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練習題
一、選擇題
1.學習策略一般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 )。
A.記憶策略
B.資源管理策略
C.思維策略
D.學習方法
2.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稱為( )。
A.組織策略
B.復述策略
C.計劃策略
D.調節(jié)策略
3.學習課文時分段、總結段意屬于( )。
A.復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組織策略
4.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學習策略稱為( ) 。
A.組織策略
B.復述策略
C.計劃策略
D.調節(jié)策略
5.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有人按字音歸類識字,有人按偏旁結構歸類識字,這屬于( )。
A.復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組織策略
6.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稱為( ) 。
A.組織策略
B.復述策略
C.計劃策略
D.精細加工策略
7.元認知的實質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 )。
A.自我控制
B.自我認知
C.自我指導
D.自我學習
8.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來源的意識稱之為( )。
A.元認知知識
B.元認知能力
C.元認知控制
D.元認知計劃
9.不屬于元認知策略的是( )。
A.計劃策略
B.學習策略
C.監(jiān)控策略
D.調節(jié)策略
10.對學習過程中制定自我學習計劃、實施自我監(jiān)督以及自我調控的策略,一般稱為( ) 。
A.智力技能
B.學習自覺性
C.元認知策略
D.自我意識
11.生成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對所閱讀或聽講的內容產生一個( )。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見解
C.認知策略
D.類比或表象等
12.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包括( )。
A.意識和能力
B.規(guī)則和技能
C.認知策略
D.經驗和方法
二、填空題
1. 元認知是關于個人對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jié)這些知識的能力。
2.元認知是于1976年由弗拉維爾提出來的,它由三個成組成,即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
3.一般認為,學習策略可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三個方面。
4.學習的認知策略有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5.學習策略的構成因素主要包括元認知、學習的調節(jié)與控制和學習方法。
6.常用的組織策略有列提綱、利用圖形、利用表格。
7.交互式教學模式主要是用來幫助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閱讀領會。
8.交互式教學旨在教會學生四種策略:總結、提問、析疑和預測。
三、簡答題
1.簡述學習策略的特征。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方案。學習策略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它會隨著學習者對學習目標期望和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的改變而靈活地選擇。
(2)學習策略是有關學習過程的。學習策略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為提高學習的效率而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3)學習策略是有效學習所需的。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講,無論是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還是要學會學習,都必須運用一定的學習策略。
(4)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規(guī)則和技能構成。
2.簡述元認知知識的主要內容。
元認知知識是個體關于自己或他人的認識活動、過程、結果以及與之有關的知識,是人們獲得與認知活動有關的那部分知識。它大致可分為人、作業(yè)和策略三方面的知識:①關于人的知識:主要是指學生可能獲得的有關將人類視為認知加工者時,具有什么特征的信息和知識;②關于作業(yè)的知識:是指對作業(yè)性質和不同作業(yè)需要不同的認知水平這兩個方面的知識;③關于策略的知識:是指學生認識到的進行認知活動存在的策略、各種策略的優(yōu)缺點、應用條件以及不同認知任務使用什么策略有效等方面的知識。
3.簡述常用的組織策略。
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問、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當然,組織策略和精細加工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如做筆記和寫提要等實際上是兩者的結合。常用的組織策略包括:列提綱;利用圖形,主要包括系統結構圖、流程圖、模式或模型圖、網絡關系圖;利用表格,主要包括一覽表、雙向表等。
4.簡述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
人們在學習、閱讀時常常使用各種不同的策略,學習策略的價值依賴于其具體情況和使用。在進行學習的訓練時,不管教什么策略、怎么教這些策略,可以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是指任何學習策略的使用都依賴于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充分發(fā) 揮。
(2)內化性原則。是指訓練學生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略,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靈活應用。
(3)特定性原則。是指學習策略一定要適于學習目標和學生的類型。
(4)生成性原則。是指學生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材料進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種新的東西。
(5)有效的監(jiān)控。是指學生應當知道何時、如何應用學習策略并能反思和描述自己對學習策略的運用過程。
(6)個人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師給學生一些機會,使他們感覺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5.簡述常用的精細加工策略。
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它是一種理解性的記憶策略,和復述策略結合使用,可以顯著提高記憶效果。常用的精細加工策略有:①記憶術,包括位置記憶法、縮簡和編歌訣法、諧音聯想譬法、關鍵詞法、視覺聯想法、語義聯想;②做筆記;③提問;④生成性學習;⑤利用背景知識;⑥聯系實際等。
四、論述題
1.聯系教學實際,說明學習策略的層次分類。
一般來說,學習策略可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等三個方面:
(1)認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于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一般而言,認知策略因所學知識的類型而有所不同,針對陳述性知識的有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針對程序性知識財有模式再認策略和動作系列學習策略等。
(2)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計劃策略、監(jiān)視策略和調節(jié)策略,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安排和調節(jié)學習過程。
(3)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huán)境和資源的策略,有助于學生適應環(huán)境并調節(jié)環(huán)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對學生的動機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huán)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以及社會資源利用策略等。
2.談談程序化訓練模式的基本步驟。
程序化訓練就是將活動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條理的小步驟,在其適宜的范圍內,作為固定程序,要求活動主體按此進行活動,并經過反復練習使之達到自動化程度。程序化訓練的基本步驟包括:
(1)將某一活動技能,按有關原理分解成可執(zhí)行、易操作的小步驟,而且使用簡練的詞語來標志每個步驟的含義。(2)通過活動實例示范各個步驟,并要求學生按步驟活動。(3)要求學生記憶各步驟,并堅持練習,直至使其達到自動化程度。
3.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指導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先向學生解釋所選定學習策略的具體步驟和條件,在具體應用中不斷給以提示,讓其口頭敘述和明確解釋所操作的每一個步驟以及報告自己應用學習策略時的思維,通過不斷重復這種內部定向思維,可加強學生對學習策略的感知與理解保持。
(2)程序化訓練模式。程序化訓練就是將活動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條理的小步驟,在其適宜的范圍內,作為固定程序,要求活動主體按此進行活動,并經過反復練習使之達到自動化程度。
(3)完形訓練模式。完形訓練就是在直接講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學生練習策略的某一個成分或步驟,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驟。
(4)交互式教學模式。交互式教學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來幫助成績差的學生閱讀領會,它是由教師和一小組學生(大約6人)一起進行的。旨在教學生這樣四種策略;
①總結——總結段落內容。②提問——提與要點有關的問題。③析疑——明確材料中的難點。④預測——預測下文會出現什么。(5)合作學習模式。
研究證明,以這種方式學習的學生比獨自總結的學生或簡單閱 讀材料的學生,其學習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講解的兩個參與者都能從這種學習活動中受益,而主講者比聽者獲益更大。
一、選擇題
1.學習策略一般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 )。
A.記憶策略
B.資源管理策略
C.思維策略
D.學習方法
2.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稱為( )。
A.組織策略
B.復述策略
C.計劃策略
D.調節(jié)策略
3.學習課文時分段、總結段意屬于( )。
A.復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組織策略
4.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學習策略稱為( ) 。
A.組織策略
B.復述策略
C.計劃策略
D.調節(jié)策略
5.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有人按字音歸類識字,有人按偏旁結構歸類識字,這屬于( )。
A.復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組織策略
6.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稱為( ) 。
A.組織策略
B.復述策略
C.計劃策略
D.精細加工策略
7.元認知的實質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 )。
A.自我控制
B.自我認知
C.自我指導
D.自我學習
8.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來源的意識稱之為( )。
A.元認知知識
B.元認知能力
C.元認知控制
D.元認知計劃
9.不屬于元認知策略的是( )。
A.計劃策略
B.學習策略
C.監(jiān)控策略
D.調節(jié)策略
10.對學習過程中制定自我學習計劃、實施自我監(jiān)督以及自我調控的策略,一般稱為( ) 。
A.智力技能
B.學習自覺性
C.元認知策略
D.自我意識
11.生成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對所閱讀或聽講的內容產生一個( )。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見解
C.認知策略
D.類比或表象等
12.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包括( )。
A.意識和能力
B.規(guī)則和技能
C.認知策略
D.經驗和方法
二、填空題
1. 元認知是關于個人對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jié)這些知識的能力。
2.元認知是于1976年由弗拉維爾提出來的,它由三個成組成,即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
3.一般認為,學習策略可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三個方面。
4.學習的認知策略有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5.學習策略的構成因素主要包括元認知、學習的調節(jié)與控制和學習方法。
6.常用的組織策略有列提綱、利用圖形、利用表格。
7.交互式教學模式主要是用來幫助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閱讀領會。
8.交互式教學旨在教會學生四種策略:總結、提問、析疑和預測。
三、簡答題
1.簡述學習策略的特征。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方案。學習策略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它會隨著學習者對學習目標期望和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的改變而靈活地選擇。
(2)學習策略是有關學習過程的。學習策略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為提高學習的效率而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3)學習策略是有效學習所需的。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講,無論是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還是要學會學習,都必須運用一定的學習策略。
(4)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規(guī)則和技能構成。
2.簡述元認知知識的主要內容。
元認知知識是個體關于自己或他人的認識活動、過程、結果以及與之有關的知識,是人們獲得與認知活動有關的那部分知識。它大致可分為人、作業(yè)和策略三方面的知識:①關于人的知識:主要是指學生可能獲得的有關將人類視為認知加工者時,具有什么特征的信息和知識;②關于作業(yè)的知識:是指對作業(yè)性質和不同作業(yè)需要不同的認知水平這兩個方面的知識;③關于策略的知識:是指學生認識到的進行認知活動存在的策略、各種策略的優(yōu)缺點、應用條件以及不同認知任務使用什么策略有效等方面的知識。
3.簡述常用的組織策略。
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問、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當然,組織策略和精細加工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如做筆記和寫提要等實際上是兩者的結合。常用的組織策略包括:列提綱;利用圖形,主要包括系統結構圖、流程圖、模式或模型圖、網絡關系圖;利用表格,主要包括一覽表、雙向表等。
4.簡述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
人們在學習、閱讀時常常使用各種不同的策略,學習策略的價值依賴于其具體情況和使用。在進行學習的訓練時,不管教什么策略、怎么教這些策略,可以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是指任何學習策略的使用都依賴于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充分發(fā) 揮。
(2)內化性原則。是指訓練學生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略,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靈活應用。
(3)特定性原則。是指學習策略一定要適于學習目標和學生的類型。
(4)生成性原則。是指學生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材料進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種新的東西。
(5)有效的監(jiān)控。是指學生應當知道何時、如何應用學習策略并能反思和描述自己對學習策略的運用過程。
(6)個人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師給學生一些機會,使他們感覺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5.簡述常用的精細加工策略。
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它是一種理解性的記憶策略,和復述策略結合使用,可以顯著提高記憶效果。常用的精細加工策略有:①記憶術,包括位置記憶法、縮簡和編歌訣法、諧音聯想譬法、關鍵詞法、視覺聯想法、語義聯想;②做筆記;③提問;④生成性學習;⑤利用背景知識;⑥聯系實際等。
四、論述題
1.聯系教學實際,說明學習策略的層次分類。
一般來說,學習策略可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等三個方面:
(1)認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于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一般而言,認知策略因所學知識的類型而有所不同,針對陳述性知識的有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針對程序性知識財有模式再認策略和動作系列學習策略等。
(2)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計劃策略、監(jiān)視策略和調節(jié)策略,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安排和調節(jié)學習過程。
(3)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huán)境和資源的策略,有助于學生適應環(huán)境并調節(jié)環(huán)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對學生的動機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huán)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以及社會資源利用策略等。
2.談談程序化訓練模式的基本步驟。
程序化訓練就是將活動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條理的小步驟,在其適宜的范圍內,作為固定程序,要求活動主體按此進行活動,并經過反復練習使之達到自動化程度。程序化訓練的基本步驟包括:
(1)將某一活動技能,按有關原理分解成可執(zhí)行、易操作的小步驟,而且使用簡練的詞語來標志每個步驟的含義。(2)通過活動實例示范各個步驟,并要求學生按步驟活動。(3)要求學生記憶各步驟,并堅持練習,直至使其達到自動化程度。
3.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指導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先向學生解釋所選定學習策略的具體步驟和條件,在具體應用中不斷給以提示,讓其口頭敘述和明確解釋所操作的每一個步驟以及報告自己應用學習策略時的思維,通過不斷重復這種內部定向思維,可加強學生對學習策略的感知與理解保持。
(2)程序化訓練模式。程序化訓練就是將活動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條理的小步驟,在其適宜的范圍內,作為固定程序,要求活動主體按此進行活動,并經過反復練習使之達到自動化程度。
(3)完形訓練模式。完形訓練就是在直接講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學生練習策略的某一個成分或步驟,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驟。
(4)交互式教學模式。交互式教學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來幫助成績差的學生閱讀領會,它是由教師和一小組學生(大約6人)一起進行的。旨在教學生這樣四種策略;
①總結——總結段落內容。②提問——提與要點有關的問題。③析疑——明確材料中的難點。④預測——預測下文會出現什么。(5)合作學習模式。
研究證明,以這種方式學習的學生比獨自總結的學生或簡單閱 讀材料的學生,其學習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講解的兩個參與者都能從這種學習活動中受益,而主講者比聽者獲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