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
(一)流行病學資料 食物或水型流行暴發(fā),起病前進食未煮熟海產(chǎn)品如毛蚶、蛤蜊等,兒童發(fā)病年齡以及秋、冬季節(jié)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診斷。但散發(fā)性發(fā)病則不足以排除甲型肝炎。
有與乙型肝炎患者或HBsAg攜帶者密切接觸史或多個家庭成員病史,特別是出生于HBeAg陽性母親的嬰幼兒,對乙型肝炎診斷有參考意義。對有輸血史的肝炎患者,應考慮丙型肝炎的可能。持續(xù)性水型流行暴發(fā)時應考慮戊型肝炎的可能。
(二)臨床診斷
1.急性肝炎: (1)起病急,有畏寒、發(fā)熱、納差、惡心、嘔吐等黃疸前期癥狀,血清ALT顯著升高,而無過去肝炎病史者應首先考慮甲型或戊型肝炎的診斷。無黃疸者可臨床擬診為急性無黃疸型甲型肝炎。(2)起病較慢,有乏力、厭食、惡心、嘔吐等黃疸前期癥狀,血清ALT顯著升高,而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肝損害,病程在6個月以內(nèi)者,可臨床擬診為急性無黃疸型乙型或丙型肝炎。
2.慢性肝炎:(1)慢性遷延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程超過半年,病情較輕,可有肝區(qū)痛和乏力,伴有輕度肝功能損害或ALT升高,而不具備診斷為慢性活動性肝炎條件,或肝活檢符合慢性遷延性肝炎組織血改變者。(2)慢性活動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程超過半年,癥狀較明顯,肝腫大,質(zhì)地中度以上??砂橛悬S疸、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或脾腫大。血清ALT反復或持續(xù)升高伴有蛋白功能異常如A/G比值下降或倒置,可有血清膽紅素長期或反復升高。
3.重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10日以內(nèi)迅速出現(xiàn)重型肝炎表現(xiàn)者,可診斷為急性重型肝炎。病程10日以上出現(xiàn)上述表現(xiàn)者可診斷為亞急性重型肝炎。在慢性活動性肝炎基礎上出現(xiàn)重型肝炎表現(xiàn)者,可診斷為慢性重型肝炎。
(三)病原學診斷
1.甲型肝炎 具備急性肝炎臨床表現(xiàn),并在血清中檢出抗-HAV IgM;或急性期抗-HAV IgG陰性,恢復其轉(zhuǎn)為陽性;或從糞中檢出或分離出HAV者,均可確診為甲型肝炎。
2.乙型肝炎 具備急、慢性肝炎臨床表現(xiàn),而血清HBsAg、HBeAG、HBcAg、HBV DNA、DNAP或抗-HBc IgM當中有一項陽性時,可確診性肝炎。單獨抗-HBe或抗-HBc陽性時,需同時伴有上述當中的1項陽性才能確診。抗-HBs單獨陽性,而其血清濃度大于10mIU/ml時,可基本排除乙型肝炎。缺乏臨床表現(xiàn)而HBsAg陽性,伴有或不伴有其他血清標記物時,可診斷為無癥狀HBsAg攜帶者。
3.丙型肝類 具備急、慢性肝炎臨床表現(xiàn),而同時抗-HCV IgM、抗-HCV IgG或HCV RNA陽性時,可診斷為丙型肝炎。不具備臨床表現(xiàn),僅血清HCV標記物陽性時,可診斷為無癥狀HCV攜帶者。
4.丁型肝炎 具備急、慢性臨床表現(xiàn),血清HBsAg陽性,而同時血清HDAg、抗-HDV IgM或抗-HDV IgG其中1項陽性;或肝活檢免疫組化法檢出HDAg時,均可確診未定型肝炎。不具備臨床表現(xiàn),僅血清HBsAg和HDV血清標記物陽性時,可診斷為無癥狀HDV攜帶者。
5.戊型肝炎 具備急性肝炎臨床表現(xiàn),而同時血清抗-HEV IgM、抗-HEV IgG陽性;或從糞便中檢出HEV顆粒者,均可診斷為戊型肝炎。
[鑒別診斷]
(一)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
1.溶血性黃疸 有藥物或感染的誘因,常有紅細胞本身缺陷,有貧血、血紅蛋白尿,網(wǎng)織紅細胞增多,血清間接膽紅素測定升高,大、小便中尿膽原增多。
2.肝外梗阻型黃疸 肝腫大較常見,膽囊腫大常見,肝功能改變較輕,有原發(fā)病的癥狀、體征,如膽絞痛、Murphy征陽性、腹內(nèi)中快和化驗檢查特征如血清堿性磷酸酶和膽固醇顯著上升、X線及超生檢查發(fā)現(xiàn)結(jié)石癥,肝內(nèi)膽管擴張等。
(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1.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 EB病毒和巨細胞病毒都可引起肝類,但一般不成為病毒型肝炎。鑒別診斷應根據(jù)原發(fā)病的臨床特點和血清血檢查結(jié)果。
2.感染中毒型肝炎 細菌、立克次體、鉤端螺旋體感染都可引起肝腫大、黃疸及肝功能異常。應根據(jù)原發(fā)病的臨床特點和實驗室檢查來加以鑒別。
3.藥物引起的肝損害 有用過能引起肝損害藥物的歷史。如為中毒型藥物,肝損害程度與藥物劑量有關(guān)。如為變態(tài)反應性藥物,多同時伴有發(fā)熱、皮疹、關(guān)節(jié)痛、嗜酸粒細胞增多等變態(tài)反應表現(xiàn)。初次應用至出現(xiàn)肝損害之間有一段潛伏期,再次暴露于同一藥物時迅速發(fā)生。
4.酒精性肝炎 長期嗜酒可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根據(jù)個人史和血清學檢查加以鑒別。
(一)流行病學資料 食物或水型流行暴發(fā),起病前進食未煮熟海產(chǎn)品如毛蚶、蛤蜊等,兒童發(fā)病年齡以及秋、冬季節(jié)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診斷。但散發(fā)性發(fā)病則不足以排除甲型肝炎。
有與乙型肝炎患者或HBsAg攜帶者密切接觸史或多個家庭成員病史,特別是出生于HBeAg陽性母親的嬰幼兒,對乙型肝炎診斷有參考意義。對有輸血史的肝炎患者,應考慮丙型肝炎的可能。持續(xù)性水型流行暴發(fā)時應考慮戊型肝炎的可能。
(二)臨床診斷
1.急性肝炎: (1)起病急,有畏寒、發(fā)熱、納差、惡心、嘔吐等黃疸前期癥狀,血清ALT顯著升高,而無過去肝炎病史者應首先考慮甲型或戊型肝炎的診斷。無黃疸者可臨床擬診為急性無黃疸型甲型肝炎。(2)起病較慢,有乏力、厭食、惡心、嘔吐等黃疸前期癥狀,血清ALT顯著升高,而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肝損害,病程在6個月以內(nèi)者,可臨床擬診為急性無黃疸型乙型或丙型肝炎。
2.慢性肝炎:(1)慢性遷延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程超過半年,病情較輕,可有肝區(qū)痛和乏力,伴有輕度肝功能損害或ALT升高,而不具備診斷為慢性活動性肝炎條件,或肝活檢符合慢性遷延性肝炎組織血改變者。(2)慢性活動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程超過半年,癥狀較明顯,肝腫大,質(zhì)地中度以上??砂橛悬S疸、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或脾腫大。血清ALT反復或持續(xù)升高伴有蛋白功能異常如A/G比值下降或倒置,可有血清膽紅素長期或反復升高。
3.重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10日以內(nèi)迅速出現(xiàn)重型肝炎表現(xiàn)者,可診斷為急性重型肝炎。病程10日以上出現(xiàn)上述表現(xiàn)者可診斷為亞急性重型肝炎。在慢性活動性肝炎基礎上出現(xiàn)重型肝炎表現(xiàn)者,可診斷為慢性重型肝炎。
(三)病原學診斷
1.甲型肝炎 具備急性肝炎臨床表現(xiàn),并在血清中檢出抗-HAV IgM;或急性期抗-HAV IgG陰性,恢復其轉(zhuǎn)為陽性;或從糞中檢出或分離出HAV者,均可確診為甲型肝炎。
2.乙型肝炎 具備急、慢性肝炎臨床表現(xiàn),而血清HBsAg、HBeAG、HBcAg、HBV DNA、DNAP或抗-HBc IgM當中有一項陽性時,可確診性肝炎。單獨抗-HBe或抗-HBc陽性時,需同時伴有上述當中的1項陽性才能確診。抗-HBs單獨陽性,而其血清濃度大于10mIU/ml時,可基本排除乙型肝炎。缺乏臨床表現(xiàn)而HBsAg陽性,伴有或不伴有其他血清標記物時,可診斷為無癥狀HBsAg攜帶者。
3.丙型肝類 具備急、慢性肝炎臨床表現(xiàn),而同時抗-HCV IgM、抗-HCV IgG或HCV RNA陽性時,可診斷為丙型肝炎。不具備臨床表現(xiàn),僅血清HCV標記物陽性時,可診斷為無癥狀HCV攜帶者。
4.丁型肝炎 具備急、慢性臨床表現(xiàn),血清HBsAg陽性,而同時血清HDAg、抗-HDV IgM或抗-HDV IgG其中1項陽性;或肝活檢免疫組化法檢出HDAg時,均可確診未定型肝炎。不具備臨床表現(xiàn),僅血清HBsAg和HDV血清標記物陽性時,可診斷為無癥狀HDV攜帶者。
5.戊型肝炎 具備急性肝炎臨床表現(xiàn),而同時血清抗-HEV IgM、抗-HEV IgG陽性;或從糞便中檢出HEV顆粒者,均可診斷為戊型肝炎。
[鑒別診斷]
(一)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
1.溶血性黃疸 有藥物或感染的誘因,常有紅細胞本身缺陷,有貧血、血紅蛋白尿,網(wǎng)織紅細胞增多,血清間接膽紅素測定升高,大、小便中尿膽原增多。
2.肝外梗阻型黃疸 肝腫大較常見,膽囊腫大常見,肝功能改變較輕,有原發(fā)病的癥狀、體征,如膽絞痛、Murphy征陽性、腹內(nèi)中快和化驗檢查特征如血清堿性磷酸酶和膽固醇顯著上升、X線及超生檢查發(fā)現(xiàn)結(jié)石癥,肝內(nèi)膽管擴張等。
(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1.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 EB病毒和巨細胞病毒都可引起肝類,但一般不成為病毒型肝炎。鑒別診斷應根據(jù)原發(fā)病的臨床特點和血清血檢查結(jié)果。
2.感染中毒型肝炎 細菌、立克次體、鉤端螺旋體感染都可引起肝腫大、黃疸及肝功能異常。應根據(jù)原發(fā)病的臨床特點和實驗室檢查來加以鑒別。
3.藥物引起的肝損害 有用過能引起肝損害藥物的歷史。如為中毒型藥物,肝損害程度與藥物劑量有關(guān)。如為變態(tài)反應性藥物,多同時伴有發(fā)熱、皮疹、關(guān)節(jié)痛、嗜酸粒細胞增多等變態(tài)反應表現(xiàn)。初次應用至出現(xiàn)肝損害之間有一段潛伏期,再次暴露于同一藥物時迅速發(fā)生。
4.酒精性肝炎 長期嗜酒可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根據(jù)個人史和血清學檢查加以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