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了解”教學的實驗探究

字號:

美國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適當的幫助,95%的學生能夠學習一門學科,并達到高水平的掌握.”而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育者都認為,無論師生怎樣努力,在一個班級中,總是只有少數學生能夠達到優(yōu)良水平,多數學生中等水平.并且總有一部分學生是勉強及格,甚至不及格.于是教師在新學期開始時,總是非常熱心的去多方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將學生按照分數進行排序.這樣學生在學物理之前,就被排出了一個預想的名次.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用這種預想的名次去影響學生.可想而知,這種熱心的結果便是扼殺了一大批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使學生的物理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很難有所提高.為此,本人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初淺的探索.
    一、何為“不了解”教學
    顧名思義,所謂不了解教學就是教師要盡量做到不去“了解”學生:不要記住學生的姓名;不要記住學生的考試成績;不要去了解學生過去的“劣行”……,老師與學生之間保持相對的陌生與距離.老師僅根據學生知識的掌握理解情況而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我把這樣的一種思想稱之為“不了解教學”.
    二、實驗依據及背景
    首先,大家可能都有這樣一種感受,每當你新接一個班時,開始幾周的課都覺得非常好上,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氣氛熱烈,教學效果也是比較顯著的.為什么會出現這么一種開頭熱的情況?原來剛開始,老師和學生之間都比較陌生,師生之間都有一種新奇感,正是由于這種新奇感而產生的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使師生雙方都極力地表現自己,以獲取對方的肯定和良好的期望.因此,如果我們有意識地采取一些措施,讓這種陌生和新奇能夠延續(xù)的話,那么教師滿腔的熱情,學生抖擻的學習精神,一定會使教學質量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其次,就是“羅森塔爾效應”給我們的啟示.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到一個學?;顒樱S機地從一個班級的名冊中抽出幾名學生神秘地告訴學校領導和教師說,這幾名學生智力超常,將來肯定大有作為,并且要求學校領導和教師不要對學生講這件事.半年后,羅森塔爾對該班學生重新進行測驗,發(fā)現這幾位同學的成績都取得了驚人的進步.這個現象就是的“羅森塔爾效應”.為什么非常普通的幾名學生能夠取得驚人的成績呢?原來在他走后,學校領導和教師雖然嘴上不說,但在行動上總是對這幾位同學另眼相看,并把對這些學生的期望變成了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這些學生的成績能飛速前進.可見老師良好的期望和幫助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是多么的重要.
    再次,組織管理學研究表明,一個領導只能對4~6個人實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超過10個人,效果可能就會非常地差.與此相對地是,一個物理老師一般要帶2~4個班的物理課.這么多的學生,使教師在繁忙的備課、上課等工作之余,很難做到真正有效地了解每一個學生.這時老師往往會只抓其中的一部分學生(如尖子生等)而放棄其他大部分學生.無疑,這種做法對提高整個班級的物理成績是非常有害的.所以與其都不能很好地了解,還不如一個不去了解,從而將這種殷切的期望無偏差的灑向每個學生.這樣反而有利于整個班級成績的提高.
    三、實施不了解教學的方法
    1.教師要轉變觀念,力求對每一位學生始終抱有良好的期望
    要想大面積地提高物理教育教學的質量,首先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摒棄一些舊的教育思想,用布盧姆提出的“整體發(fā)展”的觀點武裝自己,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要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學好物理學科的條件,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有學好物理的可能性.
    2.用目標參照性測評代替常模參照性測評
    物理教學過程的評價應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準.應重點在學生能力、思維方面作好培養(yǎng),而在知識技能方面則應降低考查要求.常模參照性測評雖在選拔人才方面有其特定的功用,但在平時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它并不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學習目標的好形式,它的正態(tài)分布形式使大多數同學失去了爭取優(yōu)良成績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要師生經過共同努力,就可能出現這樣一種非正態(tài)分布的情況:每位學生都達到學習目標,人人成績優(yōu)良.俗話說:學生是捧出來的.學生獲得優(yōu)良后,肯定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這就是目標參照性測評的優(yōu)勢所在.
    3.注重課堂效益的形成性測評
    一堂課結束前十分鐘左右,用一張課堂效益檢測題檢查一下學生對本堂課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這種每節(jié)課上的效益檢測旨在反饋信息,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fā)現教和學的缺陷,從而及時進行調控,而對于成績則不加記錄.教師進行這種測評的目的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給予幫助,而不是由此產生的個人好惡等.
    四、實施“不了解”教學的效果
    通過幾年的實踐來看,以“不了解”來促使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產生毫無偏見的良好期望,將會大大有助于班上整體成績的提高,在本人近幾年所試驗的幾個班級中,都取得了驚人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師生相處得非常融洽.二是從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科比較來看,物理成績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是排在前列的.三是從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來看,實驗班級的物理成績要遠優(yōu)于對照班級.四是大大提高了一些“差生”的物理成績.
    五、實施“不了解”教學的注意點
    要實施好“不了解”教學,教師還應處理好以下幾對關系.
    1.“不了解”教學與因材施教原則的關系
    因材施教原則要求老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對學生進行施教.“不了解”教學要求盡力地做到不了解學生.二者是否相互矛盾呢?其實二者是不矛盾的,“不了解”是指的不要了解學生學習外的情況以及以前的學習情況等,而對于班級整體的學習情況,學習特點等,教師不僅要知根知底,還應針對不同班級表現出的不同情況,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方法和重心,這不正是班級授課中的因材施教嗎!
    2.“不了解”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的關系
    有人說,你對學生都不了解,你還怎么對學生進行德育呢?我想,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教師對學生個體,單獨教育的任務主要由班主任完成.物理教師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有三:一是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地進行德育教育;二是結合具體問題的處理進行教育;三是言行舉止的示范教育,可見教師對學生個體的不了解,并不影響教師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不了解”教學與關心學生的關系
    我想:“不了解”學生并非冷落學生,相反教師應熱情對待每一位學生,主動去關心愛護他們.實踐也證明,你對學生的“不了解”,學生反而樂于接近你,有事愿意與你商量討論,尋求你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