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綜合能力第五章復習總結(小組工作)

字號:

1、小組工作的內容:*小組工作是以社會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標帶領和引導的一個過程;*帶領的過程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小組組員在小組過程中有相互的影響;*小組以組員之間經驗的相互影響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2、小組的特征:*小組存在于一人以上;*組員之間有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組員對小組有認同感;*組員之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小組中有進行社會控制的方式;*形成特定的小組文化和氛圍。
    3、小組的分類:*以形成方式分為組成小組(任務小組)和自然小組(家庭);*以組員參與動機分自愿小組(志愿者小組)和非自愿小組(戒毒小組);*以組員間的聯(lián)系分為基本小組(家庭)和次層小組(同事);*以小組的結構分為正式小組(任務小組)和非正式小組(同學小組);*以組員之間的界限分為封封閉小組(情感小組)和開放小組(維權小組);*以小組目標分為社交小組、教育小組、興趣小組、成長小組等?!?BR>    4、小組工作的類型:教育小組、成長小組、支持小組、治療小組。
    5、小組工作的價值觀:(通過工作原則來體現(xiàn))互助互惠的原則、尊重小組組員的權利和能力的原則、民主參與和決策的原則、增強權能的原則、高度個別化的原則。
    6、小組工作在功能上的特點:影響個人轉變、社會控制、形成群體力量解決問題、再社會化、預防。在成效上特點:促進人際交往、運用團體動力、促進經驗分享和經驗選擇、帶來的轉變更為持久、在時間和人力資源等方面更經濟。
    7、最基本和常用的小組工作模式有:社會目標模式、治療模式、互動模式以及發(fā)展模式。
    8、社會目標模式主要運用于社區(qū)層面,核心的理論概念是社會責任和社會變遷,強調通過一系列的原則和方法培養(yǎng)公民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良知和社會意識。
    9、社會目標模式的理論基礎主要來源于系統(tǒng)論、生態(tài)系統(tǒng)論、教育理論和社會學觀點?;炯僭O是小組組員通過在小組互動過程中形成共同的目標,可以主動推動小組工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組員能夠獲得自我發(fā)展,提升參與能力和承擔有積極意義的社會行動的能力。
    10、社會目標模式的特點:*小組目標是培養(yǎng)小組組員的社會責任感(包括三個層次內容:培養(yǎng)并提升小組組員的社會意識、發(fā)展小組組員的社會能力、培養(yǎng)社區(qū)領袖);*在社會目標模式中小組組員有民主參與社會生活的動機和潛能;*社會工作者扮演著影響者的角色(使能者、倡導者、資源提供者、榜樣)
    11、社會目標模式的實施原則:*小組目標與社區(qū)目標一致;*增加小組成員的社會行動力,激發(fā)起社會責任感;*嚴格遵循民主原則,形成共識和集體行動;*小組要促進社會變遷目標的實現(xiàn)。
    12、治療模式:也稱臨床模式或康復模式,以治療、解決個人問題作為小組工作的主要任務;理論基礎源于精神醫(yī)學、心理治療和咨詢理論與技術,尤其以行為修正理論、社會化理論、學習理論為重;基本假設是個人的社會關系與適應方面的問題能夠通過小組的方式得到治療。
    13、治療模式的特點:*目標是通過治療促進個人行為改變;*小組組員一般有較嚴重的情緒和行為問題;*社會工作者扮演治療者的角色。
    14、實施原則:*設定每一個組員的個別性治療目標以及尋找共同的小組目標;*建立小組規(guī)范和價值系統(tǒng);*預先設定小組聚會的內容;*強調為服務對象工作,而不是與服務對象一起工作。
    15、互動模式:也稱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它關注小組中組員和社會環(huán)境間的關系,希望通過個人、小組和社會系統(tǒng)之間的開放和相互影響達到增強個人和社會功能的目的。理論基礎主要源于發(fā)展心理學、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理論、小組動力學理論?;炯僭O是個人與社會系統(tǒng)之間存在著依賴關系,小組為個人的社會功能提供了有效場所。
    16、互動模式的特點:*目標是促進小組成員產生社會歸屬感,形成相互支持;*組員在團體中有平等互惠的動機和能力;*社會工作者是中介者和使能者。
    17、實施原則:啟發(fā)組員主動考慮問題,澄清組員的需求期待,尋找所有組員的共同需求,挖掘小組的正向動力,動員組員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并強化發(fā)展目標;*向組員說明自己在小組中承擔的角色,說明小組的作用。
    18、發(fā)展模式:稱過程模式,以關注人的社會功能的恢復,預防人的社會功能的缺失,發(fā)展人的社會功能為目標。理論基礎主要是心理學、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理論、不組動力學?;炯僭O:人有潛能自我實現(xiàn);能夠意識到他人價值;能夠意識到小組的情景,評估小組的情景,并在小組中采取行動。
    19、發(fā)展模式的特點:*目標是促進小組組員和小組的共同成長;*小組組員通過互動、學習和經驗分享獲得自我成長;*社會工作者扮協(xié)調者和使能者的角色。
    20、實施原則:*發(fā)展成員的認知,形成小組共識;*建立小組目標,形成小組動力;*激發(fā)小組成員的潛能,增強小組成員的能力。
    21、小組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分為:準備期、小組初期、小組中期、小組后期、結束期;小組工作各階段的工作要求(附表)
    22、小組工作的過程與技巧:溝通和互動技巧(全神貫注傾聽、積極給子回應、適當幫助梳理、及時進行小結、表達鼓勵支持、促進互動交流);控制小組進程技巧(適當給出解釋、提供精神支持、促使承擔責任、避免行為失當、連接集體和個人、嚴格設定界限、適當挑戰(zhàn)內心、分類妥善處理、整合小組行動);小組會議技巧(做好開場演講、設定會議基調、把握中心話題、播種未來希望、善于等待求變、真誠流露自我、告知可選方案、靈活運用眼神、訂立行動同盟);策劃小組活動技巧包括小組活動設計(初期、中期、結束期的活動設計)和設計小組活動需要考慮的因素(小組的最終目標、小組組員的特征及能力、物質環(huán)境及資源提供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