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組織職能
一、組織的定義:結構和行為 1責任、權利和義務XP42 2建立組織的有效準則 3組織的基本形式:A直線型組織:基本特點和優(yōu)缺點B職能型組織:基本特點和優(yōu)缺點C直線職能型組織:基本特點和優(yōu)缺點D委員會型組織:基本特點和優(yōu)缺點E矩陣型組織:基本特點和優(yōu)缺點F事業(yè)部型組織:基本特點和優(yōu)缺點G虛擬組織:NIKE的案例
二、非正式組織:1、存在的原因2、對非正式組織的態(tài)度3、正式溝通渠道與非正式溝通渠道XP48
三、組織風格的分類
四、集權制XP46 1、什么是集權制?DP89 2、適用的行業(yè):易初蓮花與家樂福的比較 3、集權制的優(yōu)缺點
五、分權制:1、分權制的定義2、分權制的優(yōu)缺點
六、分散制1、分散制的定義2、適用的條件3、優(yōu)缺點
七、分權的方法:組織結構調整和授權 1、指揮鏈:XP48 2、授權的定義 3、授權的優(yōu)點 4、授權的原則(過程)
八、管理跨度和管理層次1、管理跨度的定義2、影響管理跨度的因素
(1)主管人員與其下屬雙方素質與能力(2)工作內容和性質 A主管所處的管理層次B下屬工作的相似性C計劃的完善程度D非管理性事務的多少(3)工作條件A助手的配備情況B信息手段的完備情況C工作地點的接近性(4)工作環(huán)境 3、管理跨度與管理層次的關系
九、組織關系的分類:直線、間接、代表、橫向
十、組織的發(fā)展新趨勢:錐形組織—扁平組織
補充:
一、組織的四要素:1、目標和宗旨2、人員和職務3、職責和職權4、協調
二、組織設計的依據:1、組織結構與戰(zhàn)略2、組織結構與環(huán)境3、組織結構與技術4、組織規(guī)模與組織所處的發(fā)展階段 卡曼的組織發(fā)展階段:(1)創(chuàng)業(yè)階段(2)職能發(fā)展階段(3)分權階段(4)參謀激增階段(5)再集權階段
三、組織設計的基本原則1、因事設職與因人設職相結合2、權責對等3、目標統(tǒng)一
四、職務設計的四個發(fā)展階段 1、按照專業(yè)化分工原則設計職務2、職務擴大化和職務輪換3、職務豐富化4、團隊
五、部門化的方式:1、按人數劃分2、按時間劃分3、按職能劃分4、按地區(qū)劃分5、按產品劃分6、按顧客劃分
六、人員的配備 1、工作內容和程序 A確定人員需要量B選配人員C考核及評價D制定和實施人員培養(yǎng)計劃 2、人員配備的原則 因事擇人、因材使用、動態(tài)平衡 3、管理人員的來源:。內部提升。外部選聘 4、管理人員選聘的程序 A公開招聘 B粗選 C對初選合格者進行知識與能力考核 D民意測驗 E選定管理人員 5、管理人員的考評(1)貢獻考評(2)能力考評6、管理人員培訓的目標(1)傳遞信息(2)改變態(tài)度(3)更新知識(4)發(fā)展能力 7、管理人員的培訓方法:(1)理論培訓(2)工作輪換(3)設立副職和助理職務(4)臨時職務代理(5)研討會
七、組織變革
1、組織變革的動力:(1)全球經濟一體化(2)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3)消費市場對企業(yè)的挑戰(zhàn)更直觀(4)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的新來源
2、組織變革的過程:解凍-變革-凍結
3、組織變革的阻力:(1)個體阻力A習慣 B安全 C經濟因素 D對未知的恐懼E選擇性信息加工(2)組織阻力A組織結構慣性B組織群體慣性C組織已經有的專業(yè)知識D組織已經有的權利關系E組織已經有的資源分配
第五講 領導職能
一、領導的定義:1、傳統(tǒng)的觀念:強調管理者的權利因素
2、現代的理論:激勵、引導和影響個人或組織,在一定的條件下,實現組織目標的行動過程。
3、領導的四層含義:(1)領導一定要與群體或組織的其他人發(fā)生聯系。(2)權力在領導和其他成員中的分配不平等。(3)能對組織成員產生各種影響。(4)領導的目的是影響被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
4、領導的作用:(1)指揮作用(2)激勵作用(3)協調作用(4)溝通作用
5、領導的權力構成:(1)法定權(2)強制權(懲罰權)(3)獎勵權(4)專長權(5)個人影響權
6、的素質:(1)古代的遺傳理論(2)現代的領導特性理論
7、人性假設與領導風格:(1)經濟人假設和X理論-亞當斯密和麥克雷格(2)社會人假設-“梅約”(3)自我實現人假設和Y理論(4)復雜人假設或超Y理論
8、領導行為理論:(1)勒溫的三模式:A專制式領導B民主式領導C放任式領導 討論效率和效果的問題(2)利克特的四模式: A專制-權威式B開明-權威式C協商式D群體參與式 領導效果的比較(3)布萊克和穆頓的管理方格理論 A貧乏型B鄉(xiāng)村俱樂部型C任務型D團隊型E中間型
9、領導的權變理論:(1)領導行為連續(xù)統(tǒng)一體理論:坦南鮑姆和施米特(2)費德勒模型:。LPC問卷。三種情景分類:領導與下屬的關系、任務結構、職位權利。結論:在有利和不利的情況下采用任務導向型領導;在中等情況下用關系導向型領導方式。(3)領導的生命周期理論:領導行為決定于工作行為、關系行為和下屬成熟度(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A高工作低關系-命令式-不成熟B高工作高關系-說服式-稍微成熟C低工作高關系-參與式-較成熟D低工作低關系-授權式-成熟
10、激勵理論:(1)什么是激勵?是影響人們內在需求或動機,從而加強、引導和維持行為的活動或過程。
(2)激勵的過程:需要 動機 行為 目標 反饋
(3)激勵理論的分類:。內容型激勵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
(4)內容型激勵理論:A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基本觀點:。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的,按由低到高層次發(fā)展。人在不同時期、發(fā)展階段其需求結構不同。五種需求的順序并非固定,存在倒置現象。各種需要相對滿足的程度不同 B阿爾德弗的“生存、關系、發(fā)展”理論 C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5)過程型激勵理論:A期望理論:弗魯姆 激勵力=效價×期望概率 B公平理論:
(O/I)A (O/I)B
C強化理論:正強化、負強化、冷處理
(6)激勵的方法:。目標激勵。支持性激勵。榜樣激勵。評比、競賽、競爭激勵。強化激勵。領導行為激勵。員工持股激勵。危機激勵。企業(yè)文化激勵
11、溝通理論:(1)溝通定義:信息與思想在兩個和兩個以上主體與客體之間傳遞和交流的過程。
(2)信息溝通的過程:
反饋
發(fā)送者(思想、編碼) 傳遞 接受者(接受、譯碼、理解)
噪聲
(3)溝通的障礙:A信息發(fā)布者對信息表達的障礙。要認真準備和明確目的。正確選擇信息傳遞方式。溝通內容要準確和完整??s短心理距離。注意運用技巧 B由于信道選擇產生的障礙。盡量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縮小信息傳遞鏈。充分運用現代通信技術。避免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噪音干擾 C信息接受者方面的障礙。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去接受信息。要學會聽的藝術
(4)溝通的分類:。正式溝通。非正式溝通。書面溝通和口頭溝通。上行溝通、下行溝通和橫向溝通。鏈式溝通、輪式溝通、倒Y式溝通、環(huán)式溝通、全通道溝通
(5)處理沖突的方法:回避、遷就、強制、妥協、合作
一、組織的定義:結構和行為 1責任、權利和義務XP42 2建立組織的有效準則 3組織的基本形式:A直線型組織:基本特點和優(yōu)缺點B職能型組織:基本特點和優(yōu)缺點C直線職能型組織:基本特點和優(yōu)缺點D委員會型組織:基本特點和優(yōu)缺點E矩陣型組織:基本特點和優(yōu)缺點F事業(yè)部型組織:基本特點和優(yōu)缺點G虛擬組織:NIKE的案例
二、非正式組織:1、存在的原因2、對非正式組織的態(tài)度3、正式溝通渠道與非正式溝通渠道XP48
三、組織風格的分類
四、集權制XP46 1、什么是集權制?DP89 2、適用的行業(yè):易初蓮花與家樂福的比較 3、集權制的優(yōu)缺點
五、分權制:1、分權制的定義2、分權制的優(yōu)缺點
六、分散制1、分散制的定義2、適用的條件3、優(yōu)缺點
七、分權的方法:組織結構調整和授權 1、指揮鏈:XP48 2、授權的定義 3、授權的優(yōu)點 4、授權的原則(過程)
八、管理跨度和管理層次1、管理跨度的定義2、影響管理跨度的因素
(1)主管人員與其下屬雙方素質與能力(2)工作內容和性質 A主管所處的管理層次B下屬工作的相似性C計劃的完善程度D非管理性事務的多少(3)工作條件A助手的配備情況B信息手段的完備情況C工作地點的接近性(4)工作環(huán)境 3、管理跨度與管理層次的關系
九、組織關系的分類:直線、間接、代表、橫向
十、組織的發(fā)展新趨勢:錐形組織—扁平組織
補充:
一、組織的四要素:1、目標和宗旨2、人員和職務3、職責和職權4、協調
二、組織設計的依據:1、組織結構與戰(zhàn)略2、組織結構與環(huán)境3、組織結構與技術4、組織規(guī)模與組織所處的發(fā)展階段 卡曼的組織發(fā)展階段:(1)創(chuàng)業(yè)階段(2)職能發(fā)展階段(3)分權階段(4)參謀激增階段(5)再集權階段
三、組織設計的基本原則1、因事設職與因人設職相結合2、權責對等3、目標統(tǒng)一
四、職務設計的四個發(fā)展階段 1、按照專業(yè)化分工原則設計職務2、職務擴大化和職務輪換3、職務豐富化4、團隊
五、部門化的方式:1、按人數劃分2、按時間劃分3、按職能劃分4、按地區(qū)劃分5、按產品劃分6、按顧客劃分
六、人員的配備 1、工作內容和程序 A確定人員需要量B選配人員C考核及評價D制定和實施人員培養(yǎng)計劃 2、人員配備的原則 因事擇人、因材使用、動態(tài)平衡 3、管理人員的來源:。內部提升。外部選聘 4、管理人員選聘的程序 A公開招聘 B粗選 C對初選合格者進行知識與能力考核 D民意測驗 E選定管理人員 5、管理人員的考評(1)貢獻考評(2)能力考評6、管理人員培訓的目標(1)傳遞信息(2)改變態(tài)度(3)更新知識(4)發(fā)展能力 7、管理人員的培訓方法:(1)理論培訓(2)工作輪換(3)設立副職和助理職務(4)臨時職務代理(5)研討會
七、組織變革
1、組織變革的動力:(1)全球經濟一體化(2)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3)消費市場對企業(yè)的挑戰(zhàn)更直觀(4)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的新來源
2、組織變革的過程:解凍-變革-凍結
3、組織變革的阻力:(1)個體阻力A習慣 B安全 C經濟因素 D對未知的恐懼E選擇性信息加工(2)組織阻力A組織結構慣性B組織群體慣性C組織已經有的專業(yè)知識D組織已經有的權利關系E組織已經有的資源分配
第五講 領導職能
一、領導的定義:1、傳統(tǒng)的觀念:強調管理者的權利因素
2、現代的理論:激勵、引導和影響個人或組織,在一定的條件下,實現組織目標的行動過程。
3、領導的四層含義:(1)領導一定要與群體或組織的其他人發(fā)生聯系。(2)權力在領導和其他成員中的分配不平等。(3)能對組織成員產生各種影響。(4)領導的目的是影響被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
4、領導的作用:(1)指揮作用(2)激勵作用(3)協調作用(4)溝通作用
5、領導的權力構成:(1)法定權(2)強制權(懲罰權)(3)獎勵權(4)專長權(5)個人影響權
6、的素質:(1)古代的遺傳理論(2)現代的領導特性理論
7、人性假設與領導風格:(1)經濟人假設和X理論-亞當斯密和麥克雷格(2)社會人假設-“梅約”(3)自我實現人假設和Y理論(4)復雜人假設或超Y理論
8、領導行為理論:(1)勒溫的三模式:A專制式領導B民主式領導C放任式領導 討論效率和效果的問題(2)利克特的四模式: A專制-權威式B開明-權威式C協商式D群體參與式 領導效果的比較(3)布萊克和穆頓的管理方格理論 A貧乏型B鄉(xiāng)村俱樂部型C任務型D團隊型E中間型
9、領導的權變理論:(1)領導行為連續(xù)統(tǒng)一體理論:坦南鮑姆和施米特(2)費德勒模型:。LPC問卷。三種情景分類:領導與下屬的關系、任務結構、職位權利。結論:在有利和不利的情況下采用任務導向型領導;在中等情況下用關系導向型領導方式。(3)領導的生命周期理論:領導行為決定于工作行為、關系行為和下屬成熟度(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A高工作低關系-命令式-不成熟B高工作高關系-說服式-稍微成熟C低工作高關系-參與式-較成熟D低工作低關系-授權式-成熟
10、激勵理論:(1)什么是激勵?是影響人們內在需求或動機,從而加強、引導和維持行為的活動或過程。
(2)激勵的過程:需要 動機 行為 目標 反饋
(3)激勵理論的分類:。內容型激勵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
(4)內容型激勵理論:A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基本觀點:。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的,按由低到高層次發(fā)展。人在不同時期、發(fā)展階段其需求結構不同。五種需求的順序并非固定,存在倒置現象。各種需要相對滿足的程度不同 B阿爾德弗的“生存、關系、發(fā)展”理論 C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5)過程型激勵理論:A期望理論:弗魯姆 激勵力=效價×期望概率 B公平理論:
(O/I)A (O/I)B
C強化理論:正強化、負強化、冷處理
(6)激勵的方法:。目標激勵。支持性激勵。榜樣激勵。評比、競賽、競爭激勵。強化激勵。領導行為激勵。員工持股激勵。危機激勵。企業(yè)文化激勵
11、溝通理論:(1)溝通定義:信息與思想在兩個和兩個以上主體與客體之間傳遞和交流的過程。
(2)信息溝通的過程:
反饋
發(fā)送者(思想、編碼) 傳遞 接受者(接受、譯碼、理解)
噪聲
(3)溝通的障礙:A信息發(fā)布者對信息表達的障礙。要認真準備和明確目的。正確選擇信息傳遞方式。溝通內容要準確和完整??s短心理距離。注意運用技巧 B由于信道選擇產生的障礙。盡量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縮小信息傳遞鏈。充分運用現代通信技術。避免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噪音干擾 C信息接受者方面的障礙。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去接受信息。要學會聽的藝術
(4)溝通的分類:。正式溝通。非正式溝通。書面溝通和口頭溝通。上行溝通、下行溝通和橫向溝通。鏈式溝通、輪式溝通、倒Y式溝通、環(huán)式溝通、全通道溝通
(5)處理沖突的方法:回避、遷就、強制、妥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