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產(chǎn)道異常分類
(1)均小骨盆。骨盆形態(tài)屬于女性型,但骨盆各徑線均較正常低值少2cm或更多,骨盆入口、中骨盆及出口平面均狹窄。多見于身材矮小,體形勻稱的婦女。如果胎兒較小,胎位正常,宮縮良好,有可能經(jīng)陰道分娩,否則需行刮宮產(chǎn)術。
(2)扁平骨盆。主要特點為骨盆入口平面前后徑狹窄。骶恥外徑<18cm,入口平面前后徑<10cm,對角徑<11.5cm.扁平骨盆主要影響胎兒入盆。當胎頭雙頂徑能通過骨盆入口平面時,可經(jīng)陰道分娩;如胎頭不能入盆,則應行剖宮產(chǎn)術。
(3)漏斗骨盆。骨盆入口平面各徑線在正常范圍,但中骨盆和出口平面均狹窄,骨盆兩側壁向內傾斜似漏斗狀,故稱漏斗型骨盆。其坐骨棘間徑<10cm,坐骨結節(jié)間徑<8cm,坐骨結節(jié)間徑與后矢狀徑之和<15cm,恥骨弓角<90°,坐骨切跡寬度變窄。臨產(chǎn)后胎頭下降至中骨盆或出口時,妨礙胎頭內旋轉和娩出,形成持續(xù)性枕橫位或枕后位,造成難產(chǎn)。
(4)橫徑狹窄骨盆。也稱類人猿型骨盆。其特點是骨盆各平面均呈前后徑長而橫徑較短。外測量骶恥外徑正?;虼笥谡?,而髂嵴間徑、髂棘間徑及粗隆間徑皆較正常者短。分娩時胎頭多呈持續(xù)性枕后位或胎頭高直位,產(chǎn)程往往延長。
(5)畸形骨盆。骨盆外形失去正常形態(tài),兩側不對稱。有先天發(fā)育異常或外傷引起的畸形骨盆,髓關節(jié)病變或跛行所致的偏斜骨盆,骨質軟化癥骨盆等?;喂桥枰话阈杵蕦m產(chǎn)結束分娩。
2.診斷
(1)病史。詢問既往有無影響骨盆變形的病史,如結核、佝僂病、骨質軟化癥及外傷等。經(jīng)產(chǎn)婦還應著重詢問既往分娩經(jīng)過。
(2)檢查
①一般檢查。注意孕婦的身高、體型、步態(tài),有無身材矮小、跛行、胸廓畸形、脊柱變形等;檢查米氏菱形區(qū)是否對稱。
②腹部檢查。注意腹部形態(tài),如有尖腹或懸垂腹,提示胎頭入盆困難;查明胎位,胎位異常不易糾正者,考慮有骨盆狹窄的可能;測量子宮長度和腹圍,并借助B超檢查估計胎兒大小,估計頭盆關系。初產(chǎn)婦臨近預產(chǎn)期,經(jīng)產(chǎn)婦臨產(chǎn)后胎頭仍不入盆者,應作跨恥征檢查,跨恥征陽性者,表示頭盆不稱。
③骨盆測量。包括骨盆外測量和內測量,骨盆外測量有異常者,應補充內測量。
入口狹窄:如骶恥外徑<18cm,應行陰道檢查,了解骶骨岬突出程度,測對角徑如<11.5cm,即可診斷骨盆入口狹窄。入口狹窄可分為3級:骶恥外徑<17.5cm為輕度狹窄;骶恥外徑<16.5cm為重度狹窄;骶恥外徑<16cm為絕對狹窄。
中骨盆狹窄:陰道檢查骶骨前面的彎曲度、骨盆側壁內聚程度、坐骨棘突出程度、坐骨切跡寬度。如坐骨棘間徑<10cm、坐骨切跡小于2橫指、骶骨平直、可診斷中骨盆狹窄。
出口狹窄:主要測坐骨結節(jié)間徑和后矢狀徑。如果坐骨結節(jié)間徑<8cm,出口后矢狀徑<7cm,坐骨結節(jié)間徑與后矢狀徑之和<15cm,恥骨弓角度<90°,尾骨前鉤且骶尾關節(jié)固定,可診斷骨盆出口狹窄。
傾斜骨盆:除觀察米氏菱形區(qū)是否對稱外,還應測量兩側外斜徑及兩側直徑是否等長。外斜徑是從一側格前上棘至對側髂后上棘間的距離,同側直徑是髂前上棘至同側髂后上棘間的距離。如兩側外斜徑值相差1cm以上,均視為異常。
④陰道檢查。除了解骨盆情況外,還可判斷頭盆關系、先露下降程度、胎兒顱骨重疊程度、產(chǎn)瘤大小及宮口擴張程度等情況。陰道檢查是判斷能否經(jīng)陰道分娩的重要依據(jù)。
⑤輔助檢查。X線測量骨盆各徑線較準確,但因對人體有一定損傷,故現(xiàn)已少用。B超測量胎頭雙頂徑較準確,可幫助判斷頭盆關系。
(1)均小骨盆。骨盆形態(tài)屬于女性型,但骨盆各徑線均較正常低值少2cm或更多,骨盆入口、中骨盆及出口平面均狹窄。多見于身材矮小,體形勻稱的婦女。如果胎兒較小,胎位正常,宮縮良好,有可能經(jīng)陰道分娩,否則需行刮宮產(chǎn)術。
(2)扁平骨盆。主要特點為骨盆入口平面前后徑狹窄。骶恥外徑<18cm,入口平面前后徑<10cm,對角徑<11.5cm.扁平骨盆主要影響胎兒入盆。當胎頭雙頂徑能通過骨盆入口平面時,可經(jīng)陰道分娩;如胎頭不能入盆,則應行剖宮產(chǎn)術。
(3)漏斗骨盆。骨盆入口平面各徑線在正常范圍,但中骨盆和出口平面均狹窄,骨盆兩側壁向內傾斜似漏斗狀,故稱漏斗型骨盆。其坐骨棘間徑<10cm,坐骨結節(jié)間徑<8cm,坐骨結節(jié)間徑與后矢狀徑之和<15cm,恥骨弓角<90°,坐骨切跡寬度變窄。臨產(chǎn)后胎頭下降至中骨盆或出口時,妨礙胎頭內旋轉和娩出,形成持續(xù)性枕橫位或枕后位,造成難產(chǎn)。
(4)橫徑狹窄骨盆。也稱類人猿型骨盆。其特點是骨盆各平面均呈前后徑長而橫徑較短。外測量骶恥外徑正?;虼笥谡?,而髂嵴間徑、髂棘間徑及粗隆間徑皆較正常者短。分娩時胎頭多呈持續(xù)性枕后位或胎頭高直位,產(chǎn)程往往延長。
(5)畸形骨盆。骨盆外形失去正常形態(tài),兩側不對稱。有先天發(fā)育異常或外傷引起的畸形骨盆,髓關節(jié)病變或跛行所致的偏斜骨盆,骨質軟化癥骨盆等?;喂桥枰话阈杵蕦m產(chǎn)結束分娩。
2.診斷
(1)病史。詢問既往有無影響骨盆變形的病史,如結核、佝僂病、骨質軟化癥及外傷等。經(jīng)產(chǎn)婦還應著重詢問既往分娩經(jīng)過。
(2)檢查
①一般檢查。注意孕婦的身高、體型、步態(tài),有無身材矮小、跛行、胸廓畸形、脊柱變形等;檢查米氏菱形區(qū)是否對稱。
②腹部檢查。注意腹部形態(tài),如有尖腹或懸垂腹,提示胎頭入盆困難;查明胎位,胎位異常不易糾正者,考慮有骨盆狹窄的可能;測量子宮長度和腹圍,并借助B超檢查估計胎兒大小,估計頭盆關系。初產(chǎn)婦臨近預產(chǎn)期,經(jīng)產(chǎn)婦臨產(chǎn)后胎頭仍不入盆者,應作跨恥征檢查,跨恥征陽性者,表示頭盆不稱。
③骨盆測量。包括骨盆外測量和內測量,骨盆外測量有異常者,應補充內測量。
入口狹窄:如骶恥外徑<18cm,應行陰道檢查,了解骶骨岬突出程度,測對角徑如<11.5cm,即可診斷骨盆入口狹窄。入口狹窄可分為3級:骶恥外徑<17.5cm為輕度狹窄;骶恥外徑<16.5cm為重度狹窄;骶恥外徑<16cm為絕對狹窄。
中骨盆狹窄:陰道檢查骶骨前面的彎曲度、骨盆側壁內聚程度、坐骨棘突出程度、坐骨切跡寬度。如坐骨棘間徑<10cm、坐骨切跡小于2橫指、骶骨平直、可診斷中骨盆狹窄。
出口狹窄:主要測坐骨結節(jié)間徑和后矢狀徑。如果坐骨結節(jié)間徑<8cm,出口后矢狀徑<7cm,坐骨結節(jié)間徑與后矢狀徑之和<15cm,恥骨弓角度<90°,尾骨前鉤且骶尾關節(jié)固定,可診斷骨盆出口狹窄。
傾斜骨盆:除觀察米氏菱形區(qū)是否對稱外,還應測量兩側外斜徑及兩側直徑是否等長。外斜徑是從一側格前上棘至對側髂后上棘間的距離,同側直徑是髂前上棘至同側髂后上棘間的距離。如兩側外斜徑值相差1cm以上,均視為異常。
④陰道檢查。除了解骨盆情況外,還可判斷頭盆關系、先露下降程度、胎兒顱骨重疊程度、產(chǎn)瘤大小及宮口擴張程度等情況。陰道檢查是判斷能否經(jīng)陰道分娩的重要依據(jù)。
⑤輔助檢查。X線測量骨盆各徑線較準確,但因對人體有一定損傷,故現(xiàn)已少用。B超測量胎頭雙頂徑較準確,可幫助判斷頭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