、甘。辛能開郁散結(jié);苦能降氣平喘;甘能潤肺止咳。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醫(yī)學(xué)教育 網(wǎng)原創(chuàng)器,故本類藥物主要?dú)w肺脾兩經(jīng)。
    接止咳化痰平喘藥的不同性能,分為溫化寒痰、清化熱痰及止咳平喘藥三類。
    本類藥物伍用時(shí),外感咳喘者合解表藥;虛勞咳喘者合補(bǔ)益之品;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強(qiáng)烈溫燥化痰藥;麻疹初起者不宜溫?cái)恐箍戎贰?BR>    半夏
    《本經(jīng)》
    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塊莖。
    別名:鬧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
    處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藥用部分:塊莖。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jīng):脾、胃、肺經(jīng)。
    功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
    主治與應(yīng)用:
    1.寒性濕痰咳喘之證。常伍用陳皮、茯苓、甘草等。
    2.痰濕阻滯,停飲犯胃所致之嘔逆。伍用生姜、茯苓;胃熱嘔吐,加黃連、竹茹;妊娠嘔吐合灶心土、白術(shù)、茯苓。
    3.痰熱互結(jié)所致胸脘痞悶、結(jié)胸證。常合用黃連、黃芩、瓜萎、干姜。
    用量:3-9克。
    禁忌:陰虛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婦慎用,反烏頭。
    參考資料:
    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γ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堿等有效成分。尿黑酸為半夏刺激性物質(zhì),γ氨基丁酸有臨時(shí)降壓作用,半夏能抑制嘔吐中樞,有止吐作用;還有祛痰、鎮(zhèn)咳、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等作用。
    生半夏毒性較大,炮制后仍有一定毒性。
    瓜萎
    《別錄》
    為葫蘆科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種子。
    別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處方用名:瓜萎、全瓜萎、瓜萎仁、瓜萎皮。
    藥用部分:成熟果實(shí)。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入肺、胃、大腸經(jīng)。
    功能;清熱化痰、寬中散結(jié)、潤腸通便。
    主治及應(yīng)用
    1.肺熱咳嗽,痰黃稠難咳出;肺癰咳吐膿血。常合知母、浙貝母、銀花、魚腥草。
    2.胸痹脅痛。常合薤白、半夏、枳殼。
    3.乳癰初起。常合蒲公英、連翹、陳皮。
    4.腸燥便結(jié)。合火麻仁、桃仁。單用萎仁或合用杏仁治肺熱痰郁之便秘。
    用量:全瓜萎12-30克 瓜萎皮6-12克 瓜萎仁6-15克 瓜萎霜6-15克。
    參考資料;成分:含三萜皂甙、有機(jī)酸、樹指、糖類脂肪油等。萎仁含脂肪油。
    藥理研究;瓜萎及提取物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醇提取物有抗癌作用。
    附:天花粉
    天花粉亦稱花粉或瓜萎根。
    性味:甘、酸、寒。
    功能:清肺化痰,養(yǎng)胃生津。
    主治及應(yīng)用:
    1.肺熱咳嗽,肺虛咯血。合麥冬、生地、天冬等伍用。
    2.熱傷津液之口渴。常合山藥、五味子、黃芪伍用。
    貝母
    《本經(jīng)》
    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鱗基。根據(jù)產(chǎn)地,性狀不同,分為川母及浙貝母。
    別名:川貝、浙貝,元寶吐,板貝。
    處方用名:川貝母、浙貝母、象貝母。
    藥用部分;地下球形鱗莖。
    性味:川貝母苦、甘、微寒;浙貝母苦、寒。
    歸經(jīng):入肺、心經(jīng)。
    功能:清熱化痰,散結(jié)開郁。
    主治及應(yīng)用:
    1.痰熱咳嗽,合知母。川貝有甘涼潤肺之性,故用于肺虛之咳,痰少咽燥,與沙參、天冬、麥冬合用。
    2.瘰疬、瘡癰腫毒、乳癰、肺癰。以浙貝為佳,合用玄參、牡蠣、夏枯草療瘰疬;合連翹、蒲公英、天花粉治瘡癰乳疾;伍葦莖、苡仁、冬瓜仁、魚腥草療肺癰。
    用量:川貝1-15克,研末沖服,一日三次,浙貝3-9克,煎服,也可研末沖服,每次1克,一日三次。
    禁忌:反烏頭。寒痰、濕痰不宜用。
    參考資料;成分:川貝和浙貝均含貝母堿、去氫貝母堿及多種生物堿。此外,浙貝母含浙貝母甲、乙生物堿。
    藥理研究:
    浙貝堿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擴(kuò)張作用,高濃度則顯著收縮。且有興奮子宮平滑肌及降壓作用。川貝母堿降壓作用較持久。
    桔梗
    《本經(jīng)》
    為桔??贫嗄晟荼局参锝酃5母?。
    別名;包袱花、梗草、白藥。
    處方用名:桔梗、苦醫(yī)學(xué)教育 網(wǎng)原創(chuàng)桔梗、白桔梗、津桔梗。
    藥用部分:根。
    性味:辛、苦、平。
    歸經(jīng):入肺經(jīng)。
    功能:宣肺祛痰、排膿。
    主治及應(yīng)用:
    1.咳嗽痰多。風(fēng)寒咳嗽合用荊芥、防風(fēng)、蘇葉;內(nèi)熱咳嗽合桑葉、菊花、牛蒡子、前胡。
    2.咽痛音啞。桔梗能開提肺氣,肺氣得宣,則音自揚(yáng)。常合牛蒡子、射干、蟬衣等。
    3.癃閉、水腫。桔梗理肺而通諸氣,肺氣宣通,閉遏自暢。故常于利濕通淋、溫陽化氣劑中應(yīng)用,以治癃閉、小便不暢、水腫諸證。
    4.肺癰咳吐膿血,痰黃腥臭。桔梗祛痰又善排膿,與葦莖、苡仁、冬瓜仁、桃仁、魚腥草同用,以奏祛痰排膿之效。
    用量:3-10克。
    禁忌:陰虛火旺、久咳、麻疹不發(fā)者不宜應(yīng)用:胃潰湯,咳血者,以防刺激胃粘膜、升提太過而不宜用之。
    參考資料:
    成分:含桔梗皂甙、桔梗酸A、B、C、桔梗糖及微量生物堿。
    藥理研究:
    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及解熱作用,與桔梗皂甙抑制中樞有關(guān),小劑量可刺激胃粘膜引起嘔吐,并能反射地引起支氣管分泌增多,使痰稀釋易咳出。
    苦杏仁
    《本經(jīng)》
    為薔薇科落葉喬木山杏之成熟種子。
    別名:衡兒,北杏仁。
    處方用名:苦杏仁,杏仁,光杏仁。
    藥用部分:種子。
    性味;苦、微溫,有小毒。
    歸經(jīng):入肺、大腸經(jīng)。
    功能: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主治與應(yīng)用:1.風(fēng)熱咳嗽。伍用桑葉、薄荷 .
    2.肺熱咳嗽。合用桔梗、黃芩、蘆根。
    3.喘息多痰。風(fēng)寒喘咳者合麻黃、甘草;風(fēng)熱咳喘者合桑葉、菊花;燥熱喘熱者伍桑草。
    4.津枯血少便秘。配火麻仁、桃仁、當(dāng)歸。
    用量:3-10。
    禁忌:肺虛咳喘者忌用。
    參考資料;
    成分:含苦杏仁甙、苦杏仁甙酶和脂肪油??嘈尤蔬敖?jīng)酶或酸水解產(chǎn)生氫氰酸等。
    藥理研究:
    對呼吸中樞有鎮(zhèn)靜作用。過量易中毒,中毒時(shí)民間用杏樹內(nèi)皮60克水煎服以解毒。本品含有約50%脂肪油,故有通便作用。
    百部
    《別錄》
    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的塊根。
    別名:百部根。
    處方用名:百部、炙百醫(yī)學(xué)教育 網(wǎng)原創(chuàng)部、蒸百部。
    藥用部分:塊根。
    性味:甘、苦、平。
    歸經(jīng):入肺經(jīng)。
    功能:潤肺止咳,滅虱殺蟲。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潤而不燥,有較好的潤肺止咳作用,對人型結(jié)核桿菌有抑制作用。故最宜用于肺癆咳嗽,常合黃芩、白芨、沙參、黨參配用。
    2.各型咳嗽。不論新咳、久咳、寒咳、熱咳均中應(yīng)用之。
    3.滅虱殺蟲。蟯蟲病,以百部30-50克煎取濃30-50ml,每晚保留灌腸一次;頭虱、體虱,20%百部醇浸液成50%水浸液涂摸。此外,對陰道滴蟲也有殺滅作用。
    用量:6-9克,結(jié)核病用量20-30克,外用適量。
    禁忌:大便溏瀉者慎用。
    參考資料:
    成分:主要含生物堿。
    藥理研究:
    百部能減低呼吸中樞興奮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奏鎮(zhèn)咳之效。對人型結(jié)核杜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對痢疾桿菌等多種桿菌有抑制作用,對體虱、頭虱有毒殺作用。
    紫苑
    《本經(jīng)》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苑的根莖及須根。
    別名:青苑。
    處方用名:紫苑、炙紫苑、紫苑茸。
    藥用部分;干燥根莖及須根。
    性味:辛、苦、微溫。
    歸經(jīng):入肺經(jīng)。
    功能:化痰止咳。
    主治及應(yīng)用:
    紫苑溫而不熱,潤而不燥,為止咳化痰要藥,主治咳嗽,不論內(nèi)傷、外感、寒熱咳皆宜??人詺饽?,咯痰不爽者配桔梗、甘草、遠(yuǎn)志;治肺虛久咳、痰中帶血者伍款冬花、百合、川貝、麥冬同用。
    用量:3-10克。
    參考資料:
    成分:含紫苑皂甙、紫苑酮、槲皮素等。
    藥理研究:紫苑皂甙、槲皮素能顯著增加呼吸道分泌,使痰液稀釋,容易咯出。故有祛痰、鎮(zhèn)咳作用,并能興奮心肌,且有利尿作用。
    款冬花
    《本經(jīng)》
    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款冬花的花蕾。
    別名:冬花、款冬。
    處方用名:款冬花、冬花。
    藥用部分;款冬花未開放時(shí)的花序。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入肺經(jīng)。
    功能;潤肺下氣,止咳化痰。
    主治與應(yīng)用:
    1.肺寒痰多及肺虛久咳。冬花溫潤不燥,為止咳化痰、潤肺下氣之良藥。有邪可散,散而不泄,無邪可潤,潤而不寒。伍紫苑。
    2.外感咳嗽、不論寒咳或熱均可用之。常合杏仁、桔梗、前胡及解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