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甲公司于2000年1月1日購入乙公司20%的股份,買價為100萬元,相關稅費為10萬元。2000年初乙公司所有者權益總量為500萬元。甲公司按5年期分攤股權投資差額。2000年末乙公司實現(xiàn)盈余30萬元。2001年初甲公司再次購入乙公司10%的股份,買價為30萬元,相關稅費為5萬元,2001年末乙公司發(fā)生虧損50萬元,當年末該投資的可收回價值為130萬元。2002年乙公司實現(xiàn)盈余200萬元,年末該投資的可收回價值為201萬元,2003年1月1日甲公司將該投資出售,售價為300萬元,則甲公司出售時貸記“投資收益”( ?。┤f元。
A.96
B.99
C.100
D.110
標準答案:a
本題分數(shù): 1.50 分
解 析:①2000年初第一次投資時的初始投資成本=100+10=110(萬元);
②第一次投資形成的股權投資借差=110-500×20%=10(萬元);
③2000年末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110-10÷5+30×20%=114(萬元);
④2001年初第二次投資形成的股權投資貸差額=(500+30)×10%-(30+5)=18(萬元);
⑤相比第一次投資的借差尚余額8萬元,應認定凈貸差10萬元;
⑥2001年末該投資的賬面余額=114+35+10-50×30%=144(萬元),相比此時的可收回價值130萬元,應沖減資本公積10萬元,計入投資收益4萬元;
⑦2002年末該投資的賬面余額=144+200×30%=204(萬元),相比此時的可收回價值201萬元,應提足減值準備為3萬元,相比已提過的減值準備14萬元,應沖回減值準備11萬元,先恢復減值損失計入投資收益4萬元,再恢復資本公積7萬元;
⑧2003年初甲公司將該投資出售時先恢復資本公積3萬元,差額計入投資收益96萬元。
7、 2003年12月31日,甲公司從乙公司融資租入一臺設備,租賃合同規(guī)定,租賃期為3年,每年支付租金100萬元(租期滿一年時支付),承租人擔保的資產(chǎn)余值為10萬元,未擔保余值為5萬元。租賃資產(chǎn)原賬面價值為279.90萬元,租賃內(nèi)含利率為6%。租賃談判中,乙公司發(fā)生律師費4萬元。則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資產(chǎn)負債表中“應收融資租賃款”項目的金額是( )萬元。
A.279.90
B.310
C.274.90
D.315
標準答案:c
本題分數(shù): 1.00 分
解 析:最低租賃收款額=最低租賃付款額+第三方擔保的資產(chǎn)余值=(3×100+10)+0=310(萬元),最低租賃收款額現(xiàn)值=(100/1.06)+(100/1.062)+(100/1.063)+(10/1.063)
=94.34+89+83.96+8.40=275.70(萬元);
未擔保余值=5萬元,未擔保余值現(xiàn)值=5/1.063=4.20(萬元)
未實現(xiàn)融資收益=(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最低租賃收款額現(xiàn)值+未擔保余值現(xiàn)值)=(310+5)—(275.70+4.20)=315—279.90=35.1(萬元)
租賃開始日:借:應收融資租賃款 310
未擔保余值 5
貸:融資租賃資產(chǎn) 279.90
遞延收益——未實現(xiàn)遞延收益 35.1
資產(chǎn)表中應收融資租賃款凈額=應收融資租賃款310—遞延收益35.1=274.90(萬元)
8、 下列關于編制中期財務報告的有關表述中,正確的是( )
A.我國企業(yè)所得稅實行按年征收的方式,中期報告中可不確認所得稅
B.中期財務報告中可不提供前期比較會計報表
C.中期財務報告中重要性的判斷應以預計的年度財務數(shù)據(jù)為基礎
D.中期各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標準應與年度報表相一致
標準答案:d
本題分數(shù): 1.50 分
解 析:中期財務報告應確認所得稅、并應提供前期可比會計報表,對重要性的判斷以中期數(shù)據(jù)為基礎。
9、 甲公司欠乙公司貨款200萬元,甲公司未按期付款,乙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2000年12月20日,一審判決甲公司要全額支付貨款,并支付貨款延付期間利息3萬元,此外還應承擔訴訟費用2萬元,三項合計205萬元。甲公司不服,認為乙公司所提供的貨物不符合原合同,反訴乙公司并提出索賠金額60萬元。截至2000年12月31日,該訴訟尚在審理中。當甲公司有充分理由說明很可能勝訴時,甲公司正確的會計處理是( )。
A.確認預計負債205萬元,披露或有資產(chǎn)60萬元
B.確認預計負債5萬元,披露或有資產(chǎn)60萬元
C.確認預計負債145萬元
D.確認預計負債5萬元,確認其他應收款60萬元
標準答案:b
本題分數(shù): 1.50 分
解 析:或有資產(chǎn)是潛在的資產(chǎn),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確認,能夠確認的資產(chǎn)必須是現(xiàn)實的資產(chǎn)。當一項或有資產(chǎn)很可能給企業(yè)帶來經(jīng)濟利益流入時,應該披露,但不能在確認與或有事項有關的義務為負債時,作為扣減項目。
10、 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遞延法核算所得稅。該公司2002年年初“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余額為66萬元,歷年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 33%。該公司 2002年度按會計制度規(guī)定計入當期損益的某項固定資產(chǎn)計提的折舊為50萬元,按稅法規(guī)定可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折舊為80萬元。2002年12月31日,該公司估計此項固定資產(chǎn)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并因此計提了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160萬元。按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計提的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不能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假定除上述事項外,無其他納稅調(diào)整事項,則該公司2002年年末“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余額為( )萬元。
A.3.30
B.23.10
C.108.90
D.128.70
標準答案:b
本題分數(shù): 1.50 分
解 析:“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余額=66+(80-50)×33%-160×33%=23.10萬元
A.96
B.99
C.100
D.110
標準答案:a
本題分數(shù): 1.50 分
解 析:①2000年初第一次投資時的初始投資成本=100+10=110(萬元);
②第一次投資形成的股權投資借差=110-500×20%=10(萬元);
③2000年末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110-10÷5+30×20%=114(萬元);
④2001年初第二次投資形成的股權投資貸差額=(500+30)×10%-(30+5)=18(萬元);
⑤相比第一次投資的借差尚余額8萬元,應認定凈貸差10萬元;
⑥2001年末該投資的賬面余額=114+35+10-50×30%=144(萬元),相比此時的可收回價值130萬元,應沖減資本公積10萬元,計入投資收益4萬元;
⑦2002年末該投資的賬面余額=144+200×30%=204(萬元),相比此時的可收回價值201萬元,應提足減值準備為3萬元,相比已提過的減值準備14萬元,應沖回減值準備11萬元,先恢復減值損失計入投資收益4萬元,再恢復資本公積7萬元;
⑧2003年初甲公司將該投資出售時先恢復資本公積3萬元,差額計入投資收益96萬元。
7、 2003年12月31日,甲公司從乙公司融資租入一臺設備,租賃合同規(guī)定,租賃期為3年,每年支付租金100萬元(租期滿一年時支付),承租人擔保的資產(chǎn)余值為10萬元,未擔保余值為5萬元。租賃資產(chǎn)原賬面價值為279.90萬元,租賃內(nèi)含利率為6%。租賃談判中,乙公司發(fā)生律師費4萬元。則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資產(chǎn)負債表中“應收融資租賃款”項目的金額是( )萬元。
A.279.90
B.310
C.274.90
D.315
標準答案:c
本題分數(shù): 1.00 分
解 析:最低租賃收款額=最低租賃付款額+第三方擔保的資產(chǎn)余值=(3×100+10)+0=310(萬元),最低租賃收款額現(xiàn)值=(100/1.06)+(100/1.062)+(100/1.063)+(10/1.063)
=94.34+89+83.96+8.40=275.70(萬元);
未擔保余值=5萬元,未擔保余值現(xiàn)值=5/1.063=4.20(萬元)
未實現(xiàn)融資收益=(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最低租賃收款額現(xiàn)值+未擔保余值現(xiàn)值)=(310+5)—(275.70+4.20)=315—279.90=35.1(萬元)
租賃開始日:借:應收融資租賃款 310
未擔保余值 5
貸:融資租賃資產(chǎn) 279.90
遞延收益——未實現(xiàn)遞延收益 35.1
資產(chǎn)表中應收融資租賃款凈額=應收融資租賃款310—遞延收益35.1=274.90(萬元)
8、 下列關于編制中期財務報告的有關表述中,正確的是( )
A.我國企業(yè)所得稅實行按年征收的方式,中期報告中可不確認所得稅
B.中期財務報告中可不提供前期比較會計報表
C.中期財務報告中重要性的判斷應以預計的年度財務數(shù)據(jù)為基礎
D.中期各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標準應與年度報表相一致
標準答案:d
本題分數(shù): 1.50 分
解 析:中期財務報告應確認所得稅、并應提供前期可比會計報表,對重要性的判斷以中期數(shù)據(jù)為基礎。
9、 甲公司欠乙公司貨款200萬元,甲公司未按期付款,乙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2000年12月20日,一審判決甲公司要全額支付貨款,并支付貨款延付期間利息3萬元,此外還應承擔訴訟費用2萬元,三項合計205萬元。甲公司不服,認為乙公司所提供的貨物不符合原合同,反訴乙公司并提出索賠金額60萬元。截至2000年12月31日,該訴訟尚在審理中。當甲公司有充分理由說明很可能勝訴時,甲公司正確的會計處理是( )。
A.確認預計負債205萬元,披露或有資產(chǎn)60萬元
B.確認預計負債5萬元,披露或有資產(chǎn)60萬元
C.確認預計負債145萬元
D.確認預計負債5萬元,確認其他應收款60萬元
標準答案:b
本題分數(shù): 1.50 分
解 析:或有資產(chǎn)是潛在的資產(chǎn),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確認,能夠確認的資產(chǎn)必須是現(xiàn)實的資產(chǎn)。當一項或有資產(chǎn)很可能給企業(yè)帶來經(jīng)濟利益流入時,應該披露,但不能在確認與或有事項有關的義務為負債時,作為扣減項目。
10、 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遞延法核算所得稅。該公司2002年年初“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余額為66萬元,歷年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 33%。該公司 2002年度按會計制度規(guī)定計入當期損益的某項固定資產(chǎn)計提的折舊為50萬元,按稅法規(guī)定可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折舊為80萬元。2002年12月31日,該公司估計此項固定資產(chǎn)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并因此計提了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160萬元。按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計提的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不能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假定除上述事項外,無其他納稅調(diào)整事項,則該公司2002年年末“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余額為( )萬元。
A.3.30
B.23.10
C.108.90
D.128.70
標準答案:b
本題分數(shù): 1.50 分
解 析:“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余額=66+(80-50)×33%-160×33%=23.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