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實務第二章重點內容(4)

字號:

第四節(jié) 存貨
    一、概述:
    存貨是指企業(yè)在日?;顒又谐钟幸詡涑鍪鄣漠a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1、成本的確定: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2、實務中的處理:購入的存貨,其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包括運輸費 裝卸費 保險費、包裝費 倉儲費等 )、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包括挑選整理中發(fā)生的工費支出和挑選整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數(shù)量損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腳廢料價值)以及按規(guī)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和其他費用。自制的存貨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等的各項實際支出。委托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其成本包括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費、裝卸費、保險費、委托加工的往返運輸費等費用以及按規(guī)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
    但是下列費用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在其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倉儲費用、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的其他支出。
    3、發(fā)出存貨的計價:
    可以采用實際成本法,也可以采用計劃成本法,如采用計劃成本法,期末應調整為實際成本。
    在實際成本核算方式下,企業(yè)可以采用的發(fā)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
    (1)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fā)頻繁情況下,其發(fā)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
    (2)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fā)出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fā)業(yè)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wěn)定時,其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xù)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fā)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yè)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yè)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采用加權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有利于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由于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fā)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 ,因此不利于存貨成本 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
    (4)移動加權平均法
    采用移動平均法能夠使企業(yè)管理*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 ,計算的平均單位成 本以及發(fā)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由于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價 ,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fā)貨較頻繁的企業(yè)不適用。
    二、原材料
    原材料的日常收發(fā)及結存,可以按照實際成本計價核算,也可以按照計劃成本計價核算。原材料采用計劃成本計價核算時,可反映出材料成本是節(jié)約還是超支,從而反映和考核了物資采購業(yè)務的經營成果。考生應重點掌握材料計劃成本計價的核算辦法。
    (1)采用實際成本核算
    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資”等,都以實際成本計價,不存在成本差異的有關問題,但不能反映是節(jié)約還是超支從而不能反映和考核物資采購業(yè)務的經營成果。適用于材料收發(fā)業(yè)務較少的企業(yè)。
    要求掌握購入材料的處理和發(fā)出材料的會計處理
    (2)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特點是收發(fā)時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月終通過分配材料成本差異將發(fā)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除特殊情況外計劃成本不得隨意變更。
    注意在計劃成本核算的情況下,材料入庫時都先通過“材料采購”進行核算,對于沒有收到發(fā)票但材料已入庫的情況的處理方法與成本法的處理相同。然后按計劃成本借記“原材料”按實際成本貸記“材料采購”,二者的差記入“材料成本差異”。月末將本月發(fā)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記入“生產成本”等科目并結轉材料成本差異。注意成本差異要按月分攤,不能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攤。
    三、包裝物
    考生應掌握包裝物的會計處理。
    (1)生產領用的包裝物——借“生產成本”,貸“周轉材料—包裝物”,按二者的差額借或貸“材料成本差異)
    (2)隨同產品出售但不單獨計價——借“銷售費用”,貸“周轉材料—包裝物”按二者的差額借或貸“材料成本差異”
    (3)隨同產品出售且單獨計價——“其他業(yè)務收入”、“其他業(yè)務成本”、“周轉材料—包裝物
    四、低值易耗品
    企業(yè)應當設置“ 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借方登記低值易耗品的增加,貸方登記低值易耗品的減少,期末余額在借方,通常反映企業(yè)期末結存低值易耗品的金額 。
    低值易耗品的攤銷方法有一次轉銷法和五五攤銷法。一次轉銷法是將其價值一次全部記入有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適用于價值較低或極易損壞的低值易耗品的攤銷。五五攤銷法是領用時先攤銷賬面價值的一半,報廢時再攤銷另一半。既適用于價值較低使用期限較短的低值易耗品,也適用于每期領用數(shù)量和報廢數(shù)量大致相等的低值易耗品。在這種方法下要單獨設置“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在庫、攤銷)”科目。
    五、委托加工物資
    委托加工物資是指企業(yè)委托外單位加工的各種材料、商品等物資。
    核算時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①如果以計劃成本核算,在發(fā)出委托加工物資時,應同時結轉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或進銷差價
    ②需要交納消費稅的委托加工物資,由受托方代交的消費稅收回后直接銷售的,記入“委托加工物資”,收回后用于繼續(xù)加工的,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六、庫存商品
    考生應掌握庫存商品的會計處理。
    驗收入庫:借“庫存商品”、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銷售商品:借“主營業(yè)務成本”,貸“庫存商品”
    另外要掌握毛利率法和售價金額核算法的公式(見教材98、99頁)
    七、存貨清查
    (1)存貨盤盈的會計處理:企業(yè)盤盈的存貨,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貸記“管理費用”
    (2)存貨盤虧及毀損的會計處理:企業(yè)發(fā)生存貨盤虧及毀損時,應先結轉到“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經批準后分別處理后對入庫的殘料價值,記入“原材料”等科目;對于應由保險公司和過失人支付的賠款,記入“其他應收款”科目;屬于一般經營損失的部分,記入“管理費用”科目,屬于非常損失的部分,記入“營業(yè)外支出-非常損失”科目。
    存貨減值
    存貨的成本高于可變現(xiàn)凈值的要提取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即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貸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當減記價值得到恢復時在原計提準備的范圍內轉回,轉回時做相反的會計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