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周密細致的護理對保證介入治療的順利實施和減輕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討了實施有效的介入期護理,從介入治療、心理、精神等因素分析影響肝癌介入治療的護理方法,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詳細給病人介紹治療目的、方法及效果,做好心理護理、調節(jié)飲食、完善各項輔助檢查、按時術前用藥,觀察穿刺局部和術側肢體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健康教育。
【關鍵詞】 肝癌;介入治療;護理;影響因素;原發(fā)性
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位于惡性腫瘤的第三位。因早期癥狀不明顯,癥狀發(fā)現(xiàn)后已是中晚期,大多數(shù)病人已失去手術機會而選擇非手術治療[1]。肝癌介入治療作為一種姑息性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微創(chuàng)痛苦小,能夠使腫瘤縮小而獲得手術機會,延期腫瘤生長,提高生活質量,更能增進病人積極治療的決心。但由于局部灌注化療藥物使用量大,病人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副反應和并發(fā)癥,直接影響肝癌病人的整體治療過程和預后恢復,因此給護理工作提出了一項新的課題?,F(xiàn)將我們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3~2005年共有45例,年齡31~62歲,臨床診斷均為原發(fā)性肝癌[2]。全部病例按全國肝癌防治協(xié)作會議之診斷標準。經(jīng)CT、B超、核磁共振、AFP、肝穿刺活檢等檢查診斷,腫塊大小5~12cm,其中5例行介入治療。術前30min肌注安定5mg、阿托品0.5mg,在局部麻醉下經(jīng)皮肝動脈穿刺,穿刺成功后在X線監(jiān)視下觀察腫瘤的位置、大小、形狀、血液供應情況決定治療藥量,然后慢慢將導管插入肝總動脈或肝固有動脈,再緩緩注入化療等藥(化療藥物有表阿霉素、絲裂霉素、5-氟尿嘧啶、羥基喜樹堿、平陽霉素)以及明膠海綿栓塞,所有結果須B超、CT影像學檢查,腫瘤有不同程度的縮小,臨床癥狀基本緩解,好轉率達85%[3]。
2 護理體會
2.1 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士熱情接待,主動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及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緊張感,介紹主管醫(yī)師和護士,扶患者到床邊,使患者感到親切感,保持良好的心情。護士是患者入院時初接觸的對象,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對護士產生信任和安全感,從而使患者盡快進入角色,以便更好的配合檢查及治療。患者一旦知情,一般就會感到悲觀失望,思想包袱很重,對生活喪失信心[4]。對于這類患者我們治療時進行現(xiàn)場說教,介紹介入治療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術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和治療后出現(xiàn)的反應,從而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根據(jù)患者的個性、職業(yè)、文化修養(yǎng)的不同,針對性地消除其恐懼、緊張、憂慮等不良心理,積極有效的配合治療[5]。對不知情的患者進行保密治療,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療,治療前數(shù)日應給病人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蛋類、奶類以及各種豆制品,術前8h禁食、禁水。
2.2 穿刺部位的護理 術后穿刺點用彈性膠布加壓包扎24h并用沙袋壓穿刺點6h以上,防止穿刺點皮下出血和血腫[6]。24h后松彈性膠布并覆蓋無菌紗布2~3天,避免浸濕,絕對臥床休息24h,穿刺肢體呈外展伸直位,24h后方可逐漸離床活動。應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敷料包扎情況,加強巡視,注意觀察足背動脈波動有無減弱或消失,皮膚顏色是否蒼白及溫度是否下降,毛細血管充實時間是否延長,穿刺側下肢有無疼痛和感覺障礙以及早發(fā)現(xiàn)股動脈血栓形成。術后24h本組病人均未出現(xiàn)出血。
2.3 胃腸道反應的觀察 介入治療后由于腫瘤被栓塞引起缺血缺氧壞死,胃腸道反應均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嘔吐?;熕幬?,如5-氟尿嘧啶、絲裂霉素等,可引起病人惡心、嘔吐。且介入手術時術中牽拉,栓塞劑引起迷走神經(jīng)反射性興奮也可誘發(fā)惡心、嘔吐。本組出現(xiàn)31例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嘔吐時囑病人暫禁食,取側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入氣管,同時記錄嘔吐量、顏色和性質,給予胃復安10mg肌肉注射。少量多餐,加強口腔護理,減少不良刺激,促進毒素排泄。惡心顯著者早期給予Vit B6或滅吐靈鎮(zhèn)吐。栓塞后可使門脈高壓更高,頻繁嘔吐可誘發(fā)消化道出血。因此可給予恩丹西酮止痛及非那根等鎮(zhèn)靜治療,加強飲食指導。
2.4 肝功能損壞的觀察 介入治療術后病人可能因肝臟缺血缺氧、化療藥物影響等因素導致肝功能不同程度損害,術后出現(xiàn)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白蛋白降低,部分病人可出現(xiàn)膽紅素的升高,表現(xiàn)為黃疸加重、腹水,嚴重者出現(xiàn)嗜睡、肝昏迷等等。對肝功能有損傷的病人,囑多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睡眠。注意血象變化、保暖、預防感冒,觀察患者的意識改變
【關鍵詞】 肝癌;介入治療;護理;影響因素;原發(fā)性
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位于惡性腫瘤的第三位。因早期癥狀不明顯,癥狀發(fā)現(xiàn)后已是中晚期,大多數(shù)病人已失去手術機會而選擇非手術治療[1]。肝癌介入治療作為一種姑息性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微創(chuàng)痛苦小,能夠使腫瘤縮小而獲得手術機會,延期腫瘤生長,提高生活質量,更能增進病人積極治療的決心。但由于局部灌注化療藥物使用量大,病人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副反應和并發(fā)癥,直接影響肝癌病人的整體治療過程和預后恢復,因此給護理工作提出了一項新的課題?,F(xiàn)將我們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3~2005年共有45例,年齡31~62歲,臨床診斷均為原發(fā)性肝癌[2]。全部病例按全國肝癌防治協(xié)作會議之診斷標準。經(jīng)CT、B超、核磁共振、AFP、肝穿刺活檢等檢查診斷,腫塊大小5~12cm,其中5例行介入治療。術前30min肌注安定5mg、阿托品0.5mg,在局部麻醉下經(jīng)皮肝動脈穿刺,穿刺成功后在X線監(jiān)視下觀察腫瘤的位置、大小、形狀、血液供應情況決定治療藥量,然后慢慢將導管插入肝總動脈或肝固有動脈,再緩緩注入化療等藥(化療藥物有表阿霉素、絲裂霉素、5-氟尿嘧啶、羥基喜樹堿、平陽霉素)以及明膠海綿栓塞,所有結果須B超、CT影像學檢查,腫瘤有不同程度的縮小,臨床癥狀基本緩解,好轉率達85%[3]。
2 護理體會
2.1 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士熱情接待,主動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及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緊張感,介紹主管醫(yī)師和護士,扶患者到床邊,使患者感到親切感,保持良好的心情。護士是患者入院時初接觸的對象,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對護士產生信任和安全感,從而使患者盡快進入角色,以便更好的配合檢查及治療。患者一旦知情,一般就會感到悲觀失望,思想包袱很重,對生活喪失信心[4]。對于這類患者我們治療時進行現(xiàn)場說教,介紹介入治療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術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和治療后出現(xiàn)的反應,從而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根據(jù)患者的個性、職業(yè)、文化修養(yǎng)的不同,針對性地消除其恐懼、緊張、憂慮等不良心理,積極有效的配合治療[5]。對不知情的患者進行保密治療,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療,治療前數(shù)日應給病人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蛋類、奶類以及各種豆制品,術前8h禁食、禁水。
2.2 穿刺部位的護理 術后穿刺點用彈性膠布加壓包扎24h并用沙袋壓穿刺點6h以上,防止穿刺點皮下出血和血腫[6]。24h后松彈性膠布并覆蓋無菌紗布2~3天,避免浸濕,絕對臥床休息24h,穿刺肢體呈外展伸直位,24h后方可逐漸離床活動。應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敷料包扎情況,加強巡視,注意觀察足背動脈波動有無減弱或消失,皮膚顏色是否蒼白及溫度是否下降,毛細血管充實時間是否延長,穿刺側下肢有無疼痛和感覺障礙以及早發(fā)現(xiàn)股動脈血栓形成。術后24h本組病人均未出現(xiàn)出血。
2.3 胃腸道反應的觀察 介入治療后由于腫瘤被栓塞引起缺血缺氧壞死,胃腸道反應均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嘔吐?;熕幬?,如5-氟尿嘧啶、絲裂霉素等,可引起病人惡心、嘔吐。且介入手術時術中牽拉,栓塞劑引起迷走神經(jīng)反射性興奮也可誘發(fā)惡心、嘔吐。本組出現(xiàn)31例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嘔吐時囑病人暫禁食,取側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入氣管,同時記錄嘔吐量、顏色和性質,給予胃復安10mg肌肉注射。少量多餐,加強口腔護理,減少不良刺激,促進毒素排泄。惡心顯著者早期給予Vit B6或滅吐靈鎮(zhèn)吐。栓塞后可使門脈高壓更高,頻繁嘔吐可誘發(fā)消化道出血。因此可給予恩丹西酮止痛及非那根等鎮(zhèn)靜治療,加強飲食指導。
2.4 肝功能損壞的觀察 介入治療術后病人可能因肝臟缺血缺氧、化療藥物影響等因素導致肝功能不同程度損害,術后出現(xiàn)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白蛋白降低,部分病人可出現(xiàn)膽紅素的升高,表現(xiàn)為黃疸加重、腹水,嚴重者出現(xiàn)嗜睡、肝昏迷等等。對肝功能有損傷的病人,囑多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睡眠。注意血象變化、保暖、預防感冒,觀察患者的意識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