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記代理人綜合輔導:土地違法案件的調查技巧

字號:

調查工作既是依法處理土地違法案件、依法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的基礎,也是整個執(zhí)法程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沒有做好調查工作,案件的審理、定性、量罰、處理等其他后續(xù)工作都無從談起。但目前在基層執(zhí)法過程中,調查工作進度慢、不全面、不深入、不規(guī)范等問題較為普遍,“調查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土地執(zhí)法人員。為提高調查效率和質量,本文試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體會。
    前期準備工作要重視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土地違法案件的調查工作也是如此。土地違法形式多種多樣,每種不同的違法形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調查起來不可一概而論。但通常對于較為復雜的土地違法案件,一定要在展開調查之前制定調查方案、擬定調查詢問提綱、確定承辦人、督辦人。調查方案應包括調查對象、調查內容、調查步驟、調查方法、應急預案等。調查提綱應當根據不同的調查對象分別擬定。一般應當包括調查對象的身份特征、與違法行為或與違法當事人的關系、涉及土地的情況 (權屬、位置、性質、地類、面積、被占用或轉讓時間、用途等 )、地上建筑物情況 (建設時間、用途、建設程度 )、資金情況 (數額、存放情況、票據信息、交付時間和過程等 )、辦理手續(xù)的情況等。在設計詢問提綱時,要注意有關證據存放信息的詢問,為下一步取證工作打下基礎。當然,預先設計的調查方案和提綱不一定完全適應具體案件,隨著案件的調查進展,要適時進行必要的調整。調查方案和詢問提綱制定后,要組織承辦人員進行討論和修改,做到每個人參與其中,心中有數。
    在對較大違法案件展開調查前,有必要進行動員,并強調辦案紀律,如不準接受宴請,不準隨意答應當事人請求,不準隨意定性,不準透露案件來源、辦案方向和調查方案等,避免辦案人員的不恰當行為給調查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調動多方力量協(xié)助調查
    調查土地違法案件單憑幾個承辦人單打獨斗,往往效果不好。因此,一定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如村干部、鄉(xiāng)(鎮(zhèn))干部、有關群眾、相關部門等。有時候案件可能牽涉到村干部或鄉(xiāng)(鎮(zhèn))干部,要對他們做好工作,爭取其支持調查工作,得到寬大處理。在遇到基層干部有意干擾執(zhí)法時,要適當施加壓力,申明利害,爭取其積極配合;如果有關人員確實不明事理,不予配合,則要根據情況下達履行法律義務通知書等法律文書,同時向其上級政府機關或主管部門通報情況,爭取支持;可能存在其他違法行為的,要及時向相關部門通報情況,形成查處的合力;在必要時,可向本級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情況,由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直接組織查處,或函請公安、紀檢監(jiān)察、檢察院、法院、媒體等方面介入調查工作。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執(zhí)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國辦發(fā)〔 2007〕 71號)的規(guī)定,對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續(xù)的建設項目,發(fā)展改革部門不得辦理項目審批、核準手續(xù),規(guī)劃部門不得辦理建設規(guī)劃許可,建設部門不得發(fā)放施工許可證,電力和市政公用企業(yè)不得通電、通水、通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得受理土地登記申請,房產部門不得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手續(xù),金融機構不得發(fā)放貸款。未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xù)占用農用地設立企業(yè)的,工商部門不得登記。對正在建設或已經建成的違法用地項目,要按照以上規(guī)定通報有關部門,落實共同責任,制裁違法行為。
    要注意違法行為間的聯(lián)系
    土地違法行為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一起違法行為同時聯(lián)系著其他土地違法行為。如非法占地行為,往往與非法出讓、轉讓、出租、非法批地等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在調查時要全盤考慮,全面調查,為后續(xù)工作打下好的基礎。因此,在調查時,土地使用權從何而來,什么人同意占用的,支付多少資金或什么代價換取土地使用權等問題一定要特別注意。除上述的非法占地與非法出讓、轉讓、出租、非法批地等行為之間可能互相存在直接聯(lián)系外,非法占地往往同時存在破壞耕地的行為;不按批準用途使用國有土地的行為往往與非法轉讓土地行為、不辦理土地變更登記的行為互相聯(lián)系;非法出讓、轉讓、出租集體土地也可能與臨時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構筑物行為、逾期不恢復種植條件行為、占用基本農田發(fā)展林果業(yè)和挖塘養(yǎng)魚行為、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重建、擴建建筑物、構筑物行為互相聯(lián)系。這些都需要在調查中引起注意,防止出現(xiàn)漏查和執(zhí)法不到位。
    要善于引導追問
    有的調查對象在接受調查時,往往以“不清楚”、“不知道”、“忘了”之類的話進行搪塞,以逃避法律責任,給調查工作帶來困難。面對這樣的情況,有的調查人員往往束手無策,甚至中斷調查。在明顯不符合情理,有理由相信對方在搪塞的時候,不要輕易放棄,而是要善于追問,如“誰清楚”、“誰知道”、“誰記得”等,或者換一種方式,適時詢問與此有關的其他問題,從而得出想要的結論。如果調查對象仍然搪塞,要耐心細致得做思想工作,或用常理進行說服。如“這么重要的事,你不可能不清楚啊,再仔細想想”,多給調查對象一點時間。
    或者明確告訴調查對象“你不說我們也能查出來,這事是明擺著的;你的想法,我們能夠理解,這件事一定會得到公正處理;還是請你好好想想,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等等,總的原則是盡全力把事實調查清楚,不要輕易放棄。
    加強溝通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土地違法案件的處理,會給當事人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會追究法律責任,因此,在面對執(zhí)法人員的調查時,有的當事人可能會出現(xiàn)情緒激動,暴力抗法事件各地也時有發(fā)生。這些對抗和矛盾,對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十分不利,因此要盡力避免。一要態(tài)度和藹。要通過溝通,告知調查對象調查人員是因為工作需要向其了解情況,并非對個人有什么意見,不存在“故意找茬”,取得調查對象的理解與認可。無論對什么身份的調查對象,都決不能蠻橫。二要寬容。有的調查對象素質不高,往往說些難聽的話,這個時候要理解其因被調查而懊惱的心理,心懷查清事實的大局,決不與其計較,對與調查無關的話,一笑了之。三要求同存異。如果面對黨員、干部,可以告訴他我們都是黨員、干部,落實國家的法律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四要適當夸獎。對當事人的配合,要適當言謝,對其表現(xiàn)出的優(yōu)良品質,要適當表示肯定,鼓勵其進一步提供資料。
    總之,調查工作的研究與規(guī)范,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執(zhí)法人員需要齊心協(xié)力,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有益的辦法,盡全力解決“調查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