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篇

字號:


    Í 一片丹心圖報國,千秋青史勝封爵。(清·陳璧)
    釋:一片赤膽忠心為了報效國家,能留下愛國報國的業(yè)績名聲勝過被封什么官爵。
    Í 丈夫所志在經(jīng)國,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
    釋:大丈夫所應(yīng)有的志向是經(jīng)理好國家,能夠使天下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Í 愿得此軀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 (唐·戴叔倫)
    釋:愿把自己的身體長期報效祖國,何必非活著回玉門關(guān)內(nèi)來。
    Í 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三國·曹植)
    釋:閑居著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國家的困難。
    Í 名編壯士藉,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
    釋:名字編入了登記壯士的名冊,就不能心中想著個人的私事。獻身于國家為國排憂解難,把死看為象歸來一樣。
    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宋·歐陽修)
    釋:被封贈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Í 一官試易了,報國何時畢?(宋·歐陽修)
    釋:一任官職很容易過去,但報效祖國永遠(yuǎn)不能完畢。
    Í 離家自是尋常事,報國慚無尺寸功。(明·于謙)
    釋:離開家鄉(xiāng)去為國盡力是尋常的事情,慚愧的是為國沒立下什么功勞。
    Í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
    釋: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來,哪能因為有禍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Í 金甄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秋謹(jǐn))
    釋:祖國被帝國主義侵占了臺灣、遼東半島,這總要收回來,為了國家的領(lǐng)土完整去犧牲,又豈敢愛惜自己的生命。
    Í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清·顧炎武)
    釋:國的興盛與衰亡,每一個人都有責(zé)任。
    Í 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關(guān)頭豈待商。 (明·瞿式耜)
    釋:自請留守桂林時已決心犧牲,在以身殉國這樣的重大關(guān)節(jié)上是毫無猶豫,不用商量的。
    Í 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xiāng)。(唐·令狐楚)
    釋:沒有收復(fù)被吐番占領(lǐng)的黃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慮回故鄉(xiāng)。
    Í 義高便覺生堪舍,禮重方知死甚輕。(宋·謝枋得)
    釋:因為民族的大義高于一切,為其可以舍棄自己的生命;忠君愛國的禮節(jié)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為國犧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Í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宋·岳飛)
    釋:為了收復(fù)被侵占的國土,要決心餓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待我們從頭把國土收復(fù)回來,再去朝見皇上。
    Í 卻思猛士衛(wèi)神宇,安得長年在鄉(xiāng)土。(元·薩都刺)
    釋:想到祖國的疆土需要猛士來保衛(wèi),我哪能長年呆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呢?
    Í 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唐·韓愈)
    釋:本想為國家清除有弊病的事情,怎么肯因為年老體衰而顧惜自己的晚年呢?
    Í 裹尸馬革英雄事,縱死終令汗竹香。(明·張家玉)
    釋:大丈夫為國戰(zhàn)死在疆場上,用馬革裹尸,這是英雄事,縱然就是死了也能使史冊上留下好名聲。
    Í 不為愛親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親。(管仲)
    釋:不為了自己所愛的親人而危害國家,所以說國家比親人還要親近。
    Í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戎輪臺。(宋·陸游)
    釋:僵臥在孤村自己并不覺得悲傷,還想著為國家去保衛(wèi)邊地要塞。
    Í 中華,中華,我所至愛,為國捐驅(qū),死而不愧。(清.徐驤)
    釋:中華呀中華,我是最熱愛的,為了國家犧牲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
    Í 十年驅(qū)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
    灑向千峰秋葉丹。(明·戚繼光)
    釋:孤立無援地在海上戰(zhàn)斗了十年,多么希望朝庭的支持。自己和將士們保衛(wèi)祖國的一片心血,象灑向千峰的濃霜一般,把峰上的秋葉都染紅了。
    Í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明·楊繼盛)
    釋:自己雖然死了,但浩氣仍留在天地之間,赤膽忠心可照千古;活著時沒能為國盡力,留下忠心也要報效國家。
    Í 九州難畫華夷限,萬死思回天地心。(清·丘逢甲)
    釋:帝國主義不斷侵占我國土,很難劃分華夷的界限;自己為了拯救祖國的危亡,準(zhǔn)備萬死不辭。
    Í 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南朝 .鮑照)
    釋:有危機的時候可以看出大臣們的氣節(jié),世亂的時候可以看出誰是忠良。(你看)前方的將士為了報效國家,不怕為國犧牲。
    Í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唐·陳子昂)
    釋:感到邊關(guān)多事之時自己思念要報效祖國,拔出寶劍離開鄉(xiāng)里去從軍保國。
    Í 一飯感恩無地報,此心許國已天知。(宋·李伸之)
    釋:你請我吃飯喝酒示恩都沒有用,因為我以身許國之心蒼天已經(jīng)早就知道了。
    Í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宋·辛棄疾)
    釋:只要能完成恢復(fù)中原的大業(yè),名垂于世,頭生白發(fā)又有何妨。
    Í 愿播熱血高萬丈,雨飛不住注神州。 (近代·寧調(diào)元)
    釋:自己愿以沖天的熱血,來實現(xiàn)建立新的共和國的志向。
    Í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游)
    釋:死了后一切事都成了空的,但我悲傷的是沒見到祖國統(tǒng)一。等到宋朝的軍隊收復(fù)中原的時候,別忘了在祭奠時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