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指導:氣機與氣化辨析

字號:

-
    氣的運動,稱為氣機。氣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但主要有升降出入聚散等幾種。升與降,出與入,聚與散,雖是對立的,但保持著協(xié)調(diào)平衡關(guān)系。
    氣自身的運動變化,化為天地陰陽二氣,即所謂“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淮南子·天文訓》)。天為陽,地為陰。天氣居上,地氣在下。居上之天氣當下降,在下之地氣應(yīng)上升。如此則天地陰陽二氣氤氳交感,相錯相蕩,化生宇宙萬物,并推動著它們的發(fā)展與變化。如《素問。六微旨大論》說:“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讯担嫡邽樘?;降已而升,升者為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明代王廷相認為,氣有陰陽,“天地未判之前只有一氣而已,一氣中即有陰陽”,而陰陽相互感應(yīng),“二氣流行,生物不休”。
    聚散也是氣的主要運動形式。古人觀察到天空的云聚而為閃電雷雨,散則為晴空萬里,因而在此基礎(chǔ)上萌生了一個聚則生物,散則物消的抽象概念?!肚f子》認為氣凝聚而人物成,氣消散而人物亡?!肚f子·知北游》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薄端貑枴り庩枒?yīng)象大論》說:“積陽為天,積陰為地。”《淮南子·天文訓》說:“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清妙之合專易,重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后定?!e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笨梢娞斓亟杂申庩柖饽鄱?。宋代張載以氣的聚散來統(tǒng)一無形的太虛與有形的萬物,云:“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薄皻庵凵⒂谔摚q冰凝釋于水。”(《正蒙·太和》)聚與散,是氣的兩種運動形式,可表現(xiàn)為氣的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當氣聚時,它是有形的萬物,表現(xiàn)為有、顯;當氣散時,它是無形的太虛,表現(xiàn)為無、隱。氣聚則氤氳而化生有形之萬物,氣散則萬物形潰而復為無形之太虛。
    氣的運動具有普遍性。《素問·六微旨大論》說:“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薄捌鳌?,即由陰陽五行之氣凝聚而產(chǎn)生的各種各樣的有形質(zhì)之實物。宇宙之中的任何一個有形之體,任何一個具體事物,既是由無形而運動的陰陽之氣交感聚合而化生,其自身之中又具備著陰陽之氣的運動特性及升降出入聚散等運動形式。氣的升降出入聚散運動,使整個宇宙充滿了生機,既可促使無數(shù)新生事物的孕育和發(fā)生,又可引致許多舊事物的衰敗與消亡,如此則維持了自然界新陳代謝的穩(wěn)定與平衡。氣的運動止息,宇宙則失去生生之機,整個世界就會毀滅,生命就會消亡。故《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势髡?,生化之宇,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BR>    氣化,是指氣的運動產(chǎn)生宇宙中各種變化的過程。凡在氣的直接作用下或參與下,宇宙萬物在形態(tài)、性能以及表現(xiàn)形式上所出現(xiàn)的各種變化,皆是氣化的結(jié)果。
    由于宇宙萬物的各種各樣的變化,都是在氣的不斷運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故氣化理論也隨著氣的運動理論的產(chǎn)生而形成。古人觀察到云氣和風氣的流動、交感、氤氳而產(chǎn)生閃電、雷雨,推測出天地陰陽之氣的升降運動,氤氳交感,相摩相蕩,從而化生宇宙萬物。如《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說:“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惫湃擞挚蓮哪信持嘟Y(jié)合而孕育一個新生命的過程中推理出陰陽二氣交感合和而生物的普遍規(guī)律。如《易傳·系辭下》說:“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gòu)精,萬物化生?!庇捎诰珰庾陨淼纳颠\動,天地陰陽之氣的交感合和,宇宙間萬物發(fā)生了紛繁的變化,有新事物的產(chǎn)生,也有舊事物的消亡。故《易傳·系辭上》說:“生生謂之易。”《莊子·至樂》說:“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薄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說:“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薄端貑枴の宄U笳摗氛f:“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薄端貑枴ぬ煸o大論》說:“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谔旎瘹?,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薄端貑枴ち⒅即笳摗氛f:“物之生從乎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痹跉獾倪\動的促進作用下,不僅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有生長化收藏或生長壯老已的變化,而且人類自身也出現(xiàn)了生長壯老已的變化規(guī)律。人體內(nèi)的物質(zhì)與能量的新陳代謝過程,也是氣的運動所產(chǎn)生的氣化過程。如《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說:“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于味?!薄端貑枴れ`蘭秘典論》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钡藲饣^程是由人體內(nèi)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來推動,并非由宇宙之氣或天地陰陽之氣的運動來激發(fā)。由于《黃帝內(nèi)經(jīng)》不但從哲學的高度以氣化論述了宇宙中萬物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機理,而且更重要的,還從醫(yī)學的角度以氣化闡述了人體內(nèi)的精、氣、血、津液的新陳代謝及其相互轉(zhuǎn)化的內(nèi)在機制,故將《黃帝內(nèi)經(jīng)》的成書作為中醫(yī)學氣化學說形成的標志。
    氣化學說是研究由氣的運動推動宇宙萬物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變化的理論,是古代哲學氣學說中的核心部分。氣化學說雖在兩漢、隋唐、五代時期得到了一定發(fā)展,但在宋明兩代卻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宋代的張載提出:氣的運動,推動萬物的產(chǎn)生,“天惟運動一氣,鼓萬物而生”(《橫渠易說·系辭上》);氣中對立的陰陽雙方的運動是產(chǎn)生萬物變化的根本原因,“氣有陰陽,推行有漸為化”(《橫渠易說·系辭下》)。他將陰陽變化分為漸化與著變兩個階段,“變,言其著;化,言其漸”(《橫渠易說·上經(jīng)》),并認為事物通過逐漸變化而發(fā)展到顯著變化,化與變是密切相關(guān)的,“變則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謂之變,以著顯微也”(《正蒙·神化》)。二程認為宇宙萬物的產(chǎn)生,皆由于氣化?!叭f物之始,皆氣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禪,有形化。形化長,則氣化漸消?!保ā抖踢z書·卷五》)氣有陰陽消長的屬性,由此產(chǎn)生運動變化,在陰陽二氣的動靜變化中,萬物得以生成。“萬物之始,氣化而已?!睔馍扇f物后,氣化的形式便消失,代之以形化,即有形質(zhì)的事物發(fā)生的變化。氣化生萬物是一個由微至著的過程,“物之始生,其氣至微,故多屯艱?!漕悵u進而來,則將亨盛”(《周易程氏傳。復卦》)。在二程看來,氣化只是無形之氣向有形之物的變化,并不包括有形之物復變?yōu)闊o形之氣。宋應(yīng)星把“氣化形”與“形化氣”合稱為“形氣生化”,說:“天地間非形即氣,非氣即形,……由氣化形,形復返于氣”(《論氣》)。